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6 毫秒
1.
本文对惯性引信及保险提出了新的定义,即感受弹丸或弹头弹道上的过载值或者说空前冲力、爬行力、后座力而作用的引信称之为惯性引信。同样,感受过载值或受前冲力、爬行力、后座力、而解除保险的装置称之为惯性保险。笔者对惯性引信及保险所涉及到的惯性器件如:惯性销,惯性开关,加速度传感器,冲击闭合器等设计方法进行了综合研究,以便为引信设计师在掌握引信设计技术方面提供一定的方便,笔者认为惯性保险及引信的硬件均属惯性器件范畴,其核心结构与加速度传感器结构类同。引信设计人员视具体频响要求不同,可设计成线加速度传感器或开关,振动加速度传感器或开关,冲击加速度传感器或开关,显然,惯性保险及引信所涉及到的惯性器件,完全可用加速度传感器理论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2.
复合材料在惯性器件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合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其质量轻但性能特殊而优异的特点,受到了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青睐。采用新材料可以有效地减轻运载火箭的结构质量,增加运载火箭的射程。采用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后,可使结构质量比使用金属材料减轻1/3左右,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反过来又促进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发展。针对惯性器件所用材料的要求对复合材料在惯性器件中的应用做了综合分析,介绍了几种典型复合材料在惯性器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MEMS技术的惯性测量器件及系统的发展现状和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文炜 《飞航导弹》2006,(9):56-59
简要描述了MEMS系统的特点,介绍了基于MEMS技术的惯性测量器件及系统在国外的发展现状及应用情况,从武器系统低成本、小型化、高可靠性的发展趋势说明了武器系统中使用MEMS技术的必要性,同时根据武器系统对惯性测量器件的要求,通过国外武器系统中的成功应用说明了MEMS技术在飞航导弹或无人机的控制系统中使用的可行性,最后针对国内MEMS技术的发展情况,对MEMS惯性测量器件及系统在武器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4.
捷联惯性系统惯性器件输出的静态脉冲数,在系统启动的随初始温度和时间缓慢变化,文章提出了惯性器件参数补偿形式、模型及确定补偿参数的方法,从而缩短了准备时间并改善了导航精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惯性器件的稳定性,根据靶场所测数据情况,结合各型号的惯性器件和测试的特点,重点对惯性器件一次通电稳定性进行研究,揭示测试存在的差异,进而分析产品一次通电稳定性对导弹发射的影响,提出惯性器件一次通电稳定性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介绍用8031单片机实现气浮惯性平台的气电互锁安全保护系统。着重阐述了各主要电路的设计思路及简化实现方法。试验结果证明了其有效性,此仪器适用于各种气浮惯性器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保护。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简述鱼雷控制和惯性器件技术的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鱼雷控制系统中应用固态振动惯性器件的一种构想,论证了其工程方案的优越性和实现性,以期开辟在 雷控制中的应用固态惯性技术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平台框架是稳定平台的关键零件,其加工工艺地是惯性器件制造技术的关键工艺。由于平台结构尺寸及质量的限制,要求平台框架是薄壁零件。平台框架外形尺寸大,形状复杂,必须在飞行环境条件下,保证很高的平台框架精度、强度和刚度,以免对台体位置准确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平台框架是稳定平台的关键零件,其加工工艺也是惯性器件制造技术的关键工艺。由于平台结构尺寸及质量的限制,要求平台框架是薄壁零件。平台框架外形尺寸大,形状复杂,必须在飞行环境(过载,振动,冲击等)条件下,保证很高的平台框架精度、强度和刚度,以免对台体位置准确度产生影响。这就给设计及加工带来了巨大困难。本文针对平台框架设计、生产与飞行环境试验存在的疑难问题,在设计上提出了加强筋、变截面、E型锻铝结构形式的平台框架措施;在工艺上提出了新的工装夹具、改进机床和刀具的调整方法及对准方案件等切实可行的工艺方案,从而能在精密机床上加工出高精度的合格产品。经例行试验的考核和飞行试验的验证,证明了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集中讨论了惯性器件、GPS、INS/GPS组合系统的精度、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对干扰的一些思考,这些技术将促成精度优于1m的导航系统。在惯性器件方面,介绍了主流的惯性器件技术,预测了未来的惯性器件及惯性导航系统的发展,阐述了计划中的GPS精度增强措施,描述了INS/GPS深组合的趋势,探讨了其组合互补优势,枚举了几个干扰影响的实例并介绍了有望提高系统鲁棒性的一些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助推火箭推进剂结构完整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粘弹性理论、动力学理论出发,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6.O对固体推进剂在火炮膛内的瞬间运动进行动力学仿真,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出任意时刻推进剂的响应,包括应力分布、变形情况等,据此判断强度是否满足条件,变形是否符合要求.结果将有助于某型号底排-火箭复合增程弹的设计分析。  相似文献   

12.
李杰  赵诣  刘俊  陈伟 《兵工学报》2013,34(11):1398-1403
针对高速旋转弹药姿态测量中,传统的MEMS捷联惯性测量系统由于角速率传感器在量程和精度上不能同时满足测试要求而存在姿态测量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半捷联MEMS惯性测量的概念、原理和半捷联MEMS惯性测量的实现方法;同时针对半捷联MEMS惯性测量系统的组成结构,对半捷联MEMS惯性测量装置进行了介绍。通过对动力输出仓、控制-驱动电路安装仓、惯性信息敏感仓和惯性信息采集仓的结构和功能说明,阐述了半捷联MEMS惯性测量的实现方法。该装置可在弹药高速旋转情况下为微惯性测量单元提供稳定测试环境,有效抑制高旋弹药对惯性系统姿态测量精度的影响,为高旋弹药姿态测量和常规弹药制导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惯导技术具有完全自主、高度隐蔽、数据频率高等特性,因而在军事上得到广泛应用。传递对准技术是惯性导航的关键技术,对于保证精确制导武器搭载的以惯导为主的导航系统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传递对准技术的基本原理,总结了传递对准技术中系统误差模型、匹配方式、可观测性分析、误差补偿、滤波方法等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归纳了近年来传递对准技术研究的进展,探讨了传递对准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介绍了多惯性仪表冗余系统的功能和优缺点,指出它是提高弹道导弹制导系统可靠性和精度的重要途径.然后讨论了实现多惯性仪表冗余系统所需解决的几项关键技术,包括冗余系统的配置方案、优化冗余方法、惯性仪表选取和数据融合方法等,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最后以仿真实例表明该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针对惯导测量弹道数据存在累计误差的不足,基于最优模糊系统构建了惯导测量弹道修正模型。通过遥测弹道数据和高精度GNSS数据构造的输入-输出数据对进行模糊系统设计,以导弹飞行试验的高精度弹道数据和惯导测量数据作为学习目标和样本来训练模型,采用最近邻聚类法建立修正模型模糊规则库。以惯性高度修正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补全了光测和GNSS测量缺失段落的外弹道处理数据,修正了惯导测量弹道数据随时间累积的误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得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维修性信息,利用FMECA分析方法,对捷联惯性导航系统进行了维修性信息分析,得到了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各部件的故障模式,及其影响、危害性和基本维修措施,为维修设计中的确定维修项目和要求、制定故障查找程序以及确定保障资源要求提供输入信息。该方法避免了传统维修性分析方法的盲目性和主观性,其分析结果更加全面和客观。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型号惯性平台振动超差问题。以振动实验数据作为参考。从而确定出陀螺的计算特性参数。通过进行有限元动态分析,发现了台体结构的薄弱环节;针对结构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动力修改意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结构较改进前其动态特性显著提高。文中为该型号平台振动超差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以后进行结构设计奠定了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在三轴惯性综合测台上采用最优试验设计辨识捷联组合陀螺动态误差模型,只用四个位置就可以完成捷联组合陀螺21项动态误差模型参数的辨识.这种方法不仅试验时间短,而且模型估计精度,有利于全部测试自动化,在惯性测试理论应用上向前迈进了一步.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实用.  相似文献   

19.
良好稳定性和大量程设计一直是困扰微惯性加速度计研制的两个难题,文中对影响微加速度计稳定性的丰要因素(外置偏压和横向加速度干扰)进行了详细分析,对加速度计各参数对量程的本质影响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根据给出的四梁中心悬臂结构,在典型结构参数下,惯性敏感单元可承受的最大横向加速度达2000g以上,采取质量块减薄和打孔并用的方法可以保证加速度计具有70g以上量程。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战争的发展,潜射导弹已成为日益重要的中等规模打击力量,快速而准确地在潜艇上对其捷联惯导系统进行传递对准,成为潜射导弹的一项关键技术。该文通过研究主、子惯导之间产生的固定安装误差角和挠曲变形角,运用鲁棒滤波技术,采用"角速度+加速度"匹配的传递对准方法进行了建模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实现潜射导弹捷联惯导系统的快速高精度对准,而潜艇不必做其他机动,为导弹快速高精度初始对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