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当前金属板材在传统电加热过程中产生电火花等问题,研究了一种采用平面线圈的感应加热电源,克服了线圈对工件大小、形状等约束,尤其适合薄板金属材料的加热处理。设计了线圈结构和电源系统,感应加热电源部分采用新型ZCT-PWM Buck软斩波器调功,单相全桥逆变,串联谐振。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改进了传统的薄钢板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
电缆鉴别方法是一种用于现场在不同停电电缆中鉴别所需电缆的方法,不同场合采用不同的鉴别方法。人工挖掘鉴别法适用于现场电缆线路单一的情况;工频感应鉴别法在并列运行的电缆较多时很难完成鉴别;音频信号鉴别法依赖于现场鉴别人员的工作经验;脉冲电流鉴别法能够十分准确地鉴别电缆,但有时无法使用接收夹钳接收信号。人工挖掘鉴别法和工频感应法均有其局限性,而音频信号鉴别法和脉冲电流鉴别法可以大范围适用。实践证实了,只有将音频信号鉴别法与脉冲电流鉴别法结合使用,才能提高电缆鉴别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为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多回路并联电缆大量敷设,电缆之间的相互影响越来越大,为提高多回路并联电缆的可靠性,需针对该线路稳态、暂态特性开展大量研究。针对目前研究较少的多回路并联短电缆线路暂态特性进行了分析。首先根据实际四回路并联短电缆线路进行仿真建模,研究了故障暂态电流特性,得出故障出现的位置与故障电流大小之间的规律。其次,研究了金属护套感应电压与护套接地方式的关系,当故障发生在靠近护套直接接地端时,另一端通过保护器接地,护套感应电压较小。各回路电缆护套分别接地也能有效降低故障感应电压。最后,研究了多回路电缆回流缆的最优布置方案,采用"三七"原则中间完全换位的布置方案可有效降低护套感应电压,与中间不换位布置方案相比,护套感应电压暂态峰值可降低约18.32%。  相似文献   

4.
美国ABP感应加热公司撰文提出了提高感应加热效率的设计要点,即影响感应加热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感应器线圈铜管的壁厚和宽度尺寸的设计、被加热工件和线圈之间的空气隙(或间隙)、线圈工作电流、从感应加热电流到感应线圈之间的导电材料和整个加热站的设计。其中感应器线圈铜管的设计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高压电缆线路不间断取能电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电网二次设备在现场应用中的供电电源问题,提出了一种高压电缆线路的不间断取能电源设计,电源的主供电部分通过开口取能线圈从一次电缆线路的电流上取能,并辅助有太阳能电池供电和锂电池充放电,以解决电网中负荷电流较小情况下的供电不足问题,通过自动切换方式确保电源的不间断输出和元缝隙切换.  相似文献   

6.
两相工频感应电炉是采用T/L接线的变压器取代具有两只感应线圈的单相工频感应电炉的电源装置,使单相结构两相运转,以保持三相电网的平衡。介绍了两相工频感应电炉的原理、电压和容量计算,三相电流的不平衡度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电缆线路鉴别的方法,并分析了各自的优点和不足。提出并研制了以柔性线圈为理论基础在强感应电下可抗强感应电干扰的电力电缆路径探测仪。结合工作现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验证了新设备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晶闸管中频电源装置在电磁铸造工艺上的应用情况,以及感应线圈电流、频率、电压和功率等电参数的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P型喷油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喷油器壳体的结构及作用,针对PP71喷油器壳体的结构,从焊接原理及试验结果方面,分析了摩擦焊接、火焰焊接、感应钎焊3种焊接工艺的特点,重点介绍了PP71喷油器壳体采用感应加热钎焊的工艺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0.
付焕森  吴雷  蒋峰  韦凯 《工业加热》2008,37(3):40-42
常规感应加热电源的设计是基于形状和密度规则的金属加热,由于不规则加热金属在感应线圈行走速度相同,造成在同样的功率下加热金属出现温度不均匀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模糊控制方法,改变常规的模糊控制输入量,根据加热金属形状和密度的不同,实时调整功率的大小。在MATLAB中进行仿真,仿真证明该方法改善了常规模糊PID控制方法和以往感应加热电源设计的不足,具有有效性和广泛应用性。  相似文献   

11.
输电线高电位取能电源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输电线路高压侧在线监测系统的供电问题,研制了一种新的取能线圈。为取能线圈引入气隙磁阻,并通过理论计算与软件仿真,实现对取能线圈的结构、铁心材料、绕组匝数、气隙长度等参数的合理匹配。基于此取能线圈研制的电源经整体测试表明,能在输电导线电流在90-990A变化范围内安全工作,同时输出2.5-6.1W的功率,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10 kV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系统的控制方式及应用,馈线自动化的典型控制技术方案,着重对馈线自动化控制技术方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对就地式馈线自动化重合器方式、智能分布式控制方式,以及主站监控式、子站监控式的集中式馈线自动化作了详细的论述,总结了各种馈线自动化技术方案在不同供电区域的应用。结果表明,就地式馈线自动化适用于C类及以下供电区的农村、城郊架空线路,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适用于城市中B类及以上供电区接有重要敏感负荷的电缆线路。集中式馈线自动化,适用于城市中心区B类及以上供电区的主电缆线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了保证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受国际热核实验堆(ITER)组织监管的电力电子设备必须通过相关的磁场抗扰度测试。  方法  以ITER要求为基准,定义了所需测试系统的参数要求,选择方形螺线管线圈和方形三线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出最优性能的结构参数,并使用有限元的方法验证计算的正确性。  结果  对比两种线圈型式,选择功耗较小的螺线管作为最终的结构。然后以此参数为基准,分析了直流暂态的功率拓扑,计算了相关参数,确定了最终电源所需要的性能数据。  结论  研究为ITER高功率磁场抗扰度测试系统的感应线圈及其电源的设计提供了详细的计算过程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电力电缆故障点的迅速、准确定位,能够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故障修复费用及停电损失。本文结合一起电力电缆故障的查找经过,提供电力电缆故障检测的方法、步骤和体会,使大家更好的掌握电力电缆故障的探测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大城市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对10kV双回、直埋敷设电缆进行直流化改造,分析了交流电缆线路改为直流运行后的供电能力。首先确定改造后的直流接线方式为单极对称接线和双极接线;然后用ANSYS仿真软件对两种接线方式下的电缆进行热电耦合仿真,以确定电缆直流载流量和运行电压,并分析了电缆水平间距对载流量和运行电压的影响;最后以仿真结果为基础,考虑电压损失约束和线路损耗,分析了交、直流线路供电能力。结果表明,直流化改造后两种接线方式下的最大传输功率与供电距离均有一定的提升,且单极对称接线方式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海上平台一般均采用海上自供电方案,该供电方式电源形式单一、可拓展性差、抗冲击能力弱、供电可靠性和保障程度低,同时,海上平台的空间非常有限,建设自供电电源投资较高。  [方法]  在对比研究利用岸电交流送电和直流送电方案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技术可行、经济性较优的海上平台采用混合直流输电的方案。在此基础上,建立陆地电网侧常规直流、海上平台侧柔性直流的数学模型,结合传统直流的换流器的典型控制方式和柔性直流换流器的典型控制方式,提出混合直流的控制策略。  [结果]  在PSCAD/EMTDC上建立混合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电磁暂态仿真模型,包含近区交流电网、混合直流系统以及海上平台系统的仿真系统模型,并开展建模仿真分析研究,分析近区交流电网、直流系统、海上平台的运行特性、故障特性以及交互影响。  [结论]  研究成果对解决海上平台的安全可靠供电问题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esents modelling and control aspects of an isolated wind–diesel system equipped with a superconducting magnetic energy storage (SMES) unit. The SMES unit is located at the induction generators' terminal bus, for exchanging real and reactive powers in four quadrants, with the wind–diesel system. The system components are modelled by non‐linear equations for accurate dynamic performance assessment and the SMES unit is modelled as a controllable current source. The control of the SMES unit is exercised through a multi‐input–multi‐output (MIMO) self‐tuning regulator (STR). The STR uses the local voltage and frequency measurements and generates appropriate signal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SMES unit. The SMES coil current deviation forms a part of one of the regulated variables of the STR for achieving a continuous control. The complete model of the hybrid system is developed and the parameters of the STR are adjusted for quality improvement of the power supply under turbulent wind. The scheme is then tested for load disturbance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positive impact of the proposed scheme on the quality of the power supply both under turbulent wind as well as load disturbances.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半桥型IGBT移相调功感应加热电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工作频率为30-60kHz、功率5kW串联准谐振移相调功感应加热电源的工作原理及实验仿真结果。控制电路采用LEM电流传感器和CD4046集成锁相环实现频率跟踪和移相调功,具有电路简单、效率高、体积小和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Reactive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distant large-scale offshore wind power farms connected to the grid through high-voltage alternating current (HVAC) transmission cable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choice of the transmission option is based on the capacity of the considered wind farm (WF) and the distance to the onshore grid connection point. The WF is made up of identical 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s (DFIGs). Modelling and improved 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 reactive power capability of DFIGs as affected by various operational constraints are provided. In addition, modelling and analysis of the reactive power demands, balance, and control are presented. The minimum capacity and reactive power settings for 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required for the system are determined. Possibility of unity power factor operation suggested by the German electricity association (VDEW) is investigated. A summary of the main outcomes of the work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s provided in the conclusions s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