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本文简要阐述了凝汽器的功能和概况,对侧向进汽式凝汽器与常规顶部进汽式凝汽器的性能特点进行了对比,提出了侧向进汽式凝汽器的发展优势,并对今后侧向进汽式凝汽器的开发设计进行了技术问题探讨。  相似文献   

2.
庄伟滨  吴毅然 《节能》1999,(8):40-41
在低压汽轮机进汽管道上加装压力匹配器,通过改善进汽参数,可以使偏离经济运行工况机组的热化发电量和设备有效利用率得以提高,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3.
目前,参与调峰的汽轮发电机组在低负荷下喷嘴组局部进汽弧度更小,其喷嘴配汽模式的选择更加重要。理论上,局部进汽方式下的对角进汽模式是最优选择。实际上,由于机组制造和安装等因素的影响,汽轮机轴系自身的稳定性差异很大,其对喷嘴进汽模式的敏感性是不同的。给出了典型四调节阀汽轮机局部进汽条件下的对角进汽和连续进汽的组合种类,进行了针对性的调节阀组顺序开关测试试验,结果显示:对于轴系稳定性较好的机组,其1号、2号瓦瓦温和轴振对喷嘴进汽模式的变化不敏感,局部进汽条件下对角进汽模式并不是最优的选择方案,侧缸喷嘴组连续进汽模式整体表现较好。该结论可用于指导优化汽轮机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以工艺流程废热锅炉蒸汽作为正常工作汽源,以工艺流程管线作为排汽管线,进、排汽参数变化都超过百分之百且在特殊工作特殊工作下需进行进、排汽切换的炼油厂用驱动催化裂化装置富气压缩机的汽轮机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在低压汽轮机进汽管道上加装压力匹配器,通过改善进汽参数,可以使偏离经济工况运行的机组,热化电量和设备的有效利用率得以提高,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6.
在低压汽轮机进汽管道上加装压力匹配器,通过改善进汽参数,可以使偏离经济工况运行的机组,热化发电量和设备和有效利用率得以提高,节能降耗。  相似文献   

7.
平艳 《汽轮机技术》2023,(1):11-14+19
对采用静叶栅部分进汽的双列调节级进行不同负荷分配的气动性能分析研究,同时分析静叶栅不同局部进汽对级性能的影响。运用全三维数值方法对全周双列调节级模型计算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首列叶栅负荷比的变化直接影响整级的气动性能,首列叶栅负荷从80%下降到50%的过程中,级效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即双列调节级存在一个最佳的首列载荷分配值。同时研究首列静叶栅和第二列静叶栅部分进汽度的设计,经研究,第二列静叶栅部分进汽度与首列静叶栅部分进汽度接近时,双列调节级的气动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8.
首先针对六高调门汽轮机调门局部进汽模式下的配汽不平衡汽流力进行理论分析,在典型六高调门配置汽轮机调门开关试验的基础上,得到六高调门配置汽轮机进汽模式对轴系稳定性的基本影响规律:喷嘴配汽采用上缸进汽和下缸进汽时,后面开启的3个高调门存在一个最优开启顺序;极端情况下,还可采用两阀联合调节进汽模式;然而,对角进汽模式对轴系稳定性的影响仍为最小。这对在国内占一定比例的六高调门配置大功率汽轮机安全高效运行优化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压进汽结构是影响工业汽轮机安全高效运行的关键部件之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和分析了优化前后两种不同进汽结构的气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进汽压力和温度下,新型进汽结构的总压损失明显减小,且与原始进汽结构之间的总压损失差异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增加,证明新型进汽结构对不同蒸汽过热度的适应性更为出色;此外,也考虑了轴向制造偏差对不同进汽结构所产生的影响。本研究将为新型流道在工业汽轮机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核电汽轮机调节阀泄漏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核电汽轮机调节阀泄漏试验与分析朱丹书1前言首台310MW核电汽轮机的进汽阀门系向美国西屋公司外购,它为1个摇板式主汽阀、2个立式调节间所构成的Y形组件。2个进汽阀门分别置于高压缸的两侧,机组为节流配汽,4个调节阀同步开启。调节间结构见图1,它采用高度...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新能源汽轮机低压进汽系统的开发,采用数值求解三维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方程研究了耦合第一级的光热汽轮机低压进汽结构的气动性能,并对无叶通道进行了优化设计,同时考虑了不同蒸汽调节阀结构对低压进汽系统通流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始低压进汽结构会造成较宽跨度的静叶进汽攻角和较大的进汽不均匀度,最大汽流角分布在蜗壳的左右两侧;优化的策略在于增大进汽弯管的出流面积和倾角,通过减小滞止涡来降低汽流角跨度和进汽不均匀度,这样可以有效地改善第一级静叶进口的汽流组织;随着调节阀门偏心度的增加,蒸汽阀通流能力增大,且总压损失降低。研究方法和结果为高性能光热汽轮机通流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为设计高性能汽轮机低压进汽系统,采用数值求解三维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RANS)方程的方法研究了耦合低压第1级的低压进汽结构的气动性能,并对无叶通道进行了优化设计,同时考虑了不同蒸汽调节阀偏心度对低压进汽系统通流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原始低压进汽结构会造成较大跨度的静叶进汽攻角和较大的进汽不均匀度,最大汽流角分布在蜗壳的左右两侧;优化的策略在于增大进汽弯管的出流面积和倾角,通过减小滞止涡来减小汽流角跨度并降低进汽不均匀度,这样可以有效地改善第1级静叶进口的汽流组织情况;随着调节阀门偏心度的增加,蒸汽阀通流能力增大,且总压损失降低。研究工作为高性能汽轮机通流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汽轮机调节级多工况下三维流场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汽轮机调节级的部分进汽特性,不仅影响到机组的气动性能和效率,而且还对其安全性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基于三维黏性可压缩雷诺时均Navier-Stokes(N-S)方程,采用结构化六面体网格,运用有限容积法,构造了带有进汽室和加强筋的300MW汽轮机调节级三维黏性可压缩计算模型,针对不同运行工况下调节级内部复杂流动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发现:调节级进汽室内部流动损失较大;进汽段下游动叶通道静压分布合理,内部流动顺畅,而非进汽段动叶通道内部流动紊乱,熵增明显,部分进汽带来的损失较大;部分进汽度越小,效率降低越快,尤其是一阀进汽时,效率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4.
以135MW机组的低压进汽部分吹风试验结果为依据,进行了低压进汽导流环在不同型线下流动损失的研究分析,检验了空冷135MW机组低压进汽导流环的结构设计合理性,并提出了湿冷135MW机组低压进汽部分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15.
超超临界机组常采用外置补汽阀的方式调节流量,但补汽阀门开启后会对高压缸内原有轴向流动的蒸汽造成扰动,导致汽轮机高压转子部分的振动上升,甚至影响机组的安全运行。为探究不同的进汽方式产生的气流激振力的影响,将一种常用进汽方式(径向进汽方式)和一种改进的进汽方式(切向-轴向进汽方式)在不同的总补汽量和上、下补汽量不同的工况下产生的气动力转换为刚度,然后利用Riccati传递矩阵法计算转子的临界转速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切向-轴向进汽方式产生的气动力较小,对转子轴系的稳定性影响较小;同时当上补汽量大于下补汽量时对轴系稳定性有益,该结果能够为旁通补汽结构的设计和机组的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由于进汽阀或本体设备特性变化,DEH配汽函数无法及时匹配进汽阀(组)的非线性特征,导致进汽流量控制精度下降。为适应DCS系统历史趋势图仅支持随时间而变化的折线图显示的特点,依据汽轮机原理,通过定义汽轮机流量特性因子和等效流量,提出两种较为实用的单一数值形式的汽轮机组调节阀流量特性诊断数学模型及评估方法。两种数学模型均可在DCS系统历史趋势中呈现随时间而变化的单一参数的折线趋势图,实现汽轮机组调节阀流量线性度的准确评估和实时预警功能。  相似文献   

17.
对传统进汽结构和新型切向进汽结构的流场细节进行了数值研究。通过对总压损失系数、阻力系数、马赫数分布以及出口截面压力不均匀度的分析,得到数值结果。计算结果显示:与传统进汽结构相比较,新型切向进汽结构本身的气动性能优于传统进汽结构,这包括总压损失小,阻力系数小,出口参数的不均匀度小。另外切向进汽结构可以为其后的压力级叶片提供了更为理想的的进汽条件,从而保证机组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对中压对称进汽和切向进汽两种结构的流场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单一切向进汽腔的总压损失更小,出口汽流角的周向分布均匀度更好。更进一步,为整体评估中压进汽腔的流场以及对叶片级的流动影响,对中压进汽腔及第1级叶片的整体流体域流场情况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大几何角静叶的切向进汽腔气动性能最优;当采取切向进汽腔时,需合理选择第1级静叶几何角并耦合计算,才能实现进汽腔的气动优化。  相似文献   

19.
张良  徐士鸣 《节能技术》2006,24(2):99-102,123
为了抑制高温进汽水蒸气压缩过程的温度升高,可以采用湿压缩方式,利用水滴升温显热和汽化潜热来降低压缩终了的排汽温度,改善压缩机工作性能。本文通过对两相湿压缩过程的分析,建立水蒸气基元容积两相湿压缩过程数学模型。根据所建立的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螺杆压缩机压缩水蒸气过程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湿蒸汽进汽千度及水滴微粒直径对排汽温度和压缩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何劲  刘慧 《热力透平》2010,39(1):68-70
汽轮机参数的提高将导致汽轮机进汽阀开启过程中承受巨大的蒸汽作用力,需要卸载才能开启阀门。本文通过对进汽阀的系统组成、运行控制过程、卸载结构的要素、压力平衡估算办法,以及卸载漏汽对启动过程的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以便廓清汽轮机进汽阀卸载设计的思路,为进汽阀的卸载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