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九课 英国园林目前,英国公园有自然式和规则式,但大量存在的是自然式:公园里没有雕像、喷水池、花坛,完全是仿造农村的自然风光.自然式园林又派生出杜鹃园、岩石园等,也有以景物命名的,如水景园、野趣园等.总的来说,是以宜人的植物景观、美丽的色彩、开阔的草地、柔和多变的树枝和连绵起伏的地形为主体.此前的园林有很大一部分是宗教用的修道院似的园林,持续了数世纪的造园均以建筑为主,像是宫馆的延续,特点为矩形、对称、规则.  相似文献   

2.
上海园林,集古今中外之大成,很有自己的特色,可是又鲜有系统的分析。本栏目从这一期起,将连续刊登六篇有关上海园林赏析的系列文章,以飨读者。这组文章的内容为:上海园林总述;松江诸园;嘉定诸园;青浦诸园:市区古园;豫园;市区诸公园赏析。  相似文献   

3.
1994年,北京市政府和柏林市政府结为友好城市,协议的一项内容是在柏林建造一座中国式园林。中国园选址在柏林东部的马灿公园内,后来命名为"得月园"。因为设计得月园,笔者得以熟悉了马灿公园。  相似文献   

4.
在上海大大小小的公园中,复兴公园是颇具特色的,特别是园北部,中轴线分明、布局对称严谨的沉床花坛;具有椭圆形道路和草坪的月季园;园侧法桐遮日的林荫大道,无不透露出浓郁的法国古典园林情调。也许,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都认为复兴公园是法国人设计建造的,何况它曾叫法国公园呢。  相似文献   

5.
胡玎 《园林》1998,(6):10-11
上海市园林局1997年内建成三大公园,我们有幸在岁末享受到了曲阳公园的一片新绿。全新的主题园景和管理让居民们受益匪浅。大家对曲阳公园的喜爱是因为它的“健康”。体育运动设施着眼于健康曲阳公园是上海第一个以体育运动为主题的社区公园。近几年来,上海市民的运动健身观念日趋普及,能紧扣这一趋势建公园让人拍手叫好。市区的很多公园提  相似文献   

6.
以英国三个典型公园为例,论述了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对19世纪英国城市公园的影响,从对自然环境的向往、对造园风格的延续、对城市环境的优化三方面,对英国自然风景园与19世纪城市公园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英国城市公园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
《建筑》2020,(8)
正现代语境下的古典设计应如何表达?答案便在卡斯尔敦·考克斯公园里。那迷人水池映衬下的辉煌城堡、矩形草坪上对植的芳香大灌木所定义的户外厅堂,丰富背景林下映衬着开敞草坪中悠然的牛羊,共同描绘出一幅优雅画卷,恍惚之中将人带回那个以斯陀园、布仑海姆园和查兹沃斯园等名园为代表由"万能布朗"缔造的英国自然风景园林辉煌而又伟大的时代……  相似文献   

8.
曲水园边园     
位于上海青浦城隍庙前,曲水园“边界公园”的改造设计立意将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引入传统园林空间,解决公园的“园”,园林的“园”之间的辨证关系,通过设计中的四合结构,3座浮桥和一个折角亭,并置新旧材料和手法,强化了新与旧,内与外的意义深度。  相似文献   

9.
尚晓倩  吴威 《园林》2008,(3):40-41
传统园林种植设计艺术对上海公园的影响 花坛 花坛是西方园林中一种古老的花卉应用形式,源于古罗马时期的文人园林。花坛在古代的欧洲最早是作为切花的栽培用地,后来由于园林风格的演变,才逐渐形成了多种的花坛观赏形式。如中世纪时期英国盛行的花结坛,  相似文献   

10.
段建强  张桦 《风景园林》2021,28(6):38-43
上海近百年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类型城市空间逐渐转型成为公共园林。豫园、外滩公园和上海世博园区是公共园林转型驱动城市发展的典型案例,它们在发挥锚固作用、诱发更新动因、型塑空间文化3个方面共同构成“城园互动”的转型机制。以城市编年结合更新叙事的空间文化研究视角,就这3个城市公共园林在上海城市现代化的空间转型议题下加以“范式”的比较研究,总结并提出上海城市空间公共园林转型的“城园互动”机制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1.
《园林》1998,(2)
上海郊县,有好多称得上是上品的园林。松江一地,就有两座名园,一为方塔园,二为醉白池。方塔园因塔建园,但它是一座现代名园。醉白池为古园,建于清代初年。先说方塔园。顾名思义,因塔造园,则构园以塔为核心。方塔园建于本世纪八十年代初。这座园林,构思别出心裁,集古塔、古建筑、古桥、古木为一园,但整座园林,却又是用现代手法构园的。这些古物,可以说历  相似文献   

12.
晚清上海部分私园受西学东渐风潮的影响,转而成为向公众开放的娱乐活动场所。这些在原有中国传统园林格局基础上被赋予西式造园要素及开放性功能的私园,作为外侨移植的西式公园向华人自建公园发展过程中的过渡形式,其亦中亦西的造园手法深得“海派文化”的浸染。晚清经营性私园沉浮俯仰的背后隐含着时代与文化的撞击,为研究近代上海城市化进程及公园变迁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出现于18世纪的英国自然风景园,在造园理念与审美特征上和中国园林有着内在的趋同性,在城市公共绿地景观设计借鉴与应用上,更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强烈的对自然的渴望,能够更好地实现公共绿地的走路健身功能。通过对"唐山人民公园"这一典型案例的分析认为,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英国自然风景园风格在中国新城市、新城区公共绿地的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建筑》2020,(1)
我国古代造园中不乏移用别处的古物或其构件造成新景观的例子,西方造园同样如此,惟手法与目的不尽相同。以因借古物为线索,为考察东西方造园的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值得深入研究。我国近代以来出现的公园和校园很多是在此前的皇家或私家园林基础上迅速形成的。因借旧园的山水格局和留存及移建而来的各种古物,成为新园林造景的重要方法和突出特点,也是我国近现代新园林造景具有民族特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这里所说的园路,是指绿地中的道路、广场等各种铺装地坪。它是园林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是园林的骨架、网络。园路的规划布置,往往反映不同的园林面貌和风格。例如,我国苏州古典园林,讲究峰回路转,曲折迂回而西欧古典园林凡尔赛宫,讲究平面几何形状。下面是笔者在设计公园、人工森林所考虑的几方面问题,供读者参考讨论。  相似文献   

16.
海派园林的风格 1999年5月将在昆明举办“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博会规划建设中的中国室外展区是各省、直辖市各自建造一个园林,各园基本按照我国版图分布。上海园位于展区东侧,占地1500平方米,与台湾园和山东园为邻,规划设计需考虑与相邻园子的协调。上海建造一个什么样的园予呢?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国际大都市,早已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海派文化,上海园林界众多专家学者多年来一直在探索和追求着“海  相似文献   

17.
园路是园林的血脉,是园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现代公园是由园林建筑和绿色植物组成的空间环境、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游憩、娱乐等活动的场所,较之为少数人享用的古典园林,其空间构成相对开阔得多,园林道路的比重也相对较大。所以,我们应在继承中国古典园林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现代公园中游人容量、流量、功能及活动内容等多方面的需求,发挥园路的导游、分隔空间和交通等作用,建设出符合我们时代特征的园林道路。  相似文献   

18.
历史园林以其历史性和艺术性成为广泛关注的艺术园林作品。英国斯塔德利皇家园林及方廷斯修道院是18世纪以来仍保存良好、历史悠久的极少数历史园林之一,是研究英国自然风景园发展与历史建筑的优秀案例,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杰出的公共绿地。通过对该园的历史发展过程、景观与建筑要素、设计手法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其影响主要为该园反映了风景园的发展风潮,是研究英国历史建筑的重要案例,世界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以及当代乡村绿色开放空间。  相似文献   

19.
北京中山公园蕙芳园位于公园内坛西北角,占地7300㎡,是一处以观赏兰花为主的幽雅、封闭的小园林,它是中山公园又一组园中之园。蕙芳园的建筑是以四合院为主体,根据根据周围环境,设计时确定蕙芳园的特点是:茂林修竹、空“谷”山幽、屋简路曲、花木葱茏,由此,全园分为四个小区。  相似文献   

20.
晚清上海部分私家花园受西学东渐风潮的影响,成为向公众开放的娱乐活动场所.这些在原有中国传统园林格局基础上被赋予西式造园要素及开放性功能的私园,作为外侨移植的西式公园向华人自建公园发展过程中的过渡形式,其亦中亦西的造园手法深得"海派文化"的浸染.晚清经营性私园沉浮的背后隐含着时代与文化的撞击,为研究近代上海公园变迁提供了一个特殊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