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建立一种可模拟人椎体成形术中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动物模型。方法 采用成年健康杂种犬8只,每只犬取L2/3 ~ L5/6共4个椎间盘为实验对象,4个椎间盘随机分入A、B、C、D组,每组8个。A组和B组用18 G穿刺针穿刺椎间盘纤维环,A组不注入任何物质, B组注入0.3 ml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C组和D组用16 G穿刺针穿刺椎间盘纤维环,C组不注入任何物质,D组注入0.3 ml PMMA。分别于造模后6、12、24周行MR检查,计算MR指数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R检查发现,A组髓核、纤维环结构完好,纤维环呈均匀低信号,T2加权像髓核呈均一高信号。C组T2加权像髓核信号不同程度降低且不均一,髓核中心可见不规则的斑点状低信号,其相对高信号区面积减小。B、D组椎间隙相应上下椎体面变毛糙。T2加权像髓核信号不同程度降低且不均一,髓核中心可见不规则的斑点状更低信号,髓核形态不规则,其相对高信号区面积不同程度减小。造模后6周, B组与D组的MR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12和24周时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造模后6、12、24周,B、C、D组MR指数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18 G穿刺针单次穿刺犬椎间盘纤维环不会导致其退变,用18 G穿刺针经皮穿刺犬椎间盘纤维环注射骨水泥可建立骨水泥椎间盘渗漏模型,具有创伤小、模型制作成功率高等优点。此动物模型适合于研究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对椎间盘生理、生化及病理等影响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林昭旺  林征宇  陈锦  吴志斌  陈杰  汪强 《工业加热》2019,(11):1076-1080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比活体组和处死组兔肝VX2肿瘤RFA后MRI和病理学表现,探讨肝肿瘤RFA后即时MRI与病理学表现的相关性。 方法 观察活体组和处死组RFA后荷瘤兔肝VX2肿瘤即时MRI和病理学表现。分别检测RFA前MRI T1WI瘤灶最大径、消融灶T1WI中央低信号区最大径、活体组消融灶T1WI周边高信号区最大径、T2WI低信号区最大径、病理标本瘤灶最大径以及肝实质凝固性坏死区最大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活体组消融灶T1WI呈靶征,中心呈低信号,周边呈环形包绕高信号,T2WI大体呈低信号;处死组消融灶T1WI靶征较活体组不明显,T2WI大体呈等-稍低信号。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显示,活体组消融灶肝实质凝固性坏死区肝窦受热扩张充血,肝窦内见充满热损伤红细胞,部分红细胞血红素流失成为空泡状;处死组消融灶肝实质凝固性坏死区肝窦轻度扩张,红细胞数明显少于活体组。统计学分析提示,术前MRI T1WI瘤灶、消融灶T1WI中央低信号区与病理标本瘤灶最大径相对应(P>0.05);活体组消融灶T1WI周边高信号区、T2WI低信号区与病理标本肝实质凝固性坏死区最大径相对应(P>0.05)。 结论 肝肿瘤RFA后即时MR平扫,尤其是T1WI具有明显特征性表现,与术后病理学检查呈良好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MR导引下经皮穿刺瘤块种植法制作兔VX2肝癌模型的方法及建模后影像学和组织学评估。方法 3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6只。A组在360°全开放式0.4T MR扫描成像系统光学导航仪导引下,采用剑突左侧肋弓下进针,经皮经肝穿刺将VX2瘤组织块种植于兔肝内;B组通过开腹法将瘤组织块种植于肝内。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成瘤率、感染率及肿瘤生长特点。结果A组模型成瘤率为93.7%,手术时间为(18.24±3.24) min,无术后感染发生;B组模型成瘤率为87.5%,手术时间为(25.23±2.16) min,1例发生术后感染。两组间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HE染色镜下观察显示,2周见癌细胞呈巢状分布,癌细胞核大;3周见明显核分裂像,异型显著;4周可见凝固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MR导引下经皮穿刺瘤块种植法构建兔VX2肝癌模型,具有导引准确、操作简便、成功率高等特点,可作为兔VX2肝癌模型构建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碳花青荧光染料(CM- DiI)标记的自体骨髓内皮祖细胞(EPC)在兔终板下椎体缺血模型归巢和治疗效果。方法 分次抽取48只模型兔骨髓,分离出EPC并以CM- DiI标记计数;随机分成两组,A组(n=24)经腰动脉途径自体移植CM- DiI标记EPC,B组(n=24)经耳缘静脉途径自体移植,每兔移植EPC 4×106个。C组(n=18)模型兔未抽髓,为空白对照。移植术后7 d、1个月荧光显微镜下观察A、B组EPC归巢与血管生成,术后1、2、3个月对兔缺血椎体作MR检查,分析3组椎体缺血区血管计数变化。结果 A组移植术后7 d 红色荧光标记的EPC在终板下椎体缺血区归巢,术后1个月局部血管形成,术后1、2、3个月MRI显示缺血区小血管数逐渐增多,缺血区信号逐渐恢复正常,相应椎间盘未见退变表现;B、C组未见EPC归巢,血管计数逐渐减少。单因数方差分析(ANOVA)显示A组术后1、2、3个月血管计数稳步增加,缺血区血管生成、血管数逐渐增多,均优于B组、C组(P<0.05);最小显著性差异(LSD)法两两多重比较显示,A组每一时点血管计数均优于B组、C组(P<0.05)。结论 经腰动脉自体移植EPC可在终板下椎体缺血区归巢并使血管形成,预防缺血所致椎间盘退变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5.
王伟  全显跃 《工业加热》2012,(12):1049-1053
【摘要】 椎间盘退变模型的建立是进行椎间盘退变病因、早期诊断和治疗研究的迫切需要。针刺椎间盘建模,尤其影像导引下穿刺有简单、方便、费用低、损伤小等优点。本文对针刺方法学及退变的检测进行了综述,证实了此种方法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臭氧对髓核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用2只实验犬的腰4/5和腰5/6椎间盘,以21G Chiba针穿刺椎间盘中心部并向内注入3ml浓度为30μg/ml的臭氧—氧气混合气体,1周后重复1次。分别在术后1个月和2个月时处死动物获取髓核标本作电镜下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大体标本可见实验髓核体积明显变小,由正常透明胶冻样最终变成白色乳酪样,弹性差,易碎裂。电镜下实验髓核细胞计数稀少,可见较多坏死细胞的残迹。实验髓核的存活细胞突起消失或短小,且这些细胞内细胞器数目和糖原颗粒均明显减少。髓核基质内不能见到正常髓核基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经皮穿刺切割抽吸术(puncture cervical discotomy, PCD)治疗C7~T1椎间盘突出症的穿刺方法、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选择3例C7~T1椎间盘突出症颈部瘦长的患者,经临床检查和MR诊断为C7~T1椎间盘突出并压迫一侧神经根,在X线透视定位下采取PCD术治疗.结果选择3例颈瘦长体型患者,手术均安全顺利,PCD术后2个月内主要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分别随访7、11、16个月无复发.结论选择颈瘦长体型的单纯C7~T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PCD术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经腹穿刺腰椎椎间盘髓核摘除术(TAL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22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压腹定位仪腹部施压避开肠管及血管,空心针穿刺椎间盘前缘,逐级套管建立手术通道,经反复钳取髓核组织及负压切吸,实现椎间盘突出部位直接减压.术后随访6~48个月并对随访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22例患者中520例完成TALD,2例因严重肠粘连无法压开肠管而放弃手术,1例术后并发乙状结肠损伤及椎间盘感染.手术穿刺成功率99.4%,无血管及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总有效率93-3%.结论 经腹穿刺腰椎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能直接摘除突出部位的椎间盘组织.达到直接减压的效果,手术安全性高,创伤小,疗效好.TALD可作为L5~S1椎间盘突出的常规术式,为L2~L5椎间盘突出的一种补救方式,L1~L2椎间盘不宜行TALD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骨骼破坏性病变在CT导引下经皮穿刺不同活检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经X线和MR发现的89例骨骼破坏性病变,在CT导引下采用不同的穿刺方法:①穿刺负压抽吸法;② 18~20G半自动活检切割针取样法;③ 11~13G骨钻+半自动活检切割取样法.对组织样本分别进行常规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结果 75例获得完整病理学标本或培养出结核杆菌,穿刺准确率84.3%(75/89),假阴性率15.7%(14/89),未出现假阳性.骨钻+活检切割法准确率高于其他方法,3种穿刺方法准确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① CT导引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六氟化硫微泡应用于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对不同T2WI信号强度子宫肌瘤疗效。方法 64例行HIFU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依据术前MR检查结果分为T2WI低信号组(n=24)、等信号组(n=22)、高信号组(n=18),术后1 d行MR检查评估消融效果,记录并比较各组治疗相关参数(治疗功率、辐照时间、治疗剂量)和疗效相关指标(体积消融率、能效因子、治疗时间)。结果 T2WI低信号组、等信号组、高信号组体积消融率分别为(84.83±18.49)%、(78.72±17.76)%、(71.11±23.87)%,能效因子分别为(6.87±7.77) J/mm3、(7.99±6.58) J/mm3、(12.93±9.38) J/mm3,治疗时间分别为(102.12±54.45) min、(153.86±66.04) min、(141.50±69.56) min, T2WI高信号子宫肌瘤与低信号、等信号子宫肌瘤体积消融率、能效因子、治疗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共出现下腹痛6例(6/64,9.4%),全身酸麻3例(3/64,4.7%),下肢麻木1例(1/64,1.6%),所有患者未发生治疗区皮肤烧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六氟化硫微泡联合HIFU对T2WI低信号、等信号子宫肌瘤疗效优于高信号子宫肌瘤,低信号子宫肌瘤治疗时间较等信号、高信号子宫肌瘤短,六氟化硫微泡是HIFU安全有效的增效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髓多能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疗效和机制。方法选用日本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为A、B、C3组,制成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A组兔抽取骨髓体外分离后,将骨髓干细胞注入钻孔减压的左侧股骨头内,右侧仅钻孔减压;B组模型未治疗组;C组为正常组。各组动物于治疗后8周处死,处死前后分别进行各种指标检测,包括钼靶X线摄影、CT扫描、MR扫描、常规HE染色切片、电镜扫描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股骨头穿刺骨髓干细胞移植后8周,骨质密度X线、CT和MR明显好转。病理组织学表现空骨陷窝减少,成骨细胞增多,新骨形成。电镜下可见成骨细胞内细胞器丰富,空骨陷窝减少。经骨髓多能干细胞移植治疗后显示股骨头修复效果更佳。结论骨髓多能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能加速兔股骨头的修复进程,对股骨头坏死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完善兔VX2肝种植肿瘤模型的制作,比较种植肿瘤的CT、MRI及DSA影像表现,评价各影像检查对瘤体显示的优越性。方法实验动物为新西兰大白兔(前期实验12只,后期实验24只),采用动物后肢皮下注射接种传代保存瘤种。模型前期制作采用包埋法接种,后期采用针头注入法接种于兔肝左叶,并于术前1d及术后1、3d、1、2周检查肝肾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接种2周后行CT、MR成像,随后行经股动脉肝动脉超选择DSA及纳米磁性粒子介入治疗。结果前期实验肿瘤种植成功率66.7%,后期实验种植成功率100%。术后ALT、AST有一过性增高,无统计学意义;BUN、Cr无明显变化。术后CT平扫肿瘤为略低密度病灶,强化不明显,境界清晰;MR平扫呈长T1、长T2信号;EPI序列T2WI呈略高信号影;DWI成像见高亮信号影,显示清晰;介入术中DSA造影可见肝左叶孤立的丰富血管肿瘤,供血动脉增粗,经超选择注入纳米磁性粒子,肿瘤内密度明显增高。结论兔VX2肝种植肿瘤模型是介入治疗实验研究理想的动物模型。VX2瘤粒针头注入法较包埋法成功率更高,其建立过程对兔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CT平扫增强,MR平扫,EPI序列及DWI成像对于肿瘤的影像评价互有优势,EPI及DWI成像可更灵敏地显示肿瘤,DSA可清晰地显示肿瘤的供血及肝内有无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腰椎间盘钳夹术(PLD)联合臭氧(O3)注射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价值.方法在DSA监视引导下,健侧卧位,经侧后方入路引入直径4.8 mm工作套管,多角度破环,摘除髓核,直至无明显髓核钳夹出,后于盘内及椎间孔附近各注入O2-O3 10 ml;对于L4~5及L5~S1均突出患者,主要椎间盘采取上述方法,另一次要椎间盘采取21G乙醇针经皮穿刺,于盘内及椎间孔附近各注入O2-O3 10 ml.结果穿刺及技术操作成功率100%,显效63例,有效2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达90%.O2-O3注射于椎间盘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分析兔肺肿瘤微波消融(MWA)灶红外热成像- MR- CT- 病理表现及相关性。方法 对10只兔肺VX2孤立肿瘤行CT导引下MWA。观察术前、术后CT/MR及术中红外热成像表现。检测术后CT上瘤灶最大径、T1- Vibe高信号瘤灶最大径、病理上肺组织凝固坏死区最大径、CT上磨玻璃影最大径、TSE- T2WI- FS高信号最大径、红外热成像41℃等温区最大径、病理上热损伤区最大径,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WA术后MR显示T1- Vibe序列上消融灶信号较术前增高,TSE- T2WI- FS上消融灶信号减低,外周可见斑片状高信号覆盖; T1- Vibe高信号瘤灶最大径与病理上肺组织凝固坏死区最大径比较,红外热成像41℃等温区最大径与病理上热损伤区最大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模态成像有助于评估肺肿瘤MWA疗效和监测消融范围。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介入法猴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的制作及评价。 方法 选择猕猴13只作为实验动物,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引入微导管超选至大脑中动脉注入适量自体血栓,分别于术后2 h及24 h行MR检查。结果 13只猴均成功插管至大脑中动脉并栓塞自体血栓。12只表现为大脑中动脉分支减少,部分分支闭塞; 2 h弥散加权成像(DWI)可见高信号,T2WI无异常,24 h复查MR示在相同位置DWI及T2WI均可见高信号。重度栓塞1只,表现为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分支广泛减少; 2 h DWI可见大片高信号,于术后18 h死亡。 结论 经股动脉微导管超选择猴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的建立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性好及死亡率低的优点,而栓塞术后2 h的DWI即可显示脑梗死。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研究瘤体内注射不同浓度臭氧(O3)后兔VX2瘤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以探讨臭氧用于实验研究/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浓度,并根据超微结构改变持续时间,推断重复治疗可能的间隔时间。方法 20只荷瘤大白兔分为4组,对照组2只,T20(20%臭氧)、T40(40%臭氧)和T60组(60%臭氧)治疗组各6只,直视下按瘤体积2倍量不同浓度的O2/O3混合气体用注射器直接注入瘤体内,对照组(仅模拟穿刺)及各治疗组取2只兔在实验完成后即刻取材,剩余兔分别于术后第4、8天各处死2只取材、制片,用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T20组注射臭氧后即刻可见肿瘤细胞有轻微的损伤改变,线粒体轻微嵴溶解,少许线粒体呈球状肿胀,内质网扩张,部分核周间隙增宽,细胞间隙正常。T40组和T60组注射臭氧后即刻均可见肿瘤细胞有明显损伤,表现为线粒体明显肿胀,内质网扩张,细胞核肿胀,核周间隙增宽,部分细胞膜崩裂,组织结构崩解,术后第4天,可见大片坏死,炎细胞浸润,肿瘤细胞膜不完整,溶酶体线粒体形成(呈新月形黑颗粒)或线粒体溶解,内质网扩张,部分胞质溶解,细胞核不规则,核周间隙扩张,T60组更明显。血管内皮细胞也有损伤改变。3组的细胞损伤在术后第8天仍可观察到,但呈逐渐修复状态。结论 兔VX2瘤内注射20% ~ 60%臭氧后,都会对肿瘤细胞、瘤内血管内皮细胞造成损伤甚至死亡,20%的损伤较轻微,40% ~ 60%的比较明显,但综合安全性及治疗效果, 40%臭氧可能更为明显。虽然有部分修复,但术后第8天仍可见较明确的细胞损伤改变,故治疗间隔以4 ~ 8 d为宜。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颈椎间盘髓核切除术(percutaneous cervical discectomy,PCD)联合低温等离子消融术(percutaneous nucleoplasty,PCN)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应用。方法 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选择颈部前外侧经气管、食管与颈动脉鞘之间入路,用穿刺针插入椎间盘中心,然后依次使用椎间盘旋切系统及等离子消融系统治疗颈椎间盘突出患者37例。结果 治疗37例患者,1例手术失败,有效率为80.6%;1例等离子刀头断裂,但随访无后遗症。结论 PCD联合PCN治疗颈椎间盘突出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安全性高、恢复快等特点,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超顺磁化氧化铁颗粒-多聚左旋赖氨酸(SPIO-PLL)标记与未标记诱导后大鼠胰岛素分泌细胞的生物活性,探讨两者MRI成像表现。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BMSC),经二期方案诱导成胰岛素分泌细胞,SPIO-PLL标记细胞,普鲁士蓝染色显示细胞内铁;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标记及未标记细胞的胰岛素分泌情况;同时采用临床应用型1.5T MR仪对两组细胞群进行T 1 WI、T 2 WI、T 2 觹WI3个序列成像。结果普鲁士蓝染色显示标记细胞蓝色铁颗粒位于细胞内。标记后的细胞能分泌胰岛素,经统计学分析分泌量与未标记细胞无显著性差异。标记后的细胞在以T 2 觹WI序列信号降低最明显,信号强度变化率最大。结论SPIO-PLL可以有效标记诱导后大鼠胰岛素分泌细胞,且对其生物学活性无明显影响,临床应用型1.5T MR仪可对标记细胞群进行体外成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入路经腹L5/S1椎间盘髓核摘除术(TALD)的穿刺技术和方法.方法尸体标本2具,解剖暴露L5/S1椎间盘前缘,用细针行多角度穿刺,探讨L5/S1椎间盘前路穿刺的进针方向.腰骶椎骨标本30套,摄片观察L5/S1椎间盘穿刺的影像标志.钡餐检查时,随机选取200例被检者,观测各骨性标志的显示率.TALD治疗L5/S1椎间盘脱出68例进行回顾.结果 TALD关键的步骤是穿刺针与腰骶间隙平行刺入椎间盘,必须确定皮肤进针点和椎间盘前缘进针点,椎间盘邻近的5个骨性标志对穿刺定位有重要帮助.结论正确的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臭氧(O 3 )髓核消融术联合椎小关节局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椎小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观察。方法80例腰椎间盘突出并椎小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CT引导下,Ⅰ组(n=40)单纯椎间盘穿刺臭氧消融术,注射50μg /ml O 3 10~20ml ,Ⅱ组(n=40)行椎间盘穿刺臭氧消融的同时在双侧或单侧椎小关节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0.5~1ml ,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与术后1周,3、6个月采用双盲法Oswestry Low Back Pain Disability量表评估疗效。结果术后第1周Ⅰ组和Ⅱ组有效率分别为65%和82.5%;3个月有效率分别为75%和90%;6个月时分别为70%和92.5%。Ⅱ组较Ⅰ组病例在1周、3、6个月疗效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椎间盘臭氧消融联合椎小关节药物局部注射是治疗椎间盘突出并椎小关节炎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