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易峥 《规划师》2004,20(9):33-36
重庆市历次城市规划证明,“多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是符合重庆市情的理想的规划结构,也是重庆城市的惟一选择。在未来的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中,应主动地维护和发展这种城市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2.
《城市规划》2020,(5):54-61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公共服务功能组织密切相关。重庆主城区作为典型的"多中心、组团式"城市,在城市公共服务功能的就近组织、公共服务需求的均衡化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本文梳理重庆主城区空间结构的演进历程以及与公共服务需求变化的互动关系,辨识随着城市功能由生产向消费转型,空间面临的结构问题及其内在动因,借鉴马斯洛理论,提出顺应当前及未来公共服务需求层次的分异,城市空间结构应从"多中心、组团式"进一步向"分层多中心、组团式"优化,引导形成相对集中、功能综合的基层"小、微中心"体系,以有序组织公共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非必要交通出行,降低居民出行的时耗,提升城市效率,并借鉴恩格尔系数构建衡量城市效率的评价框架,为破解山地城市空间结构问题,推动城市空间转型提供新的思考视角。  相似文献   

3.
结合城市空间组织相关理论,通过对重庆主城区与上海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经济结构的比较,分析了重庆主城区"多中心、组团式"空间结构的特点及优势,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总体规划修改对重庆主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积极作用,对促进重庆城市建设有序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我国当下大城市房价高企、调控艰难的大背景以及和住房发展密切相关的大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从重庆市的"组团式"和"低房价"的客观现象入手,通过城市建设的空间结构特征与历史惯性分析,解析重庆市"多中心"特征下的出行"低时耗"现象的成因;以实证方法深入分析城市空间组织与房价空间分布的内在规律,对城市发展的"空间红利"与"低房价"的关联性及其作用机制做出解释。最后,基于重庆研究的发现,延伸讨论我国大城市城市空间拓展与保障住房建设的有关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5.
韦亚平  赵民 《城市规划》2006,30(4):9-16
基于城市空间多中心发展的经济解释,提出了形成“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必要条件;同时,通过对空间结构的理解,提出了空间结构的绩效测度方法;此外,提出了高密度都市区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四种模式,并指出当前中国都市区发展在空间结构方面的矛盾,以及结构引导、控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区域中心城市交通网络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崇明 《城市规划》2006,30(7):75-78,84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行政区划的调整,给城市空间的拓展和城市功能的完善提供了机遇,区域中心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将得到有力提升。本文以广州为例,基于“山水城田海”为特色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城市结构,结合新一轮的广州城市发展战略,探讨构建一个良好的交通运输系统。重点体现在构筑以机场、港口、铁路为龙头的现代化对外交通枢纽,以及建立高快速路和快速轨道的“双快”交通体系,缩小城市时空距离,满足大众出行需求和适应小汽车发展,促进城市空间拓展,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地位,保持城市活力和可持续发展,实现“适宜生活居住和适宜创业发展”的城市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规模日益扩大,传统的单中心格局制约着大城市的发展,多中心理念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逐渐显现,并成为学术圈的研究热点。当前,杭州正处于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空间格局转变的关键时期,该文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与分析成果,并从常住人口分布、用地空间结构和公共交通联系等方面,对杭州市区多中心结构展开实证研究,包括其现状、动力和趋势,试图描绘出杭州多中心结构的现状、成因和发展目标,并提出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8.
铁路站点与城市空间发展如何匹配,成为当前城市发展正面临的结构性问题。本文从多站点格局、城市交通及城市用地格局、多站点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三方面进行国内外典型城市比较研究;指出应加强城市规划与铁路规划的对接,充分发挥铁路站点的优势,建立依托站点的多中心格局,实现化整为零的城市空间发展策略;并建构多站点与城市空间结构理想模式,对多站点结构、城市交通优化、多中心结构发展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Google Earth和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对74个处于复杂地形条件下城市的规划图和文本进行分析,归纳出该类城市有以下四种空间布局形态:单中心外围组团式结构、 (双)多中心组团式结构、"大分散、小集中"式布局结构和带状组团式结构.处于复杂地形条件的城市空间拓展呈现出以下情形:①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大都采取跳跃式的空间拓展模式;②工业空间拓展和新城(区)规划建设成为该类城市空间拓展的主导模式,其它依次为居住空间、科教空间、行政空间等.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发展战略成为大城市破解空间绩效问题的主要手段。本文在总结沈阳"单中心"城市结构历史演进、变化特征基础上,从空间视角探析沈阳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的绩效水平,选取近300个服务业类公共建筑样本,借助GIS平台通过IDW空间插值法、反距离权重法分析空间集聚与扩散趋势,同时对人口密度分布变化、动态与静态组织结构的耦合性进行测度。研究发现,沈阳多中心的城市结构形态已经显现,但空间发展不均衡,聚集中心的分布呈现圈层式布局特征;人口分布变化具有离心和向心双重现象,一环至三环间人口增长为次级集聚中心的形成提供支撑;城市轨道交通与空间结构的耦合度差。在此基础上,提出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1.
李献灿 《山西建筑》2009,35(34):231-232
通过对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现状、要求的分析,对在我校开办城市规划专业及其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色做了一些探讨,明确了我校城市规划专业教育的发展思路和人才培养的规格。  相似文献   

12.
武斌卫 《山西建筑》2009,35(24):51-51
分析了城市住宅区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城市住宅区组织结构、住宅区的"密度"和"高度"、商业建筑与住宅的"混搭"等方面,提出了摒弃浮华、返璞归真的规划设计思想,从而为居民营造实用、舒适的温馨家园。  相似文献   

13.
徐琳  刘晨阳 《山西建筑》2008,34(1):37-38
简述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内涵,阐述了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交通互动发展的历史,归纳总结了二者的互动关系,旨在改善城市交通,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并为城市空间结构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马棉丹 《山西建筑》2006,32(7):39-40
对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日益密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从城市规划与经济发展的理论联系、在城市规划中的经济发展因素及城市规划的经济作用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表明城市规划必须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加强经济问题的研究,提高城市规划水平。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空间快速增长背景下,开展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评价研究,有助于解决城市空间增长中出现的问题,可为确定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制定空间发展政策提供依据。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评价方法旨在定量、客观地判断城市空间增长过程中要素配置与运行是否合理、高效和公平。笔者建立了结构配置效应、经济配置效应和公平配置效应3个方面的评价体系,通过目标法对城市空间增长效应进行评价,得出空间增长效应评价函数。以重庆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市2004—2013年间的城市空间增长效应总体呈上升发展趋势,结构性、公平性趋好;合理配置效应和经济配置效应波动显著,反映出城市建设面临的用地结构优化、用地效率提升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蔡仲正 《山西建筑》2007,33(2):41-42
将城市管治这一新理念引入城市规划,分析了我国目前城市规划中公众参与的情况,提出以这种理念为基础来建立公众参与的城市规划制度,为我国城市规划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和大库区并存使重庆成为全国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较为典型的地区。要打破这种城乡二元分割格局、解决农村问题,就必须城乡统筹考虑,加快城镇化进程。文章在分析直辖后重庆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绩效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推进重庆城镇化进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数字城市规划和数字城市规划技术的概念入手,提出了数字城市规划的主要技术平台和集成方法,分析了不同技术在城市总体规划教学不同阶段的应用,最后提出了目前数字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数字城市规划技术在城市规划教学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统筹城乡规划建设 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韶华 《山西建筑》2009,35(27):7-8
针对目前我国城乡格局发生变化的现状,提出科学规划城乡空间布局、重点优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抓好城乡产业协调、着力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城乡规划建设策略,以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君君  刘国英 《山西建筑》2012,38(26):18-19
对城市旅游规划编制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城市旅游规划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在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定位,总结了城市旅游规划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指导性建议,以期促进城市旅游规划编制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