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坑开挖是一项工作量大、难度系数大的工程,在开挖过程中既要保证基坑整体结构的安全,又要保证基坑变形和地表沉降在控制范围内。以山东省济南市某基坑支护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基坑开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基坑整体变形与应力、基坑侧壁变形和地表沉降。研究表明,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的主要变形位于基坑底部;桩身范围内出现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且最大应力主要集中在第一道支撑位置处;基坑侧壁的水平位移呈现出相同的规律性,随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峰值位置也逐渐下移;地表沉降值曲线呈现出相同的规律性,均呈高斯曲线分布,基坑开挖对10m范围内地表沉降影响最大,对20m以后地表变形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微型钢管桩和锚索联合支护的土岩复合地层深基坑开挖诱发周边地表的沉降特征,文中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深基坑工程为依托,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对比分析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实测数据和模拟数据,验证模型合理性,研究在不同开挖深度时周边的地表沉降规律,得出地表沉降对开挖深度敏感并且在开挖初期变化速率大,变形主要发生在开挖前中期的土层及强风化花岗岩地层当中;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周边地表沉降呈现出不规则的双峰偏态分布,在距离基坑边线6m的位置沉降值最大,最大沉降为6.65mm。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土岩结合地区深基坑支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深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其周边土体会产生相应的下沉,因此为保证基坑开挖的安全、减少基坑周边土体地表沉降,要求基坑周边一定范围内不宜堆载超大载荷。为研究在超大堆载作用下深基坑周边土体的地表沉降程度,文章以天津某深基坑工程开挖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为研究对象,同时使用大型岩土有限元模拟软件Plaxis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对比分析理论计算和监测数据,从而找出基坑周边超大载荷堆载与地表沉降变化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4.
基坑开挖引起周围地表及建筑物的沉降变形是多种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利用大型工程软件FLAC-2D对基坑开挖时开挖深度、建筑物与基坑距离、建筑物层数等因素对周围地表及建筑物沉降变形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5.
对长沙渔业路及延伸工程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周边地表沉降、围护桩桩身侧向位移、立柱沉降、围护桩桩顶竖向位移和地下水位变化等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一些重要结论与建议。指出在基坑开挖中应增强围护结构强度,减小对基坑底土体扰动和加强地下水位监测,以便有效控制基坑外地表沉降,减小开挖对周边建筑物的影响,达到安全开挖。  相似文献   

6.
基于数值分析的预估基坑开挖对环境影响的简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市《基坑工程技术规范》根据上海地区大量工程实测数据给出了预估深基坑开挖对周边建筑物影响的简化分析方法,但是该方法不能综合考虑影响基坑变形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有限元计算结果的分析及拟合,推导了能综合考虑基坑系统刚度、挖深和宽度因素的板式支护体系基坑地表最大沉降的简化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地表沉降预测曲线。采用给出的简化方法预测了若干板式支护体系基坑墙后地表沉降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方法的适用性。最后采用地表沉降预测曲线作为预估上海地区板式支护体系基坑开挖对环境影响的简化方法,计算实例表明该简化方法能较好地预估上海地区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青岛地区典型桩锚支护结构型式的土岩组合基坑,通过有限元模拟,对土层厚度、锚杆布设、支护桩嵌入岩层的相对深度、岩层组成及开挖方式等不同条件下基坑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特征进行了计算分析,在基坑地表沉降模式、灌注桩的嵌岩比、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地表沉降与桩体水平位移的关系等方面得到了一些定性和定量的基本规律,可为类似基坑工程的设计开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依托杭州湾智慧谷二期深大基坑工程,对基坑施工全过程中的地表沉降、地表水平位移、邻近建筑物、道路沉降及地下水位变化进行实测分析。结果表明:在基坑施工过程中应加快开挖速度,避免基坑在无支撑的情况下长期暴露,以此达到控制基坑变形在允许范围内的目的,同时在无支撑期间应适时提高地表沉降观测频率及时发现地表沉降值突变,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减少基坑开挖过程中周边土体的变形;基坑周边建筑物及道路的沉降主要随地下水位的变化而改变;因联合支护具有高稳定性,地下水位变化较为稳定,最大累计降深不超过1 m。  相似文献   

9.
对杭州某地下商城逆作法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地下连续墙墙体位移、深层土体测斜、地表沉降等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和监测建议。实测表明:墙体测斜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土体测斜、地表沉降情况,三者变形存在统一性;墙体测斜在基坑开挖后期达到最大值,建议在基坑开挖后期加强对墙体测斜监测;逆作法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适合杭州地区基坑工程采用。该研究成果可为杭州及其他类似地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对防止基坑事故,避免资源浪费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坑性状的三维数值分析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工程实践需要和目前基坑工程的研究现状出发,研制了能考虑基坑开挖的空间效应、土与围护结构的相互作用及施工过程的基坑工程三维有限元分析程序,研究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变形、主动土压力、支撑轴力、基坑周围地表沉降量及底部隆起的空间分布,探讨了基坑周围地表沉降量分布形式。最后与杭州市某基坑工程实例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基坑工程进行三维分析的必要性以及计算模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已广泛应用于公路和铁路路堤、水利土石坝、尾矿坝及各类堆场等工程领域,但其理论尚落后于工程实践。结合解析法研究现状分析,对所推导的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沉降的简化解析解给予介绍,并通过工程实例对该解析解的可靠性进行验证。然后,基于该解析解和标准算例,对系统8个影响因素与等沉面高度、中性点位置、向上和向下的刺入变形及桩和土的沉降等内在联系作了分析。结果表明:系统8个因素对各沉降特性指标都有不程度的影响,必须重视对系统上、下部共同作用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筋箍碎石桩复合地基是一种新型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其沉降分析是地基处理加固设计的重要依据。因此,首先结合柔性基础下筋箍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工程特点,通过深入研究筋箍碎石桩复合地基变形力学机理,将复合地基划分为碎石桩筋箍段、非筋箍段和下卧层三部分,建立出筋箍碎石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模型。然后,通过考虑筋箍碎石桩复合地基筋箍段桩土相对滑移和非筋箍段桩土径向变形即“鼓胀效应”特点,引入典型桩土单元分析模型,分别建立出碎石桩筋箍段和非筋箍段压缩变形计算方法,进而提出了柔性基础下筋箍碎石桩复合地基沉降分析新方法。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计算,并与实测值及现有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该方法更能反映工程实际情况,克服了现有方法分析结果偏于危险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张广宏  张莲花 《城市建筑》2014,(23):133-133
为了分析探讨深基坑周边地面沉降,本文结合本工程,对桩体侧斜和基坑围墙外地面沉降、基坑周边公路上地面沉降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监测分析,并探讨了深基坑周边地面沉降的影响、预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深基坑工程中开挖对周边土体沉降变形的影响。在归纳影响基坑开挖周边土体变形行为因素和总结当前地面沉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工程实例采用以Mohr-Coulomb本构模型的有限差分法模拟基坑支护、降水和开挖过程,分析基坑开挖对周边土体沉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继忠 《安徽建筑》2009,16(4):111-111,116
淤泥质软土地基容易引起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对工程基础设计和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结合工程实践,对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以上海市某基坑工程为例,分析了该基坑周边地面沉降、建筑物沉降和分层沉降监测数据,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分层沉降监测技术,提出一种可用于分层沉降监测的多点位移计锚头,对今后上海市基坑地面沉降监测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软土地基的多层建筑,当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时,一般地基承载力可以满足要求,但沉降多数超过允许值。一幢3层办公楼,当采用筏板基础时,计算基础中点沉降达254.4mm,当基础下设置少量减沉桩后其沉降减至135.6mm,表明多层建筑采用减沉复合疏桩基础可以减少房屋沉降,同时工程基础造价与桩基础比较节省约33%。  相似文献   

18.
张玉成 《建筑技术》2007,38(3):170-173
CM长短桩复合地基由刚性桩、半刚性桩、天然地基土和褥垫层组成,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充分发挥桩间土、刚性桩和半刚性桩三者的潜能。理论和实践均表明:CM长短桩复合地基可以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建筑物沉降量,降低差异沉降。这种复合地基的设计及应用研究具有很好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深基坑工程建设日益增多,对深基坑工程降水诱发地面沉降灾害的问题显得非常严峻。采用基坑降水与地面沉降耦合模型,将模型应用于基坑降水施工中进行分析评价,总结出了地面沉降的空间和时间影响效应,为基坑降水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宿州市北苑小区6^#楼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进行地基加固处理,提高了地基承栽力,把地基沉降控制在设计范围之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凸显了本地区地基土和CFG桩共同作用的特点,可供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