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劲韬 《华中建筑》2007,25(12):100-101
计成所著《园冶》是中国造园史上唯一的技术专著.相比于其他古代造园文献,《园冶》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不仅系统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诸多技术手法,而且将许多文人造园的思想和理念蕴涵其中.该文通过对其中具体造园手法的研究,探讨了文人园林中有关土筑与叠山,因借与造景,人工与自然等问题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2.
尧云 《华中建筑》2014,(2):141-144
计成及其《园冶》的造园思想如何形成、以及与同期其他造园流派间的关系,一直是中国园林史研究的重要关注点。该文以淞沪造园大师张南阳、张南垣与计成的园林理念与造园实践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娄东-淞沪语境中比较解读计成及其《园冶》造园思想的源流,特别关注其与娄东-淞沪造园大师的脉络关系,揭示娄东——淞沪造园意匠作为《园冶》成书重要源头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陈添赐 《中外建筑》2024,(2):112-115
《园冶》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造园瑰宝,是造园学的第一部传世专著。文章旨在从《园冶》探析余荫山房的营造,根据《园冶》中的屋宇、掇山和借景三方面,研究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古典园林——余荫山房的造园手法。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分析和实地考察,通过对余荫山房布局、屋宇营造、掇山景观和借景营造的详细讨论,总结出随曲合方的空间布局、因境选形的掇山营造以及务实与归隐的借景意境。结果表明,《园冶》对余荫山房的营造产生了深远影响,展示了岭南园林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文章延续补充了《园冶》应用于中国园林的研究,然而,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园冶》与岭南庭园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4.
马珂  邓林森  唐文 《园林》2019,(1):82-87
云南省安宁市楠园是我国著名造园大师陈从周先生独自设计的中国古典园林,其中既融入了陈先生个人造园思想,体现我国园林理论,同时也延续了江南名园如网师园、豫园、退思园、寄畅园等名园中的精髓。本文以楠园为对象,以陈从周先生所写的《说园》等园林理论著作为理论依据,研究陈先生造园思想如何在楠园设计营建中一一体现。  相似文献   

5.
姜贝 《建筑与环境》2011,(6):97-100
《园冶》是中国造园史上第一部系统的造园巨著,是指导中国造园思想和手法的重要规范.对明代以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影响深远。笔者希望从《园冶》的角度出发,尝试对圆明园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法进行分析.阐述计成的总体造园法则“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在圆明园中的应用,以此分析圆明园的规划布局,推进圆明园研究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园林》2016年第10期《影园考》127页表2:计成造园时间表中有崇祯五至八年(1632—1635年)计成为阮大铖改建怀宁石巢园的记载。我对此存有疑问。计成是否为阮大铖建造过园林,在《园冶》里没有提起(表2中其他3个园在《园冶》中都有记载)。这个问题牵涉到计成与阮大铖的来往关系以及对计成身份的评价,应慎重考证。曹汛先生在《计成研究——为纪念计成诞生四百周年而作》(1982年12月《建筑师》第3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本分析法对《园冶》中的植物景观语汇进行分析,参考古典园林的相关理论著作,并结合传统造园文化,研究《园冶》植景设计理法。全书以植景贯穿始末,共论及26种园林植物。《园冶》植景设计倡导贵宜、尚和、求变、显境之理法,注重因地制宜、整体关系、丰富变化和意境表达。通过与山石、水体、建筑等构园要素巧妙搭配,遵循虚实相生、一法多式、因借无由的植景设计手法,最终实现园林生境、画境与意境的营造与和谐统一。该书园林植景设计理法对于当代园林植物造景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1)
《说园》是我国古建筑、古园林学家陈从周的代表作。此书以实例论证并分析了中国传统园林造园手法,融入了陈从周的独到见解与看法,对当代园林景观与建筑的设计提供了指导依据和范本,行文生动,深入浅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该文以《说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陈从周的造园思想理论和实践,理解陈从周的造园思想理念,总结中国古典园林构成要素、艺术美学等普适性特征和造园原则。  相似文献   

9.
造园首在选址。选址得当,可以事半功倍。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只有"相地合宜",才能"构园得体"。欧洲的古典园林和中国的古典园林在这一点上是完全相同的。法国著名的造园史家和理论家 G·格罗莫尔在其名著《造园艺术》中指出,造园,"首先要选址,这是最重要的,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地址要好,清洁卫生,有丘有壑,草地和树林相间"。可见,选址得当是古今中外造园的一条共同法则。避暑  相似文献   

10.
李楠 《山西建筑》2015,(10):193-194
通过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对古典园林水体空间、滨水建筑空间、山石植物空间的造园手法进行了详细阐述,总结了现代景观空间值得借鉴的设计思路,以继承和发扬传统的造园理念。  相似文献   

11.
从园林设计的学科视角出发,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结合明清园林史,总结和分析《履园丛话》书中的造园观点,深入剖析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思想和基本方法,阐述了钱泳在《履园丛话》中提出的造园观点对当代景观设计的价值。认为中国当代的景观设计师必须结合新技术,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的造园智慧。  相似文献   

12.
读《园冶》     
《园冶》是我国十七世纪时杰出的造园学家计成的不朽著作。书成于明末崇祯七年(1634),迄今已三百多年。计成善书画,特别对造园有深刻的研究。《园冶》分三卷共十篇,从总体到个体,从设计到施工,从结构构架到细部装饰,其内容极为详尽。它所阐述的造园理论与具体经验不仅对研究古典园林非常重要,就是对于今天的实践,也有参考价值。 构园无格 体宜因借 计成说:“构园无格”。为什么造园没有一定的格式和成法呢?他的朋友郑元勋在《园冶》题词中说得好,造园之所以无成法,是因为“地与人俱有异宜”。也就是说,造园因人的经济地位不同,生活方式和  相似文献   

13.
《园冶》与《作庭记》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劲韬 《中国园林》2010,26(3):94-96
日本园林的基本山水框架是由中国直接继承过去的,但意境、风格却与中国园林有很大不同。《作庭记》作为东方园林史上最早的专著,反映了早期日本园林的基本风格;而《园冶》作为中国古代唯一的造园专著,则更多地反映了明代以前的中国古典园林风格。通过比较2部著作在理石、理水手法和园林意境等方面的差别,得出中国园林重品赏和文学化表达,视造园如作地上文章;日本园林则更重视具体技术手法和自然风格。  相似文献   

14.
<正>1、中国传统园林掇山理法研究的现状与难点"掇山",出自中国明代造园理论专著《园冶》,指的是在园林中修建假山,又称作"叠山"、"堆山"[1]。"理法"指规则、法则,即中国古典园林修建假山的制度和手法。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理水、建筑、花木构成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要素。它既是一项技术和工艺,又是一类专门的艺术。古代将造园师称为"山子",如与建造家"样式雷"齐名的造园家"山子张",足见掇山对于园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阶层由于不满社会现实而寄情干自然山水的一种产物,其最初的指导思想就是为人们创造一个幽静恬然,超脱尘世的环境,使人们的心灵得以;争化,从而达到一个修身养性,颐养天年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从总体布局,设计手法以及《园冶》中关于造园的指导思想方面都充分体现了便生利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6.
襄阳城南,有一处曾是仙境般的古代园林,在中国造园史上,在海内外,都曾有过相当重要的影响,它就是历代文豪武将常去游历、著名园林学家计成在其名著《园冶》中奉为典范的私家园林鼻祖——习家池。明代计成在《园冶》中论述郊野园林的择地、构筑和意境时说:“郊野择地,依乎平冈曲  相似文献   

17.
《园冶》是我国17世纪杰出的造园家计成所著,成书于明末崇祯四年,迄今已有360余年的历史。该书总结了我国江南古典私家园林的造园规则,是中国明代典籍中最早记叙造园的文字。紫禁城始建于明代,历经清代持续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从时间上看,紫禁城内的园林建筑设计应该与此书有关联;从紫禁城内园林的现状看,此书中江南园林的造园思想已经渗透入皇家园林之中。  相似文献   

18.
雪意象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常见的造园意象。探析古典文人园林中的雪意象,有利于了解古代文士阶层的造园美学思想,为现代园林意境的营造提供参考。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和实地调研法,对文人园林中雪意象的表达进行整理和归纳,并对其背后的精神内涵以及折射出的中国传统文人园居的生活美学和造园思想进行探究,从中考察文人精神和生活方式与造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研究古典园林的意义在于与古为 新,在“养生”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今,探索养 生思想与造园的关系是以其现实价值进行 古典园林研究的一种途径。通过资料分析 与比较研究,重点阐述两者在四方面具有相 关性,即养生思想与造园主体同源,养生思 想与造园发展脉络相合,养生是造园目的之 一,养生思想影响园林要素营造。从文人园 林养生思想与造园的相关性角度,对古典园 林于“养生”的现实意义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20.
《园冶》由明末造园家计成所著,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二者在我国园林史上均占有独特的地位。对《园冶》中兴造论、相地、屋宇、掇山、选石、借景等篇章中相关造园论述,结合避暑山庄的营建,分析了二者在造园思想和技法上的共通性。并对《园冶》的作者计成以及避暑山庄的缔造者康熙和乾隆皇帝,在个人文化素养和造园成就等方面进行比较,阐释鸿篇巨著《园冶》和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的产生渊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