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3 毫秒
1.
杨风暴 《弹箭与制导学报》2007,27(1):192-194,197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绝热层粘接的超声检测C扫描图像,提出了利用金字塔算法融合降低噪声的方法,讨论了融合的步骤与规则,并将其用于实际检测的粘接图像,实验表明采用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提高粘接检测图像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2.
基于固体火箭发动机绝热层超声C扫描粘接检测时高分辨率探头检测易受噪声干扰、低分辨率探头检测精度不高的矛盾,提出了将两种不同分辨率探头检测图像融合的方法,讨论了利用二维小波多分辨率分析法进行图像融合的步骤与算法,并将其用于实际检测的粘接图像的处理,实验表明采用所提出的方法完全可以获得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的粘接检测图像.  相似文献   

3.
用超声脉冲回波技术检测变壁厚固体火箭发动机壳体与绝热层的粘接状态 (脱粘与否 )时 ,超声回波信号的基线随着壳体厚度的变化而变化 ,这给识别脱粘与否带来困难。为此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均值和标准偏差来校正信号基线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固体火箭发动机粘接界面参数识别与损伤破坏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固体火箭发动机粘接界面的损伤破坏过程,按照QJ2038.1A-2004制作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矩形粘接试件,对粘接试件进行了单向拉伸试验,获得了粘接试件的损伤破坏模式。根据粘接试件损伤破坏特点,建立了粘接试件的有限元数值模型,采用基于分步反演与Hooke-Jevees优化算法结合的反演方法,准确地获取了推进剂/衬层/绝热层界面混合模式下双线型内聚力模型的相关参数,将其应用于粘接试件拉伸试验损伤破坏过程的数值模拟中。研究结果表明:粘接试件主要的破坏形式为推进剂/衬层/绝热层界面处的脱粘;提出的反演识别方法能够较好地获取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界面相关参数,拉伸速度为2 mm·min-1时,固体火箭发动机粘接界面的初始模量、最大粘接强度、断裂能分别为0.86 MPa、0.63 MPa、3.13 kJ·m-2;推进剂/衬层/绝热层界面的损伤导致粘接试件的应力随应变增加的速率减慢,人工脱粘层尖端处界面的起裂,并且沿试件中央扩展,最终贯穿粘接试件是粘接试件主要损伤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5.
张吉堂  路宏年 《兵工学报》2004,25(1):116-120
在采用斜声束水浸回波法对机载固体火箭发动机的钢、绝热层、衬层多层结构的粘接质量进行超声图像诊断时,为了消除信号混叠影响,本文利用检测回波之间的幅值谱极值提取信号特征值,并针对在实际检测中出现的极值点分布不均匀现象,提出了若干提高特征值提取精度的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检测信噪比,改善了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种特殊构件的壳体表面带有细纹的特点,文中采用一发一收两水浸式超声聚焦探头斜入射方式检测其壳体-绝热层的粘接质量.采用带阻滤波和中值滤波相结合的方法对图像进行处理,减少了纹理造成的图像灰度起伏,从而能够准确定位脱粘块的位置和识别脱粘块的形状.  相似文献   

7.
多界面脱粘超声检测信号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板波诱发波超声检测技术检测固体火箭发动机界面脱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然而对于由多层钢/橡胶粘接而成的发动机柔性接头,由于其结构特殊,不易从回波信号中直接判断各界面的粘接状态。针对这一情况,文中采用对回波信号进行低通滤波,再求能量的方法,解决了这种材料多界面脱粘检测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采用试件模拟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壳体/绝热层/衬层/推进剂粘接系统同时承受拉伸和剪切载荷的受载状态,设计了符合航天行业标准QJ 2038.1A-2004规定的矩形粘接试件的多角度拉伸夹具。实现了对试件的单纯拉伸、单纯剪切以及拉伸、剪切结合的多种载荷状态。随着拉伸角度由0°增至90°,界面失效时刻对应的载荷由1166 N降至420 N,最大主应力由0.945 MPa降至0.461 MPa,上界面最大主应力集中系数由1.1上升至2.7,下界面最大主应力集中系数则变化较小。试验中试件起裂部位与界面最大应力位置的计算结果一致性较好,可为发动机粘接系统结构完整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多厚度壳体发动机界面脱粘超声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针对多厚度壳体构件的自动化检测要求,提出了多界面脱粘的检测方案。采用横波对2mm、7mm厚壳体段的多界面粘接状态进行实验研究.并结合希尔伯特包络提取方法.实现了各界面特征信号的包络提取。并进行检测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10.
江念  王召巴  金永  陈友兴 《兵工学报》2014,35(3):398-402
为满足评价复合结构界面粘接质量的需求,研究了一种测量粘接界面粘接强度的非线性超声检测系统。实验中制作了3组有机玻璃/粘接剂/钢结构的粘接试件,粘接剂采用环氧树脂胶粘剂,以3种配比模拟不同的粘接强度。针对目前兰姆波检测方法中其模式的选择相对复杂,脉冲反射回波法未能根据二次谐波激发效率判断粘接状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单频率大幅度超声激励作用下,表征界面超声非线性程度的二次谐波幅值A2与反射基波幅值A21之比A2/A21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非线性效应程度越大,界面粘接质量越差,可将非线性效应程度作为有效评价复合结构粘接质量的特征参数。 为满足评价复合结构界面粘接质量的需求,研究了一种测量粘接界面粘接强度的非线性超声检测系统。实验中制作了3组有机玻璃/粘接剂/钢结构的粘接试件,粘接剂采用环氧树脂胶粘剂,以3种配比模拟不同的粘接强度。针对目前兰姆波检测方法中其模式的选择相对复杂,脉冲反射回波法未能根据二次谐波激发效率判断粘接状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单频率大幅度超声激励作用下,表征界面超声非线性程度的二次谐波幅值A2与反射基波幅值A21之比A2/A21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非线性效应程度越大,界面粘接质量越差,可将非线性效应程度作为有效评价复合结构粘接质量的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11.
坦克发动机排气管隔热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系统阐述了坦克发动机排气管传热理论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 并对排气管隔热层材质选择和排气管隔热结构设计提供了详尽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2.
金属与非金属部件粘接质量声诊断的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神经网络对目标的识别与分类能力,用简单的敲击法获取了某压力容器的声响应信号,通过对声信号的频域特征提取,应用前馈多层神经网络对压力容器的金属与非金属部件之间的粘接质量进行了诊断,实验表明所给出的特征提取方法和神经网络模型是解决金属与非金属粘接质量诊断的一条较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了实现对航天隔热复合材料粘接缺陷的可视化检测,在分析同面电容成像(CPCI)系统模型及图像重建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Kalman滤波的CPCI算法,并通过对估计电容值和测量电容值依赖程度的不断调整来实现最优估计。构建了仿真实验,验证了采用基于Kalman滤波的CPCI算法在缺陷检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与采用常规CPCI算法的检测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图像重建算法获得的粘接缺陷图像精度具有较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TPS多层隔热结构数值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层隔热结构作为不承载的隔热层是金属热防护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多层隔热结构内存在复杂的多种传热形式的耦合,文中详细地分析了多层隔热结构导热与辐射的复合换热问题,用二热流近似方法分析了纤维席内辐射热流。应用非线性全隐式有限差分法建立了多层隔热结构瞬态传热分析模型,并将该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值进行对比。应用数值分析方法预测多层隔热结构瞬态温度响应更便于对多层隔热结构进行详细的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绝热机陶瓷活塞材料选择及空气隔热层设计布置特点,从隔热效果与应力强度相协调和统一的观点作出分析,并进行有益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钢-铅黏接结构件中黏接状态的无损检测难题,基于超声声线法仿真软件研究超声信号在钢层、黏接层、铅层的传播特性,对其传播路径及声压变化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不同黏接状态下的检测回波信号。结果表明:采用常规超声脉冲反射法对钢-铅黏接结构件进行检测时,黏接状态不同导致的回波信号差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始波脉冲信号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在对凝固潜热的直接有限差分基础上,开发了三维非稳态凝固传热的计算程序。应用该程序计算了包钢小挂板钢锭模浇注20MnSi钢,在不同脱模时间下冷却的温度分布和凝固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根据理论计算的预报情况,进行现场的工业试验。理论和现场实际两者相结合,确定了最佳的镇静时间和开脱时间。  相似文献   

18.
陈恒帅  朱艳丽  李伟  白杰 《兵工学报》2022,43(5):1194-1200
热电池激活依靠内部热源熔化绝缘固态电解质到高离子电导率熔融态。基于多物理场耦合分析软件(COMSOL)建立某热电池二维模型,进行激活阶段热传递仿真研究。以自定义热源函数模拟烟火系统放热过程,设置温度探针在电堆中部第7组单体电池及临近组件中,计算得到热电池温度分布、单体电池温度曲线和电解质熔化相变。以固态电解质熔化连接正负极作为热电池激活标志,预测最短激活时间,并对2个热电池进行激活测试以验证预测结果。建立引燃条内置式热电池模型以研究引燃条位置对激活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堆端部温度较高,利于补偿放电期间的热耗散,集流片具有抵御热冲击的作用,探针温度短时维持在560 ℃;热电池激活时间预测值约为45 ms,实测值为42 ms和47 ms,表明模型和预测方法具有较高精度;引燃条内置式热电池激活时间缩短为30 ms。  相似文献   

19.
杜先智  丁秀芬 《兵工学报》1997,18(3):252-255
报导了以直流迭加脉冲方波的电波对铝合金作表面处理技术,并对膜层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微观结构作了研究,认为该表面处理方式由于化学键结合的形成和机械嵌合作用的加强,将有利于提高其胶接性能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