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笔者学习了郑刚等先生的“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辨析”一文 (《岩土工程学报》2 0 0 0年 4期 ,以下称“原文”) ,针对文中一些观点 ,谈谈自己的看法 ,供大家参考。 (1)对桩间土承载力的确定。原文的复合地基载荷试验 ,按相对变形值S =(0 .0 0 4~ 0 .0 1)b(b为复合地基荷载板宽度 )确定复合地基承载力基本值后 ,又取S =0 .0 2b(b 也为复合地基荷载板宽度 )确定此时桩间土的承载力。然后 ,认为二者取用的桩间土承载力对应的沉降不一致。反映到原文图 1上 ,就是将沉降S=0 .0 1b和S =0 .0 2b对应到桩间土天然地基载荷试验的荷载沉降曲线上进行桩间  相似文献   

2.
笔者近日学习了郑刚等先生的“软土中超长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研究”一文 (《岩土工程学报》2 0 0 2年第 6期 ,以下简称“原文”) ,获益甚丰。针对文中一些观点 ,谈谈自己的看法 ,与原文作者商榷。(1)原文在“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性状及破坏模式试验”的分析中提出“不考虑 9#桩 ,7个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加荷至破坏时沉降量 s与承压板 b之比s b 平均为 0 .0 19,考虑到桩土相互作用影响 ,复合地基破坏时桩间土反力较小 ,远未达到天然地基极限承载力” ,这个结论似乎缺乏充分的试验依据 ,至少仅从文章中提供的试验数据得不到这样确切的回答 ,如果只是凭文献中的一些资料进行推测得到的  相似文献   

3.
郑刚 《岩土工程学报》2002,24(3):403-404
感谢赵占山同志对“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辨析”一文 (以下简称“原文”)的关注与讨论。讨论主要针对了原文中涉及的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的几个问题。下面结合讨论对原文中根据相对变形S/b确定桩间土承载力的问题和载荷板宽度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的影响分析的质疑 ,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分析。 (1)桩间土承载力确定规范JGJ 79-91规定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1] 。规范GBJ 5 0 0 0 7-2 0 0 2进一步规定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 ,也可用增强体和其周围土的载荷试验结果结合经验确定[2 ] 。这就带来一个问  相似文献   

4.
感谢裴向军先生对拙作“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概率分析”(以下简称原文 )的讨论 ,现就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 1 关于是否应在计算水泥土桩极限承载力中考虑地层围压原文中以pp =η·qu 为基本模式来计算水泥土桩的极限承载力 ,其中 η反映的是现场桩身强度和室内试块强度之间的差别 ,这里 η 的定义和《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 91中强度折减系数的定义并不一致。裴文认为 ,水泥土的抗剪强度大小与围压有关 ,这确实反映水泥土的强度特性。目前在复合地基工程设计中尚未能考虑桩侧土围压对桩体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JGJ 79- 91规范也未考虑 ,每种设计方法都有它的假定和简化之处。如在承载力  相似文献   

5.
郑刚 《岩土工程学报》2003,25(3):381-382
学习了同行马克生 ,张小菊对拙文“软土中超长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研究”(《岩土工程学报》2 0 0 2年第 6期 ,以下简称“原文”)的讨论 ,感谢两位同行对原文的关注 ,下面按讨论稿中指出的问题逐一进行讨论。(1)关于土承载力的发挥问题。原文试验是在③ -3淤泥层上进行的 ,根据勘察报告 ,该层土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42kPa ,含水率达 70 % ,是典型的温州软土。讨论稿根据三根单桩静载试验得到的单桩极限承载力计算了破坏时的桩身强度 ,三组试验平均破坏荷载为 15 3kN ,而 8组单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得到的单桩复合地基破坏荷载平均值为 2 0 9kPa ,并由此计算出单桩复  相似文献   

6.
 <正> 笔者近日学习了马海龙博士的“水泥土桩长等对承载力及模量影响的定量分析”一文(《岩土工程学报》2003年第6期,以下简称“原文”),获益甚丰,所作的研究工作很有意义。针对文中有关试验成果的分析,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原文作者商榷。 (1)原文中对单桩复合地基及多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确定,  相似文献   

7.
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概率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水泥系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概率分析的方法 ,这对复合地基的可靠性设计将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采用面积比的公式来计算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 ,并通过一些实例统计了模型不确定性因子。首先通过分析确定了桩间土极限承载力以及桩体极限承载力的均值和方差 ,并由此得出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的概率特性。然后根据复合地基静载试验结果用Bayes更新的方法得到了更为可信的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概率特性。最后用一个实例说明了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8.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辨析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是目前国内多层建筑最为广泛采用的地基处理措施之一 ,目前天津市大量安居住宅工程采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 ,也出现了不少事故。其承载力的确定方法主要是通过经验公式或载荷试验确定[1] 。规范经验公式如下 :fsp,k=m RdkAp+β( 1-m)fs,k ( 1)式中 β为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 ,当桩端土为软土时可取 0 .5~ 1.0 ,当桩端土为硬土时取 0 .1~ 0 .4 ,当不考虑桩间软土的作用时可取零 ;Rdk 为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 ,应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 ,也可根据桩身水泥土材料强度或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按刚性桩方法计算。由于计算单  相似文献   

9.
感谢何广讷先生等对“多桩型复合地基设计计算方法探讨”一文(以下简称“原文”)的关注。现就讨论稿中涉及的问题做如下答复:(1)多桩型复合地基承载力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简称地基规范)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简称地基处理规范),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可分为设计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在复合地基设计阶段,地基规范规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或采用增强体的载荷试验结果和其周边土的承载力特征值结合经验确定;地基处理规范规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对不同桩型的复合地基分别给  相似文献   

10.
关于“软土地基超长嵌岩桩的受力性状”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土工程学报》2 0 0 1年第 5期刊登了“软土地基超长嵌岩桩的受力性状”一文 (以下简称原文 ) ,现提出以下几点与原文讨论。 (1)原文以最大加载值为极限承载力 ,原文图 1(a)Q -S曲线以及表 4~ 7,均未到极限承载力 (笔者确定 ,或按 94“桩基规范”C .O .10 .2条 )。浙江“建筑软弱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J10 -1-90 (试行 )第 9.0 .6条四的规定是在“有条件下解决工程上的应用” ,它肯定比极限承载力小 (笔者认为 :该文 4桩再加两级荷载也不会出现Quk)。桩静载荷试验确定的Quk 比两倍设计值大 3 0 %~ 5 0 %也是常见的 (桩底沉渣  相似文献   

11.
高技派建筑在20世纪50年代,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的采用与构件的装配化、标准化方面;20世纪70年代则以强调和表现现代工业技术为主要特征;20世纪90年代,在现代信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下开始蜕变,转向改变自身以适应信息时代高技术与高情感相融合的要求,以及更加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城市文脉、生态环保及人类的感情需要等高情感环节上,而成为建筑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国家建筑材料展贸中心、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日前主办了一次装饰混凝土建筑应用技术交流会议,南京倍立达集团、北京宝贵石艺科技有限公司先后作了CRC、装饰混凝土轻质挂板的介绍.倍立达的GRC可以把建筑做得像飘逸的丝绸,宝贵石艺的挂板则把建筑包裹在柔顺的"条绒"里.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12)
<正>语言中有很多表达使用了"鼻子"和"耳朵"这两个词。我们首先来说一说"鼻子"这个词。鼻子对人的呼吸和嗅觉来说非常重要。有些人能够牵着别人的鼻子走。例如,如果一位妻子牵着丈夫的鼻子走,她想让他干嘛,他就干嘛。  相似文献   

14.
建筑师土澍客串了一回“雕塑家”。可是,他把他的“雕塑”还是做成了“房子”。其间,王澍自己又获得了一些关于建筑的新的体验。  相似文献   

15.
邓敬  殷红 《时代建筑》2007,(4):98-103
文章对刘家琨在成都最新完成的作品"锦都院街"的设计及概念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结合刘家琨近年来一系列作品,解读和诠释了其"处理现实"的创作姿态与策略。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2)
"毛目显"是刘勰对《文心雕龙》下篇的主旨的概括,是指对那些关涉文学创作的细目进行论述。但是长期以来,龙学界忽视了下篇的"毛目"属性,将其概括为"剖情析采"或者创作论、批评论、文学史论、文德论等等,有的甚至在此基础上调整《文心雕龙》的篇章结构。这些做法欠妥当。将"毛目"概括为"剖情析采"是建立在对"剖情析采"与"笼圈条贯"的误解之上的;将"毛目"概括为创作论、批评论、文学史论、文德论等,把"毛目"变成了"纲领",是今人文学观的投射,也不符合刘勰的本意。  相似文献   

17.
剥落历史的封存,我们找寻这里的记忆 对“四合院”,我们总有一些印象中的固有记忆:垂花门、照壁、抄手游廊、层层递进的院落,围着院子的家长里短和小生活.而当我踏足水车胡同24号的时候,所有对四合院的幻想都破灭了.  相似文献   

18.
"读"与"展"     
《建筑知识》2008,28(4)
展览中心是一个城市甚至国家对外交流的平台之一,某种意义上说,展览中心以及展会的层次能体现当地经济发展的水平和地位。图书馆是精神世界的乐土,它的意义在于体现民众对文化知识的重视程度,体现对国民的精神层面的满足。展览中心和图书馆,乍看之下,两者并无多大瓜葛,但在2008年这个特殊时期的北京,随着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二期工程和中国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的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这两者的并置,从中似也能读出些许意味。  相似文献   

19.
刘颖 《中国建材》2005,(3):57-59
我国是具有13亿人的世界人口大国,人均资源的占有量十分有限。胡锦涛总书记“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为我们在这样一个基本国情基础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小康社会,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指出了方向。在许多大政方针上,在许多涉及长远发展的规划方面,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  相似文献   

20.
"国际化"与"逆国际化"的混沌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万不要以为现代建筑发展已经登峰造极地球表面人类空间的所有构成在宇宙时间序列都只是刚刚开始。即使是“五千年文明”也只不过是极其短暂的瞬间。其实,人类在生存空间构成方面的进化至今仍然处于混沌时期。无数空间表层错觉、幻觉、假象、迷信和盲目崇拜导致人类对于建筑与城市的心态浮躁直至分裂——这是混沌空间的底层。如果以全球视野透视世界建筑状况,可以发现在欧亚大陆东部的一片土地上建筑与城市普遍呈现种非秩序现象——这是混沌空间的中间。建筑哲学贫困,建筑信仰危机——这是混沌空间的上层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