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研究英、美、日、韩农村城镇化发展模式发现,发达国家农村城镇化一般会经历"相对缩减—全面发展"的发展过程,但各国在人口、产业、城镇建设的发展模式上差异显著。综合认为,湖北省农村城镇化下一步的关键是减小差距,走区域差异分类提升道路。主要策略有人口居住布局集中、增加就业岗位、提升农民素质;一产产业化、二产集聚化、三产多元化;城镇建设定位准确、合理规划、设施集中。  相似文献   

2.
《居业》2014,(4)
<正>3月19日,记者获悉国家标准委提出近期启动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编制,并明确了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建设的初步设想。据国家标准委介绍,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将包括4个方面:一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治理、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二是绿色建筑建材相关标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标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热点,而关注落后地区城镇化发展,促进区域协调显得尤为必要。阳谷位于山东西部落后地区,其城镇化发展历程具有落后地区的共性特征,在对阳谷县城镇化发展现状特征、发展模式及动力机制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城镇化发展策略,并从产业发展、城镇体系构建、人口政策分区、公共服务建设、生态环境及历史文化等方面提出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4.
2016年,中国城镇化率已达57.35%,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城市社会,正处在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黄金阶段.城镇化过程中的中国人口迁移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如何引导人口和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对未来中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小城市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城镇体系中处于中间环节,对上可以成为大城市过度饱和的功能和人口的疏散载体,对下可以成为将城市先进的现代文明传播到广大乡村的媒介、就近吸纳农村人口进城就业和定居的载体.它们一般都聚集有一定的工业产业、较为完整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理应成为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就近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载体.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共中央十八大报告提出"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2013年,全国新型城镇化会议进一步提出"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然而,当前小城市普遍存在产业基础薄弱、城市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人才职业发展空间有限,以及与大城市之间差距日益扩大等问题,针对当前小城市发展动力不足、人口吸引力弱的问题,探讨如何推进小城市发展,增强小城市在城镇化过程中的作用是当前值得高度关注的课题,并对未来我国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是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同时也是统筹城乡发展、逐步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过程,公共产品不断地从城市向农村推进、公共财政不断地从城市向农村转移。本文以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村镇公共服务提供为抓手,建构基于农民实际需求的"生活圈"理论,阐明"生活圈"理论指导下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基本方法,进而提出适合新型城镇化的村镇中心布局规划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6.
<正>国家标准委提出近期启动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编制,并明确了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建设的初步设想。据介绍,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将包括4个方面:一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治理、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二是绿色建筑建材相关标准,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标准,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标准;三是城市能源基础设施相关标准,安全防范基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居民点的空间重构具有必然性,城镇化的过程也是乡村空间演变的过程。陕南山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居环境条件差,经济发展水平低下,人口外流导致的宅基地闲置和耕地荒废现象普遍,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农村居民点体系集约化整合需求迫切。论文以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为例,立足于丹凤县农村居民点体系的发展现状和问题,综合分析现阶段农村居民点体系集约化整合的主要驱动因素及作用机制,从等级体系构建、空间布局、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产业发展及建设引导四个方面提出丹凤县农村居民点体系集约化整合的方向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县域城镇化正成为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主战场,城镇化的发展由重"量"向重"质"转变。文章从公共服务设施和就业的视角出发,提出县域城镇化的发展路径是落实"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村庄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灵寿县农村人口对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和就业意象的相关数据,分析灵寿县域城镇化的特征及其动力机制,并基于此提出灵寿县域城镇化的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让公民均等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缓解人口过度集中问题,引领人口有机疏散。首先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进行解读,然后通过对新型城镇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释义,分析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基本公共服务的现状及问题,以政策、问题为导向提出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0.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国家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农村人口的集中和转移关系到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城镇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以工业园区建设作为契机,将涉及安置的村庄集中安置建设城市新社区的规划方法及实践。文章以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西三村为例,结合背景分析,总结了工业区村庄的特征,提出了安置区规划的总体思路和原则,探讨了如何针对被安置村民实际需求进行规划设计。同时,探索引导农民转型升级,由过去的为一产服务,转变为为二、三产服务的职工,合理安排村民生产生活,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保留和传承地域文化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城镇化。中国城镇化过程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中国以新型工业化道路带动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并存;二是大量富裕的农民和富余劳动力进城,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城市集中体现了综合国力、政府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因此,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是城市发展带动农村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城镇化水平从概念上讲是一个统计数,是城镇人口和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也可以明确为生活在城镇、直接从事非农生产(或第一产业)人口和全国人口的百分比。城镇化水平要与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城镇化。中国城镇化过程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中国以新型工业化道路带动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并存;二是大量富裕的农民和富余劳动力进城,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城市集中体现了综合国力、政府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因此,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是城市发展带动农村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城镇化水平从概念上讲是一个统计数,是城镇人口和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也可以明确为生活在城镇、直接从事非农生产(或第一产业)人口和全国人口的百分比。城镇化水平要与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  相似文献   

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是城镇化。中国城镇化过程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中国以新型工业化道路带动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并存;二是大量富裕的农民和富余劳动力进城,因此必须充分考虑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城市集中体现了综合国力、政府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因此,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是城市发展带动农村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城镇化水平从概念上讲是一个统计数,是城镇人口和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也可以明确为生活在城镇、直接从事非农生产(或第一产业)人口和全国人口的百分比。城镇化水平要与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相…  相似文献   

14.
旅游城镇化是西藏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建立适应旅游城镇化发展的小城镇设施体系迫在眉睫。本文结合广东省重点援藏项目——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的规划工作,探索适应于西藏小城镇发展的城镇设施体系建设路径。提出西藏小城镇设施体系应以旅游服务为核心,构建公共服务设施、旅游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三大体系,充分体现藏式城镇特征,并对设施建设提出了多元化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本文通过对冀中南地区独特的历史、人文和产业模式等要素的研究,梳理出冀中南地区县域发展的典型特征。表现为在京津冀区域内,该地区乡镇工业发达,但城镇化水平低;城镇发展模式粗犷,发育呈低端扁平化;工业发展粗放,环境风险较大;乡村居民呈现高机动化下的城乡双栖、工农兼业现象;部分地区贫困现象严重,扶贫任务艰巨等。据此本文提出,未来的城镇化建设须引导人口、产业向县城及重点村镇适度集聚;大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和能源转型;利用差异化策略来带动农民扶贫增收等策略。文章认为,相关部门应针对县城和村镇进行城镇化引导:产业规划部门应积极引导和构建产业信息化平台,促进资源整合和产业全面升级;规划建设部门应调整空间供给、基础设施和城镇的基本公共服务;地方政府应通过重点产业扶持、精准扶贫、社会保障,努力带动农民扶贫增收,从根本上解决该地在城镇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城乡统筹发展规划中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一、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是城乡统筹的重要内容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五个统筹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城乡统筹作为五个统筹之首,更是我们在城乡规划和建设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统筹考虑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是城乡统筹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传统的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已不能适应当前的需求,迫切需要对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进行新的探索研究。 二、对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的思考 城乡统筹要求我们将城镇与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因此,对于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也将城镇与乡村一并考虑,力图…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当前国家及地方政府推行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研究为基础,找出现行标准存在的问题,基于现有的公共服务配置体系来进行修补和优化,研究将农村居民的需求分析作为重要的参考要素,跳出单个村庄,站在区域角度审视目前规划实践中级配式配置方法存在的问题,寻求提高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效率、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的优化方法,为农村地区相关规划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推进我国农村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镇化率已经接近50%,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实现城镇化尚需30~40年时间,城镇化道路依然漫长且面临着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即使实现城镇化,仍需为4.8ft农民提供就业岗位,为1.46亿农户提供住房和生产、生活设施,还要为多达16亿的人口提供食物,因此,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符合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阶段和趋势。在此背景下,针对农民在城乡之间遇到的住房问题,我国农村住房制度改革与完善应当着重理顺两个方面的关系: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形成农村住房资产化和有效流转的制度保障,以此促进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和农村宅基地的集约节约利用:规范农民建房行为,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住房保障体系,为农民提供住有所居、居而舒适、配套现代、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乡村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9.
赵毅  郑俊  张建召 《规划师》2015,(3):22-28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并将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包括市民化人口在内的全部常住人口,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之一。县域空间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妥善处理县域内市民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关系,对于探寻县域单元的新型城镇化路径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研究从当前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和存在的问题入手,指出县域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关注重点和关键环节,并以常熟市为例,探讨县域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基本方法,以期为陆续开展的相关规划实践提供借鉴,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的城镇化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属于传统的城镇化模式,并非以人为本,且土地的城镇化快于人口的城镇化,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期间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为:城乡差距持续扩大,乡村地区日益凋敝;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城镇用地粗放低效,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