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切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载体,土地是各类规划的基本对象,土地利用是各类规划的核心内容。土地管理制度直接决定城乡建设用地供给、土地利用效率、土地增值分配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从而影响规划的发展理念与编制实施。我国城乡土地利用的规划具有多类型、多部门管理的特点,伴随土地制度从建国初期的无偿划拨与计划分配,到改革开放后转向有偿使用制度,引入土地市场,逐步形成了国土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类型规划格局,再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展了构建统一空间规划体系的探索。而规划的演变则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过程中,从国家直接支配土地,到"两权分离"下的地方土地发展权管理,再到资源环境约束下中央—地方两级土地发展权分级管理,进而到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两级土地发展权归口管理的历程。本文在回顾建国70年来我国城乡土地利用的规划演进基础上,探析中国特色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变迁及其对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的影响。针对土地利用规划关注点的更替,阐释我国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的演进路径,解析"建设管理—资产管理—资源管理—生态管理"这一关注重点渐次演化以及相应的职能逐步叠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苏联规划在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中具有全面而深远的影响.在简要回顾了苏联对我国城市规划影响的四个历史阶段后,从规划理念、体系、手法、组织、技术、教育等方面详细剖析了影响内容,认为苏联模式为中国城市规划的初创时期提供了启蒙蓝本,中国规划至今依然携带这类规划基因,并进一步发展.最后,认为在当前欧美规划理论已成为中国规划引介主流的境况下,客观理性地评价苏联规划曾经带给中国城市规划的影响,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城市规划的发展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着力构建以“控规”为核心的地方空间增长管理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土地空间上的长期路径依赖,形成了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以及城市内部差距等空间增长问题的持续累积。在此过程中,空间增长管理在地方层面上一直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设计,体系性问题集中表现为经济发展规划、城乡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目标错位。"十二五"期间,在增长矛盾不断汇集于土地开发控制环节的情况下,有必要着力构建以"控规"为核心的地方增长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规划师》2016,(3)
文章从城乡体系演进的角度切入,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对"十三五"期间城乡规划的新趋势和新思路提出建议。指出"网络—节点"式的新型城乡体系较之传统的层级化城乡体系,更能适应"十三五"期间我国城乡发展需求及其规划应对;进一步提出郊区新城是"十三五"期间城乡体系的核心元素,公共中心、交通和生态等体系是城乡体系的有力支撑;此外,赋予城乡体系各成分"更新、转型、机遇"等地区发展主题,实施差异化策略,也是"十三五"期间因地制宜指导城乡体系演进的创新理念。  相似文献   

5.
“经规”、“土规”、“城规”规划整合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丁成日 《规划师》2009,25(3):53-58
中国的发展和国际经验都说明了规划整合是今后城市规划发展的方向.本文对中国规划整合的理念和方法进行分析,首次指出城乡交界处是规划整合的重点地区,"经规"、"土规"、"城规"的整合方法和技术的核心是土地供给分析、土地需求分析、土地空间分配分析.多规整合或融合涉及面广,因而需要借助模型和高级计量工具来科学地规划和决策城市空间发展.  相似文献   

6.
卢丹梅 《规划师》2013,29(8):75-80
针对社会经济转型期带来的产业和城市转型升级的要求,研究在借鉴国外发达城市经验的基础上,创新空间发展理念,提出了"城乡社区"—"特色城市"—"一体化城市群"的三级创新空间载体,由城市及综合服务社区、现代产业集聚社区和农村社区三种类型的功能复合社区组成城市,新形势下新的产业分类将产生新的特色城市,多个特色城市通过专业化分工组合形成多中心、一体化的城市群。期望通过规划理念创新来促进发展模式转型,通过发展模式创新带动城市发展转型,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与城市化水平,从而为社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载体。  相似文献   

7.
欧盟“空间规划”的兴起、理念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规划"代替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成为欧洲规划的新形式。基于对"空间规划"兴起背后原因的分析,研究其核心内涵的演变历程,总结"空间规划"的主要原则和基本特征,并将其与土地利用规划、战略规划、区域规划等传统规划理念进行比较分析。认为"空间规划"作为一个综合框架具有整合所有关于"好的规划"理论的优势,"空间规划"的新理念对于中国规划的未来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旅游业已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旅游业发展已成为带动区域统筹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建设、美化环境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大连作为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在新机遇面前,创新性地提出了"全域旅游"的规划理念,打破行政界线的框定,将1.38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作为发展整体进行规划建设,建立起城乡一体、覆盖全域的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加强制定"全域旅游"统筹的保障策略,保证下一层次区域旅游规划对整体发展理念、方向的贯彻落实,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形象进行推广,全面保障了规划的实施和效果。  相似文献   

9.
陈懿慧 《城市住宅》2021,28(4):127-129
生态田园城市是"田园城市"理念在当代中国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种城市模式.结合芒市规划实践,通过分析其特色条件和建设目标,提出优化空间格局、统筹城乡关系、导入绿色产业、植入本土特色等发展策略,为更多生态田园城市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特色小镇"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使"小城镇,大战略"正式重回社会各界关注视野,并赋予了其新的内涵。"特色小镇"是一项具体的小城镇建设工作,更是一种小城镇发展理念。这一理念继承了有重点、有特色地发展小城镇的思路,同时又融合体现了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城乡统筹等新的发展要求。"特色小镇"理念的实践在地方早有开展,如浙江省湖州市,作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先试先行区,在县域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践行特色小镇发展理念已有多年,取得了良好成效,其宝贵经验值得各地借鉴。  相似文献   

11.
研究分析了"同权同价"原则对城乡一体化规划的影响,认为现行土地制度下的城乡一体化规划违背了城乡一体化的实质内涵,而"同权同价"将在推动主体、城乡特色共存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并为城乡一体化规划夯实基础;同时,"同权同价"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对象不明确、乡村的利益代表者不明确和配套改革尚需深化等问题,需在未来的发展中做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宋博 《规划师》2012,28(2):23-28
在我国城市建设用地快速拓展的背景下,近年来对"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关注趋多;其强调生态环境优先、统筹城乡发展等理念值得肯定,但其规划内涵较为"模糊"。梳理既有研究成果,可知"非城市建设用地"本身难以成为一个真实的规划对象,或者说"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的提出有悖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初衷。城乡规划体系的本来目标就是统筹各方发展诉求、合理配置土地使用功能,故应当对"城乡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进行统筹布局和管控,优化用地分类,完善城乡规划编制和空间管制体系,建构城乡统筹的完整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的城市规划事业是在苏联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建立起来的,对苏联专家有关技术援助情况进行历史梳理,不仅是从源头出发,更深入地认识我国城市规划创立和发展基本事实的客观需要,对于反思苏联规划模式对我国的影响,推动规划工作改革及“中国”特色规划理论建设等,也具有重要的解析价值。“一五”时期国家所确定的西安、太原、包头、兰州、洛阳、武汉、成都和大同等八大重点城市,是当时工业建设及城市规划工作的重点所在,同时也成为苏联专家对规划工作技术援助的重要对象。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荷兰阿尔梅勒—奥斯特沃尔德的"自由之境"规划方案为例,阐述了其"法治规划"的思路。法治规划的思路与以土地利用为中心的理性主义规划不同,强调利用分散的知识,将城市发展的自发性组织到以过程为导向的规则框架中,利用"模式手段"对个体行为进行约束。该思路建立在对理性主义规划和综合规划批判的基础上,以过程调控代替蓝图绘制,可以更有效地应对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在案例分析中,着重分析了构成"奥斯特沃尔德自由之境"方案的规则要素以及土地开发模式等,提出案例背后的通过法治规划与私人规划激发"受控自发性"的思路,在弱化土地利用规划、强调更灵活的规划手段的今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特殊市情的城乡规划工作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勇 《城市规划》2007,31(6):65-68
重庆直辖10年来,重庆市规划局立足特殊市情,不断探索和创新统筹城乡发展的特色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并在构建特色的城乡规划体系、突出规划的过程理念、完善规划管理体制、创新规划宣传理念以及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存在重纵向控制、轻横向衔接的问题,导致同一空间不同规划"打架"现象严重,给城市空间管理带来诸多问题。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我国空间规划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三种规划,这三种规划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空间规划体系问题的集中体现。"三规合一"工作的重点是解决这三种规划之间的差异和矛盾,破解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难题。现阶段,受法律、管理体制的影响,"三规合一"工作是地方政府主导下的基于城乡空间的规划协调工作。随着"三规合一"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我国政治经济体制不断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三规合一"及在此基础上扩展的"多规合一"将融入我国空间规划秩序的构建和探索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的角度梳理美英两国土地利用分类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揭示土地利用分类标准的演进趋向,指出对土地利用分类的研究应超越经验层面,借鉴规划语言学的方法构建一个多维土地利用分类理论框架。适应现实的土地利用分类标准应创设可扩充的平行维度的分类体系,或为规划实践留有创设土地利用新类型的弹性空间。而在应对当前城市化快速发展中所出现的城乡空间失衡、城市特色丧失等一系列问题时,基于横断面分区的形态准则提供了具有前瞻性的规划工具。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资料收集、归纳分析的方法,对美国、新加坡、巴西、墨西哥等国的相关城镇化规划建设与管理案例进行分析,从国外城镇规划体系、规划建设、规划管理等层面的经验与教训进行梳理、总结,提炼出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有启示与借鉴作用的经验和教训,并提出七点促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建议:注重协调城乡发展平衡、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全面推进绿色城镇建设、大力推进建设智慧城镇、推动低碳交通体系构建、着力打造特色人文城镇。  相似文献   

19.
《规划师》2018,(10)
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城镇化和城乡建设飞速发展的40年,中国城乡规划延续中国传统规划文化的特色基因和立足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现代基础,兼容并蓄地多元吸收、广泛借鉴和利用当代国际先进理论、技术与人才,在服务中国城乡发展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形成了目前在全球最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和实践性的国际化城乡规划体系,为走向世界、服务全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章借鉴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及相关史料和事件,通过对40年来中国城乡规划国际化进程的系统分析,勾画出了其总体路径、阶段特征,并从"引进来"和"走出去"两个维度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进而对新时代中国城乡规划全球化发展的方向、方式、路径进行了展望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制度是中国城乡发展进程中的核心影响因素,而制度的基础则是中国独特的中央—地方行政结构,特别是经历了1950—1970年代的计划经济时代,中央—地方自上而下的发展决策形塑了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本文认为,1950年代以来在中央—地方垂直的国家运作模式下,中国形成了最大限度地缓解城市发展危机的城乡二元结构,中国模式的建立过程一定程度上是对"最优城乡组合"的探索。以"五年计划(规划)"为依据,1950年代以来的中国城乡演变("城乡组合")可划分为"城市重建—乡村重构"、"城市收缩—乡村扩大"、"城市恢复—乡村发展"和"城市扩张—乡村再造"等四个阶段。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城乡改革以适应"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十三五"将成为建立中国城乡新格局的关键时期。为此,本文建议"十三五"规划中应重新建构乡村价值,转变以城市需求为导向的乡村发展模式,在"国家—城—乡"之间建立新的均衡关系,使中国城乡实现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