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斌 《山西建筑》2014,(1):92-93
以厦门岛内具有代表性的153个钻孔试验数据为基础,依据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建立了砂土液化的评判模型,该模型以层次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分别构造了各评价因子的隶属度函数,将该方法与规范法评判结果进行比较,获得较好评判结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砂土液化预测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砂土液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砂土液化的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该模型能通过有限经验数据的学习,建立砂土液化类型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运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具体的砂土液化类型进行了评判,评判结果表明,基于线性核的支持向量机分类器不能有效地建立液化类型与影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映射,而基于多项式核及径向基核函数的分类器能正确判定砂土是否液化。  相似文献   

3.
袁启旺 《山西建筑》2008,34(2):115-116
通过对地基液化评价模型建立过程中模糊不确定因素的分析,引入模糊模式识别理论建立各实测数据点隶属度,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导出液化概率评价方程,建立地基液化概率和液化安全系数的函数关系,为利用现场实测资料进行地基液化判别提供了简便、较为准确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砂土液化的防范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砂土液化机理、砂土液化影响因素等的论述,提出了防止砂土液化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5.
滑坡稳定性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的发生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模糊系统,根据库区滑坡的自身特点选定了10个影响因素,利用上限型和下限型的隶属函数得到各因素的隶属度,用层次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各因素的权重,采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进行了稳定性的计算。以三峡库区的实际滑坡为例,经计算表明了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为滑坡灾害的防治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可靠性分析在砂土液化势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基于地震砂土液化实例 ,探讨了基于可靠性分析的砂土液化势评价新模型 ,且实际应用于拟建镇扬大桥工程桥址区砂土层的液化评判 ,并同其它评判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突变理论在砂土液化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突变理论主要研究事物的突变及不连续性态,目前在井巷围岩位移的判定及利用坡脚隆起位移研究滑坡方面得到了应用。砂土在振动作用下,从稳定状态到液化,具有突变性。基于突变理论对砂土液化安全系数的分析,建立了基于砂土液化安全系数法的突变模型,并针对历史场地砂土进行了分析计算,其结果与抗液化剪应力法和现场液化情况较吻合,表明突变理论应用于砂土液化分析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了砂土地震液化判别和液化势分级的未确知均值聚类分析模型和方法。针对砂土地震液化评价中的许多不确定性影响因素,选用地震震级,地面地震加速度幅值,标准贯入击数,比贯入阻力,砂土相对密实度,砂土平均粒径和场地地下水位等7个评价指标作为判别因子;选用17个砂土样本作为训练样本,建立各评价指标的未确知测度函数,以样本中的各评价指标数据的平均值表示其分类中心;利用相似权赋权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依据未确知测度距离判别地震液化等级;根据建立的模型对训练样本回判,回判正确率为94.12%。将建立的模型对20个测试样本进行判别,将判别结果与地震液化的实际情况、BP神经网络和SOFM神经网络等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该模型的评价结果与实测结果,以及BP神经网络、SOFM神经网络等方法的评判结果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砂土地震液化判别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影响砂土地震液化的主要因素,建立了砂土地震液化的支持向量机判别模型。该模型通过有限的经验数据的学习,获得了砂土地震液化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运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具体的场地进行了液化判别,其结果表明,利用支持向量机理论构建分类器能在一定可靠度条件下正确判别砂土地震液化。  相似文献   

10.
砂土液化影响因素及其判别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砂土液化受动荷条件、埋藏条件和土性条件的制约,在进行砂土液化判别时不能从某一方面或某一统计公式简单评判。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索,采用多因子判别分析法加以判别。  相似文献   

11.
在砂土的地震液化判别模型中,大多数模型都是针对洁净砂的液化判别提出来的,忽略了其中细粒含量的影响,而细粒含量是影响砂土液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忽略细粒含量的影响会导致液化判别结果过于保守。根据中国大陆以往地震液化资料和台湾集集地震的标准贯入试验数据资料,在原始双曲线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含细粒砂性土的修正的液化判别双曲线模型,提出了关于细粒影响项的修正系数;并采用所建模型对中国大陆地震数据和台湾集集地震数据进行回判分析,讨论了模型的回判成功率;最后利用国内外大地震液化数据集对判别模型进行检验,与我国规范方法进行对比来验证该双曲线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该提出的修正液化判别双曲线模型既适用于不同烈度区的土壤液化判别,也能对土层深度在20 m范围内的砂土液化情况进行有效判别;而且本文提出的砂土含细粒修正系数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双曲线液化判别模型适用范围较为局限的缺点,并在保证液化样本点的判别成功率的基础上,提高了非液化样本点的判别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世界范围内19次中强震的CPT液化案例,通过构建客观性较强的液化隶属函数映射地基液化模糊性;基于LOGISTIC模型导出地基抗液化强度CRR曲线及其概率密度函数;借用中国华北地区地震动加速度衰减关系,构建CSR的概率密度函数,进而分析地基液化评价的模糊不确定性.结果表明,忽略地基液化评价的模糊不确定性,评价结果可能偏于危险;基于模糊不确定性的地基液化评价工程意义较为明显,可作为规范方法的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循环加载频率对饱和砂土的液化特性的影响,针对密实度为35%、50%、70%的福建标准砂进行了振动频率为0.05Hz、0.1Hz、0.5Hz、1Hz、2Hz的循环扭剪试验,并对密实度为50%的珊瑚砂和细砂进行了振动频率为0.1Hz和1Hz的循环扭剪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松砂还是密砂,其剪胀剪缩特性与加载频率密切相关,在低频荷载作用下表现出显著的剪胀特性,达到初始液化后孔隙水压力波动,土体仍具有抵抗液化能力,呈现“硬化型”液化模式;在高频荷载作用下表现出显著的剪缩特性,达到初始液化后孔隙水压力保持稳定,循环液化模式呈现“软化”特征,珊瑚砂和细砂的孔隙水压力特征和液化模式也同样受加载频率的影响,说明循环加载频率显著影响饱和砂土的剪胀剪缩特性,进而影响液化模式;液化阶段产生的流滑变形大小与加载频率密切相关,低频荷载作用下所产生的流滑变形显著大于高频荷载作用下的流滑变形。  相似文献   

14.
张师岸 《山西建筑》2008,34(13):89-90
针对地基处理中的难题之一——砂土液化问题,首先分析了砂土的液化机理,然后给出了砂土的液化判别及影响因素,最后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所采用的砂土液化治理措施,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郭英  吴永娟  牛琪瑛 《山西建筑》2010,36(3):100-101
通过进行不同密实度条件下未加固与碎石桩加固可液化地基的振动台模型试验,对不同密实度下模型地基的宏观液化现象作了对比和分析,得出:砂土密实度越大,抗液化能力越强;在加固土中碎石桩形成排水通道,所以同一密实度下的加固土液化现象比未加固土推迟,这意味着碎石桩起到了很好的抗液化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国内外25次大地震中的344组场地液化实测资料为基础,通过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的训练和检验,分析了修正标准贯入击数N1与饱和砂土抗液化强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建立了饱和砂土液化极限状态曲线或抗液化强度临界曲线经验公式。经统计分析,给出了液化和非液化的概率密度函数以及抗液化安全系数与液化概率之间的经验公式,最后导出了具有概率意义的饱和砂土抗液化强度经验公式。当液化概率水平为50%时,即等价于传统的确定性砂土液化判别,该方法预测液化和非液化的可靠性分别为90.4%和81.2%,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本文提出的砂土液化概率判别方法,使工程场地的砂土液化概率判别如同确定性砂土液化判别一样简单、方便,从而使砂土液化概率判别方法用于工程实践和纳入有关规范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依据已有的孔压增长模型和动三轴试验参数,采用有限单元法,对徐州市棠张镇铁路路基可液化场地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按孔压比和最大往返剪切作用面上的动翦应力比较法划分了饱和粉土层的液化区域,并结合标准贯入试验判别结果、剪切波速判别结果以及Seed-Idriss简化法判别结果,对该场地粉土层的液化性能做出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汶川Ms8.0地震发生的数百公里大规模砾性土液化震害,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剪切波速液化判别技术适用性的高度重视。为合理评价波速测试手段应用于高含砾量、宽级配粗粒土液化判别的可靠性,发挥该技术在室内外土动力参数关联方面的独有优势,以相对密度与抗液化强度相关性为基础,通过自主研制大型波速量测系统,开展饱和砂土与砾性土剪切波速-相对密度联合室内试验,分析砾性土相对密度与波速指标内在关联性,对已有经验公式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砾性土波速与相对密度呈良好线性关系,颗粒组排结构的不同是导致砾性土与砂土整体波速差异及数据离散度差别的主要原因;砾性土剪切波速对孔隙比变化灵敏度高于角砾砂,所提修正经验公式更适于描述砾性土波速随相对密度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