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在邀友游园时的感发。诗人面前的风景是辋川别业中的临湖亭,此亭面水而建,凭栏可观湖光山色,因有此景,激发了诗人与知音对饮的情怀。 这里园林本身是“景”,而诗人的感发是情。“景”已不再指风景之景,它是诱发游人联想,从而生情的载体;成为感染观者,引人入化的境,是如境之景。好的建筑和室内设计也可诱发观者的联想,成为如境之景。情由景发,景亦溶情,赋景于意,感染他人。日本禅宗的“造境启悟” 就有这方面的含义。著名枯山水就是禅宗精神下的园林作…  相似文献   

2.
李雅婷  邱坚珍 《风景园林》2023,30(4):130-136
【目的】月是中国园林中最常见也最深入人心的景观意象之一,以光景为研究视角,从构成要素、构景特征和营造手法逐层分析,可探寻中国传统园林月色光景构景价值。【方法】基于光景学的理论框架,通过搜集整理园记、绘画、诗作等资料,对中国传统园林中月色光景的构景模式进行解析。【结果】总结了“空山对月”“水中月”“高台望月”“横斜带月”和“掬水月在手”5类经典的月色光景构景范式;从月色光景的人、光、环境三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入手,概括出“移世界的视觉效果”“月相变化的时空体验”“仰观俯察的空间层次”,以及“多维度的感官渲染”4种构景特征,并从中归纳月色光景主要的营造方式。【结论】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月色光景的营造不限于对亮度、照度和舒适度等的物理层面上的追求,而更注重精神层面的文化语境以及场域中人的思想感知。可为中国传统园林的月景营造研究及现代园林的光景理论与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柏传儒 《中国园林》1993,9(1):34-37
中国园林十分讲究“景观”效果。造园,即造“景”,游园,是赏“景”,管园,就是要管好“景”。这是不断提高园林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因此,园林管理工作者必须强化“景”的意识,突出“景”的管理。作此探索,以谋共识。  相似文献   

4.
张婷  金荷仙 《中国园林》2023,39(6):139-144
通过提取及分析宋词选(《乐府雅词》《绝妙好词》 《阳春白雪》)、宋代园记(笔者筛选整理得105篇)、宋代地 志(《方舆胜览》《舆地纪胜》)文献中的植物香景文本,结 合其余历史文献、图像资料等,对宋代植物香景的营造材料、 营造手法、营造特征、典型香景植物及园林、审美等方面进行 研究。得出基于宋代文人群体的植物香景偏好,发现宋人喜好 的许多香景营造范式在历史上早有渊源,从文学作品方面,包 括先秦典籍、两晋隐逸山水诗、唐诗宋文等都对宋人香景审美 产生重要影响。造景形式上宋人相互仿照或沿袭前人不在少 数,但也发展了宋代的植物香景应用实践;一些新兴的带有典 型宋代文化符号的香景植物审美内涵也为宋人所挖掘,如酴醾 之“香雪”“垂架飘香”,部分园林已具有香景营建自觉意 识。另外总结宋人的香景审美理念,即宗“理”审美为主, “娱情”审美兼具。  相似文献   

5.
龙门禹庙位于山西河津西北12km处的黄河龙门两 岸,是晋陕黄河沿岸胜景建设的杰出代表,也是“龙门胜景” 群的核心建设。在文献考证的基础上,根据薛瑄《游龙门记》 《龙门山全图》、民国历史影像等为代表的多重实证,对禹庙 历史空间进行考证。通过前三章节,即“所建何地”“所建何 人”“禹庙几何”,进一步恢复龙门禹庙空间布局与历史面 貌,并在“胜景何为”中借助视景模拟分析及文献研究,探讨 龙门胜景蕴含的理景智慧及其背后的典型理景手段。最后从三 方面对龙门禹庙胜景研究进行总结,即禹庙表征的晋陕黄河沿 岸“山-水-庙-景”共生演绎特色、禹庙研究的历史观与演进 视角、晋陕营景的多样功能与宏阔视野。  相似文献   

6.
“柳浪闻莺”是西湖十景之一,位于西湖之南,其西南有“雷峰夕照”和“南屏晚钟”二景,包括“花港观鱼”和“三潭印月”在内,构成西湖的“南五景”,与北五景(包括“苏堤春晓”)遥遥相对。但“北五景”自“断桥残雪”至“双峰插云”,景  相似文献   

7.
沿江景观是长江中下游地域持续发展的既古老又新生的层面。在未来长江中下游城市化进程中,沿江景观开发将会遇到什么问题,及在环境与发展中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是本论文论述的前提和内容。论文就“人一景”关系、“城一景”关系、“地一景”关系三方面作了探讨。论文的目的不是作出结论,而旨在提出问题和构想,以期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罗星海  梁明捷 《中国园林》2022,38(6):133-138
约园是常州四大名园之一,是探讨清代中期常州典型文人园林的重要实例。以园主赵起所著《约园词稿》及赵景崇绘《约园图》为蓝本,挖掘清代赵氏约园“二十四景”历史源流,采用实地勘察与图文互证的方法,推导约园“二十四景”空间关系拓扑图,进而循证绘制出赵氏约园平面猜想图。总结归纳出赵氏约园“岛山绕水、南山涌翠”“建筑布陈、园中观园”“池石立峰、山水观游”的整体布局特征。深入考析了“东郊塔影”“城角风帆”“隔院钟声”“柳岸闻莺”“小亭玩月”等景象的观赏时机、位置及理景逻辑,以期逼近赵氏约园蔚然可观的园林盛况。从小园林到大社会,约园“二十四景”的复原考证研究是对清代中期园林文化意象的窥视,可为后续地域性文人山水园的保护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金陵四十景图考诗咏》是明代朱之 蕃等人对彼时“金陵四十景”的总结集称,其景 图与题咏共时关联,集中揭示了金陵名胜的风景 特色和品题风尚,对解读金陵风景名胜的地方 意识和传统内涵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现代 声景理论,以声要素识别及其环境特征为契入 点,结合《金陵四十景图考诗咏》的景图诗词 判读,在景观空间建构、听觉系统感知等相关理 论的基础上,针对“金陵四十景”声音要素及其 动态场景进行联立解析,进而总结归纳传统声 景营造手法。以“天印樵歌”为例,通过图文解 析展现了朱之蕃笔下声音场景及其想象空间的 内在关系与变动趋势,分析论证传统景图声环 境与风景境域的同一性。相关研究为传统景观 集称图册的当代阐释提供了现代声环境分析视 角,为当代风景名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于传统 声景解析的研究坐标与历史维度。  相似文献   

10.
《景观设计》2005,(F11):69-69
规划总面积约310公顷。 规划突出茶文化内涵,景观特征求“幽”,求“野”,以纯自然的景观外形创造清新的美景,根据风景资源的特点和地形现状,植被,水体条件,将景区分为龙井寺景群,龙井村景群,龙井山园景群;  相似文献   

11.
梁敦睦 《中国园林》2000,16(6):65-67
本文先阐明点景的含义,再从点景的实践与目的,辨景施治,点景物的造择与定位,材料的量和质等5个方面说明了点景施工的准备工作。然后根据实例归纳出衬托、平衡、呼应、镇定、对比、逗引、强调、暗示、诗意、动感、野趣、自然等12种点景艺术手法作为本文的重点,最后指出点景的“八要八忌”作结。  相似文献   

12.
聚焦清代岭南园林声景营造,以张维屏“听松园”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张南山全集》《番禺县续志》等史料,首先概括听松园声景营造的关键条件,其次梳理听松园的主要声景资源,最后从“屏俗”及“收嘉”两个层面分析声景营造技巧,从中探索以水松“风起涛生”为典型听赏主题的清代岭南园林声景营造意匠。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地方八景中的声景观,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性景观的典型代表,其包含着深刻的文化主题和人文意境。本文通过对地方八景中的声景观及其声境的研究,挖掘古代地方自然声景与人造声景的营造方式,并对声景的产生因素及其资源的稀缺性、瞬时性;声场的多重性和复合性;“声”与“景”的结合等方面特征进行分析,阐释了声景的天籁、地籁、人籁三个层次意境。该研究不仅可以让今人学习古人声景观营造经验以及声境的文化提升方法,同时对于今天地方声景观的保护和再创造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QIN Yousuo 《世界建筑》2009,(5):118-119
今天,现代“Landscape Architecture”学科范围大大扩展,“风景”一词含义已容纳不下学科的发展,“Landscape”(An expanse of natural scenery seen by eye inoneview——Webster's Dictionary)还是译为“景观”一词为好,“景”是物,是对象(An expanse of natural scenery),而“观”是人,是人在“观”(Seen by eye in one view),“景”作为物,作为对象,容易扩展,从传统的自然风景(Natural scenery)扩展到更广的范围:“观”也可以从“用眼睛看”的i接含义,扩展到思想积体验(观点.观察),“Landscape Architecture”译或“景观建筑学”为宜。  相似文献   

15.
邵忠 《园林》2005,(4):50-51
盆景,即盆中之景。由此可见盆钵在盆景艺术中的重要性。盆钵不仅是容器,它本身也是具有欣赏价值的艺术品,历来就有“一景、二盆、三架”之说。  相似文献   

16.
张艳华 《新建筑》2000,(1):54-55
从大型厂区的历史发展过程入手,以“过去”、“现在”和“未来”为立意的起点,试图结合水景、创造富有韵味的厂前区空间。  相似文献   

17.
张涛  史哲伟  柳云雁 《中国园林》2022,38(3):134-138
“龙门”是一种“两山夹河,其状如门”的地景文化空间,是在多地龙门人居实践过程中综合凝成的本土人居范式。以黄河龙门禹庙、洛阳龙门石窟、杭州龙门古镇为典型对象,将不同地区、不同特质的“龙门”进行整合对比,发掘了一套具有规律性、普适性和跨地区的“龙门”地景模式,构建了集龙门山水、龙门形胜、龙门城市、龙门风景、龙门文化于一体的龙门人居建设整体。  相似文献   

18.
北潞芳家园小区是北京市经济适用房小区之一,目前正在申报“北京市金牌住宅小区”。小区设计“以人为本”,以“人景相融”的生态环境受到业主的喜爱。 北潞芳家园小区的规划设计理念即为:力求使用方便、舒适、布局合理:私密→半公共→公共空间序列组织满足人心理感受;突出建筑造型清新高雅,品位独特,轮廓线优美,绿化美化景观丰富,做到一区一景,步移景易,观景、享景与造景于一体,“人赏景、景映人”人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9.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国大地上有几处奇妙的“叠景”,令游客赞不绝口,留恋忘返。  相似文献   

20.
周凌 《世界建筑》2004,(8):86-88
兴化市档案馆方案与施工图早在3年前就已完成。设计开始时反复出现在脑子里的一句话是:“走向人工地景”。若把建筑理解为一种城市地景,这种地景就是城市在地平线上的升起。建筑是改变城市轮廓的人工景观,内部空间是使用者的内景观,剖面是建筑师组织的画面景观,是建筑师眼中的生活景观。曾设想此建筑是“空旷大地上浸入自然的人工景观”。现在周围已经盖满房子,呈现在眼前的景象是:“稠密都市环境中有缝秀明的建筑综合体”。室内空间组织了一个东西向序列,有室外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