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摘要】 射频消融(RFA)是利用热能导致肿瘤组织凝固坏死。经皮途径RF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成功,促进了射频消融在肺等其他软组织肿瘤的应用。近年来,许多研究证实了RFA是原发性肺癌和有限的肺转移瘤的安全有价值的治疗技术,临床应用也逐渐增多。理论上,RFA更适合于肺肿瘤的治疗,因为肿瘤周围正常肺实质内的气体能起到一种所谓的绝缘效应,提高能量在肿瘤内的沉积。然而,和其他器官相比,肺消融存在很多不同。本文对肺肿瘤RFA的一些关键问题,包括适应证、围手术期准备、技术要求、并发症防治、影像学随访、以及疗效评价等进行讨论。目前,不能手术治疗的早期肺癌和有限的周围肺组织的转移瘤是RFA的最佳适应证。肺组织的特异性要求使用不同的能量。电极针的准确释放和消融过程的细心操作是提高疗效和避免非靶点重要结构损伤的关键。PET/CT是最准确的术后影像学随访方法,但是术后早期判断肿瘤局部进展仍需进一步验证。对于Ⅰ期非小细胞肺癌和有限的肺转移瘤,RFA术后生存率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评估术中增强CT和全身麻醉呼吸控制下射频消融(RFA)治疗特殊部位肝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特殊部位(指邻近大血管和肝外脏器旁)肝肿瘤行增强CT引导及全身麻醉下RFA治疗患者52例,病灶68个,评估技术成功率、肿瘤残余率、肿瘤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1个月的增强CT显示63个病灶增强消失,技术成功率为92.6%(63/68),肿瘤局部残余率为7.4%(5/68)。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大血管旁和肝外脏器旁两组特殊部位肿瘤的RFA局部残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3)。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9%(1/52)。4个病灶在6~24个月,平均(13.5±8.7)个月复发,复发率为6.3%。再次消融后,总的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7.1%(66/68)。结论 术中增强CT引导及全身麻醉呼吸控制下RFA能安全、有效地控制肝脏恶性肿瘤的局部进展。
  相似文献   

3.
章浙伟  邵国良 《工业加热》2017,(10):948-951
【摘要】 影像导航辅助定位穿刺系统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治疗新技术,它融合了影像与导航定位技术,通过影像显示实时动态导引手术器械对病灶进行操作,大大优化了微创介入治疗过程。影像导引方式主要包括超声、CT、MRI导引等,导航定位技术可根据不同原理分为机械定位、光学定位和电磁定位。不同影像引导方式和导航定位技术各有优劣。影像导航辅助定位穿刺系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穿刺活检、局部消融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等微创介入治疗领域,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就该技术在微创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射频消融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该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多种实体恶性肿瘤,如肝癌、肺癌、肾癌等。射频消融治疗肿瘤因具有创伤小、痛苦少、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正越来越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评估CT导引经皮纳米刀消融猪肝组织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10头成年巴马小型猪随机分为实验组(n=7)和对照组(n=3),全身麻醉下将NanoKnife纳米刀双针电极经CT导引穿刺至肝脏肝门区及肝脏近胆囊处,依标准参数进行消融。术后2 h、2 d、7 d、14 d取材作生化、病理学检查。 结果 所有实验过程均顺利,未出现出血、感染、气胸、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所有实验猪均存活至实验终点。生化指标检测提示肝功能及心肌酶谱指标出现一过性升高,消融后14 d逐渐恢复正常;病理学检查提示消融后2 d内消融区细胞完全死亡,血管内皮轻度损伤,2 d后产生再次内皮化,14 d后平滑肌细胞重新长入。结论 纳米刀消融邻近肝门大血管、胆管、胆囊的猪肝脏组织是安全可行的,为纳米刀技术临床应用提供了大动物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冷冻消融已成为中晚期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冷冻消融不但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还可以使人体进一步激活细胞免疫。本文综述冷冻消融对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影响的研究成果及展望。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完全缓解的影响因素。方法 6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TACE后1个月内在静脉麻醉下行CT引导RFA治疗,在1个月后采用多期增强CT或平扫加动态增强MRI评估肿瘤是否完全消融。结果 完全消融率为79%,肿瘤残留率21%。肿瘤最大径在30 mm以下的完全消融率为100%,30 ~ 50 mm完全消融率为92.6%,50 ~ 70 mm完全消融率为53.8%,而最大径超过70 mm的患者完全消融率仅22.2%(P < 0.01);肿瘤距离肝脏脏面 ≥ 10 mm和 < 10 mm的患者完全消融率分别为83.7%和46.2%(P = 0.01);单发肿瘤和多发肿瘤患者完全消融率分别为84.8%和50%(P = 0.014)。结论   肿瘤最大径是影响肝癌TACE后完全消融的重要因素。影响肿瘤完全消融的因素还包括肿瘤毗邻肝脏脏面,肿瘤多发等。
CT引导  相似文献   

8.
张源  翟博 《工业加热》2019,(4):394-399
【摘要】 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单个瘤体直径≥5 cm的肝癌被称为大肝癌。目前手术切除仍是治疗大肝癌的首选方法,但由于肝癌起病隐匿、进展迅速,大多数患者在初次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机会。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介入治疗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推荐治疗方法,然而单一的栓塞化疗很难获得肿瘤的完全坏死,常需要连续多次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以RFA和MWA为代表的局部肿瘤消融术的肿瘤微创治疗技术,以其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广泛应用于小肝癌的临床治疗。但对于大肝癌的治疗,消融联合TACE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目前,临床上逐步形成了以TACE术为基础的微创介入联合治疗新模式,已成为不能手术切除大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本文就TACE、局部肿瘤消融、TACE联合局部肿瘤消融和/或其它方法的治疗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摘要】 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组织的原发性肿瘤,近年来全世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肝脏第二大常见恶性肿瘤,仅次于肝细胞肝癌。ICC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影响治疗及预后,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根治性治疗方案主要为外科手术切除,其它治疗方案包括全身化疗、局部消融、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90Y栓塞、125I粒子植入等。本文主要介绍ICC诊断及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0.
陈敏华 《工业加热》2014,(6):463-465
【摘要】 随着影像引导下经皮消融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安全性及疗效已得到临床医师及患者的认可。在现代肿瘤微创治疗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鉴于操作技术水平、治疗经验、仪器设备及患者病情间的较大差异,治疗效果参差不齐,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样较高。要解决上述问题,需进一步提高消融疗效及安全性,其关键在于建立中国肝肿瘤消融治疗的适应证以及规范化、个体化治疗方案策略、规范操作及布针穿刺技术等,进行规范治疗。及早制定准入机制,多学科互补专业差距,重视影像引导下的规范化治疗,有望提高我国肝癌消融治疗水平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