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低温感硝胺发射药混合装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低温感发射药的基本原理出发 ,对低温感硝胺发射药在中大口径火炮上的应用试验进行了分析研究 .通过对硝胺发射药燃烧特性的测试 ,发现硝胺发射药的燃速压力曲线几乎是一条直线 ;由落锤冲击实验 ,认为硝胺发射药的低温力学性能还需进一步改善 ;根据弹道试验所得到的低温感硝胺发射药的初速和膛压结果 ,以及对试验火炮的烧蚀结果 ,证明了低温感硝胺发射药可作为中大口径火炮装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多孔物质对于硝胺发射药在不同初温下的燃面调节作用,由于多孔物质的孔结构及其与基体界面状况的改变,使发射药低温燃面增大,而高温燃面减小,这有利于降低燃速温度系数.  相似文献   

3.
用加速老化的方法三窿硝胺和硝基胍发射药在老化过程中动态粘弹和冲击断裂性能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老化过程中的形态结构和冲击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4.
张邹邹  蒋树君 《含能材料》2007,15(2):125-127
为了研究RDX和硝基胍(NGu)对硝胺发射药在低压下燃烧性能的影响,对六种RDX/NGu配比不同的硝胺发射药进行低压密闭爆发器静态燃烧实验,获得了在20~60MPa压力范围内硝胺发射药的燃烧试验数据。结果发现:硝胺发射药在测试压力范围内有燃速压力曲线转折现象,并且NGu对低压下硝胺发射药燃烧规律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分子钝感剂在两种发射药中的迁移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高分子钝感剂NA聚酯湿法钝感得到叠氮硝胺和高能硝胺两种钝感发射药,用高温加速长贮寿命试验的方法来研究NA钝感剂在发射药中的迁移性能。利用密闭爆发器和内弹道试验法,对加速长贮前后的两种钝感发射药动、静态燃烧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加速长贮前后两种钝感发射药的爆热、p-t曲线及内弹道性能没有明显变化。利用显微红外光谱法测定两种钝感发射药长贮前后NA钝感剂的浓度分布,结果发现浓度分布也没有变化。表明NA钝感剂抗迁移能力强,可以满足叠氮硝胺发射药和高能硝胺发射药的长贮性能要求,用其制得的钝感发射药具有良好的弹道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6.
RB型硝胺发射药使用寿命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昕  堵平  王泽山 《含能材料》2010,18(2):188-191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发射药的有效使用期,提出了以发射药力学性能变化的数据作为老化失效判据的观点。采用热加速老化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含黑索今双基药(RB型硝胺发射药)的抗冲、抗压强度、压缩率随老化时间和温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该型发射药在在安全贮存期内,高分子材料老化降解造成的力学性能下降,不会影响其安全使用。RB型硝胺发射药的使用寿命远大于安全贮存寿命。  相似文献   

7.
硝胺发射药燃速曲线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江居 《含能材料》1996,4(3):97-101
对RGC,RCGU两种硝胺发射药组分的热分解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NC,NG组成的双基粘合剂与固体添加物RDX在热分解特性上的差异是导致硝胺发射药燃速曲线转折的原因,NQ独特的热分解特性可以调节两者之间的差异,使燃速曲线不发生转折现象。  相似文献   

8.
杨栋  赵宝昌 《兵工学报》1997,19(1):31-34
介绍了近来提出的多基发射药燃烧模型,利用其计算方法计算了多基发射药的化学组成对燃烧性能的影响;从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的层次分析了硝胺发射药燃速-压力曲线转折和某一压力范围内压力指数大于1的原因;从化学组成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多基发射药燃烧性能优化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热塑性弹性体对硝胺发射药力学性能和燃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提高含大量高能固体填料硝胺发射药的力学性能,在其中加入一定量(质量分数为2%)的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TPE).采用低温落锤冲击韧性试验、简支梁抗冲击强度和密闭爆发器试验,研究了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对硝胺发射药力学性能和静态燃烧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能有效提高硝胺发射药的低温落锤冲击韧性和抗冲击强度,并...  相似文献   

10.
热塑性弹性体在太根发射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提高高能硝胺太根发射药的力学性能,在配方中添加了热塑性弹性体(TPUE)。测试了发射药的静态力学和定容燃烧性能,研究了TPUE添加量对发射药力学、能量和燃烧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1%~3%TPUE的硝胺太根发射药,在火药力(f)大于1150kJ.kg-1时,低温冲击强度提高60%以上,显示出高能量高强度的特征。随着TPUE含量的增加,火药力逐渐降低,余容α略有上升,压力指数n逐渐增大,TPUE加入量为3%时,f、α、n分别变化2%、1.4%和5.3%。  相似文献   

11.
12.
大变形锻造钨合金冲击韧性和断口组织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锻造大变形工艺制备出各种变形量的93W合金,开展不同锻造变形量对冲击韧性的影响规律研究,并对冲击断口进行SEM微观形貌观察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锻造大变形工艺使钨合金强度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其冲击功有所降低;随着锻造变形量的增大,钨合金冲击断口的形貌特征由沿晶断裂为主逐渐转变为解理断裂,相应地锻态钨合金的冲击功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采用熔化极气体保护焊堆焊Q345钢基复合板,利用光学显微镜、维氏硬度计、冲击试验机和扫描电镜对试样进行显微组织、维氏硬度、冲击韧性以及断口等试验观察及分析。结果表明:堆焊复合板外观质量良好,无明显焊接缺陷,从基板至堆焊高强层的组织由块状铁素体和条带状珠光体变化为颗粒状铁素体和珠光体,到表层呈块状铁素体和团絮状石墨;焊后硬度存在跃升台阶,分布较均匀,冲击韧性高达64 J/cm^2,正火与淬火处理试样的冲击断口为韧性断裂和准解理断裂。制备的Q345钢基复合板硬度高,冲击韧性良好,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高速冲击载荷下93W-Ni-Fe合金冲击韧性及微观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工艺状态下的93W-Ni-Fe液相烧结钨合金的不同冲击速率的夏比冲击试验,得出了钨合金材料5~40m/s范围冲击韧性随冲击速率提高而增加的宏观规律,同时,通过冲击试样断口的扫描电镜分析,对钨合金材料高速冲击下断裂的微观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改性双基推进剂的动态断裂特性,利用直裂缝平台巴西圆盘试件,运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系统对推进剂材料进行冲击实验研究。基于一维应力波理论,通过压杆上应变片测定的信号确定试件所受冲击载荷随时间的变化。采用在试件上贴应变片的方法,用记录的最大信号值确定材料的起裂时刻。在验证实验数据有效性的前提下,获得了此种推进剂材料在不同速率下的起裂韧度。结果表明:动态条件下采用应变片测定推进剂材料起裂时刻的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改性双基推进剂材料起裂韧性具有明显的加载率敏感性,起裂韧性随加载率呈线性增长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以一个典型的火工装置壳体破裂为例,通过对其进行宏观检查、断口宏观微观分析、硬度测试、能谱分析和对强度、冲击载荷进行理论计算校核,得到该壳体的断裂模式为脆性断裂,主要与该部位受冲击载荷有关,表明材料冲击韧性值对火工装置的结构完整性有着重要影响,低温工况尤为明显,在设计时应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17.
利用Hopkinson压杆技术对Mg-8%Li合金进行动态断裂实验,研究该合金在高速冲击下的动态断裂行为及其加载速率效应。结果表明:在高速冲击条件下,Mg-8%Li合金呈现韧性断裂,断口中存在大量韧窝。随冲击速度由14.27 m/s增加到21.33 m/s,Mg-8%Li合金的动态断裂韧性降低,断口中二次裂纹明显增多,从而使Mg-8%Li合金在高加载速率下表现出脆性断裂倾向。  相似文献   

18.
本文建立了一个测定动态弹塑性断裂韧性JId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改进的Hopkinson压杆加载Charpy冲击试样,利用压杆上应变片记录的入射应力波和反射应力波,由一维应力波理论得到试样所受的载荷和加载点位移,在建立的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OD和裂纹扩展量△a的关系中,令△a=0,可得到裂纹起裂时的临界(COD),从而确定裂纹的动态起裂点,与其它方法相比,本文的方法不需要昂贵的仪器来测试动态断裂参数;不需将应变片贴在试样上确定起裂时间,所以该方法可在较高或较低的温度下使用;在动态弹塑性断裂韧性JId的计算中,考虑了材料的动态应力一应变行为,使测得的JId值能更好地反映材料在应力波载荷作用下的动态断裂性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建立了一个测定动态弹塑性断裂韧性JId的方法。该方法利用改进的Hopkinson压杆加载Charpy冲击试样,利用压杆上应变片记录的入射应力波和反射应力波,由一维应力波理论得到试样所受的载荷和加载点位移。在建立的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OD和裂纹扩展量Δa的关系中,令Δa=0,可得到裂纹起裂时的临界(COD)c从而确定裂纹的动态起裂点。与其它方法相比,本文的方法不需要昂贵的仪器来测试动态断裂参数;不需将应变片贴在试样上确定起裂时间,所以该方法可在较高或较低的温度下使用;在动态弹塑性断裂韧性JId的计算中,考虑了材料的动态应力—应变行为,使测得的JId值能更好地反映材料在应力波载荷作用下的动态断裂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