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磊  孙洪刚  邱枫 《规划师》2007,23(8):86-88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中城市普遍出现了"交通日益紧张,路网效能低下"的现象.与此同时,伴随着机动车的增长,传统城市的街道生活空间正在逐步消失.不可否认,道路功能混杂、路网级配不合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的双重背景下,传统村落面临着新的挑战,亟待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发展途径.文章引入了"三生"的概念,以"三生"协调为切入点,指出了"生产—生活—生态"三者协调发展的必要性,对河南省麻地川村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现存问题和发展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张娅  夏季  王哲 《华中建筑》2020,38(6):49-52
在"城市双修"概念引导下,结合"山水城市、海绵城市、生态修复"等理念,以宣城市皖南医药卫生学校为例进行实践研究,在区域背景下解读校园环境与城市品质的关系,寻求有地形高差的校园景观设计方法,包括绿色共享的主题,生态优先的理念,模拟自然山水的手法,校园文化的驱动,功能设施的完善等,实现生态、景观、人文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是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黄土丘陵沟壑地貌约束下的特色村落正面临严峻的生态和发展的挑战,优化其空间结构以突破瓶颈并实现振兴,尤为重要.本文以杨家沟村为例,通过空间分析建立生态重要性、生产适宜性、生活适宜性的评价体系,按照"生态—生产—生活"优先递减顺序,划分出"三生"空间功能布局.并联系实际,提出杨家沟村生态空间安全绿色、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三生"空间相互转化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5.
海绵校园规划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文章将湿地生态理念引入高校生态规划中,提出在具有良好生态本底的基地通过构建人工湿地形成校园生态雨洪系统。阐述校园湿地的意义和设计原则,结合规划实例探讨校园湿地的构建策略,为海绵校园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海绵城市作为一种生态城市构建路径,近年来越来越被社会各界所重视。大学校园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海绵体的构建对海绵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绵校园"可以理解为海绵城市理论在大学校园中的应用,将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及构建方法与大学校园实际相结合,构建校园区域生态海绵体。本文通过设计理念、构建方法两个层面,对海绵校园规划策略进行研究。明确了在海绵城市理论指导下,校园可以通过多层次的系统性构建,进行生态海绵体的规划建设。保证校园使用功能的同时,提升生态效应,将固有景观赋予新的生态内涵。  相似文献   

7.
任志华  秦磊  王琳晔 《规划师》2021,37(20):74-80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模式正从增量扩张向存量发展转变,传统以地谋发展的模式引发了一系列的"城市病","城市双修"在缓解"城市病"、保护与修复城市生态空间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抚远市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第三批"城市双修"试点之一,其在借鉴国内外相关城市"城市双修"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的现状问题,并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多样性优势等,从生态空间构建、城市格局保护和提升城市服务能力3个方面着手构建了特色的"城市双修"路径,其经验可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乐山市是我国最早提出"绿心"规划结构的城市之一,如今已发展成为"绿心生态城市"这样一种城市模式,被国内诸多城市效仿.作者结合从事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亲身体验,通过对乐山市城市"绿心"规划实践的介绍与剖析,对"绿心"规划的思路和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相似文献   

9.
面对持续增长的就学需求,及由"升学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改革,中国新时代校园设计正走向转折点.本文以城市化发展和教育改革为背景,结合作者陆轶辰近年的教育类实践项目,分析学校设计应如何化解传统校园布局与新教育理念、城市生态之间的矛盾,并总结新时代校园设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理解"生态城市"与"宜居城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以下简称新总规)在"三个代表"、"五个统筹"和"科学发展观"的原则指导之下,在北京的城市规划历史上首次提出了将北京建设成为"生态城市"与"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1.
《园林》2018,(11)
正引言"生态文明"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背景下,"公园城市"概念的提出,为我国推进城市化发展模式和路径转变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提供了新思路。为响应"公园城市"思想理念,本文通过各时代背景下"公园—城市"的发展演变脉络梳理,对当下公园城市发展趋势与建设内涵解读,并基于山地城市"立体特征突出、山地灾害频发、生活空间破碎、山地情感认同"等优劣势分析,以重庆巫山早阳组团城市设计为  相似文献   

12.
《世界建筑导报》2010,25(2):72-77
设计策略 一、环境保护 1.集约用地,坚守不越生态保护线,留有充足的发展余地;规划布局坚守生态保护线,将校园建筑集中布置在二线关以南的区域,在为学校和城市保住一处天然"绿肺"的同时,最大化的集约土地这一不可再生资源,为学校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为后人智慧的发挥留有空间,真正实现校园空间的可生长性.  相似文献   

13.
贺军 《城乡建设》2021,(12):42-44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实行校园垃圾分类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美丽校园、文明校园的重要途径.广州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对标《广州市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任务要求,按照"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总体思路,准确把握垃圾分类工作的社会文明属性,紧紧围绕建设高水平垃圾分类样板城市,坚持教学、实践、管理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垃圾分类进校园的方法和路径,推动校园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4.
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构成了城市的"三生空间",其优化与协调发展对于宜居城市建设尤为重要。文章首先从城乡规划学角度出发,基于北方平原地区"三生空间"的特点,提出"三生空间"优化的目标;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景观格局分析和空间分析等理论方法,构建"三生空间"评价体系;最后以北方平原地区的深泽县县城为例,探索"三生空间"评价及优化策略,希望能够丰富城市"三生空间"评价及空间优化的研究理论,同时为类似区域的"三生空间"评价及路径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央生态文明建设和上海市转变发展内涵以及自身发展诉求的重要战略部署.该研究首先从分析崇明生态特征、发展特征入手,剖析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总体规划制定的"更具绿色竞争力、更富人居魅力的国际生态示范岛"定位为目标,从交通网络、交通设施、交通环境、过程控制、管理机制等方面探索发展"生态型交通"的综合交通体系,以期为生态城市的交通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生态城市"现象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多年并形成多种不同类型.最近几年"生态城市"项目又出现了新的趋势,即与绿色建筑的技术和概念层面密切挂钩,然而生态城市内涵的全面性、复杂性以及绿色建筑技术的不确定性时刻挑战着这一思路.在积极应用生态城市和绿色建筑理念进行大胆试验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关注狭隘概念与全面示范意义、名义目的与经济利盏之间的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一、"城市双修"概念及目标 (一)"城市双修"概念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在这几十年过程中,中国的城市化率快速提高到58.5%,城市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也伴随着出现了许多问题,欠下了不少生态账、配套账、民生账.许多城市已跨越了高速发展期,开始转向内涵式的更新发展阶段.2015年4月,时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到三亚调研时,针对三亚城市转型的特点和城市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首次提出在三亚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引言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从追求速度转变为追求质量的发展理念,要求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城市发展要实现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着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宜居性。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塑造城市特色风貌、营造城市宜居环境的指导思想。2017年住建部"城市双修"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是治理"城市病"、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行动,并进一步提出改善生态功能、修补城市功能、提升环境品质的任务目标,具体包括增加城市公共空间、优化公共空间环境等。在此背景  相似文献   

19.
何红芸 《建筑结构》2021,51(13):后插23-后插24
公园城市理念强调的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景观与生态的高度融合与城市水系生态廊道景观的建设要求相契合.从城市公园视角出发,将运城市官道河周边绿地有机串联整合,综合考虑城市绿地空间构成,补充完善城市绿地类型,规划多样化湿地生境,建设兼顾水利、生态绿化的示范绿廊.将"官道河水系生态廊道"建设成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丰富市民休闲生活、延续运城历史文脉、推动南北城区协同发展、展示大运城魅力形象的城市绿洲.  相似文献   

20.
白雪 《城市住宅》2021,28(4):96-99
滨河区域占据城市发展的黄金地段,滨河空间在保证水利工程发挥防洪功能的同时,也被寄予修复滨河生态、带动土地升值、提升人居环境的期望.针对"生态文明建设""城市良性发展""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对城市滨河空间的诉求,提出"安全、生态夯基础""特色、合作创价值""风貌、功能塑情怀"3个方面的设计思路.比较开封护城河与新乡凤泉湖项目中景观主导滨河建设的实践情况,通过强调景观专业"后来居上"意识的重要性,推动多专业合作模式优化,为城市滨河空间探寻更健康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