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答喷油器工作状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柴油机能否提高功率降低油耗和确保其正常的运转为此应定期调试喷油器该项工作应在喷油器试验台上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来进行否则就达不到调试目的现以135系列柴油机为例该机额定喷射压力170.5MPa喷孔数4个孔径0.35mm调试步骤如下 a. 扳动手柄至喷油器试验台压力表读数为16MPa并保持10s以上然后察看喷孔允许有微量湿潮若观察到渗漏或滴油现象则说明针阀偶件密封不严柴油在高压下由此往外渗出积于喷孔处如果装机使用该柴油会被高温燃气烧焦并越积越多从而导致喷油雾化不良针阀偶件燃蚀的不良后果为此要研…  相似文献   

2.
<正>有1台依维柯40-10型汽车,发动机在怠速时振动较大,高速时不明显。发动机振动大,一般是喷油器喷油不良或各缸喷油不均匀所致。先拆卸喷油器,前3缸的喷油器拆卸比较顺利,而第4缸喷油器拆不下来,如果强行拆下,有可能破坏气缸盖,因此就先放下。将拆下的3个喷油器在喷油器试验器上作检查,3个喷油器雾化良好,就是喷油压力有差别,通过调整,其喷油压力都调整到24.8 MPa,之后将3个喷油器装车试验,结果怠速振动量较前有所好转,但没有彻底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喷油性能试验中,喷油器总成上的进油横腔分为无进油滤芯和有进油滤芯2种.为了分析不同进油横腔对喷油器性能的影响,选取无进油滤芯和有进油滤芯的横腔安装在同一喷油器总成上,进行不同轨压下的喷油性能测试.测试结果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进行流动仿真分析,发现进油横腔对共轨喷油器喷油量及其均方差有一定的影响,对喷油持续期影...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速摄影技术对某型国产喷油器分别在有背压条件和自由喷雾情况下进行了喷雾宏观特性测试,获得了不同喷油压力和背压条件下油束的宏观形态;在高速摄影技术基础上使用长焦显微镜头捕捉到该喷油器喷雾末期的后滴油现象并探究产生此现象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喷油压力或喷射背压的提高可以显著增加喷雾锥角,增大喷雾场在燃烧室中的分布范围,更有利于油气混合;燃油喷雾过程的喷雾锥角曲线呈明显的双波峰形状;电磁阀阀芯落座的响应时间过长造成喷油器断油不干脆是产生后滴油现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定容弹中,基于相同的喷油压力、喷油量和环境温度,利用纹影法研究了不同的环境背压和喷油规律下的汽油直喷多孔喷油器的喷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边界条件相同时,改变环境背压会影响喷油贯穿距,随环境背压上升,喷油贯穿距先减小后趋于平缓,环境背压由1MPa上升至2MPa时喷油贯穿距减小约12mm,而由2MPa上升至3MPa时基本无变化;喷油规律对喷油贯穿距和雾滴群形态均会产生影响,且在环境背压的影响协同作用下,喷油贯穿距最多可以减小约22mm;多段喷射对雾滴群燃油浓度分布调节作用显著,单段喷射的雾滴群前端密度较高,两段喷射较为均匀,三段喷射后端密度较高,连续多段喷射技术有利于形成高质量的混合气。  相似文献   

6.
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了压电执行器非线性数学模型来描述执行器的电-机转换过程,在试验的基础上对压电材料的压电常数和电容进行了温度修正,并耦合喷油器其他机-液部分,建立了完整的压电喷油器电-机-液模型,经试验验证,执行器数学模型误差为4.6%,喷油器模型误差为7.8%.分析了不同工作温度下压电喷油器喷射特性和各腔室压力波动特性,结果表明:工作温度的升高使得执行器输出位移增加了24.6%,球阀腔泄油后最低压力降低,各腔室压力建立过程后移,针阀升程增加,关闭时刻推迟;在喷油脉宽为0.1 ms时温度的影响更加明显,温度升高至150℃时,相比于30℃,油量偏差率最高至70%,喷油速率峰值增加了约24%,最高喷射压力提高了9 MPa,喷油持续期增加了0.06 ms;脉宽较大(ET=1.0 ms)时,开启阶段喷油速率、最高喷射压力和喷油速率峰值影响不大,但喷油关闭时刻推迟了0.11 ms左右.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喷油器关键结构对喷油特性的影响,运用hydsim建立喷油系统仿真模型,并搭建喷油系统试验台架,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仿真分析发现系统存在液力延迟、喷油压力不稳、针阀波动等现象。针对这些现象对系统喷油器结构优化设计,取消通往控制腔的高压油路,直接使高压燃油从蓄压腔流经压力室和喷孔进入气缸中,减缓蓄压腔内高压燃油回流。通过仿真对比优化前后系统针阀运动、喷油压力、喷油率等参数,证明优化后的喷油系统能够消除液力延迟,减缓喷油压力波动,提高针阀运动的平稳性。  相似文献   

8.
已研制出能产生250MPa压力的两种喷油装置。一种为液力放大型,具有“逐渐上升和急速停止”型喷油规律;另一种为蓄压式,具有“矩形”喷油规律。采用高压容器对上述两种装置进行评定,分析喷油压力和喷油速率对非蒸发燃油喷雾特性的影响。本文运用了高速摄影、阴影摄影、全息摄影和图象分析等技术,发现高压喷油可形成较细油粒和产生较稀混合气。同时还发现蓄压式高压喷油装置和液力放大型高压喷油装置产生的喷雾构成有些差异,并对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了讨论。为了观察燃烧现象,将其中一种喷油装置安装在带石英玻璃活塞的发动机上,具有高压喷射的燃烧显示了优越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船用增压锅炉旋流蒸汽机械喷油器的雾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LPI-3衍射式激光粒子测径仪与LE-3雾化角测量仪对船用旋流蒸汽机械雾化喷油器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雾化油滴索特平均直径及喷油量与压力的变化关系;利用Realizable k-ε模型模拟气体湍流流动,随机轨道模型模拟液滴运动;并用LISA模型和TAB模型模拟液滴变形和破碎,对旋流蒸汽机械雾化喷油器的雾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喷油器内雾化空气和油质量流量对雾化特性的影响,模拟的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得较好。研究表明,在喷油压力高于1.1MPa时,喷油器特性符合机械雾化喷嘴的一般规律,但当喷油压力较低时,雾化规律相反,喷油压力越低,雾化粒度越细。由此表明,旋流蒸汽机械雾化喷油器可以极大地改善低工况雾化质量,具有较大的调节比,气耗量也优于常见的气动雾化喷油器。  相似文献   

10.
一种新型共轨蓄压柴油机电控单体喷油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新型共轨蓄压式喷油规律可控的柴油机电控单体喷油器--PAIRCUI。这种喷油器基于蓄压式喷油器的工作原理,喷射过程受电控单元控制,喷油速率受喷油器内部结构参数的控制。其结构简单,喷油定时灵活可调,对油尖及管路的要求简单。PAIRCUI还具备实现高效率低排放燃烧过程的特性:高的平均有效喷射压力、预喷射及快速断没一功能。喷油压力与发动机转速无关,但与发动机负荷有关。这些特性对改善发动机放和燃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共轨喷油器的工作原理,根据喷油器各部分的液力特性,以DELPHI共轨电控喷油器为研究对象,以系统轨压在160 MPa下的喷油规律试验研究为基础,利用AVL_Hydsim软件建立了喷油器的仿真模型,为了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将仿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喷油器不同结构参数对喷油规律的影响,并以改善电控喷油器喷油规律为出发点,探讨了各关键结构参数的设计原则,通过分析计算,为电控喷油器结构参数的合理选择和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缸内直喷汽油机两阶段喷射喷油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定容积法搭建了均质混合气压燃(HCCI)燃烧模式下的缸内直喷汽油机(GDI)喷油器喷油规律测试台,在保证其测试精度的基础上,研究了GDI喷油器两阶段喷油的喷射压力、喷射背压、两次喷油间隔和体积分数对其喷油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油率随喷射压力增大呈增大趋势;喷射背压只对喷油中期的喷油率有影响且随着喷射背压的增大喷油率有所下降,但喷射背压对喷油总量影响不大.试验测得的喷射间隔小于设定值.另外,两次喷射间隔较小时出现两次喷油过程重叠,使其第2次喷油率高于喷射间隔较大时的第2次喷油率.单次喷油率和喷油持续时间随着喷射体积分数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型共轨蓄压式柴油机电控单体喷油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一种新型共轨蓄压式喷油规律可控的柴油机电控单体喷油器——PAIRCUI。这种喷油器基于蓄压式喷油器的工作原理,喷射过程受电控单元控制,喷油速率受喷油器内部结构参数的控制。其结构简单,喷油定时灵活可调,对油泵及管路的要求简单。PAIRCUI还具备实现高效率低排放燃烧过程的特性:高的平均有效喷射压力、预喷射及快速断油功能。喷油压力与发动机转速无关,但与发动机负荷有关。这些特性对改善发动机排放和燃油消耗是十分有益的。由于PAIRCUI采用标准的P或S系列喷油嘴并且其外形尺寸也按照P或S系列喷油器设计,因此在发动机上安装PAIRCUI燃油喷射系统十分方便。  相似文献   

14.
有一台装朝柴6105发动机的东风汽车,大修时送油泵及六只喷油器来我部校修。按技术标准修完以后装机试验,在发动机运转一段时间后,发现排气管潮湿,并伴有蓝烟从排气管口排出。进行断缸检查,有一缸喷油器工作不正常。拆下这一缸喷油器总成上校正器检查,发现喷油压力开启过高,有可能是在第一次调试喷油嘴开启压力,锁紧回油管接头螺母时,由于防漏铜垫卡住,使得与调压螺  相似文献   

15.
控制腔和盛油槽压力的联合测量结果客观地反映了喷油器工作过程中盛油槽和控制腔的压力变化情况,测量结果将为该喷油器零部件设计计算提供准确的边界.通过盛油槽和控制腔的压力变化过程分析,可以得到电磁铁的响应时间、针阀的开启和关闭延迟以及实际的喷油持续期等喷油参数.在不喷油的时候控制腔和盛油槽压力与轨压相同,在喷油过程中控制腔和盛油槽均存在较大的压力波动,但控制腔压力始终低于盛油槽压力.在喷油结束后,控制腔和盛油槽压力仍存在波动,该压力波动将影响多次喷射的后喷射.盛油槽和控制腔压力下降的幅值与轨压有关,但盛油槽压力下降的最大幅度为轨压的20%,控制腔压力下降的最大幅度在针阀最大升程时保持不变为轨压的54%,盛油槽与控制腔的压力差在最大针阀升程下保持不变为轨压的43%.  相似文献   

16.
针对柴油机高压共轨喷油器不同的喷孔结构参数,开展了喷油流量的一致性仿真和试验,分析了不同轨压情况下喷孔锥度(k系数)、入口圆角半径对喷油器循环喷油量的影响以及不同轨压、脉宽情况下喷孔结构对循环喷油量一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喷孔k系数和入口圆角半径可以有效抑制孔内空化现象,增大喷孔流量系数,从而增大喷油器循环喷油量;在喷孔结构相同时,增大轨压或喷油脉宽可以减小喷孔内压力波动对循环喷油量一致性的影响;增大k系数和入口圆角半径可以减小因空化现象造成的压力波动,使喷孔内部燃油压力分布更均匀,提升循环喷油量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柴油机燃用掺水乳化油的试验研究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忠 《内燃机学报》1990,8(3):290-290,F003
柴油掺水使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过程增加了新的促进因素,提高了混合气形成的速度,改善了混合气的质量,有促进燃烧趋于完全的作用:1.乳化油作用机理分析1.1 燃料的二次雾化燃料通过柴油机的喷油泵、喷油器将燃油在接近压缩行程终了时喷入气缸,喷油压力一般在10~20MPa 之间,对非增压柴油机而言,此时气缸内压力一般为  相似文献   

18.
正有一部五十铃载货汽车,安装4JB1柴油发动机,其上匹配VE型分配泵。在行驶中发现发动机有发抖现象,并且功率显示不足。根据上述故障现象,经分析认为可能是发动机和喷油器有缺陷所致,因此,就检查了发动机的配气部分和气缸压缩力及喷油器的喷油压力,结果未发现问题,后来就怀疑VE型分配泵可能有问题,于是就将VE型分配泵从车上拆下,  相似文献   

19.
高压共轨系统水击压力波动现象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柴油机高压共轨喷油系统中的水击压力波动对多次喷射的精确控制至关重要.使用电磁式共轨多次喷射装置,进行了水击压力波传播现象的试验研究.得出了单次、多次喷射条件下,喷射过程中及喷射结束后共轨和喷油器入口的压力时间曲线和喷油率曲线.研究了共轨系统水击现象产生的机理;解释了系统控制参数,亦即压力和喷油脉宽与水击压力波动的频率和振幅的关系;总结了水击压力波动对同一喷油器多次喷射和喷油器之间的顺序喷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中、小负荷下,喷油模式和喷油定时对柴油机预混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负荷(平均指示压力约为0.45,MPa)、单次喷油模式及喷油定时为35°,CA BTDC时,油束的撞壁位置将形成的混合气分为燃烧室上方和活塞凹坑两部分,可充分利用整个气缸内的空气形成均质混合气,此时的NOx排放最低.平均指示压力(IMEP)约为0.7,MPa时,采用单次喷油模式,喷油量增多,喷油持续期延长,混合时间缩短,碳烟、CO和UHC排放急剧升高;在混合时间和混合空间的共同作用下,喷油定时为35°,CA BTDC时获得最佳折中排放.IMEP约为0.7,MPa时,与单次喷油模式相比,采用多次喷油模式,将喷油量分为4个脉冲喷入缸内,增加了每个脉冲的混合时间,并且改善了燃氧混合空间,形成更均质的混合气,大幅降低了碳烟、CO和UHC排放;喷射定时为80、65、50和35°,,CA BTDC时获得最佳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