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军方维修器材库存资金占用过大、维修器材使用效率较低等问题,构建维修器材军民一体化联合保障储备费用模型。以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为研究背景,在维修器材储备中引入器材生产企业,分析军民一体化联合保障储备的结构和费用变化,提出对维修器材实施军民一体化联合保障的思路,并运用算例对军民一体化联合保障储备费用模型进行演示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提高器材保障的针对性,避免维修器材的呆滞和浪费。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解决部队军械装备维修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提高军械装备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运行效果,根据机制的相关设计理论,运用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军械装备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机制进行深化研究。从机制的关系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军械装备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现状,建立保障的6个机制,从机制链的角度明确各方机制间的整体性、关联性和重要性,并着重对机制链中最关键的3方面机制进行分析,为军械装备军民一体化维修保障的有序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存在的风险因素,结合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风险识别的原则和程序,对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风险识别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各阶段风险识别方法的组合方案,为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风险的系统管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提供方便高效的车辆装备军民一体化保障基础信息交流平台,构建车辆装备军民一体化保障基础信息环境。结合车辆装备军民一体化保障实际,认清军民一体化保障地位作用,以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承包商集成技术信息服务平台、推广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和基础信息环境标准建设4个方面为主要内容构建车辆装备军民一体化保障基础信息环境,并找出军民一体化保障基础信息环境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军民融合维修保障风险管理能力,在识别高新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基础上,构建了基于TFN-AHP的高新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风险评估流程。提出在传统AHP权重确定过程中引入三角模糊数的 TNF-AHP 进行风险评估的方法,并以某型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为例进行了演示验证。该方法能够减少评价者打分时的个人影响,提高风险评估判断矩阵的合理性和可信性。  相似文献   

6.
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对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风险进行评估。建立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造基于物元分析理论的军民一体化装备维修保障风险评估模型,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估指标的权重,计算出待评物元对评估等级的关联度和风险评估等级,并应用模型对实例进行验证。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理论严谨,计算简便,评估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7.
美军军民融合一体化装备保障实践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建立军民融合一体化装备保障体系,是提高装备保障效能的根本保证。介绍了美军在军民融合一体化装备保障的实践和特点,给出了我军军民融合一体化装备保障实践方面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在大力推进军民融合式维修保障建设的进程中,针对装备承研承制单位参与军械装备维修保障给军方带来诸多风险的问题,在军方签订合同前,系统分析评估军民融合式维修保障的风险,构建军械装备军民融合式维修保障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群组层次分析法确定风险评估指标的权重,建立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风险评估模型,并应用模型对案例进行验证,为军方降低军民融合式维修保障的风险,科学选择装备承研承制单位提供模型支撑。  相似文献   

9.
针对军民融合维修保障过程中军方风险评估方法研究较少的情况,在识别了高新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基础上,采用TNF-AHP法对传统的基于AHP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改进,通过在权重确定过程中引入三角模糊数,减少评价者打分时的个人影响,提高判断矩阵的合理性和可信性。最后以某型装备军民融合维修保障为例进行了演示验证,并据此提出了该型号装备关键风险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军民两用技术在装备、设备维修领域的双向转移,充分利用民用科技资源,构建寓军于民、军民结合,军民一体化的我军装备维修保障新体系,由总装备部装备维修工程技术专业组、中国兵工学会维修专业委员会等八个单位联合发起的"发展军民两用维修技术,提高装备维修保障能力"学术研讨会暨维修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会拟于2008年10月18日-20日在杭州举办。  相似文献   

11.
陆凡  谢晴 《兵工自动化》2012,31(5):13-15,22
针对现有高技术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力量数量、质量不足等问题,提出高技术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力量建设的一些思考。在深刻把握高技术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力量建设面临新形势的基础上,立足我国高技术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力量现状,从现役、预备役和地方动员3个方面阐述了高技术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力量,提出了调整优化高技术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力量结构,开发运用先进的维修保障手段,培育高技术武器装备维修保障人才队伍,完善高技术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力量军民融合机制的建议。该研究可为我军提升高技术武器装备维修保障能力和效益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集约资源、保障方便、快捷高效的航空装备技术保障,重点从推行军民联保机制、强化多元化保障力量、实施两级维修和完善多机种保障4个方面对航空装备技术保障体制的改革进行了探讨,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了保障力量、保障方式和保障资源,为航空装备技术保障体制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摘要:针对现有海军导弹通用测试系统维修保障模式不能适应维修保障需求的问题,借鉴美军将保障装备纳入 一体化维修保障机制的思路,运用装备综合保障的思想和全寿命管理的理念,提出了一种以“海军导弹测试系统维 修保障中心”为核心的维修保障机制。该保障机制对测试系统维修保障体系各组成部分的运作关系、职能重新进行 规划,使各部分工更加明确。该机制能有效提高测试系统的运行效能,更加适应新时期测试系统维修保障需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新形势下我军防化装备使命任务的调整转变对装备保障带来的巨大挑战,提出必须走军民融合装备保障的发展道路。参考美军装备保障的发展案例,结合防化装备军民融合保障概念内涵,从总体设想和组织结构2个方面提出军民融合下防化装备保障的3种模式——平时保障模式、战时保障模式和承制合同企业保障模式,并重点对各模式下地方保障力量的引进和使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研究可为当前深化军队改革大潮下,加快推动我国军民融合保障进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康传国 《兵工自动化》2012,31(11):10-13
为了满足军事化信息一体化作战平台的迫切需要,对装备维修保障行动的概念进行建模。在分析装备维修行动过程及特性的基础上,对其行为主体进行用例描述,构建装备维修保障活动模型;阐述维修保障行动模型间的协作关系及互动机制,构建主体协作模型;给出维修保障行动流程及行为主体的动态关联性,建立维修保障行动时序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反映维修任务、实体、动作对象间的交互作用和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装备的合同商保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信息化装备保障实际,认清信息化装备合同商保障的地位作用,找出信息化装备合同商保障面临的问题,提出健全机制、规范管理,健全法规、完善制度,改革标准、共享信息等建议,确保信息化装备合同的效能发挥、保证其顺利实施和破除其技术堡垒。对促进国防、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提高信息化装备保障能力,构建信息化装备军民一体化保障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加快军用标准化改革,大胆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民用标准,逐步实现标准军民通用,有利于民用科技为军标服务,有利于实施军民一体化装备保障。文章分析了军用标准国标主体化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介绍世界军事强国军标改革的方向和特点,最后对我军的标准化改革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军民一体化保障目前在国内外军队的应用,取得了一些显著成果。根据保障人员的不同,装备维修保障方式可以分为3种:军队自主保障、社会化保障和军民一体化保障。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装备维修的3种保障方式进行了优化选择,确定了可以有效提高装备维修保障能力的保障方式,可为我军未来装备维修保障方式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飞行保障装备军民融合维修过程中,为了选择最优地方维修合同商,提出了基于熵权法和序关系分析法(G1法)的飞行保障装备维修合同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飞行保障装备维修合同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复合语言对定性指标进行量化,采用熵权法和G1法综合赋权,使确定的指标权重兼顾客观性和主观性,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待评合同商的相对优劣.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空军合理选择最佳飞行保障装备维修合同商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飞行保障装备军民融合维修过程中,为了选择最优地方维修合同商,提出了基于熵权法和序关系分析法(G1法)的飞行保障装备维修合同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飞行保障装备维修合同商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复合语言对定性指标进行量化,采用熵权法和G1法综合赋权,使确定的指标权重兼顾客观性和主观性,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待评合同商的相对优劣。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为空军合理选择最佳飞行保障装备维修合同商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