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儿童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日趋多元化的儿童空间为孩子们带来了更丰富的成长体验与更多的亲子互动,也让家长们能更好地陪伴孩子的成长。本案作为北京城南最大的儿童主题街区,占地约14000平方米。设计师以"莫比乌斯环"为设计灵感,巧妙地设计出一条包罗万象的儿童及亲子活动动线,将儿童玩乐、亲子休闲、零售、餐饮、主题剧院、文化活动、儿童教育及快闪等多元的复合业态有机结合,为孩子们创造出"快乐无限大"的乐游体验。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2)
<正>这两页,请和爸爸妈妈一起看哦!快乐成长,牵手共赢,《创新作文》首届亲子嘉年华来了!亲子栏目创建时光轴——和"创创"一起成长的日子2014年,"创创"有了自己的亲子栏目,家长和孩子在这里分享共同成长的故事;2015年,"创创"亲子栏目广受关注,收到了许多家长和孩子的来信;2016年,"创创"亲子栏目一如既往,为家长分忧,为孩子解难……  相似文献   

3.
正只有最纯粹的空间才能诱发出小孩无边界的创想力,NUBO——"云"让小孩在无拘无束的空间里玩乐,抛开旧有的黑板和智力玩具,将"玩乐"的纯粹归还小孩。NUBO没有五彩斑斓的色调,利用简约的线条,弧度和大量自然光线的透入强调空间的穿透力,让小孩尽情地享受溜滑梯、攀爬、躲藏,于互动和游戏中成长。充满蓝色的创意空间,能激发小孩的好奇心和幻想力,刺激他们去探索和开拓。  相似文献   

4.
董四辉  石华 《华中建筑》2007,25(3):81-82
该文针对中国儿童的生活模式,在高层住宅中融入中国传统大杂院的空间特色,为儿童创建更人性化的生活空间;同时根据儿童成长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可伴随孩子的成长不断调节儿童空间的动态设计方法,让可变化的空间来适应孩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黄翼 《华中建筑》2014,(1):52-55
江门市青少年宫建筑设计以场地优先、显山露水和景观最大化为环境设计原则,建筑外墙和中庭空间的设计手法考虑尽量引入自然采光通风,以生态设计措施适应当地湿热气候条件,建筑造型体现碉楼文化和孩童的心理需求,放大交通空间使室内空间增加趣味性和舒适性,力求创造真正为孩子服务的、属于孩子的建筑。设计强调建筑与场地、气候和文化相呼应,追求与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的融合,创造出生态的、文化的,同时又具有现代气息、适合特定使用人群的公共建筑。  相似文献   

6.
成长的足迹     
<正>常有人感叹,"如果可以,想做回孩童。"至于为什么,理由多半是孩童有幸福的保障和任性的特权——抛开社会的包容不说,仅是一对父母给予的万千宠爱,就话不尽、道不完。看看现今的三口之家吧:相簿里贴着孩子一顰一笑的照片,角落里堆着孩子爱不释手的玩具,书架上摆着孩子随手就翻的启蒙读物,衣柜里挂着孩子非穿不可的摩登时装。客人一旦走入他们的家门,就仿佛走进孩子的天下、童趣的王国,一不留神就会被"卖萌"的气氛团团包围。作为怀旧情结浓厚的成人,  相似文献   

7.
张春来 《山西建筑》2013,(6):223-224
针对儿童房如何装修进行了探讨,提出应通过论述软装饰更换、空间划分、家具选用、色彩搭配等装修方法,来营造适当的居室氛围、培养孩子良好性格以满足孩子不断变化的成长需要,并阐述了儿童房装修要随孩子一起"长大"的装修理念,以期为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营造舒适空间。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3)
"孩子只能在家庭之外受教育,而不能由父母施加。"这是卡夫卡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在他36岁的那一年,他鼓足勇气给父亲写了一封非常长的信,通过这封信,卡夫卡将自己这些年来对父亲的看法,以及小时候的回忆都和盘托出。这封信可以说是研究家庭教育,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尤其是父子关系,孩子的成长等一系列话题的经典文本。里面牵涉了诸多与现代家庭教育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本文将从家庭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以及孩童教育等角度分析卡夫卡父亲的形象,以及对孩童时期卡夫卡的教育方式等来扼要的阐述父亲对卡夫卡成长,生活和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本案以新的角度,把设计的重心放到"学习的过程",以了解最合适孩童的学习环境。项目位于香港市中心的湾仔区,占地共1,000平方米,设计师采用了"双重视角",即以成人和小孩的视野去规划不同的功能空间,让成人亦可投入这个专属小朋友的国度,真正塑造出有助发掘他们学习潜能的空间。设计师刻意摒弃由成人想象儿童的心态,设计透过双方作为出发点,来塑造一个发掘孩童潜能的学习空间。而家长也是这个"过程"的重要成员,设计的整个过程会自然而然诱发成人重新以小孩的角度看世界,以同时促进家长、导师和小朋友之间的对话、互动与共享。在该项目中,设计儿童的学习空间需要达至以上目的:分别透过模仿(Imitate)、沟通(Communication)与游戏(Game)。模仿与沟通是从小孩的角度出发,小孩会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1)
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一书给幼儿家庭教育诸多启示:慢养孩子,给孩子成长的时间;自由开放,给孩子成长的空间;民主平等,给孩子成长的氛围;心灵呵护,给孩子成长的养分。  相似文献   

11.
正这座位于大阪千岁的幼儿园,其基址原先是一个消防站的所在地,HIBINOSEKKEI+Youji no Shiro受委托为其进行改造和设计,为孩子们创造了一处新的玩乐与学习的场所。设计团队认为,幼儿园是培养孩子品格的地方,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家乡历史和欣赏当地风景至关重要,因此设计团队希望通过幼儿园空间来向孩子们讲述这些故事,同时也让这所幼儿园融入当地社区,成为一处交流的中心。首先,在建筑外形的设计上,设计团队规避了中规中矩的建筑形式,转而采用错落有致的不规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8,(2)
<正>这座位于大阪千岁的幼儿园,其基址原先是一个消防站的所在地,HIBINOSEKKEI+Youji no Shiro受委托为其进行改造和设计,为孩子们创造了一处新的玩乐与学习的场所。设计团队认为,幼儿园是培养孩子品格的地方,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家乡历史和欣赏当地风景至关重要,因此设计团队希望通过幼儿园空间来向孩子们讲述这些故事,同时也让这所幼儿园融入当地社区,成为一处交流的中心。首先,在建筑外形的设计上,设计团队规避了中规中矩的建筑形式,转而采用错落有致的不规  相似文献   

13.
师法自然     
正取意自然、师法自然,旨在用自然"生长、融合"的概念作为对居住展示空间的一次探索。设计师希望以一种纯真质朴的手法,表达另一种高端生活品质与态度,以及如"天空之城"一样的自然美好的生活愿景……整体空间以"自然界的一粒种子成长为一株小树苗,最终变成森林中的一棵参天大树"的故事为原型来串联空间内部设计。在空间格  相似文献   

14.
师法自然     
《Planning》2017,(7)
<正>取意自然、师法自然,旨在用自然"生长、融合"的概念作为对居住展示空间的一次探索。设计师希望以一种纯真质朴的手法,表达另一种高端生活品质与态度,以及如"天空之城"一样的自然美好的生活愿景……整体空间以"自然界的一粒种子成长为一株小树苗,最终变成森林中的一棵参天大树"的故事为原型来串联空间内部设计。在空间格  相似文献   

15.
<正>盛泽镇实验小学幼儿园有27个班,外部环境显得平淡杂乱而不甚理想。具体的设计操作从基地环境的限制条件开始,以与城市博弈的态度启动空间逻辑。带着对"存在—空间"本质的思索,设计试图营造出回归知觉体验的孩童空间模式;内向世界围绕"轻功能空间"展开,包容多样、自有一方天地—是为设计的缘起。1空间策略——"轻功能空间"概念解析从类型的角度对幼儿园的空间属性进行甄别,可梳理出两类基本的功能要求和相应的空间属性。第一种属性是"可教授的",包括  相似文献   

16.
居晴之苑     
<正>本案定位是现代、东方,但不想氛围太过严肃,所以以庭院为核心,在空间中营造恬淡、闲趣的轻松氛围。同时在布局上借鉴中国传统四合院的建筑构思,对现有的户型进行拆分、重组,形成"进式"院落。造型整体以徽派建筑为载体,一楼从宅门进入,入眼便是影壁,中为庭,庭四周环绕分布着外院、内堂及厢房;二楼为进,分布着正室、厢房及书房。庭中地面以石材铺环形,以成为廊道,可供孩童嬉戏玩耍;内堂顶面凿穿,引进天光,使空间在增加趣味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Sky Joy Club早教中心设计为例,阐述如何突破对幼儿空间的片面化认知,避免幼稚化的表象设计.以建筑化设计手法介入幼儿空间,构建有故事可发生的空间结构,为幼儿创建符合成长规律的空间环境,让空间成为成长的一部分,成为教育的第三位老师.  相似文献   

18.
正设计师解析共筑幸福美好的家庭,是人人的梦想。在家中,你可以无拘束地与孩子一同打滚、欢笑;可以无藏私地分享彼此的点滴心事;怀着对家的想望,参与彼此生活的每一个时刻。本案业主为年轻的小家庭,期待通过我们的设计能给孩子带去满含关爱的成长环境。故空间主题以"桥"命名,搭建起一家人之间的无畅沟通。  相似文献   

19.
居晴之苑     
《Planning》2019,(1)
<正>本案定位是现代、东方,但不想氛围太过严肃,所以以庭院为核心,在空间中营造恬淡、闲趣的轻松氛围。同时在布局上借鉴中国传统四合院的建筑构思,对现有的户型进行拆分、重组,形成"进式"院落。造型整体以徽派建筑为载体,一楼从宅门进入,入眼便是影壁,中为庭,庭四周环绕分布着外院、内堂及厢房;二楼为进,分布着正室、厢房及书房。庭中地面以石材铺环形,以成为廊道,可供孩童嬉戏玩耍;内堂顶面凿穿,引进天光,使空间在增加趣味性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8,(10)
面向未来,学校光有"管理者思维"已远远不够,更需要有成熟的"设计者思维"——即从问题出发,以"人"为中心,以资源和工具为支撑,以问题解决、价值创造、潜力挖掘为目标的思维;需要我们回归教育的本原,关注生命与健康;需要我们思考是不是可以用另一种态度或途径来帮助孩子"美丽"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