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鄂东南传统民居类型中,大屋是一种广泛存在且具有鲜明宗族特色的民居建筑,多见于血缘型聚落中。其以具有祭祀功能的正屋为中心向四周扩建而形成最终格局,其功能分布与布局对血缘型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湖北省阳新县三溪镇枫杨庄乐木林大屋及其聚落为研究对象,结合人文地理学及口述史研究方法,对其大屋的发展和现状进行记录,并对整个聚落的布局、现状等进行调研,把握其聚落及大屋的发展、现存问题以及背后原因,为大屋及传统聚落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建筑师》2016,(1)
原有的土楼研究者偏重于土楼单体形式和空间,而以往针对土楼的整体聚落形态的研究较少。本文运用卫星图描绘和现场实测等手段,对各区域现存土楼聚落的总体形态进行剖析和归类,根据其形态特征分为散落生长型、簇状生长型、带状生长型、墨渍扩散生长型和向心扩展型五大类。在此基础上对整个土楼分布区域的土楼聚落形态进行解析,目的是更清晰地把握土楼聚落的形态与区域和民系的更多的关联性线索,为更好地保护和更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钱云  杨雯  郦大方 《现代城市研究》2013,(1):103-110,116
哈尼族是居住在我国西南山区的众多少数民族之一,长期以来保留了大量社会文化传统和独特的聚落形态,是乡土聚落研究中极有价值的研究对象。近年来受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哈尼族传统的聚落形态开始产生变化。本文基于乡土聚落形态演变理论,选择云南省勐海县曼冈寨为案例,充分利用测绘、访谈等研究方法,探讨了哈尼族血缘、政治、经济三种社会关系的变化与聚落形态演变的相互关系,为深入理解这一进程提供了良好的实证案例。  相似文献   

4.
潘莹  苏蕴蕾  施瑛 《室内设计》2023,38(2):143-150
岭南低地水网密布的环境中,沥滘水 乡是一个以宗族主导的沙田开发为背景,以地 缘、血缘关系为连接,以集体力量改造周边环境 构建出的有多样化形态类型的水乡聚落群。通 过文献阅读、实地访谈调研、地图分析等方式, 探讨水网环境影响下沥滘水乡聚落群的形态类 型构成,归纳网型水乡聚落、块型水乡聚落、线 性水乡聚落的基本形态特征,分析聚落空间的 结构层次和营建逻辑;并在共时性研究的基础 上,探讨其历时性演化的机制和路径。对这一案 例的研究是对聚落群空间层面的岭南水乡聚落 研究的补充和拓展,对于该历史地区的保护更 新建构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湘西南赣语区是湖南省内唯一一个不与江西接壤的赣语方言区,在语言的表征下实则为文化的内涵。该文以区域内血缘型聚落中最主要的公共建筑类型:宗祠及其附属戏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宗祠祭祀空间、观演空间和附属戏台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剖析其形制背后湘、赣两种文化的影响规律。认识和理解湘西南赣语区血缘型聚落内乡土公共建筑的现象和本质。  相似文献   

6.
平顺县西社村作为晋东南地区典型的宗族血缘型村落,其形态受宗族结构影响,格局独特。文章从宗族结构的视角出发,借助族谱、碑刻等文字史料信息,结合田野调查与类型比较等方法,对宗族社会结构的变迁过程与聚落空间形态发展演变过程进行历时性分析,归纳宗族发展对空间形态演变的影响,结合宗族结构影响下聚落的两个空间特征,探究其空间形态及发展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7.
以闽西古村芷溪为研究对象,基于各宗族居住形态形成过程的分析,利用历史学和人类学的方法研究发现士绅阶层通过跨宗族的会社组织对地方公共事务实行有效的控制,使得多个独立的血缘型宗族聚落建构出一个跨宗族、超血缘的乡族共同体,并通过四年轮值制度举行的游灯仪式串起祖屋、神祠、庵庙等各种"事件空间",完成对社区空间组织、以及村民对"芷溪人"身份认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8.
拉祜族是云南省独有的少数民族,拉祜语“卡”是村寨(聚落)的意思,“卡”作为拉祜族特有的乡村聚落,展现了拉祜族各历史时期的社会组织形态与社会经济形态。“卡”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值得研究与保护的传统聚落。目前保存较为完整和集中的拉祜族传统聚落“卡”主要位于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内。选取澜沧地区的拉祜族传统聚落“卡”作为研究对象,从形态的角度切入,分析其自然人文环境并追溯“卡”形态特征的成因,通过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归纳出团状内向型、带状延展型和枝状组合型三种类型的传统聚落“卡”形态特征,并详尽分析其聚落空间形态内的构成要素。以期在当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与内容。  相似文献   

9.
选取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青海省循化县境内的撒拉族乡村聚落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成因、构成要素和空间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空间形态特征以及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积极探索撒拉族乡村聚落空间形态保护与发展的可行性策略,为撒拉族乡村聚落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0.
独山古寨是浙西南地区一处保存较为完好的典型血缘型村寨。通过研究分析独山古寨的寨墙、祠堂、民居、牌坊等聚落建筑要素,总结其建筑特征及文化特征,以揭示和彰显浙西南地区的聚落建筑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从建筑学视角对西海固地区回族聚落的形态及空间进行研究,划分出集聚组团型、带状一字型、核心放射型以及串珠状自由型四种聚落形态类型。从而分析聚落形态特征得出以下结论:(1)西海固回族聚落形态宏观呈现“大分散、小聚集”和“大分散、大聚集”的分布态势;(2)微观则体现着“向寺而居、以西为贵”的特征;(3)回族聚落形态中心呈现出由单一核心向多元中心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沁河流域干支流凝聚着丰富的资源禀赋,对其选择和利用的基础上,社会经济和人居环境的空间结构主导了物资集聚和流转,生发出流域特征下的市镇聚落的空间格局与形态特征。该文针对清末沁河流域中上游区段30个市镇聚落开展研究,在清末地区禀赋和交通格局的基础上,结合聚落在市场结构中的位置,水系、道路等地理要素对市镇聚落分布和建设的影响特性等将市镇分为盆缘型、干支流交汇型和河谷型聚落。结合实地调研总结贸易活动及经济联系影响下的“带状”“枝状”和“网状”形态结构特征和“市—居(产)—储—运”空间秩序,以期获取经济活动空间演绎的路径及规则,为流域传统聚落风貌保护和可持续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城市的精髓与灵魂,大运河是城市历史文化的体现。对运河沿岸聚落形态的研究有利于挖掘和弘扬运河文化,促进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该文选取大运河天津段三岔河口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元、明、清时期运河聚落的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探究运河聚落发展的动力机制,挖掘并弘扬运河文化,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以期为全段大运河沿岸聚落形态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引。  相似文献   

14.
以军事堡寨型生土聚落的保护与发展为研究视角,结合相关历史、考古及调研文献等资料,对甘青地区军事堡寨型生土聚落进行研究。在了解其历史、类型、分布及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案例研究法,通过探究军事堡寨型生土聚落起台堡村的历史演变、聚落特征与现状问题,提出针对军事堡寨型生土聚落遗址保护策略及村落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富阳县龙门村聚落结构形态与社会组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的聚居地形式与聚落形态受社会结构与文化习俗的规范与制约。中国古代农村中,社会关系与城市截然不同,农村聚落形态中的社会组织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社会集团。一村通常是以一姓氏为主的宗族组成,这样的村落就是典型的聚族而居所形成的聚落形态。其设计,营建和决策等由社会规范决定。乡民社会的住屋形式和聚落形态选择的通常是传统的形式,是长时期形成被传统认同而不易改变的形式。这种聚落形态是宗族的集体观点,态度与价值观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村镇聚落空间形态具有显著的地域分异性,表现出 明显的群系特征。综合多学科视角构建基于空间基因的村镇聚 落空间谱系,一是精准刻画村镇聚落空间形态的地域特征类 型,二是准确判读村镇聚落类型的内在关联,进而从群体关联 的视角科学认知村镇聚落空间形态类型的差异性和相似性规 律。以重庆永川地区为例,对村镇聚落的多尺度空间形态特征 进行数字化解析,在此基础之上,采用聚类方法,对村镇聚落 空间形态进行类型划分,将永川村镇聚落分为5种类型;运用 形态类型学等方法识别提取村镇聚落空间基因,并采用信息编 码的方式,以空间基因序列信息为索引,构建村镇聚落空间谱 系,为全面解析村镇聚落形态类型特征的共性和差异性规律提 供一种新的思路,从而为村镇聚落的特色保护和风貌管控提供 借鉴。  相似文献   

17.
许文恺  茅炜梃 《安徽建筑》2015,22(3):27-28,63
文章研究了浙东聚落分布与形态特征以及浙东建筑的特点,并对传统聚落的保护和改造提供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翟静 《城市建筑》2014,(12):32-32
本文首先界定了聚落空间和聚落形态的概念,对影响聚落空间形态的特定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以北京川底下古村为例,从聚落选址环境、聚落整体空间环境和单体建筑空间形态三个层面,探讨了沟谷型传统聚落的空间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9.
传统藏式民居聚落因其历史与自然环境呈现出独特的文化价值,若想在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同时使民居聚落文化得到有效保护,首先需要理清民居聚落产生与发展的源动力。文章着眼于聚落形态的发展与演变研究,探讨了民居聚落形态驱动力的驱动机理,包括文化因素为核心的内力,自然环境与社会人文环境为主导的外力及内力、外力交互作用的综合发展力。得出聚落形态受内力和外力共同驱动——内力决定聚落的内在结构,外力影响聚落的形态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苏北地区乡村聚落的村地关系、空间形态展开调查和研究,从人地互动角度分析了乡村聚落在形成、发展、停滞和转型的各个过程中空间形态的演变,并针对不同类型村庄的各自特点,研究相关发展策略,为建立符合新一阶段人地互动的乡村聚落提供新参考。结果表明:苏北地区乡村聚落主要为团块状"地围村"型、散列状"村含地"型和条带状"村围地"型这三种典型类型,人地互动是促进乡村聚落空间形态演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