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以《园冶》为研究主体,首先从中国古典园林花木造园的基本思想、相地择木、景因木显、花木续景、情景交融五个方面,分别研究了《园冶》一书中植物搭配的基本原则、思想与运用。而后以扬州影园为案例,具体分析了计成在实际园林中运用的植物配置理念,同时在影园的一花一木的种植中印证《园冶》中提及的植物造景手法,最后概述了其哲学思想和造园技艺对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园冶》由明末造园家计成所著,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二者在我国园林史上均占有独特的地位。对《园冶》中兴造论、相地、屋宇、掇山、选石、借景等篇章中相关造园论述,结合避暑山庄的营建,分析了二者在造园思想和技法上的共通性。并对《园冶》的作者计成以及避暑山庄的缔造者康熙和乾隆皇帝,在个人文化素养和造园成就等方面进行比较,阐释鸿篇巨著《园冶》和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的产生渊源。  相似文献   

3.
王劲韬 《华中建筑》2007,25(12):100-101
计成所著《园冶》是中国造园史上唯一的技术专著.相比于其他古代造园文献,《园冶》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不仅系统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诸多技术手法,而且将许多文人造园的思想和理念蕴涵其中.该文通过对其中具体造园手法的研究,探讨了文人园林中有关土筑与叠山,因借与造景,人工与自然等问题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4.
姜贝 《建筑与环境》2011,(6):97-100
《园冶》是中国造园史上第一部系统的造园巨著,是指导中国造园思想和手法的重要规范.对明代以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影响深远。笔者希望从《园冶》的角度出发,尝试对圆明园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法进行分析.阐述计成的总体造园法则“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在圆明园中的应用,以此分析圆明园的规划布局,推进圆明园研究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5.
考察计成及同时期相关观念中,造园理水的重要 性。辨析“理水”及《园冶》语境下“掇山”概念后,梳 理相关论述,明确《园冶》理水内容并不完全涵括于《掇 山》。在计成的实践构思中,山、水具有贯穿造园流程的环 境背景、设计前提及造园要素3层意义。反映在《园冶》文 本中,理山、理水的内容与造园流程和要素的论述结合分布 于全书,而《掇山》主要论述要素化的山、水,形成独特的 山、水论述框架。为《园冶》理论研究及园林创作实践的 山、水营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园林》2016年第10期《影园考》127页表2:计成造园时间表中有崇祯五至八年(1632—1635年)计成为阮大铖改建怀宁石巢园的记载。我对此存有疑问。计成是否为阮大铖建造过园林,在《园冶》里没有提起(表2中其他3个园在《园冶》中都有记载)。这个问题牵涉到计成与阮大铖的来往关系以及对计成身份的评价,应慎重考证。曹汛先生在《计成研究——为纪念计成诞生四百周年而作》(1982年12月《建筑师》第3  相似文献   

7.
襄阳城南,有一处曾是仙境般的古代园林,在中国造园史上,在海内外,都曾有过相当重要的影响,它就是历代文豪武将常去游历、著名园林学家计成在其名著《园冶》中奉为典范的私家园林鼻祖——习家池。明代计成在《园冶》中论述郊野园林的择地、构筑和意境时说:“郊野择地,依乎平冈曲  相似文献   

8.
《园林》2019,(10)
《园冶》作为中国古代理论最清晰、技术最完备的造园专著,影响了明清园林的方方面面,作者计成在书中推陈出新提出诸多不同于古人、时人的造园方法。因计成的基本态度暗合苏轼诗论中的"反常合道",故本文试图通过"峭壁山""山石池""半山楼"三种具体造园方法的分析,切入《园冶》的造园主旨。  相似文献   

9.
读《园冶》     
《园冶》是我国十七世纪时杰出的造园学家计成的不朽著作。书成于明末崇祯七年(1634),迄今已三百多年。计成善书画,特别对造园有深刻的研究。《园冶》分三卷共十篇,从总体到个体,从设计到施工,从结构构架到细部装饰,其内容极为详尽。它所阐述的造园理论与具体经验不仅对研究古典园林非常重要,就是对于今天的实践,也有参考价值。 构园无格 体宜因借 计成说:“构园无格”。为什么造园没有一定的格式和成法呢?他的朋友郑元勋在《园冶》题词中说得好,造园之所以无成法,是因为“地与人俱有异宜”。也就是说,造园因人的经济地位不同,生活方式和  相似文献   

10.
今天的座谈会很有深意:2011年是明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经典著作《园冶》问世380周年.中国不仅有领先世界水平的园林艺术实践,而且有着举世公认的园林艺术理论的经典著作——(明)计成(1582-?)于1631年完成的三卷本《园冶》.《园冶》又名《园牧》,明崇祯时吴江著名的造园师计成总结唐宋至明以来的造园经验写成.三卷书中含有兴造论、园说、相地、立基、栏杆、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等篇.对于造园的理论及园林的勘查、规划、设计、选料、施工等全工程各个阶段都有详细的阐述,在那个阶段可谓最全、也是当时最高水平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李红  傅凡  李春青 《风景园林》2012,(6):99-100,103
明末,江南出现了三位在中国造园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即计成、文震亨和张南垣,他们三人在各自的社交范围里以造园或品园而闻名,其作品也影响了后世造园。经文献资料研究,此三人生活的年代基本相同,生活的地点也接近,而且其社会交往也有一定的重叠。本文从三人的生活年代和社会关联入手,试图找出三者之间潜在的联系。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横向比较,发现三者在造园理念上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2.
章舒雯 《中外建筑》2014,(9):102-103
计成和李渔都是明末时期的造园艺术家。两人处于同一时代背景之下,但造园理念及著作风格却存在很大的不同。本文从两人的生活经历——即时代背景、地理背景、生平交往、兴趣爱好及其他成就等入手,通过分析两者的不同点,指出个人生活经历对其造园风格的影响。对两人生活经历的比较研究,有助于理解两者造园理念上的差异,也有助于理解明末的总体造园风格和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3.
阴帅可  杜雁 《中国园林》2012,28(1):85-87
“计无否之变化,从心不从法”,《园冶》书中较少论及其体的造园技术和方法,而是在深刻理解意境的基础上运用以境启心、以境论景的写作方法向读者阐明了因境成景,景境互融的基础设计思维,即在合理顾及地宜、人宜的前提下,发挥设计师的能力,创造出优美之景致,感人之意境,通过与其他园林古籍理论和园记历史实景的类比分析可以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14.
周向频  陈路平  王庆 《风景园林》2021,28(1):112-117
晚明越中园林整体呈现广泛的造园实践与较高的艺术水平,但相关领域研究在深度与广度上都有所欠缺。以晚明时期越中地区极为显著的望族现象及家族营园风气为切入点,以张氏、祁氏、陶氏家族为例,分析其繁盛园林文化产生的背景与原因,探究不同家族各具特色的营园实践思想和家族间的互动交流,以及对形成园林地域特色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文人家族为晚明越中造园的主要推动者,并依靠数代间的持续实践,发展出个性鲜明的特征:如张氏崇尚“匠心”、强调“内省”;祁氏以对山水的责任感维系造园热情、明确造园观念;陶氏则擅长利用奇特的采石宕地貌造园。同时这些个性特征又依托各家族间的广泛交流,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地域影响。  相似文献   

15.
陈高明  董雅 《风景园林》2014,(1):132-135
当代有关张大千艺术成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绘画方面,而很少有人关注他的造园艺术。实际上,张大千不仅是著名的画家、书法家、诗人、收藏家、鉴赏家,同时还是一位极富灵感的造园家,他一生钟情于造园,而且对造园艺术有着独特的美学见解。受绘画思想的影响和传统园林艺术的熏陶,20世纪50年代以后张大千先后在巴西、美国和台湾建造3处具有中国传统文人园林特色的园宅。文章通过对他亲自设计建造的“八德园”、“环荜庵”和“摩耶精舍”3处园宅的分析,来探究张大干的造园思想及造园艺术。一方面作为对他完整艺术人生的补充和完善,另一方面也希望能为当代园林设计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园在山中:再探张南垣叠山造园的意义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凯 《风景园林》2020,27(2):13-19
学术界对园林假山营造的理论同历史、遗存及现实状况存在差异,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叠山造园的典范。在曹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张南垣叠山造园所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的策略,指出张南垣以真山境界为目标,通过"以少胜多"的方法,达到"境生象外"的画意,获得"园在山中"的体验,从而出色地实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山水栖居理想。张氏叠山在中国园林史上的意义,不仅在于所达到的造园艺术成就和引发的造园风格变革,还在于造园追求上的高度,以及其创新方法同这一目标的极佳匹配。张氏叠山是园林史发展至当时所能达到的最具艺术审美价值和实践可操作性的造园方法,为后世树立了杰出典范。其后历史上的多位叠山造园师继承并发展了他的方法,也为当代高品质的叠山造园提供了指引。  相似文献   

17.
造园首在选址。选址得当,可以事半功倍。计成在《园冶》中指出,只有“相地合宜”,才能“构园得体”。地址要好,清洁卫生,有丘有壑,草地和树林相间”。避暑山庄之所以能够在造园史上独树一帜,选址得当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避暑山庄当时所以选择这块地方建造宫苑,除政治上的原因之外,主要是因为它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避暑山庄的园林艺术成就,已得到世人的公认,造园家相地择址的匠心,也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黄晓  刘珊珊  秦绍楹 《风景园林》2020,27(4):118-125
造园大师张南垣是中国园林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已有大量的相关资料和论著。乔莱《张处士墓志铭》的发现提供了张南垣研究的核心材料,极大地推进了这一研究。采用史源学和年代学方法,根据《张处士墓志铭》提供的线索,考证了作者乔莱与张氏家族的交往,推断张南垣名“琏”而非“涟”,祖籍为松江华亭县,梳理了张南垣的家学传承与造园历程、张南垣的先辈与子孙谱系、张南垣的交游等内容。有助于深入认识张南垣的造园成就,完善更新张南垣研究的框架,进而剖析古代造园背后的家族、社会和文化等层面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俞昌斌 《城市建筑》2006,(10):10-13
当代中国景观设计应该吸收、运用传统造园理论的精华并对其进行适当的创新,这是中国现代造园的必由之路。重提和研究《园冶》,将在设计理念、设计手法和景观材料这三个方面对景观设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