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社会空间的分化与极化是当代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特征。经济转型伴随了社会分异程度的增加,带来新的社会空间结构。对于旅游城市,旅游经济对其社会空间结构影响较大,这种影响又区别于其他一般城市。该文从公共空间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丽江的实地调研,分析丽江在旅游城市化的过程中,中心城区公共空间的构建以及在旅游影响下游客、本地居民与外地居民对其的使用情况从而产生的分异现象,这种分异现象反映出丽江在旅游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公共空间不平衡、民族文化失色和社会阶层分化加速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黄山旅游地域空间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朱力  郭城 《城市规划》2002,26(12):49-60
通过构建旅游地系统模型分析黄山旅游地域空间发展演变的历程 ,揭示黄山一级旅游地系统和次级旅游地系统在吸引物开发、旅游社区建设、通道建设和旅游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下发展建议 :通过构建和完善黄山市旅游空间发展结构来指导旅游开发和城镇体系建设 ;改变地域分割 ,条块分割的旅游管理模式 ,建立能够管理和引导整个市域旅游发展的协调机构  相似文献   

3.
陈歆颐  张熹 《华中建筑》2020,38(6):85-89
该文将云南地区旅游小城镇就开发模式分为博物馆式、半开发式和全开发式三种类别,以空间句法视角对四个开发程度不一的案例古镇进行空间分析,对不同小城镇的空间节点及街巷分布特征进行变量对比研究,分析不同开发程度的旅游小城镇空间分异特征,探寻旅游小城镇空间营造策略和特色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4.
社会空间重构背景下的贫困空间固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伴随着中国城市社会空间分异重构的过程,各类型人群在不同地域聚居的格局业已形成.户籍贫困人口,失地农民和流动贫困人口因为迁居能力有限,有被固化在既有居住地域和新贫困空间上的趋势.其结果是加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群体隔离和内卷化,最终导致贫困社区衰退地域的不利影响凸显.本文建议制定,实施反贫困的地域政策,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城市规划和城市地理学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线型旅游空间研究——以京杭大运河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汪芳  廉华 《华中建筑》2007,25(8):108-112
在旅游地空间结构和相关"线"状空间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在世界遗产保护领域的先进理念"文化线路",提出"线型旅游空间"概念,界定为基于遗产保护进行旅游开发的旅游地空间类型.以京杭大运河为例,将其空间特征总结为历史悠久、跨越区域、文化多元和产品趋同等4个主要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大运河旅游规划的启示,应树立保护为先的理念,在全局的视角下避免目前的旅游形象和旅游产品趋同的现象,进行多角度的差异性定位;同时,基于大运河的大尺度、跨区域性,提出建立相应机构加强协调管理,并进行流域联合营销和区域联合营销.  相似文献   

6.
从区域旅游开发的演变探讨一种新的规划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旅游地理学的角度,简要回顾并总结了我国80年代以来关于区域旅游规划思想的发展和演变,认为在经过资源导向的旅游规划和市场导向的旅游规划之后,开始出现一种新的以旅游地形象为导向的规划思想。作者探讨了这种新规划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认为旅游规划思想的演变,反映出规划师对旅游者的认识发生着从“大众”、“分众”到“受众”的转变,作者预测信息和传播时代的旅游规划将以“受众”为核心概念.而旅游地形象的基础研究将成为未来旅游规划的理论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62-64
本文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城市可持续竞争力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进行了综合考察。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可持续竞争力呈现出典型的"俱乐部"特征,城市的对外企业联系度、人员联系度、人力资本和发展的集约程度对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提升具有积极作用,而城市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等物质资源禀赋条件对城市可持续竞争力影响较小。通过分区域的实证研究进一步发现,对外企业联系度、人员联系度、人力资本和发展的集约程度对城市可持续竞争力影响的大小和方向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中国城市可持续竞争力的空间分异现象。地方政府依靠资源开发、土地流转以及偏离比较优势的粗放型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提升城市可持续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如何依托资源禀赋采用符合比较优势的集约的发展模式,并逐步提升联系度和人力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8.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研究领域及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借鉴西方有关理论与实践基础,对我国近来城市社会空间的地理学研究进展和领域作了综述,注意研究领域的发展和新动向.从社会空间统一体理论入手,将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地理学研究归纳为五个方面①社会结构分异②居民感知与行为的空间分异;③组织的空间分异;④土地利用的分异;⑤物质环境的分异.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中心区空间的不断发展,同一城市内的不同中心区的内部空间和构成元素也产生了明显不同的空间发展特征。这种空间分异特征不仅在街区尺度、肌理密度、道路宽度等街巷要素上有所体现,也反映在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建筑尺度等建筑要素上。在对空间肌理分异现象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从街巷和建筑两方面构建了反映中心体系空间肌理分异特征的6项指标,基于实地的空间调研以重庆市的5个中心区为案例进行了相关的指标计算。结合指标分析发现组团零星型的中心体系模式导致了各中心区职能及空间规模的趋同,而发展时序、发展规模及地形要素则是导致中心区肌理发展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以济南市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基于交通线、城市中心的缓冲区分析,揭示了济南市旅游资源的空间集群分布特点。根据缓冲分析得出济南市现有旅游资源分布的优势与不足,以及发展潜力与障碍,从而为济南市旅游资源规划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冬 《城市建筑》2009,(6):31-33
本文分析了西部建筑师群体的心理状态和意识观念,将其专业工作状态定位为——游走在“中心”和“边缘”之间,进而剖析了这种状态的几方面表现。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9,(2)
"毛目显"是刘勰对《文心雕龙》下篇的主旨的概括,是指对那些关涉文学创作的细目进行论述。但是长期以来,龙学界忽视了下篇的"毛目"属性,将其概括为"剖情析采"或者创作论、批评论、文学史论、文德论等等,有的甚至在此基础上调整《文心雕龙》的篇章结构。这些做法欠妥当。将"毛目"概括为"剖情析采"是建立在对"剖情析采"与"笼圈条贯"的误解之上的;将"毛目"概括为创作论、批评论、文学史论、文德论等,把"毛目"变成了"纲领",是今人文学观的投射,也不符合刘勰的本意。  相似文献   

13.
邹晓霞 《华中建筑》2006,24(8):11-12
该文就朱文一“边界原型”与芦原义信“地板原型”展开背景与目的、研究内容、理论依据、方法体系等方面比较研究,分析在探讨城市形态过程中,二人的不同地域文化、不同思维方式导致不同研究成果。作者提出探讨二者理论的现实意义,重申构建本土建筑文化理论基础的重要性,并认为不同理论为我们提供认识城市的不同之“眼”。  相似文献   

14.
"趣城",尝试在城市公共空间中带来新的微型趣味空间,解决城市问题并提升公共空间品质.从字面意思来说,"趣城"首先就是"趣",方案要有趣,这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高大上"项目,而是对城市公共空间的另外一种解读,是一种轻型的空间提案,也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空间策略.另外一个就是"城","趣城"项目针对是城市公共空间,尽管它的尺度很小,但是所有的出发点均基于城市角度,又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城市策略.因此,我们认为"趣城"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城市空间实践项目,它尝试从中间往上下探索,是一种结合了极大尺度与极小尺度创新的实验.因此,有趣(Fun)且有效(Effective),这是我们开始思考"趣城"项目的最原始的出发点,每一个提案都要至少满足这两个最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刘珏 《江苏建筑》2007,(5):1-2,13
通过对"场所感"设计理念的表述,提出场所是人与环境交流的桥梁,展示出"南京长江二桥桥梁博物馆"的设计是如何体现出"场所归属感",如何与"南京长江二桥"对话、交流的.  相似文献   

16.
"十次小组""流动性"解析与延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十次小组关注的流动性概念的研究,从物质性与非物质性、组织性、历时性以及社会的流动属性出发,对城市流动性理念进行解析。流动性以其表象中物质性的可视运动方式与隐性中非物质性不可视的流动并置,为当代城市与建筑设计实践带来启示性思路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洪鸿  王进魁  段海 《建筑》2006,(8):34-38
建设部建筑市场管理司最近发出通知,决定进一步完善建筑施工企业一级项目经理数据库,规范一级项目经理资质证书管理。要适应这一要求,就必须迅速建立起一整套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为此,本刊将对各地建筑市场管理处的负责人进行专访。欢迎有关同志就“建立信用管理体系,转变监督管理方式”这一话题,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情况发表见解。  相似文献   

18.
同样使用了框架体系的中国传统木建筑和西方现代主义建筑只有被还原至各自的文化背景之中,才能得到对各自代表的建筑空间的正确解读。文章针对中国传统木构框架体系与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框架体系在建筑空间的组织上进行比较,论述了中国的传统木构框架体系中所隐藏的等级观念对建筑空间的影响,进而突出了文化背景在解读建筑传统时的决定性地位。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22,(3)
在汉语中,"二"和"两"作为数词,常常互换使用,但从二者的来源和发展状况看,"二"和"两"并不相同,它们在使用上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4):109-114
针对信息技术与建筑业的深度融合,安装工程计价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完善,因此,作为培养高素质安装工程计价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要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安装工程计价"课程信息化体系的构建。文章立足于构建"安装工程计价"课程信息化体系视角,以论述信息化技术在"安装工程计价"课程中的应用价值作为切入点,阐述构建"安装工程计价"课程信息化模型的框架,最后提出优化课程信息化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