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选取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青海省循化县境内的撒拉族乡村聚落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成因、构成要素和空间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空间形态特征以及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积极探索撒拉族乡村聚落空间形态保护与发展的可行性策略,为撒拉族乡村聚落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乡村聚落空 间重构的特征及其内在机理剖析一直是讨论的 重点。传统定性分析已不足以在当今数据迸发 与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客观、准确量化描述乡村 聚落空间重构的动力机制。基于多源多维数据的 转译与整合,文章运用机器学习中的监督学习算 法(GBDT回归模型),构建一种量化剖析乡村 聚落的空间重构规律及其动力机制的方法,从 而建立“空间—动力”耦合机制的客观分析过 程,获得更科学合理的乡村发展动力识别结果。 并以江苏省溧阳市为实证对象,定量分析其聚 落收缩与扩张的空间特征,并运用机器学习方法解析溧阳市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的动力作用机制,发现城区距离、景区距离、社会活力对溧阳的 聚落空间扩张和收缩影响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3.
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是乡村的转型发展过程,是在多因素综合作用下,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出现的阶段性转变。以黑龙江省富锦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和空间三个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引入重构指数定量化测度各乡镇单元乡村聚落空间重构状态,并对测度结果进行评价,以期为下一步探求空间重构的内在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井冈山地区乡村聚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随着城镇化步伐加速推进,其空间形态也在不同程度地调整与重构。以井冈山地区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及类型学研究方法,分析聚落形态的类型划分与外显特征;并从聚落整体形态与公共空间两个层面,探究聚落形态演变的深层规律。最后,总结演变过程中的积极与消极因素,以期探索出既满足当代需求,又传承地域文化的乡村聚落更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发展战略。乡村振兴规划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指南,是以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以国土空间规划为指导,以村庄聚落为载体统筹落实城镇开发边界外国土空间资源配置的综合性的新型规划。农业产业转型、乡村人口重构、地域空间功能转型、居住形态演变是乡村振兴规划编制的核心要素。本文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为例,探讨了乡村振兴规划核心要素发展特征并提出规划编制建议。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聚 落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具有产业发展基础,区位 和经济条件较好的产业聚集型乡村聚落变化更 为显著。本研究提出了衡量产业聚集型乡村聚落 空间要素与其空间演变影响因素量化关系的方 法,并以浙江省宁波市5个典型产业聚集型乡村 聚落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 研究样本空间模拟结果与实际空间格局较为吻 合,模拟精度较高,说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科学性 与应用性,从而建立了产业聚集型乡村聚落空间 演变模拟模型。模型显示:道路通达性因素对 居住用地、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等建设用地影 响程度显著,地形地貌因素与非建设用地变化 更为相关,而生产环境因素并非是产业聚集型乡 村聚落空间演变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在其漫长的水乡聚落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乡村聚落集体空间,本文通过文献梳理与访谈,对其空间演变因素进行归纳,并剖析其集体空间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显示,宋至民国时期,顺德乡村聚落的发展受到农业水利、经济贸易、政治制度与社会文化等四个方面的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其空间演变经历了从零散分布、功能集聚到跨区融合的发展阶段,分别对应均质点状、多中心网络及集体空间三种空间形态。总体来看,顺德乡村集体空间是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一体化发展的结果,表现出基于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的地域性与社会性,是其传统乡村聚落空间整合与重构过程中一项重要特征。因此,在当前乡村转型面临治理主体地方化与管治模式多元化的趋势下,关于顺德集体空间中社会结构与地域认同的研究,对于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及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实施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上海的乡村建设面临转型发展。浦东尝试通过大数据技术,以定量研究方式对其乡村空间进行意象性评估,探寻乡村空间发展的特征和现状问题。针对评估的问题导向,借鉴德国的城乡等值发展理念与经验,从浦东乡村的产业重构与特色发展、聚落空间的优化与整合提升、乡村生态的维护与人文特色营造三个方面,结合实践案例,提出浦东的乡村振兴发展路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既是一种产业模式,又是一种开发行为,不仅能有效带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也改变了农民的生活与生产方式,进而成为推动乡村聚落空间演化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天津蓟县穿芳峪镇毛家峪村、东水厂村、小穿芳峪村为例,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乡村聚落空间演化与旅游开发的关联机制。以旅游开发阶段、资本介入模式为着眼点,分析乡村聚落空间用地性质、住居空间使用功能与空间形制在旅游开发前后的变化规律,以期为今后旅游型乡村聚落空间开发研究与建设实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当前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乡村地区出现了聚落空废化、空间布局散乱、配套设施不足及闲置化等一系列"共性"问题。陕南地区地处山地,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乡村聚落呈现出特定的空间特征,其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村镇发展受地质灾害影响、聚落空间演变无序、人均村庄用地面积偏大等"个性"问题。针对这些"共性"与"个性"问题,本文通过对东、中、西部不同地形乡村聚落空间特征及空间发展模式的对比研究,以陕西省商洛市为例,从分布、规模、村庄内部空间演变等方面分析山地区乡村聚落空间特征,并对现状的空间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乡村聚落大组团与小组团结合的新型农村社区聚落体系及乡村聚落适宜规模。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湘中梅山地区水车镇乡村聚落空间为研究对象,分析乡村聚落空间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历史、人文条件,研究乡村聚居空间形态构成基础、特征以及规律。从乡村聚落构成五大方面深入剖析乡村聚落空间形态,探索乡村聚落空间应对现代乡村聚落发展的对策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2.
长期稳定发展的乡村聚落具有内在的逻辑与规律,图式是对其规律的解释。本研究通过现状调查、文献查阅、图示分析的方法从不同视角解析了四川东部丘陵山地乡村聚落的空间图式。结果表明:(1)乡村聚落具有传统营建所追寻的"宇宙图式"思想根源;(2)川东丘陵山地的乡村聚落整体存在物质空间同心圈层图式,生活、生产、生态功能圈层图式,以及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网络图式;(3)聚落建筑群体空间图式呈现"线串点"的特点,单体建筑空间具有典型传统建筑的对称及向心性;(4)聚落精神文化空间图式以自我为中心,追求礼制思想影响下的理想愿景。最后,提出乡村聚落空间图式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典型垦地混杂区富锦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评价体系,测度聚落空间重构指数,结果显示东部国有农场垦区高而均衡,西部普通农区低且由内向外圈层递减,聚落空间重构分异明显。借助ArcGIS和Fragstats,从空间形态、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进一步分析了聚落空间重构分异特征,提出黑龙江垦地混杂区聚落空间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建筑师》2016,(5)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我国乡村社会逐渐向现代城市方向转型与重构,形成一种新型的乡村社会空间形态——后集体经济时代的乡村社区空间形态。本文从乡村聚落的实地调研着手,通过梳理乡村聚落空间的历史发展脉络,结合社会学理论的研究,总结了影响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生长和发展的多元驱动因子,并简要论述了因子之间的互动关系。在此基础上,论文结合实际案例的应用,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建立在新的社会价值观和文化体系之上的乡村聚落空间的复兴保护与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 聚落的研究进展,将我国乡村聚落研究划 分为复兴、发展、多元化3个阶段,乡村聚 落研究经历了由简单向综合、从定性描述 到定量分析、由空间分析向人文社会范式 的转变。但是目前我国乡村聚落研究现状仍 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是研究内容缺乏创 新,原创理论相对较少;第二是研究对象较 偏传统,普适性研究不够;第三是学科交叉 研究不足,研究视角有待拓宽。最后提出了 我国乡村聚落研究今后发展的趋势:以人为 主体的微观视角下乡村聚落研究;乡村转型 发展背景下乡村聚落发展与重构研究;对我 国东、中、西乡村聚落和传统村落的研究; 多领域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  相似文献   

16.
面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资源和能源过度消耗的现象,以及日渐凋敝的传统乡村聚落景观,在对其特性与设计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弹性缓冲、适宜契合、柔性配置3个导向入手,建议从层级整合的空间结构、节制适度的营造方式及过程培育的绿植范式3个方面来实现乡村聚落景观的节约型设计,最终实现生产生活的共生重构,以期推动乡村聚落景观设计实践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7.
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特征识别与类型划分是因地制宜进行规划设计管控的基础与前提,对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多以少数传统村落为对象开展地区形态特征的认知,对一般性乡村聚落景观关注有限,不利于对乡村聚落空间重构进行整体性调控指导。以晋中地区为研究区,以乡镇为研究单元,基于乡村聚落景观形态特征的空间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得到研究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类型,进一步结合自然地理、社会人文等因素系统解析各子类型特征及其优化方向,在宏观层面上对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进行剖析和归纳。结果表明: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密度存在多点中心、带状集聚的特征,规模自中部向东西两侧逐渐减小,东侧形状复杂程度高于西侧。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可划分为低密度小规模简单型和高密度大规模复杂型两种差异显著的空间形态类型。研究可为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分类分区布局优化调控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乡村聚落空间形式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聚落空间形式真实地反映了乡村地区的人地关系。本文基于相关文献总结了聚落地理学在乡村聚落空间形式方面的发展成果。对国内外乡村聚落空间形式类型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归纳.同时挖掘其背后的自然、人文、社会等影响因素。通过这种系统的类型研究和因素研究解读不同类型的乡村聚落空间形式.以期能对我国乡村聚落地理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韦诗誉 《风景园林》2018,25(12):110-115
将乡村聚落景观研究置于人类学视野之下有利于科学认知乡村所独具的人地关系价值。对山区聚落的典型代表——桂北龙脊村和瑞士弗林村的聚落景观分别展开研究,首先剖析其空间单元与社会建构、生产活动的关系,进而阐释中观层面的组团分布或受自然地理限定或以公共活动为中心,而两者在宏观格局上则因农业生产活动的不同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形态。从乡村聚落景观生成的源头探索人类活动与空间的深度交融;通过2个跨文化案例的比较研究,剖析乡村聚落景观多样性的成因——自然要素、文化要素、生产要素与空间要素之间丰富的关联,揭示乡村聚落景观的多元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20.
李沛锡  李和平  付鹏  肖竞  谢鑫 《规划师》2023,(12):67-76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城乡统筹下农业多元价值的彰显、三产深度融合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点,我国农业型乡村发展也迎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从农业提档升级角度出发,将农业型乡村聚落的转型模式划分为生态农业型、园区农业型及休闲农业型。在此基础上,选取26个典型乡村聚落案例,采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重构指标确定及用地时空变化分析,归纳出不同转型模式的空间特征差异及重构路径,并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出了3种差异化的空间重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