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鄂  王冠华  李岳  张帆 《四川兵工学报》2012,33(11):120-123
为研究动态驾驶环境下肌肉疲劳与人体肌氧含量变化间的关系,探讨了肌氧含量变化作为人体肌肉疲劳衡量指标的可能性。借助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观测并分析了肱二头肌、股二头肌和竖脊肌在不同动态驾驶环境下肌氧含量变化的特点,同时监测并分析了脑氧含量的变化趋势,并对各动态驾驶环境下的人体舒适性及疲劳进行了主观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动态驾驶环境直接影响人体的肌氧含量和脑氧含量,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能够探测人体肌肉的疲劳,人体肌氧含量的变化可作为衡量肌肉疲劳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驾驶振动所致局部肌肉疲劳的肌电信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动态驾驶环境对人体局部肌肉疲劳的影响,探讨了动态驾驶环境下人体肌肉肌电信号的变化特点,通过模拟动态驾驶环境实验,运用sEMG的时域与频域分析评估了在模拟动态驾驶环境下的驾驶员局部肌肉疲劳。结果表明:动态振动环境直接影响人体肌肉疲劳过程,不同的动态振动环境会对人体肌肉疲劳及舒适性产生不同的影响,运用sEMG信号的时频分析来评估动态振动环境驾驶员的肌肉疲劳状态可行。研究结果可为动态环境的人-车界面设计的舒适度评价提供重要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指挥控制系统是指挥信息系统的核心,是部队进行指挥控制的重要手段,对其进行效能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侦察营作战特点,阐述了数字化侦察营指挥控制系统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和依据,初步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参数和模型,并进行了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4.
坦克装甲车辆驾驶训练及考核是我军培养驾驶员的基本方法,为解决驾驶评估困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云相似度的坦克装甲车辆驾驶评估方法。根据坦克装甲车辆驾驶过程的特点,结合云相似度在评估中克服随机性和模糊性带来影响的优势,将云相似评估法作为评估驾驶员驾驶技能的方法,并给出算法的具体实现流程和评估过程。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的主观评估方法得到的结果一致。提出的云相似度评估方法在坦克装甲车辆驾驶评估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周文  李婷婷  龚传信 《兵工自动化》2008,27(1):26-27,30
军事装备保障链动态重构中保障单元选择研究,先建立装备保障链动态重构中保障单元选择的评价指标体系,再根据指标体系的特点选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优选。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及模糊集排序的Yager方法,通过确定指标权重及对待选保障单元进行排序建立装备保障链动态重构中保障单元的选择模型。研究结果对我军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有一定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防空信息战的特点, 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同时, 将灰色关联分析与层次分析相结合, 提出了灰色层次关联分析, 并对防空信息战系统的效能评价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防空信息战系统的灰色层次关联评价模型, 给出了评价防空信息战系统的具体过程.最后, 通过实例计算表明模型的实用性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针对维修性人素工程要求评价理论体系不够完善、难以评价和分析的问题,根据现阶段我军装备维修特点,通过对维修性人素工程要求以及装备维修事件进行分析,构建了基于维修事件的维修性人素工程要求评价指标体系.实践表明:该指标体系解决了维修性人素工程要求难以评价的问题,为评价的精确性和可重复性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开展单兵系统人机工效评价与设计研究,分别建立了单兵系统人机工效评价指标体系和人机工效设计指标体系.在建立指标体系的过程中,研究了指标体系的优化和建立方法,通过分析传统指标权重分配方法的不足后,提出了采用G1法分配指标权重方法.依据指标对士兵操作工效影响程度大小的原则,进行了专家调查,得到稳定可靠的指标及其权重系数.该指标体系的建立为单兵系统的人机工效评价和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结合飞航导弹寿命周期内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保障方案,每一阶段的保障方案都要比前一阶段的保障方案内容更为深化的特点,将飞航导弹保障方案评价划分为早期、中期和后期3个阶段,并分别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针对飞航导弹保障方案各阶段评价的不同需求和特点,分别对可拓层次分析法、多指标可拓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进行了不同程度地改进,较好地满足了3个阶段不同评价指标体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驾驶员模拟训练装备分类和特点驾驶员模拟训练装备用于培训和提高驾驶员驾驶技能。主要用于驾驶员的训练,使驾驶员能够掌握交通规  相似文献   

11.
电驱动车辆双电机协调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电驱动车辆的双电机驱动系统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速度控制的双电机协调控制策略,实现了使用双电机的电驱动车辆的直驶和稳定转向.通过台架实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为解决使用双电机的驱动车辆的行驶稳定性问题提供了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真实地模拟现实环境中的人、车、路等交通要素及相关的交通设施,解决交通安全与拥堵等问题,提出一种缩微尺度下智能交通半实物仿真平台。介绍了半实物仿真平台的硬件组成和软件架构,进行车载系统、道路及路侧系统设计,详细说明此平台在车辆自主驾驶与多车交互驾驶、三维构图与定位和基于事件驱动的车联网集群混成控制3个方面的应用,并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平台能够使缩微智能车实现完全模拟真车在真实道路环境下的驾驶行为,为交通系统仿真与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智能汽车横向控制方法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慧岩  陈舒平  龚建伟 《兵工学报》2017,38(6):1203-1214
智能汽车在提高行驶安全性和减少交通事故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综述了智能汽车横向控制的国内外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介绍了车辆横向动力学和轮胎力学的研究历程和模型;阐述了智能汽车横向控制理论和方法以及自动转向执行机构的设计;给出智能汽车横向控制研究的重点和发展趋势。通过分析认为,系统非线性、不确定性和时变特性的智能汽车横向动力学建模和横向控制器设计,特别是高速时的横向控制,以及智能车辆感知决策系统与车辆本身系统的一体化设计,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石秉良  王显会  张云  何建清 《兵工学报》2016,37(10):1902-1914
底部防护对提高军用车辆的战场生存性和形成有效的乘员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当前军用车辆领域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综述了军用车辆底部防护技术研究、基于数字仿真的防护能力分析与结构优化、车辆底部防护能力评价、防护策略及其应用、主要车辆底部防护技术措施及能力现状。阐述了 “V”形底部结构、基于新型材料的平板形底部结构、车辆内部结构及乘员约束系统等车辆底部防护技术措施;论述了数字仿真技术在车辆底部防护能力分析及底部结构优化方面的应用及研究情况;分析了爆炸冲击对车辆内部乘员的影响及车辆底部防护能力试验评价研究现状;归纳了局部简易防护、局部加装防护组件、专用防护车身加组件和整体综合防护解决方案等车辆底部防护策略;统计了现有主要防护型车辆底部防护技术措施及能力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军用车辆底部防护技术研究重点,并对不同类型车辆底部防护能力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The principle of rotor flux-orientation vector control on 100/150 kW three-phase AC induction motor for electric drive tracked vehicles is analyzed, and the mathematic model is deduced. The drive system of induction motor is modeled and simulated by Matlab/Simulink.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tor and drive system a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by practical bench test. The simulation and bench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is valid, and the driving control system has constant torque under rated speed, constant torque above rated speed, widely variable speed range and better dynamic characteris- tics.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s of high power induction motor driving system in electric drive tracked vehicles, a collaborative simulation based on interface technology of Matlab/Simulink and multi-body dynamic analysis software known as RecurDyn is done, the vehicle performances are predicted in the acceleration time (0 - 32 km/h) and turning characteristic (v = 10 km/h, R = B).  相似文献   

16.
无人地面车辆测评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孙扬  陈慧岩 《兵工学报》2015,36(6):978-986
预先制定好的测评体系能够明确相关技术的指标,从而引导无人地面车辆的快速发展。提出了一种科学的无人地面车辆综合测评体系,包括:测试内容、测试环境、测试方法和评价方法。设计了从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分层次测试内容。根据无人地面车辆测试内容的层次性要求设计了多层次(复杂度)的测试环境。为了实现对测试车辆测试过程的实时、全方位的监测,研制了移动测试平台和无线图像传输系统。采用模糊可拓展层次分析法实现了无人地面车辆的定量评价。提出的无人地面车辆的测评体系已经成功应用于“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  相似文献   

17.
将静压驱动应用于火炮的驱动系统中,利用电液比例控制技术,实现火炮的自行走功能。通过对闭式系统进行分析,提出泵控马达系统的数学模型,并进行动态仿真,研究了静压驱动系统的动态特性。通过对火炮电控静压驱动系统的实测试验,获得了输出压力一流量曲线,验证了恒功率特性。由于采用电控单元(ECU),减轻了火炮的质量,提高了机动性。为军用车辆的静压驱动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8.
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车辆管理的可操纵性,是现代车辆综合性能评价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对于重型车辆及特种车辆尤为重要。本文设计的智能停油装置,既可以实现紧急状态下断油停车,又能实现车辆的日常管理。  相似文献   

19.
对某型履带式无人战车的通过性及射击稳定性进行研究,基于RecurDyn仿真平台建立战车的三维动力学模型,结合设计指标要求,构建不同行驶工况的路况模型,进行越障、越壕、爬坡等通过性及射击稳定性的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战车的初始设计方案基本可以满足指标要求,但存在越障时战车上仰姿态过高、落地时受到的冲击过大、越壕时诱导轮受到严重磕碰等问题,设计方案还应进一步改进。通过对仿真动画和战车俯仰角以及相关部件的受力曲线进行分析,对负重轮的布局进行改进设计,将第2组负重轮及其悬挂的装配位置向车首方向前移0.45 m,改进后的战车通过性得到了显著提高,且稳定性未受到任何不利影响。研究结果可作为无人战车智能环境感知与自主机动技术的研究基础,为相关车辆的底盘行驶系统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