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徐寅岚  王春 《园林》2013,(6):66-70
寺观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类,专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绿化环境。佛教自东汉初期正式传入中国以来,迄今已有2 000多年的本土化历史。从最初的古印度式佛寺到后来的中国式佛寺,其建筑布局、绿化配置、人文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的佛寺园林在过去的历史中不断突破成规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最终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完成了"外来文化本土化"的伟大历程。发展到今天,中国的佛寺园林仍然在推陈出新,正在进行着"本土文化世界化"的探索创新。  相似文献   

2.
漳州是座历史文化名城,民族和宗教都出现较早.距今一万年就有先民在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漳州的宗教产生、活动也比较早.隋唐时期,佛教、道教已流传于漳州各地,鼎盛时期,漳州一度被称为佛国.漳州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和基督教四大宗教,至2002年已依法登记的寺观教堂363座,其中佛教寺院就有163座.  相似文献   

3.
佛教建筑     
中国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佛教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影响的同时,很快就开始了中国化的过程,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和文化性格,充满了宁静、平和的氛围。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  相似文献   

4.
种宁利  刘小萌 《园林》2021,(3):21-26
采用文献学方法,分析研究隋唐时期古徐地建造的园林景观数量及来源,结果表明,寺观祠堂园林共29处,其中,隋朝时期建造1处,唐朝时期建造28处,占总数的65.91%;皇(王)家、官署园林8处,占总数的18.18%;公共园林4处,占总数的9.09%;私家园林3处,占总数的6.82%。这个时期,尤其是唐代皇帝大力倡行宗教,有的甚至还是宗教信徒。帝王的爱好和提倡,极大促进了佛教和道教的兴盛,进而促进寺观祠堂的发展,形成数量可观的寺观祠堂园林。  相似文献   

5.
南京城市滨水植物群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南京10个主要城市水体滨水区植被群落的物种组成、生物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群落相似性系数(Jaccard相似性系数)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城市滨水植物群落中乔灌木种类丰富,水生植物则比较单一;滨水区的全部植物种中,乡土植物的比重较小,且个别样地出现入侵物种;早期开发的滨水绿地在各植被层上的物种多样性都要优于新开发绿地;不同利用类型的滨水区绿化形式趋同,物种多样性较低。本研究对城市滨水植物的应用与保护提出了一定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确保“大树引人城市”计划的顺利实施,必须做好树种选择工作。树种选择总的原则是:坚持以生态平衡为指导思想,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地带性植被为特征,适地适树,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比例合理,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提倡科技兴绿,最终建立以乔木为主体,乔灌草配植、比例合理的复层绿地,能发挥最大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的城市绿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7.
罗浮山作为岭南道教第一山,是道教建筑的源头。近年,因旅游加速开发,山内具有岭南本土宗教特色的建筑急切面临保护、开发的问题。据对罗浮山道教建筑近八年的实地调研、修缮工作和对当地特色道观进行测绘整理,从本土特色与文化源流分析入手,集田园调研与文献研究的方法,总结罗浮山内的道观近代发展,以作为岭南宗教建筑的有效补充。以期为如何有效地保护当地道教建筑文化特色,让其持续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8.
江本砚  张纵 《中国园林》2012,(10):103-108
“神佛融合”标志着大陆文化与日本本土文化的融合.一方面神道教借助佛教的理论而得以宗教化,另一方面佛教通过神道教而得以进一步普及化和大众化.两者的融合直接导致了其物质载体——佛寺与神社的相互借鉴,它使奈良佛寺开始逐渐摆脱对中国佛寺的完全依赖,染上了种性的色彩,呈现出根植于本土自然观与审美观的景观特征.从神道教对佛寺影响的角度出发,以具体案例分析奈良佛寺尊重自然、富有神性的景规特点.  相似文献   

9.
《园林》2017,(10)
<正>道教是中国本土的一种多神信仰的宗教,以追求延年益寿、得道飞仙为目的。唐代时期道教传入云南,元、明时期,道教在云南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发展。道教宫观作为道士修道、祀神和举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是道宫和道观的合称。近代由于云南地区商业往来频繁,与会馆在滇大批修建,也受到其他省份宫观在云南地区分建的影响,从而形成云南道观建筑独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重庆老君洞道观作为"重庆道教第一道场",其丰富的人文景观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结合老君洞特殊的地形地势条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景观序列,本文分别从空间转换、视线吸引、路径引导三方面着手,分析得出老君洞的景观序列拥有"由凡入仙"景观序列和意境追求,充分体现了道教的得道修仙的宗教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1.
刘淑婷 《华中建筑》2007,25(8):140-143
泰顺古村落遍布祠堂、宫庙、廊桥,其建筑与周围环境共同构成景观特色.从泰顺祠堂宫庙建筑的环境、意境、屋顶、门楼、质感、肌理、色彩等要素入手,分析其具有的景观特色,并阐释"士"、民间信仰、宗族意识与祠堂、宫庙遍布的人文背景关系,从而得出泰顺祠堂宫庙遍布特色具有景观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广州历代佛教寺院分布及其形成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韶颖 《华中建筑》2011,29(2):154-157
佛教寺院作为一种重要的宗教信仰场所,与中国古代城市形态密切相关,研究其分布状况及制约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历史上,广州是岭南地区佛教传播和发展的中心,其寺院的分布变化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形态中的佛教场所具有代表意义.在描述各个历史时期广州佛教寺院分布状况的基础上,总结其分布特征,并探寻影响佛教寺院分布的相关因素,以尝试深入...  相似文献   

13.
牛婷婷  汪永平 《华中建筑》2010,28(12):159-162
寺庙作为宗教活动的物质载体,从佛教传入西藏到今天,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该文以藏传佛教发展的三个主要时期为阶段,分析在萌芽期、发展期和繁盛期拉萨地区寺庙建筑的发展情况。并通过对史料和现存寺庙建筑相关数据的整理,总结在各个时期拉萨地区寺庙建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巴蜀摩崖石刻的建筑环境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兴国  冯棣 《新建筑》2005,(4):86-89
古代巴蜀山清水秀,多名刹古寺,以摩崖石刻为特征的佛教建筑独具特色。摩崖石刻分布广、规模大、题材丰富,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具一定影响。摩崖石刻与建筑共生,与山水相融,石刻、建筑与环境唇齿相依、相互映衬,构成了极具特色的巴蜀摩崖建筑及其群体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5.
寺庙园林植物造景特色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金荷仙  华海镜 《中国园林》2004,20(12):50-56
儒道佛三家思想对中国人的影响直接渗透到对待自然与植物的态度;寺庙与植物的关系,不仅包含一般的建筑与植物的关系内容,而且寺因木而古,木因寺而神;寺庙园林植物配置方法在植物学、美学之外,更增一层宗教神秘色彩;寺庙园林植物选择有其自身的特点.从这4方面切入,以期揭示园林艺术如何将抽象的思想具象化、自然的植物人性化;自然与人工的巧妙结合所产生的双赢度如何由量变到质变等奥秘.  相似文献   

16.
佛寺作为构成中国古代城市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意义。本文结合佛教史、城市史背景,以六朝到元代南京城市空间的发展、演变为基础,通过对南京主城范围内及中华门南至雨花台区域佛寺的文化考证、空间定位及分布特征分析,讨论其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北京寺庙燃香空气污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及佛教、道教的兴盛,各地燃香量不断增大。为降低生产成本,劣质香在寺庙内大量使用。为了了解寺庙内由燃香引起的空气污染状况,本文对北京市区2座寺庙空气中的甲醛及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寺内甲醛浓度已达到或超过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限值,其中香炉处的甲醛浓度最高,平均值高于0.67mg/m3,殿内和殿外的平均值高于0.08mg/m3;可吸入颗粒物PM10中以PM1.0和PM2.0为主(按计数浓度计),分别占87%和96%以上;燃香是寺庙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对于长期暴露于燃香污染下的寺庙僧人、工作人员及朝拜者,其健康风险会有所增加。本文建议建立天燃香的制作标准,禁止含有过度有害化学成分的劣质香的生产和流通,以加强对寺庙僧人、工作人员及朝拜者的健康保护。  相似文献   

18.
陈蔚  张曦 《室内设计》2014,(6):64-69
藏传佛教建筑以寺院著称,寺院多 维地反映着藏族的文化和历史。各个藏区的 藏传佛教寺院都有其固有的特色,四川康巴 藏区寺院建筑在其平面布局、空间形态、单 体造型、建造技术以及色彩装饰等方面就 有独到之处。这一地区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 或多或少的体现了汉地传统建筑风格。文章 从惠远寺着手探讨如何将汉传佛教寺院建 造风格与技术应用到藏传佛教寺院建筑中, 以期对研究整个康巴藏区建筑物质形态提 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尹航  张超  赵鸣 《古建园林技术》2022,(162):114-119
胶东半岛三面环海,群山遍布,为道家思想的重要发源地。沿海的气候特征和特殊的海洋气象,使半岛山岳成为修建宫观园林的佳地。宫观园林在各山体并非平均分布,而是以昆嵛山、崂山为中心,呈局部聚集、整体散点的布局模式。将风水堪舆理论的寻龙、察砂、观水转译为“高峰”“山环”“水系”,运用地理信息系统,以此 3 项指标分别对半岛各山脉的风水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发现宫观园林的分布与山岳风水“大聚局”紧密相关,符合“大聚局”尺度下的理想景观格局的山脉宫观园林分布较多,反之则少。研究发掘了宏观尺度下胶东半岛山岳宫观园林分布与风水理论之间的关系,可为其他地区宫观园林选址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赵邵华 《山西建筑》2007,33(19):17-18
结合佛教寺庙形制发展的历史背景,介绍了佛教寺庙的总体布局,通过对海会寺建筑艺术及建筑文化的探究、解读以及分析,以提高人们对海会寺宗教建筑的认识,力求能对宗教建筑研究和保护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