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海鹏  孔宇航   《风景园林》2021,28(12):77-84
运动视知觉是观察者认知建成环境的重要方式。全景视觉技术的发展为多视角、定量地研究园林游观体验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提供了新思路。以生态学知觉为理论基础,借助全景影像技术重新解析园林游观体验的视知觉线索,并提出动态环境视觉信息的测度和分析方法。以苏州留园中的游园路径与景观构成为对象,定量化、可视化解析游观过程中的视觉信息的变化规律与特征,为园林游观体验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知觉现象学为理论基础,以建筑的感知和体验为主题,试图从身体、感觉、体验、视觉、听觉和触觉等角度来探讨人在建筑中的感知和体验。  相似文献   

3.
空间视觉与空间运动——石家庄盆景艺术馆的创作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石家庄盆景艺术馆的设计与建设过程的回顾、总结及反思,讨论了如何以新的建筑语言表达传统的东方场所精神,重点分析了电影与建筑、路径与视线的关系,从空间视觉和空间运动的角度探讨空间体验对于建筑和景观设计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该文从创作主体的角度出发,探寻了场地特征和场所精神对于场地设计的重要意义,并从使用者的角度即以人的场所体验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五大感官反应出发,通过对典型场地设计作品的解读,重新审视场地场所精神的意义。从而得出结论:知觉体验触发体验者领会场所精神,同时也揭示了场地设计的新角度,即将人类知觉体验的五要素纳入场地设计,使场地设计更具有人文性与地域性,进而完善和塑造场地的场所精神,提高场地设计作品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李华  沈慷 《新建筑》2010,(1):40-45
日本建筑师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SANAA)合作设计的2009年蛇形夏亭是以抛光铝板作为覆材。与通常讨论材料的本性及文化含义不同,试图从视觉"仿似"的角度,探讨它作为一种反射面材在知觉体验方面的影响;并提出材料并不是中立自足的对象物,而是一种与人的知觉体验密切相关的中介,由此出发,或许会在建筑设计中,为思考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增加一个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6.
从场所建筑现象学和知觉建筑现象学的角度解读孤独图书馆,介绍了孤独图书馆的设计与大海、沙滩的融合,建筑内部空间塑造,光的运用,人在其中的感知、视觉、体验,说明建筑现象学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自本世纪初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以来,现代造型艺术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受其影响。格式塔理论创始人之一卡夫卡于1940年著《艺术心理学问题》一书,解释审美知觉心理。1944年美籍匈牙利美术理论家凯伯斯著《视觉语言》一书,从格式塔理论出发,用现代科学概念分析审美视觉,从运动和力的效果上发现视觉形态组合的空间规律和心理反应。1954年,美籍德国美学家安海姆(曾两次当选为美国美学会主席)发表《艺术与视知觉》一书,全面阐述了格式塔的视觉审美心理学说。1971年又发表《视觉思维》一书。他们的理论对立体派、抽象派、构成派艺术  相似文献   

8.
正当代雕塑艺术从艺术本体的内部来认识不同的形态,从感觉与知觉的角度来把握它的视觉形态,从整体的方面把握艺术的意义,揭示美的外延,为视觉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并创造一种具有文化深度和多重艺术价值的艺术之美。抽象是公共空间对话中展现的独特语言形式,让人从本质上感知美并超越一般意义上美的含义,而更多的是精神空间的魅力。就雕塑本身的符号性质,空间变得更有视觉感,寻求雕塑的象征主义体现它的意义,丰富的符号编码,得以表达雕塑艺术的涵义。现代性最集中地表现在建筑之中,同时也影响着雕塑艺术。勒*柯布西耶认为改变价值取向,现代束缚在传统的风格之中,而这些传  相似文献   

9.
广告设计中视觉传达的模糊性,是视觉语义传达上的模糊,也是视觉审美中的一种知觉体验。本文主要对视觉传达模糊性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广告设计中视觉传达的模糊性。广告设计是一门艺术学科,由于受到学术潮流的冲击,广告设计艺术传达的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比如视觉传达的模糊性。“模糊集”是由美国自动控制专家扎德(L.A.Zadeh)提出的有关于工程控制的理论,随后逐渐引入了其它学术领域,并出现了模糊识别、模糊判断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2,(1)
视觉传达是信息传达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为了提高受众对视觉传达信息传递的感知效果,帮助传播者更好地构建视觉语言,该文从视觉符号、信息识别、知觉等方面入手,从视觉感知的角度浅析视觉传达。  相似文献   

11.
初解建筑的视觉语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人的视觉生理特征的基础上,从视觉的调整、转化和组织三方面探讨了建筑中的视觉语言,提出了建筑心理学的任务和内容,为人们从建筑造型中获得对建筑艺术的审美知觉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伍端 《建筑师》2008,(6):43-49
自18世纪起.动态视觉就开始以多种形式存在和发展。人们开始通过运动来认知空间.换句话说.现代人的空间经验已经逐步从以往的静态转化为动态。近年来.无论是叙事理论、认知心理学,还是游戏理论都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的空间经验给予了极大的重视。那么.建筑学如何才能在空间经验的研究上从相关领域获益呢7数字媒体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有效地把对运动空间经验的关注应用在辅助设计和交流的过程中呢?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就是从解析空间的动态视觉文化发展入手,尝试从艺术、建筑、理论等几个相互独立有相互关联的层面展开论述.尝试勾画出空间动态视觉出现背后的话语逻辑以及其产生的影响。并尝试从叙事认知学的角度探索人的空间视觉感知以及一套如何运用数字媒体来生成沉浸和互动的空间经验的方法。为了更清楚地说明问题.本文还会介绍一个笔者为由英国艺术人文研究机构资助而做的名为“散漫构成一场所、叙事和数字性在未来的博物馆”的研究项目,希望以此为例.尝试如何用电影实时三维虚拟现实生成博物馆中人的运动视觉经验。  相似文献   

13.
视觉信息作为人们通过视知觉感知和解码信息的对象,是人们活动在公共空间中,解读空间和使用空间的的重要媒介。文章从视觉信息的构成和功能入手,立足于平面设计与信息设计的基本原理,分析视觉信息在构建空间视觉识别,体现空间文化,并进一步作用于人们情感体验的各项功能,提出了公共空间中视觉信息的构建方法和设计手段。  相似文献   

14.
了解视知觉的心理特性并根据视知觉的特性进行陈设品的布置是陈设设计成败的关键。陈设品布置时需要考虑的视知觉特性有:陈设品的视觉感知强度、视觉感知秩序、视觉感知的整体性。陈设品布置中主动地适应视觉感知的心理特点可以使室内陈设设计更加符合视觉观赏的规律,也更能发挥陈设品在室内空间中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视觉心理学角度出发,分析了视知觉的基本要素特征,界定了视觉感知、视觉思维、视觉抽象以及视觉心理四个概念。同时,以建筑的平面、立面、剖面为基准,解析了美国密歇根州市中心大湍城艺术博物馆的形态构成,其构成规律符合建筑形态构成理论中的八个基本点。希望人们从中获得某种启示,并能够以某种理性的态度来认识和掌握建筑形态的构成。  相似文献   

16.
从视知觉动力角度分析非线性建筑形态的美学呈现,本质上是一个外在异形形态的表达与内在心理认知的衡量这样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的审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外界事物通过视觉作用于心理,形成某种情绪特征,体现着人类的感情、思维以及各种社会现实和自然现象,并最终形成相应的审美衡量标准。这为非线性建筑形态的美学体验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审美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9)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人与人交流中,不同的"距离"能导致微妙的关系和想象。正如阿恩海姆所言,"每一次观看活动就是一次视觉判断",在电视节目中,由视觉形象所处的位置,摄像机、主持人的运动,甚至话题的偏转,都会对"距离"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影响节目效果。本文试结合《艺术与视知觉》中的相关理论和电视节目案例,探讨距离设置对节目效果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知觉现象学认为人对场所的认同感是通过对场所的体验来获得的。声音是人体验场所及场所精神的重要因素。研究声音在环境当中与人的关系对于深层次的人性化设计至关重要,本文从人本体验的角度阐述中西方对声音在场所营造当中的理解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建筑设计理念中,视觉传达对建筑空间设计的艺术性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同时,借助多元化的空间设计与装饰元素的搭配,能够使视觉传达效果与建筑空间的整体氛围相一致.从理论角度来看,建筑空间设计中的视觉传达所体现的艺术美感应当满足给人以愉快的体验,并能够结合不同建筑空间的功能定位,选择与之相适应的空间设计方案,从而使视觉传达更加精准,进而提升建筑空间设计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9)
现在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已经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它所带来的视觉冲击,情感体验以及审美快感远远超出了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中国市场非常庞大,每年产出的电影数量也多得惊人,可是现在却还没有一个电影人能够完全能够让中国电影完全走进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