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30~650℃超超临界火电技术作为下一代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可以得到更高的供电效率。对于煤炭资源的节约、发电机组的经济性以及环境改善,都显示了优越性。为攻克锅炉材料、汽温提高和热偏差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本文提出了630~650℃超超临界锅炉整体设计方案,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为后续工程持续优化提升做好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2.
超临界锅炉炉膛传热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各种不同的燃煤锅炉炉膛传热计算方法,在前苏联1973年热力计算标准中的分区段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算法,用于超临界锅炉炉膛传热计算。并对某600MW超临界锅炉采用改进的分区段法进行炉膛传热计算,结果与实际基本吻合。改进的分区段算法充分考虑了超临界锅炉炉膛结构和燃烧方式,可以作为超临界锅炉炉膛传热计算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3.
《锅炉制造》2021,(4):10-12
1000MW等级650℃超超临界锅炉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成熟性,在经济上具有良好的效益,而且也有较好的环保特性,哈锅在已有一次/二次再热超超临界、高效超超临界锅炉研制经验的基础上,对1000MW等级650℃超超临界锅炉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解决了大容量高参数650℃超超临界锅炉在火电领域应用的技术瓶颈。本文主要结合哈锅自身优势对哈锅650℃高效超超临界锅炉技术进行介绍,为进行国内外市场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郭森 《锅炉制造》2020,(2):19-21
本文以超临界(Π型)锅炉为研究对象,面对锅炉运行调整中的实际需要,开发了一款基于Visual Basic的热力计算程序,为现场运行调整人员中提供了一套便利的热力计算工具。同时,通过该程序计算得出的实际性能参数能够与锅炉原设计性能参数进行深入对比,最终服务于锅炉的设计优化。  相似文献   

5.
考虑大型超(超)临界煤粉锅炉受热面的布置特点,将炉膛分为自由炉膛区段和含屏炉膛区段,对按照苏联1973标准计算得到的有效辐射厚度、辐射减弱系数和火焰中心高度系数等关键参数进行了修正,建立了新的一维分区段热力计算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4个电厂的600MW超临界煤粉锅炉和2个电厂的1 000MW超超临界煤粉锅炉进行了传热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计算得到的炉膛出口烟气温度与设计值的偏差明显小于苏联1973标准,可以满足工程应用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700℃超超临界锅炉再热器集箱候选的GH984G、HR6W铁镍基合金、617B和740H镍基合金等新材料性能。对选用HR6W、617B、740H大口径管制造的不同外径、不同设计温度的700℃超超临界锅炉再热器集箱进行了分析计算,分析了HR6W、617B、740H大口径管用于700℃超超临界锅炉再热器集箱的适用温度范围,提出了700℃超超临界锅炉各温度段再热器集箱选材建议。  相似文献   

7.
采用三维数值计算方法,对1台660 Mw超超临界Ⅱ型锅炉分隔屏和后屏过热器在5种负荷工况下的传热情况进行了模拟,并结合锅炉热力计算标准方法对两类屏式过热器的利用系数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炉膛火焰辐射及烟气对管屏的不均匀冲刷导致了管屏壁面传热不均匀;锅炉负荷变化对屏式过热器利用系数的影响很大,在5种负荷工况下,两类屏式过热器的利用系数均随着锅炉负荷的提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700℃先进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在经济效益和节能环保方面的优势,介绍了欧盟、美国以及日本关于700℃先进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的开发情况。研究表明,新型耐高温材料的研究与开发是发展700℃先进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的关键,此外,优化和改进热力系统也十分重要。最后结合我国超超临界机组的运行情况,分析了我国发展700℃先进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的意义和途径,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锅炉设计技术措施研究,以及改造后锅炉热力计算和烟风动力计算从技术完善了将65t/h煤粉锅炉改造后65t/h抛煤机倒转链条炉排锅炉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
以某台1 000 MW超超临界塔式锅炉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区计算简化高参数超超临界锅炉炉内对流与辐射传热模型,分析不同锅炉负荷条件下膜式水冷壁工质温度的分布规律,将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比较,最大偏差为1.66%,认为该模型可以预测水冷壁工质温度分布。研究表明:超临界压力下工质由液态直接过渡为汽态,相变区内工质温度变化很小;亚临界压力下存在汽液共存区,其中的工质温度保持不变,当负荷达到662 MW时工质温度为362.5℃,当负荷达到507 MW时工质温度为344.8℃;计算得到工质温度波动在2.8℃以内,螺旋管圈表现出优越的平衡燃烧扰动能力,水冷壁出口最高工质温度为458.0℃。  相似文献   

11.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兼备了CFB燃烧技术和超临界压力蒸汽循环技术的优点,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洁净煤发电技术,讨论了超临界CFB锅炉设计中的关键问题,诸如水冷壁的选型以及锅炉结构的实现等,在此基础上给出了600MWCFB锅炉的方案,并通过热力计算对运行结果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2.
600MWe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刘静  王勤辉  骆仲泱  岑可法 《动力工程》2003,23(1):2179-2184,2204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将循环流化床(CFB)燃烧技术与超临界蒸汽压力循环的优点相结合,是一项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的洁净煤燃烧技术。该文讨论了超临界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设计中的诸如炉膛结构。换热面布置等一些重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给出了1台600MWe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初步设计方案,最后,通过热力计算,预测了锅炉运行的主要参数并讨论了负荷变化对锅炉各项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减温水的喷水作用,把主蒸汽温度控制在设定值,对于电站锅炉来说至关重要,主要针对660 MW超超临界锅炉的减温水管路的管径计算、管道附件和阀门等的选型等对减温水管路的设计进行说明,并对运用PDMS三维工厂设计软件直接进行三维布置管路的方式做介绍,以突出三维布置管路相比较于传统二维平面布置所具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燃煤发电机组效率,中国进行了20年的超超临界锅炉技术研究。以600T超超临界锅炉的国产化为契机,成功进行了620℃高效一次再热和二次再热锅炉的研制和批量应用。成功攻克了壁温偏差精细化控制和二次再热汽温调节技术,为发展更高蒸汽参数超超临界锅炉奠定了坚实基础。更高参数6301锅炉正在进行示范工程化应用研制,700尤锅炉正在开展预研。正是基于此系列技术的创新发展,中国先进高效超超临界煤粉锅炉技术成果丰硕并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5.
给出了超(超)临界直流锅炉蓄热系数的计算方法:首先根据水和水蒸气的热力性质,通过程序计算出水冷壁中各相态段的长度,然后依据体积守恒方程、质量守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分别计算水冷壁和过热器的蓄热系数.以某660 MW超超临界直流锅炉为例,利用锅炉设计数据计算得到4个工况下水冷壁和过热器的蓄热系数.结果表明:锅炉的蓄热系数为60s左右,水冷壁蓄热系数占锅炉蓄热系数的15%~30%,过热器蓄热系数占锅炉蓄热系数的70%~85%.  相似文献   

16.
二次再热系统比一次再热在机组效率和煤耗上优势明显,针对火力发电厂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介绍了国内外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情况,通过分析二次再热超超临界机组设计的主要技术难点,进一步探讨了二次再热机组蒸汽参数选择、锅炉设计、汽轮机及热力系统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根据MC(MasterCycle)系统的框架结构,设计了基于MC的1000MW、700℃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热力系统,确定了相关的热力参数,同时设计了基于常规热力系统结构的对比系统.将这2个热力系统划分为锅炉、汽轮机、发电机、凝汽器和管道共5个单元,采用炯分析法计算了各单元的炯损、焖损系数和焖效率指标.结果表明:采用MC系统机组的热经济性比常规热力系统机组的热经济性高,主要体现在MC系统机组中汽轮机系统的热经济性较高,尤其是MC系统机组中汽轮机系统的中压缸、第3~6级加热器具有更高的热经济性.  相似文献   

18.
电站锅炉炉膛分区段改进热力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适应采用低Nox分级燃烧技术的大型燃煤粉电站锅炉炉膛校核热力计算,对炉膛分区段热力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将原方法中燃烧器区域单独作为一个最大放热区段改进为将燃烧器区域划分为2个放热区段,以考虑分级燃烧或两区段燃烧技术的特点,推导了2个燃烧放热区段的能量方程式.改进的炉膛分区段热力计算方法也可推广到将燃烧器区域划分为3个以上区段,可以更合理地反映组织燃烧器的燃料分级(或空气分级)的实际工况,得到沿炉膛高度的热负荷分布和燃烧产物的温度变化.给出了某200 MW燃煤粉锅炉炉膛的校核热力计算示例.  相似文献   

19.
工业锅炉的热力计算是锅炉设计中最主要的计算,是后继设计的关键,也是费时较多的计算,目前大多数锅炉制造厂家多采用校核计算的方法。从整个热力计算来看,迭代次数多,计算繁复,查图查表过于频繁;计算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计算结果精度不高,过于粗糙,难以进行多方案的计算比较,从中选优;若要对锅炉负荷的变化或燃料变化进行校核,以预先了解锅炉的热力特性,则计算工作将更加浩繁。  相似文献   

20.
金林 《上海节能》2004,(5):27-31
本文从实例出发,对有关疏水管路设计、管路基本构成、管路中各管件的作用、疏水管路荷载计算等进行探讨,并对诸如系统热力计算、管路水力计算、管径选择、系统基本流程等作一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