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自行火炮作战效能评估问题,确定自行火炮作战效能评估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系数,结合灰色理论中的三角白化权函数,建立自行火炮作战效能评估模型。并应用于实例,结果证明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现自行火炮作战效能的定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2.
基于层次-灰色分析法的飞行编队作战效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行编队的作战使用效能的评价指标的实现,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再用灰色评估理论建立飞行编队作战效能评估模型.步骤包括:确立飞行编队作战效能的指标体系、应用AHP法确定每个因素集中各因素的权重、确定评估样本矩阵、确定评价灰类、计算灰色评估评估权向量,最后算出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影响合成营城市进攻战斗中的静态因素,采用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重型合成营城市进攻作战效 能评估。从情报获取、装备性能和指挥协同3 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评价 指标的权重,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出如何提高该作战单元的整体作战效能。结果表明:该方法能避免许多不确定因素 和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利影响,使评估结果更加可靠准确。  相似文献   

4.
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法在组网雷达作战效能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组网雷达作战效能综合评估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权重,并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与灰色系统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组网雷达方案选择的灰色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3种雷达网的作战效能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得出了其作战效能大小的排序。研究结果证明了该评价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野战气象雷达系统效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灰色理论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运用灰色层次分析综合评估模型,对野战气象雷达系统的效能进行评估。采用专家评估分析法确定野战气象雷达效能评价指标权重后,运用灰色评估理论建立野战气象雷达系统效能评估模型。以某型野战数字化气象雷达为例,充分利用决策者的判断信息,用建立的模型进行量化评估,并验证了评估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体系作战效能的武器装备体系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武器装备体系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体系作战效能的武器装备体系评估方法,建立了体系作战效能的武器装备体系评估模型,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的集成,对武器装备体系的作战效能进行了综合评估研究,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说明该评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条件下自行火炮效能评估模型以现代作战中的各种自行火炮为对象构建,该模型从系统分析人手,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分析决定和影响自行火炮作战效能的主要因素,建立综合效能评估的指标体系,模型包括总体效能模型、指挥系统效能计算模型、机动运行系统效能计算模型、火力火控系统效能计算模型和防护系统效能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作战指挥效能评估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分析了现代战争中作战指挥活动内涵,探索作战指挥效能评估内容构成要素,构建准确反映作战指挥效能水平的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了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评估模型及其求解算法,运用实际算例验证作战指挥效能评估模型的合理性以及评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首先对某潜射弹道导弹武器系统作战效能指标进行了层次分析,在介绍了灰色层次分析法进行能力评估的原理和步骤之后,运用灰色层次分析法对某潜射弹道导弹的作战能力进行了评估。实例证明,灰色层次分析法能有效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评价结果具有较强的客观性,能给决策者提供比较可靠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防空作战的地面防空武器系统效能评估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志强  张森  戴佳秋  余勇 《兵工自动化》2006,25(5):14-15,18
地面防空武器系统效能评价模型以信息化防空作战中的地面防空武器系统为对象构建.该模型从系统分析入手,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分析决定和影响地面防空武器系统作战效能的主要因素,建立综合效能评价的指标体系.模型包括总体效能模型、火力火控系统效能计算模型、机动运行系统效能计算模型、防护系统效能计算模型和指挥系统效能计算.  相似文献   

11.
针对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进行装备保障能力评估的缺陷,在充分考虑新型装甲装备保障能力评估特殊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网络分析法(the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的新型装甲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框架,给出了影响装备保障能力的主要指标集,分析了各指标间的影响关系,建立了装备保障能力评估的 ANP模型,提出了基于 ANP 法的新型装甲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思路,并通过实例进行了模型验证,为基于使命的新型装甲装备保障能力评估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装备保障指挥信息系统的复杂性、随机性和模糊性特点,对其指挥控制效能的评估提出了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理论(Fuzzy)相结合的综合评估方法;先对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理论进行阐述,而后建立了装备保障指挥信息系统指挥控制效能评估层次结构指标体系,并按照层次分析法相关理论,构建了装备保障指挥信息系统指挥控制效能评估模型,依据模糊理论结合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求解,最后得出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理论相结合是评估装备保障指挥信息系统指挥控制效能有效方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为克服传统数据包络分析法存在"相对有效性"不足的缺陷,建立将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有机结合的评估模型.构造最优与最差的虚拟装甲兵部队为标杆,以此对评估部队进行信息化作战能力排序,并通过仿真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评估结果与客观实际相吻合,是有效、可信的.  相似文献   

14.
为评估数字化装甲团指挥决策的时效性,根据数字化装甲团指挥决策流程构建了时效性评估的指标体系,运用云重心理论确定评估模型中各指标的属性值,并结合实例,按照云模型数字特征求取,性能指标系统状态表示,云重心偏离度衡量和评测评语集实现的步骤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评估数字化装甲团指挥决策时效性,可以为完善指挥决策系统、优化指挥决策活动、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以及提高指挥效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善善 《兵工自动化》2023,42(10):35-39
为科学准确地评估作战指挥效能,在可拓物理元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构建物元-AHP模型。在对影响待评对象各指标因素进行分析建立递阶指标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AHP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系数;对待评对象进行物元分析,计算出节域及经典域的标准值区间;进行关联度计算,得出综合评判等级。结果表明:运用该模型对炮兵作战指挥效能进行评估,能直观展现各级指标对评估结果的贡献率,为提高部队作战指挥质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不同作战任务影响下装甲装备使用阶段质量的评价,在构建了装甲装备使用阶段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从战略到任务方法(strategy to task technique, STT)分解了装甲装备使用阶段的任务,建立了任务与使用阶段质量的有机联系.采用AHP法确定了各层任务的权重,运用粗糙集理论进行了评价指标的属性约简和权重确定,通过权重聚合及评价值计算实现了装甲装备使用阶段质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既符合装甲装备使用实际,又具有较强的客观性,为装甲装备质量改进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邵杰  曹延平  尚玉金 《兵工自动化》2009,28(9):15-16,19
针对影响装甲机械化部队指挥稳定性指标信息的不确定,将灰色系统理论与物元分析法相结合,建立灰色物元分析综合评估模型,运用该模型对装甲机械化部队指挥稳定性进行评估。其中,在模型构建中引入基于信息熵的赋权法以确定权重,能避免权重系数确定的主观性问题,评估结果与客观实际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目前装甲车辆效能评估通用标准中存在并未考虑电磁防护,不能适应武器装备飞速发展的问题。为研究 电磁干扰和电磁毁伤对装甲武器系统效能的定量影响,验证考虑电磁因素的必要性,笔者以装甲车辆武器为例进行 效能评估。采用通用标准中装甲车辆效能分析方法,通过建模模拟干扰造成的性能下降,分析电磁干扰对攻击能力 和通信指挥能力的影响,并对干扰效应进行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即使只有微小的电磁干扰和电磁毁伤,也会 对作战效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武器装备性能评估有必要考虑电磁防护问题,将电磁防护作为重要的因素加入到 评价指标体系中。  相似文献   

19.
空空导弹武器系统实战效能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空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战术技术指标,建立了空空导弹武器系统的评价体系.运用串并联系统理论和灰色层次分析法,对ADC模型及其扩展模型进行了修正,给出了修正扩展模型下空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效能,更有效地反映出空空导弹武器系统的全面综合实战能力,给决策者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工程保障指挥中对影响工程保障任务作业的战场环境因素分析存在的问题,构建战场环境影响分析模型。规范描述战场环境因素信息及与工程保障任务关联,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多级评估指标权重,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综合影响系数。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为工程保障指挥精确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