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兰  李潇天  杨晓明 《规划师》2020,(6):102-106,1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发了城乡规划学科的思考:如何提升城市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提高城市空间的健康促进作用?文章立足城市社区层面,选取国内外重要案例,分析其针对传染性疾病暴发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区应对。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推动的生活圈规划,论证如何将健康融入15分钟社区生活圈;提出规划需要在日常健康设施的基础上,增设疫情应急的相关机构和设施,从而提高社区的健康促进作用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2.
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时,已成为公共卫生防控的最前沿和市民安全保障的"最后一公里"。基于当前国内外应对此次疫情的实践分析,重新审视上海社区应对重大公共卫生风险的既有能力,提出社区公共卫生安全治理体系架构中应融入"纵向贯通、横向整合"的理念设想,通过开展空间统筹、方案引导、共识达成、数据支持4个关键行动,构建能面向未来又具上海特色的社区生活圈单元网络。  相似文献   

3.
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空间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针对国内目前生活圈相关研究和实践的情况,提出需以更全面的视角来看待生活圈的规划建设,包括明确的愿景目标、全要素的空间格局、以治理的方式来推动实施。文章结合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工作经验,重点总结了其在全要素的规划愿景、全过程的治理行动策略两方面的经验,并提出未来需从社区治理作为提升型公共服务的定位出发,审视和优化政府、社会组织与社区居民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与职责,进一步加大治理过程中自下而上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上海在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的目标下,将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之一,并通过制定规划导则的方式将概念转化为实施与管理工具,在全市居住社区规划和更新工作中推广。在生活圈导则制定和具体实践中,顺应城市发展需求与发展趋势,围绕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社区治理的工作方式两大核心,在规划标准方面以更方便、更开放、更绿色、更集约为目标;在实施途径方面凸显存量用地提升与更新的特征;在行动方面依托多元力量推进实施与管理,导则涵盖理念、规划和行动,体现了上海作为特大城市精细化管理背景下打造社区生活圈的全视角理解。  相似文献   

5.
“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上海未来打造社区生活的基本单元.结合2016年《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试行)》的研究制定工作,通过开展上海市居民行为特征的实证调查,挖掘现状社区空间供给与居民未来需求之间的差异和问题,作为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提升社区空间品质的切入点.基于实证调查,围绕居住、就业、服务、交通以及休闲五个系统,从开放活力、功能复合、服务精准、步行可达和绿色休闲五个方向提出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规划思路和对策,为社区层面规划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社区生活圈规划已成为学术研究与规划实践的热点议题和我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从社区生活圈的概念和内涵界定、空间范围划分方法与设施评价和优化等3个方面对现有规划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社区生活圈规划研究在理论、技术方法和实证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对于居民日常行为的关注是社区生活圈规划的主要特点,因此梳理机器学习方法应用于时空行为研究的前沿与热点主题,包括时空行为预测、时空行为模式挖掘与时空行为和建成环境的非线性关系等。其次,提出机器学习方法在社区生活圈规划研究中的应用框架,以及在社区生活圈物质空间、社区交往生活圈和安全生活圈3个方面的创新议题。最后,以"基于时空行为需求预测的社区生活圈划分方法"及"基于非线性阈值效应的社区生活圈设施配置规划"两个研究案例阐释机器学习方法在社区生活圈物质空间规划研究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推进15分钟生活圈规划建设是上海不断提高城市空间品质、体现规划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制定《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导则》,上海围绕落实5大发展理念和提倡公众参与,统一本市生活圈规划建设的目标、理念、标准和行动原则。在具体实践工作中,各社区根据自身建设特征,在工作重点、方式方法、参与主体以及适用政策上,有各自特征与差异性,需要分类施策。其中,新建地区以落实生活圈的规划理念为重点任务;已建地区内的开发地块中,由现有物业权利人开发的地块适用城市更新办法,土地出让的地块需依托出让前评估落实生活圈要求;老旧社区则主要通过微更新和开放附属空间来提升空间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8.
为贯彻落实十九大治国理政新理念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适应城乡规划改革需要,建立与各级政府事权和城市治理内容相融合的空间治理体系和规划管控体系,加强各类规划合理衔接,确保公共服务分级配置到位,如何科学合理划分城市各级生活圈成为规划界必要的研究课题。该项研究无论是对城市空间问题解决还是城市管理治理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利用POI开源大数据与相关规划获取的一手数据创建山西省原平市中心城区交通路网,并构建中心城区全城路网数据集;继而对公共设施进行服务区与可达性分析,初步划分10 min社区生活圈,根据开发边界范围及河流、铁路、主干路等限制要素,进一步修正10 min社区生活圈边界;与多方充分沟通协调后,最终确定10 min社区生活圈边界;在此基础上,划分5 min社区生活圈边界。各级生活圈边界基本符合原平市的实际情况,也得到了城市多方认可,证明了基于交通网络分析研究城市各级生活圈划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可为规划过程中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工作提供依据和支撑。  相似文献   

9.
社区是城市生活的基本单元,也是体现城市竞争力与治理能力的基础单位。城市转型发展背景下,上海市选择了有机更新模式,将营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作为实现城市发展与治理方式的转型和完善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存量适应为切入点,提出社区规划的价值取向,对上海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规划研究与实践工作开展评述,并探讨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和社区规划师制度建设作为未来深化发展的方向,为国内社区生活圈的规划建设提供上海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杨辰  朱敏吉 《规划师》2023,(12):60-66+76
以上海市虹口区为例,选取O2O(Online to Offline)应用较为成熟的生鲜菜场及药店两类商业服务设施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多源数据爬取、供需关联模型和复杂网络分析等技术方法,对线下和O2O两类社区生活圈进行划分。通过对两类社区生活圈在边界、结构形态、服务水平等3个方面的特征进行比较,发现O2O社区生活圈的规模更大,其关联枢纽呈现出沿高等级道路分布的轴线结构;O2O社区生活圈的自服务水平较低,同时依赖一个更大范围的、去中心化的服务网络。基于此,O2O社区生活圈规划应当从尺度层级、边界划分、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及智慧平台建设等方面制定积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街道和社区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单元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平台,街道和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本文从“服务补缺”和“治理协同”的视角,揭示当前基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管理中的短板与问题,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单元与基层公共服务单元相耦合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路径和实施政策机制,提出通过建设街道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构建“20分钟街道公共服务圈”和“10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弥补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短板,优化城市基空间组织结构,促进城市规划与社会治理的结合。  相似文献   

12.
从传统居住区规划到社区生活圈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一凡 《城市规划》2019,43(5):17-22
社区生活圈规划的提出是我国城市发展进入转型时期的客观要求。从认识层面加深对社区生活圈的理解,是推进相关规划实践的重要前提。研究提出,社区生活圈是日常活动的空间范畴,社区生活圈的规划应面向生活空间而非抽象的功能地块。社区生活圈是配套服务的共享单元,社区生活圈的规划需要兼顾公共服务设施的可及性和可达性。社区生活圈也是邻里感知的社区领域,社区生活圈的规划在改善硬件服务水平的同时,也应关注营造和谐包容的社区感。社区生活圈的提出是城市规划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标志着新时代城市规划理念和方法的重要转型。  相似文献   

13.
刘佳燕 《规划师》2020,(6):86-89
2020年新春前后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给全中国乃至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冲击,社区成为防疫工作的前沿阵地。文章从社区规划、防控行动和治理体系三方面总结了中国当前社区防疫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基于社区调研和国内外相关经验,对社区防疫规划和治理体系提出相关改进建议,包括推进社区命运共同体建设、完善基于社区生活圈的防疫体系规划、聚焦以健康社区为核心理念的社区赋能、依托智慧社区强化风险预警和精准服务以及共建社区健康协同治理网络。  相似文献   

14.
在城乡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大背景下,如何系统、精准、人本地处理好城市社区建成空间环境、人的行为以及行为所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复杂联系,始终是城市规划研究的核心议题。文章尝试以市井文化传承载体-农贸市场为切入点,结合设施空间分布与微观时空行为序列分析,探讨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科学配置和基层社区生活圈的健康组织模式,提出面向未来健康城市的社区建成空间环境治理途径和组织机制,旨在为营造健康完整的社区提供科学合理的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丁少平  陶伦 《规划师》2020,(6):72-7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的应对经验给中国城乡规划体系一个重要的启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御防范不能仅仅局限于城市的范畴,以乡村社区为独立性防御单元的危机应对体系应该尽快提出具体的应对方案,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事件防御共同体也必须得到强化。文章统筹考虑乡村规划管治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御应对的双效举措,借鉴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和中国在此次疫情应对中的有效措施,探索以柔性管治和韧性防御为主要应对策略的健康乡村模式,并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城乡规划实施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公租房解决了中低收入人群和新就业人员等“夹心层”的住房问题,但公租房住区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缺乏针对性,供应滞后.本文即以重庆公租房住区“民心佳园”为实地调研基础,分析居民的群体特征及其对不同类型公共服务设施的特殊需求,以及设施的发展规律,以满意度评价了解现阶段各类设施配置的可接受程度.从居民需求视角构建公租房社区发展过程中生存型、参与型及发展型三个设施的需求层级,归纳居民对设施“差异化”、“便捷性”和品质提升的需求,并针对这些特点提出跟踪规划实效满足差异化的需求,倡导区域统筹与公交导向相结合,住区发展确定建设时序实现分类规划指导的规划策略.  相似文献   

17.
2020年春节前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严重挑战着城乡社区的应对能力(特别是设施相对欠缺的乡村社区),急需重新审视乡村社区治理与空间管控。文章以福建省龙海市N村为例,运用参与式调研和危机生命周期模型的分析方法,梳理疫情影响下的N村空间管控实践,提出了应对突发疫情的空间管控策略--构建"分区分级分类"的乡村社区空间防疫体系,形成"多部门联动"的乡村社区应急组织体系,优化乡村社区人居环境,营造社区健康空间,以期为提升我国乡村社区空间管控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特大城市具有人口高度密集、资源要素高度集聚、国际交往频繁、辐射能力和影响力大等显著特征。随着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特大城市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的概率将会显著增加。文章以广州市为例,聚焦特大城市人口特征、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传染病救治和城市治理等方面,分析、识别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点,并重点从城乡规划角度提出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强高危空间识别与管控、保障传染病救治空间、开展卫生防疫专项规划编制、提升社区治理能力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郭紫薇 《城市规划》2021,45(1):54-61
后疫情时代,常态化与创新工作的叠加、 “秩序与活力”的平衡对基层治理与社区规划提出了巨大考验.面对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理论与规划路径相互背离的困境,本文立足于中微观层面,运用“制度-生活”分析范式,梳理了我国城市社区经历的“管制-管理-治理”三个发展阶段,并建立起“制度-生活”视野下社区治理的解析框架,指出在基层社区中,制度与生活的互动推动了社区中权力的再生产.只有建立起两者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才能实现多元参与、找到通向“社会治理共同体”的路径和方法.具体而言,制度应该顺应日常生活的行动逻辑,主动寻求合作;生活主体应通过合理扩大张力空间,推动制度的变迁.基于此,认为社区规划作为导向品质空间的社区治理工具,应当与社区治理的微观机制相结合:首先,在不同介入模式及工作阶段中,社区规划师的角色应当在制度主体、生活主体和第三方之间灵活转换;其次,社区规划路径应当围绕重构社区公共领域展开,通过搭建不同主体间对话协商的平台,促进异质群体的共识形成;最后,社区规划应当依靠“社会逻辑+商业逻辑”建立起社区活力的良性机制,使生活主体从旁观、享受到参与、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