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软土地基桩侧负摩阻力三维非线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软土地基中桩土体接触面效应,建立了桩土体相互作用分析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重点模拟分析了某典型软土地区桩土荷载传递性状以及桩体特性、土体特性、桩土接触面参数、土体结构性及堆载等因素对负摩阻力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可为类似条件下桩基础的设计及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软土地基桩侧负摩阻力三维非线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软土地基中桩土体接触面效应,建立了桩土体相互作用分析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重点模拟分析了某典型软土地区桩土荷载传递性状以及桩体特性、土体特性、桩土接触面参数、土体结构性及堆载等因素对负摩阻力的影响规律。模拟结果可为类似条件下桩基础的设计及施工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层建筑-地下室-桩-土系统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层建筑-地下室-桩-土系统的实际情况,将桩土区等效成正交各向异性弹性体,采用乘子型无限元与等参有限元耦合的方法模拟承台-桩-土系统,并根据分枝模态-二步法原理求得上、下部结构之间的惯性耦合项,得到考虑相互作用的修正地震波,作为现有高层建筑结构抗震分析软件的地震输入。根据本文提出的方法,对软土地基上的桩承高层建筑进行实例分析,并对不同土质、不同桩土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为桩承高层建筑的地震反应分析提供一条理论严谨而又方便实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随机地震激励下群桩-土-桥墩相互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地震动的随机性,利用复反应分析技术,采用随机地震反应计算方法对某一特大型桥梁群桩基础与土动力相互作用效应进行了数值试验研究。将土与群桩体系视为一个整体进行有限元离散,采用等效线性化方法考虑土体的动力非线性性能。将桥墩-群桩-土相互作用体系与自由场随机地震反应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相互作用效应的影响与桩土模量差异以及土体与群桩基础距离有关。软土层剪应变水平及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群桩基础两侧附近土域剪应变呈现明显的弧形分布;地表及浅层土体最大地震加速度反应有所减小,但覆盖层中下部土体加速度反应峰值明显增大,增幅达5%~30%左右;此外,地震地面运动的频谱成分存在显著差别。桥梁桩基础抗震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桥梁结构-群桩-土相互作用效应。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动力有限元理论的基础上,采用双渐进-多向透射动力边界模拟地基无限域的影响,建立了高层建筑-桩-土(SPSI)结构体系的动力分析模型,编制了动力有限元计算程序TPSPSI.利用程序对SPSI体系实例进行了计算分析,获得了一些可供工程实践参考的SPSI在地震作用下位移及内力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结构-桩-土的地震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软土地基下桩承高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发现在高层建筑的抗震分析中考虑结构-桩- 土相互作用是必要的,按照刚性地基假定进行计算并不一定就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液化场地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Biot两相饱和多孔介质动力耦合理论,采用有效应力方法对液化场地桩基础的地震反应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在饱和液化砂土的循环塑性模拟中,采用了超固结边界面、Armstrong-Frederick型非线性运动硬化准则和非关联流动准则来描述动荷载作用下砂土的循环活动性以及液化强度等特性。对于桩的动力本构行为,则采用了可以考虑体积效应和轴向力影响的梁-柱单元来模拟。以某城市高架桥的实际工程为例,应用该方法对地基液化时桩-土-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得到了一些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基于能力谱方法应用子结构原理对天然地基上带群桩基础的生态复合墙结构进行平面的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建立弹簧单元模拟群桩基础,采用Davies方法确定桩的刚度;基于刚架-等效斜撑力学模型,提出考虑土-桩-生态复合墙结构共同作用的整体分析模型,并对比分析在不同地震烈度作用时土-桩-结构的共同工作问题。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考虑桩-土效应的计算方法,并对采用"m法"计算土弹簧刚度给出了计算公式。通过一座土质地基上的板拱桥的实例分析,研究了土质地基条件下桩-土效应对桥梁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质地基条件下考虑桩-土效应后结构的自振频率普遍降低,频率阶次越高,降低的程度越大。根据计算结果,建议在土质地基结构动力特性分析时,必须考虑桩-土效应,土弹簧的刚度可根据"m法"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0.
一、概述 宁波地处滨海平原,地势低平,自中更新世以来沉积了厚约90余m的第四系堆积物,表部20m左右为软土,场地土类型属软弱场地土,高层建筑必须采用桩基础。而软土地基的桩基础造价占整个结构造价的比例较高,因此,合理选择桩型变得非常重要。目前宁波地区高层建筑的桩基础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11.
某钢厂炉卷主车间所在地基为一复杂软土地基,通过理论分析计算、现场试验,从地层分析、桩端持力层、桩型、桩径等方面详细介绍该车间厂房柱基桩和在线设备基础桩的设计过程,为复杂软土地基中桩基设计提供了一种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上海地区超长后注浆钻孔桩竖向承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飞 《工程质量》2006,(12):39-43
桩端注浆是上海地区大直径超长灌注桩发展的必然趋势。依据上海地区某超高层商业建筑试桩的高吨位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结果,通过对基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性状、桩身轴力传递特性以及桩侧阻力、桩端阻力发挥特性的分析研究,揭示了桩底注浆对基桩承载性状的影响情况,深入探讨了上海软土地区大直径超长后注浆灌注桩的荷载传递机理和竖向承载性状,并提出了单桩承载力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海上油气资源的深度开发与海上风电工程的投资建设,大直径钢管桩基础以其结构简单、安装便利、承载性能优越的独特优势被广泛使用。随着钢管桩直径的增加,其承载模式有别于传统的小直径桩。分析了太沙基、梅耶霍夫、别列柴策夫深基础承载力理论公式与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港口工程桩基规范、API、DNV规范以及考虑土拱效应的计算方法之间的差异性,并应用上述方法计算了实际工程中大直径钢管桩的竖向承载力,将计算结果与动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理论算法中太沙基法与梅耶霍夫法计算值较大,别列柴策夫公式和考虑土拱效应计算法相对准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港口工程桩基规范相对于API、DNV规范更加保守。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上海饱和软粘土中35座桩基实测沉降资料对比,表明在工程条件十分接近的条件下钻孔桩基的沉降小于打入桩基,显示成桩工艺对桩基沉降的影响。并根据打桩引起的桩负摩阻力概念对两类桩基沉降差异的机制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利用粉喷桩技术处理某五层住宅楼软弱地基后 ,在形成的粉喷桩复合地基上铺设一定厚度的砂垫层 ,之后随机抽取单根桩和桩的复合地基进行静载荷试验 ,并在载荷板下的桩中心、板边缘内外两侧及桩土中各放置压力盒 ,根据作用在桩 -土的应力测试结果 ,分析整个加荷过程中该类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比的变化规律、垫层厚度与桩土应力比的关系及其对桩承担荷载占总荷载大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软土地基的多层建筑,当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时,一般地基承载力可以满足要求,但沉降多数超过允许值。一幢3层办公楼,当采用筏板基础时,计算基础中点沉降达254.4mm,当基础下设置少量减沉桩后其沉降减至135.6mm,表明多层建筑采用减沉复合疏桩基础可以减少房屋沉降,同时工程基础造价与桩基础比较节省约33%。  相似文献   

17.
深厚软土地区的小高层建筑,采用刚柔复合桩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通过实例说明其设计方法和过程。综合考虑荷载水平、地质情况、基底土承载力、造价及挤土等因素,决定选用刚柔复合桩基。在分析柔性桩加固区承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柔性桩长度由桩端处软土强度决定的设计标准。刚性桩长度在选择了合适持力层后由总沉降量控制。基于对比试验的结果,推荐采用密实性好的碎石、毛片石、砂混合垫层。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一组在杭州湾北侧滨海软土地基上进行的挤扩支盘灌注桩与普通直杆灌注桩静载荷试桩的成果资料对比分析,探讨了新型挤扩支盘桩在上海滨海软土地基上的适宜性。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在一定厚度的粉性土和砂性土层中设置支和盘所形成的挤扩支盘桩,可以获得比普通直杆灌注桩更高的单桩承载力。荷载试验变形曲线表明,支盘桩在软土中的破坏形态表现为缓变型。文章同时按不同地区现行技术规程所建议的单桩承载力估算公式进行了承载力计算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9.
带帽CFG桩复合地基应用于高速铁路处理深厚软土地基工程中,其设计有别于建筑工程的设计。工民建房屋建筑基础为刚性基础,而铁路路基直接承受上部路堤的自重和列车运行产生的动荷载为柔性基础。因此,对于柔性基础条件下CFG桩桩帽复合地基褥垫层厚度的优化十分有意义。在现场载荷试验过程中利用橡胶板模拟高速铁路的柔性路基基础,通过改变褥垫层厚度,研究桩帽复合地基沉降变形及桩土荷载分担特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强夯置换墩加固湿地中高速 公路路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拉尔至满洲里一级公路部分路线穿越海拉尔河漫滩湿地,软土层位于地表,厚度较薄,而且地下水位较高。综合考虑施工难易以及经济效益,提出强夯置换墩复合地基的设计方案,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等粗颗料材料,形成大直径置换墩(桩)作为复合地基的骨架。强夯置换法是一种经济、简单易行的地基处理方法,但目前仍没有成熟的设计计算方法,施工前必须进行试夯以确定其适用性及加固效果。为此,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研究相同置换率条件下,桩(墩)径对加固效果的影响,为桩(墩)径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通过试验区的试夯试验,确定施工参数,验证强夯置换法用于这类湿地地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