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航  张超  赵鸣 《中国园林》2021,37(8):133
胶东半岛三面环海,为道家思想的重要发源地。沿海的气候特征和特殊的海洋气象,使半岛山岳的自然环境充满"仙境"氛围,成为道家诸多道派修建宫观的佳地。半岛宫观园林的建造,倾向于"仙境"景象突出之地。在宏观视角下,将半岛"仙境"因子归纳为"山、海、云、雾、岛、海市"。通过田野调查与学科交叉研究发现,宫观园林选址与"仙境"各因子的相关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海、山、雾、云、岛(海市)",且核心宫观与各因子相关性均较强。发掘了宏观视角下胶东半岛山岳宫观园林选址的潜在规律,并为道家宫观"仙境"的解读提供新的视角,亦可为其他地区宫观园林的布局研究和山岳道家文化景观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王鑫  唐孝祥  徐应锦  白颖 《室内设计》2023,38(3):127-133
为保护中国山岳景观的地域性、独特 性和多样性。选取粤中地区五处典型名山风景 区道观园林为研究对象,依据景观特征的层级 结构理论,通过民族志、文化研究和文本分析 等方法,总结出粤中名山风景区道观园林通过 组合自然景观要素和道文化、广府文化景观要 素,构建出“云山仙境”的格局特征、“均衡守 序”的序列特征、“自然向道”的意境特征。有利 于展现名山风景区道观园林的审美文化特色, 推动中国名山风景区的建设发展和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3.
尹航  张超  赵鸣 《风景园林》2020,27(2):110-115
胶东半岛凭借三面环海的地理区位,成为道家思想的重要发源地。金元时期,内丹派全真道于此创立,使该地山岳道家文化景观得以迅速发展。在半岛特殊的自然气象、资源、地貌条件影响下,山岳道家文化景观的营造呈现出"序列性"特征,且其物象与内丹修道理论密切相关,形成诸多"山地风景道"。通过田野调查、测绘、访谈,探讨该类"风景道"的环境基底特征和文化内涵,总结"风景道"的景观层次与要素组成,并对其空间特征与要素布局进行分析。研究发掘了胶东半岛山岳道家文化景观的潜在规律,为保护当地该类景观提供新的视角,亦可为其他地域该类景观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风水与园林     
贺宝平  任星 《山西建筑》2011,37(21):190-191
回顾风水理论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历史渊源,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风水的评价,论述了风水理论“天人舍一”“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等学说在景观规划设计理念、择地选址、园林空间格局与序列布置等方面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的极大影响,对当今园林景观设计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对风水理论和徽派园林的研究出发,探讨了风水思想的理想环境观与徽州园林的理想环境的契合点,论述了风水思想对于丰富了水口地带的空间景观要素、促进水口园林的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风水最初是传统建筑选址的一种民间文化规则,也是古代地理学的前身,是集各种经验集合流传下来的传统环境学。中式古典园林在创造及规划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将风水理论视为造园的规范来对待的。研究风水对古典园林里的基本元素形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探究古典园林中构成形式的有效手段,并可以有依据的借鉴至现代园林创作中。研究古典园林中的风水理论也是研究古典园林文化的关键之一,是人们从精神领域对传统园林的感知与体会。将古典园林中的风水理论应用在永定客家土楼高北景区设计规划项目中,通过运用来研究这些风水理论对于景观环境产生的效果,总结项目设计与规划中的优势与劣势,为之后的设计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7.
道教洞天福地作为中国名山风景的经典类型之一,在宗教山岳景观中占据独特地位。浙东天台山水神秀,历代高道以入山隐修为主要目的,形成了道教在区域山林的景观文化基础。从天台山“神仙之乡”的文化背景出发,从“想象与实践”的视角切入,梳理了天台山洞天福地的景观流变:分析其“不死之福庭”地域性景观的形成经历了“赤城→桐柏”的信仰转移过程;以天台山为坐标,洞天福地格局打破了区域“层级”分布特征,而呈现大范围“州郡”空间格局。作为“联结点”的天台山,洞天世界沟通了宇宙、山、人3个基本场域,由此衍生出“洞宫”式和“周回”式山岳空间营建典范。旨在挖掘洞天福地中典型案例的价值,为中国洞天福地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徽州古村落与水口园林的文化景观成因探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徽州古村落及其水口园林为研究目标,通过对宗氏族谱、方志等记载的历史上相关风水选址活动的探究,结合大量的实例参照与图例的比对,对其村落格局、水系、人文景观等文化积淀的成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特别是针对村落水流出口且被视为村落门户和灵魂的“水口”,对其景观建构、功能特性、文化属性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势头,试图从中发现可供我国当前乡村景观格局借鉴的传统“天人合融”的精神本质。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探讨了空间尺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层次的对应关系,认为在城市一区域这一特定尺度上,景观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宏观保护的关键层次,基于城市一区域整体环境的系统性和差异性以及生物流与过程,建立城市一区域框架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格局。寻找“最优景观格局”就是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核心任务之一,并藉此总结出城市一区域尺度的两种空间类型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的两种途径:第一种是针对城市基质的区域空间类型提出了“城乡景观格局优化途径”,该途径包括有“集聚间有离析”、“景观安全格局”,“绿色基础设施”3大模式及5大格局优化策略;第二种是针对自然基质的区域空间类型提出的“自然保护区途径”,该途径包含有“保护区圈层”与“保护区网”2大模式以及6大保护区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0.
胡紫玥  曹伟 《园林》2024,(2):46-54
水乡古镇是具有独特景观特征的传统聚落景观,承载和传承乡土文化。景观基因识别理论在挖掘传统聚落景观特征与历史文化特质研究中具备系统化、科学化的分析评估途径,有利于实现对传统聚落景观的有效保护与开发。以焦溪古镇为例,引入景观基因识别理论,对其隐性和显性景观基因总结评估,并构建焦溪景观基因图谱,从环境和村域两个尺度挖掘景观基因结构特征,从山水格局、生态智慧和布局营建三个角度总结景观特征。结果表明:(1)环境尺度上,焦溪水乡古镇具备三山两水的环境格局,同时保留了较为完整的商贸城镇的空间结构特征,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2)村域尺度上,焦溪景观基因点分布集中形成两条核心廊道,构成“桥—河—街—弄—圈门”的独特结构,但是部分景观部件存在损毁、不存的现状;景观基因类型丰富,涉及生态、生产、生活,组成“山—河—田—村”自然格局。未来水乡古镇研究体系的完善和构建仍需要持续广泛的合作和深入研究,为水乡古镇的保护和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园林》2017,(10)
<正>概述中式庭院造园的格局很重要,庭院景观的布局要依附于主体建筑,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格局的规划要根据房舍坐向、主门方位,院子形状、大小,主体建筑格调、层高等元素来落定。现代的中式庭院以传统园林风格为主,并融入现代元素,结合风水易位,给人一种宁静舒缓的感觉,让心栖居于诗情画意之中,和主体建筑组成一个祥和之局。合理的景观、风水布局,能起到荫庇、臧纳、遏煞的效力。  相似文献   

12.
风水理论,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曾在民间广泛应用。该文在梳理风水理论及理想风水模式的基础上,以光山净居寺和天台国清寺为例,立足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对天台宗佛教寺庙环境中“风水”和景观生态效应进行了相关研究和分析,并总结出传统风水理论和景观生态效应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李震 《室内设计》2014,(4):64-67
元、明、清三代的北京城及其内部 主要宫殿、坛庙的选址、规划与建筑设计具 有明显的特征。城市的“外局—大地景观”, “内局—皇城与宫城”和“堂局—紫禁城建 筑群”三个层面的设计中运用了中国传统的 风水与礼制思想方法,城市及其内部主要建 筑群的位置、形态与尺度的确定具有深刻的 含义。归纳并总结这一古代优秀城市与建筑 的设计意匠,将为当代全球化加剧背景下我 国城市与建筑设计特色的建构带来启示和借 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圆明园风水启”说开去——皇家园林与风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师》1997,(1)
关于园林,各界学者一直尝试着从不同角度对之进行剖析,追寻其中的真意,却始终回避一个方面——风水学。随着风水研究在城市、村落、宫宅、陵寝等诸多领域的逐步深入,以“天人合一”宇宙观为基础,风水理论所具有的两大基本特征——即在充分观照自然景观的前提下通过人文景观的营造表达人与自然的两情相洽;同时在“崇效天”的理想追求中,按照阴阳五行,八卦九宫一类的“宇宙图式”来把握和经营宅居环境而形成的象征主义这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精神,已成为共识。那么,作为广义建筑范畴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园林,其创作过程中是否也有风水的参与呢?事实证明园林中确有风水,典型者莫过于集大成之清代皇家园林。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绿地系统作为构建城市海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要素,通过优化绿地景观格局以提升城市整体滞蓄能力的方式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沈阳市三环内建成区为研究范围,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对城区、场地2个研究尺度的绿地景观格局进行评价,并利用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2个研究尺度的绿地景观格局与内涝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到结论:在城区尺度上,各类绿地景观格局指数对于绿地滞蓄能力影响大小依次为绿地规模特征指数>绿地形态特征指数>绿地分布特征指数;在场地尺度上,各类绿地景观格局指数对于绿地滞蓄能力影响程度依次为绿地分布特征指数>绿地规模特征指数>绿地形态特征指数。通过量化研究得到了不同尺度绿地景观格局对于滞蓄能力的影响规律,可在未来的海绵城市规划中,为不同层次绿地系统布局的规划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楼阁在城市景观空间中具有标志性作用。它不仅是所处场地之地标建筑,且建筑形态及场所空间更能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山水环境的整体意境。本文以南京栖霞山虎山碧云楼建筑设计为契机,针对栖霞山主景区景观现状存在的山阙缺形问题,提出虎山景观格局重塑方案,明确在栖霞山风水环境格局特征下的碧云楼选址;从栖霞山历史文脉传承和新景观意境塑造入手,对碧云楼形态选择、尺度控制、建筑形式进行设计研究,塑造沿江景观带上虎山山巅“有凌云意”的场所精神;探索既延续城市历史景观文脉,又契合城市景观新秩序的山地楼阁建筑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楼阁在城市景观空间中具有标志性作用。它不仅是所处场地之地标建筑,且建筑形态及场所空间更能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山水环境的整体意境。本文以南京栖霞山虎山碧云楼建筑设计为契机,针对栖霞山主景区景观现状存在的山阙缺形问题,提出虎山景观格局重塑方案,明确在栖霞山风水环境格局特征下的碧云楼选址;从栖霞山历史文脉传承和新景观意境塑造入手,对碧云楼形态选择、尺度控制、建筑形式进行设计研究,塑造沿江景观带上虎山山巅“有凌云意”的场所精神;探索既延续城市历史景观文脉,又契合城市景观新秩序的山地楼阁建筑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8.
邱强 《重庆建筑》2009,8(5):7-9
风水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内容。风水思想的核心价值取向就是人与自然处于同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类聚居空间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文章在梳理风水思想择址与空间营建要义的基础上,以潼南古溪镇规划为例。立足于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对城镇的山水景观生态空间格局营建进行了相关研究和初探。  相似文献   

19.
李凤仪 《风景园林》2020,27(10):135-140
传统理想景观模式表现了古人对仙境神域的独特认知,为研究佛教名山五台山所表现的理想景观模式及其形成的景观意境,通过历史资料收集、实地调研及地形空间建模的研究方法,从中国传统理想景观模式、佛教理想景观模式2个方面探讨五台山所呈现出的理想景观模式及其特征。研究发现五台山山岳格局映射了传统文化和佛教文化中的圣山模式、堪舆理想空间模式、“清凉胜境”模式、“五方布局”模式。其中,“五方布局”山岳空间和文殊信仰空间成为五台山独特的佛教理想景观特征,并影响到海内外,实现了五台山景观模式的异地重建。五台山理想景观模式的传播转译是中国古代风景文化输出的代表,为中国名山风景名胜理想景观模式的研究和当代风景遗产的保护和文化输出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密度、高强度的城市建设和扩张导致城市热岛效应不断增强,研究城市热环境网络格局以优化规划布局是改善城市热环境的有效方法。将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与电路理论相结合,立足多尺度,以成都市中心城区及其核心区为研究对象,选取连通性强的冷岛、热岛源地,根据景观格局特征与地表覆盖构建阻力面,运用Linkage Mapper识别廊道、冷岛障碍点和热岛夹点,并进行分级和评价,构建研究区热环境网络,提出多尺度下的格局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中心城区尺度识别出23处冷岛源地、34条关键廊道、48处障碍点,廊道呈“串珠状”环绕研究区边缘分布,连通性和稳定性较弱;2)中心城区核心区尺度识别出34处热岛源地、81条关键廊道、98处夹点,廊道呈网状分布且普遍连通性较高,夹点是未来阻断热岛廊道连通的关键区域;3)研究区形成“两环多分支五组团多点”结构的城市热环境网络格局。研究结果可为成都市及其他城市的热环境改善提供科学参考,丰富电路理论在热环境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