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机起爆子弹引信设计是随机起爆子母弹的一项关键技术,为了精确控制子弹起爆,根据某随机起爆子弹药的工作要求,对随机起爆子弹引信工作过程进行了研究,设计了由滑块和推力弹簧组成的子弹引信隔离机构。通过严密的理论给出了推力弹簧的7个参数;对滑块机构进行受力分析。结合工程实际,给出了滑块解除隔离时间。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随机起爆子弹引信隔离机构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在高速无线电磁感应装定中采用的一种新编码方案.研究了此编码在高速动态无线电磁感应装定中带来的独特优点。实验结果表明。该编码(800-1200)m/s速度飞行的弹丸实时动态装定条件下工作可靠、装定正确、引信定时精度较好。  相似文献   

3.
火箭弹引信电磁感应装定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磁感应装定技术是目前国内外引信无线装定技术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工程化已较为成熟,但理论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电磁感应装定的理论研究,对实现管式武器中引信与弹丸发射系统的信息传递很重要。初级线圈缠绕在发射简上,次级线圈在引信中,两个线圈在火箭弹信息装定时,构成电磁耦合回路,采用电磁感应方式将火控信息及时地传递给引信,引信电路经过解码分析得到装定信息,从而实现对弹丸的精确控制。利用ANSYS建立火箭弹电磁感应装定分析模型,讨论空气间隙、频率对装定性能的影响,重点分析多管之间的干扰问题,对工程化设计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磁共振的引信用能量和信息无线同步传输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李长生  张合 《兵工学报》2011,32(5):537-542
针对长距离(米级)条件下武器系统对能量和信息高效率、高质量同步传输的要求,为解决目前普遍采用的电磁感应装定方式仅适合短距离(毫米级)传输的问题,基于磁共振理论,提出利用一对处于磁共振强耦合状态的分离线圈实现装定器与弹药引信间的无线能量供给与信息同步装定.通过对所建磁共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电路模型的分析,推导出系统共振频率...  相似文献   

5.
针对引信装定中射频装定易受到战场复杂电磁环境的干扰和电磁感应装定距离短且信息容量提高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无线激光通信技术的装定方法。该方法通过装定器将载有装定信息的激光光束发射至外弹道形成激光信息场,弹丸在飞经激光信息场时通过多窗口复合接收装定信息。通过Optisystem软件对装定系统的通信性能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100 mW激光器在发散角为10 mrad条件下通信距离可以达到94 m,能够实现引信激光遥控装定。  相似文献   

6.
利用ANSYS仿真软件建立初次级线圈耦合仿真模型,得出水下枪榴火箭弹引信电磁感应装定是可行的结论,并讨论了间隙、骨架材料对耦合的影响,为实现水下引信电磁感应装定工程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电子时间引信装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在分析了国内外电子时间引信装定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完成引信装定系数的设计需要从理论上解决的三个方面的主要关键技术:数字通信技术,数据编码技术,电磁感应技术,提出了装定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案和设计思想,并进行了系统设计和仿真。  相似文献   

8.
小口径火炮引信弹链电磁感应装定仿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少杰  张合  李长生  石磊 《兵工学报》2009,30(4):419-424
小口径火炮在防空反导近程防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要求其在很短的反应时间内,必须实时地通过火控系统及弹药引信的快速信息交联技术实现引信的快速自动感应装定。炮口感应装定和弹链感应装定是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方式,其中后者更适用于转管火炮,由于装定磁场不规则,理论研究非常重要。初级线圈缠绕在弹链发送器上,次级线圈在引信中,构成电磁耦合回路;采用电磁感应方式将火控信息及时地传递给引信;引信电路经过解码分析得到装定信息,从而实现对弹丸的精确控制。利用ANSYS建立弹链电磁感应装定分析模型,讨论架体材料和输入频率对耦合回路输出的影响,完成了准动态感应装定过程分析,对工程化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信息化弹药引信装定系统中数据的安全性问题,通过对DES加密算法和SDES加密算法的分析,提出了采用SDES加密算法实现引信多数据装定信息加密的方法,并设计出了引信多数据装定芯片解密电路。最后通过仿真,验证该模块可以正确实现引信信息的加密和解密的同时还具有较好雪崩效应。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装定方式中存在的装定结构复杂,设计过程繁琐等问题,提出了基于近场通信技术的引信感应装定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有效地实现装定系统与引信间的数据交互,而且模块化的设计使得装定设备的设计和修理周期大大减少。实验验证表明近场通信技术适用于引信的感应装定,但是要在实际装备中使用还需在硬件可靠性上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炮口感应装定式引信系统包括炮口的信号发射模块和弹丸中感应接收模块,两者之间没有有线连接。由于安装在炮口这个特殊位置,工作过程中受到复杂的电磁干扰。发射模块中编码器和解调及解码器是数字电路,驱动及发送电路和起爆控制电路为模拟电路。针对抗干扰设计中的接地方式,通过分析电源的瞬态干扰、系统内不同方式接地易造成共阻抗干扰和共模干扰的原因,发现地线产生的干扰和工作电流相当。谐振回路、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小功率信号处理电路和大功率做功电路和起爆电路各模块内采用单点串联接地,模块与模块之间采用单点并联接地并就近与引信壳体连接。高频电路模块应各自形成回路,减小与地线间的耦合。  相似文献   

12.
炮口感应装定系统电磁场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建立感应装定系统的电磁场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对引信感应装定系统发送线圈的电磁场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分析了不同引信材料对装定系统发送场的影响.仿真计算表明,发送线圈中的磁场分布基本是均匀的,引信材料对发送线圈所形成的发送场影响很大,应选用磁导率小的材料,这为感应装定系统参数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现代战场上,为了实现反武装直升机和近程反导,引信的遥控装定是可以采取折一种有效手段,它要求在弹体出炮口的瞬间将来自发射平台引信作用时间自动快速地装定到引信中,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在建立引信炮口快速装定作用时间信息的模型基础上,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提出了引信装定窗口的概念,并针对静态感应装定中不同形式的时间信号接收线圈的装定窗口特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4.
小口径引信膛内感应储能磁场穿透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吴志亮  张合 《兵工学报》2010,31(10):1310-1315
为解决小口径电子引信设计空间小的难题,结合引信可编程感应装定技术,提出在弹丸发射前进行信息装定的过程中存储感应能量为引信供能。该方法节省了安装电源所需的空间,为小口径弹药的电子引信电源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为此建立小口径膛内电磁感应数学模型,并分析非铁磁性金属炮管内电磁场穿透特性。分析得出,外激电源谐振频率只有小于5 kHz,才能保证穿透后的磁场强度为信源磁场强度的80%;随着信源磁场频率的增加,穿透后的磁场强度呈指数规律衰减。实验表明,利用上述理论设计的某小口径感应储能引信原理样机,性能满足引信的技术要求。该结论能够用来指导膛内小口径引信感应装定及感应储能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顾继慧  是湘全  江阳 《兵工学报》2008,29(5):552-556
电磁感应装置的灵敏度不仅取决于发射磁场的强度和均匀度,同时也取决于近距动态接收装置的结构和材料。本文基于电磁场理论,以某高射炮引信装定系统为平台,提出了一种高灵敏度电磁感应接收装置的结构形式,并对此进行了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和实验验证,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良好吻合表明本文研究途径的正确性。且其设计和实验方法可借鉴应用于其他电磁感应装置。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电磁驱动技术可模拟引信发射过程中的高过载环境,但其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磁场会对被试引信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需对被试引信采取电磁防护措施。介绍了电磁驱动式引信过载试验装置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设计了被试引信电磁屏蔽罩的结构;构建了电磁驱动式引信过载试验装置的仿真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含屏蔽罩、含铝制屏蔽罩、铝钢复合屏蔽罩下引信区域的磁场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在1 ms时刻,在不含屏蔽罩、含铝制屏蔽罩、含铝钢复合屏蔽罩3种情况下,被试引信处的最大磁场分别为1.54 T、0.17 T、4.2×10-5 T,铝钢复合材料防护罩对被试引信具有更好的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电子时间引信信息的快速装定问题,采用了近场电磁感应和电路分析方法,对装定过程的能量传输效率和信号传输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用于引信自适应匹配信号与能量传输的快速有效方法,并经过电路设计,验证了此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一种野外使用的电子引信感应装定器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引信装定器野外使用的特点,从便携和降低功耗角度出发,通过改进电磁感应装定接口的感应和耦合效率,以获得在低压电池供电条件下的可靠工作,设计了通用型引信感应装定器.该装定器的硬件结构以AT89C2051微控制器为核心,包括显示、按键接口、感应装定接口、电源管理和RS-232/485通信等外围电路.其软件结构包括初始化、低电压判别、按键识别、装定按键及显示消隐等模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