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PPP 项目周期长和可变因素多等原因导致后期存在较多争议项需要进行再谈判,为解决 PPP 项目再谈判策略选择问题,以 PPP 项目的两个主要参与方即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为博弈主体。综合考虑再谈判可能发生的利益、风险以及再谈判结果的社会影响等因素,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二者动态博弈的适应度函数并求解复制动态方程,分析模型主要参数与再谈判演化稳定策略的关系,得出影响双方选择强硬或妥协策略的关键参数,并据此深入了解 PPP 项目的特性,提出有效的再谈判诉求,完善再谈判的解决机制等建议,为促进 PPP 项目再谈判有效进行和 PPP 项目整体顺利推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梳理引发PPP项目再谈判的主客观原因,以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中57份交通运输行业PPP合同为研究样本,从项目前期、建设期、运营期三个阶段分析我国交通运输行业PPP合同中再谈判触发机制,从重大政府失信行为、项目外收入调整、特许经营期调整三方面提出完善再谈判触发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更有效地提供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PPP 项目在我国开始大力推广。但由于 PPP 合同的不完善性以及长特许期内的不可预测风险,PPP 项目再谈判在实施过程中极易发生。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再谈判,避免 PPP 再谈判带来的管理效率降低、公共资源浪费等问题,识别了 PPP 项目再谈判关键风险因素,并基于中国的实情与国际经验,设计了 PPP 项目再谈判的操作规程,包括发起预审机制、再谈判流程、监管机制等。邀请具有 PPP 项目管理实践经验的政府管理人员、私人投资者、咨询公司与学者,对设计的操作规程进行验证。该谈判操作规程能为政府提供借鉴,以促进 PPP 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晓月  韩轶  张小彦  李芬  高天 《建筑经济》2021,42(10):25-30
分析PPP项目运作各个环节中的不确定性事件,然后准确识别出105个PPP项目再谈判触发事件.在不完全契约理论和再谈判的角度下,从事前事后两个主要方面入手,提出PPP合同对再谈判的两种控制途径:事前机制的设计和事后履行的监督.最后提出"策划先行、再谈判为主线、项目增值为目标"的PPP项目合同条款设置理念,构建实现PPP合同再谈判条款的模型,以此推动PPP项目再谈判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7)
自2009年希腊新政府报出政府赤字以及公共债务问题,由此引发信用评级机构下调希腊、西班牙等国家的信用评级,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欧元区多个国家深受其害。以欧洲七国为例,利用1995—2012年间的经济数据,从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分析了欧债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分析结果表明,税收不是引发欧债危机的主要原因;政府财政支出中社会福利支出的持续增加是导致政府收支失衡并进而引发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如果这一经济体制不加以改变,短期内将难以看到欧洲国家渡过主权债务危机的曙光。  相似文献   

6.
随着PPP模式的快速发展,PPP项目数量不断增加,在实践中发现再谈判频发,一定程度上说是不可避免的。再谈判实质上是公私双方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合同不完备、政治经济环境变化等问题的有效途径。但因各方认识不到位,目前再谈判出现了效率低、结果差等问题,与再谈判的本质相背离。利用扎根理论对PPP项目再谈判效果进行研究,通过开放式、主轴及选择性编码探索出再谈判效果的影响因素,同时通过访谈构建各影响因素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模型并验证影响因素及模型的有效性,为PPP项目再谈判效果的提升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向前发展,建筑行业也呈现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但由于建筑市场发育不够成熟.信用保证机制不够健全,再加上人们法律意识的淡薄。使得拖欠工程款问题成了我国建筑市场发展的一个顽疾。本文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角度,分析我国工程款拖欠问题长期不能有效解决的原因,并提出加强监管力度、加强审批制度等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公私合营制(PPP)项目已成为政府提供基础设施的重要解决方案,而再谈判是目前 PPP 项目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现象之一。梳理总结了 PPP 项目再谈判的原因,通过分析 PPP 项目再谈判过程,分别构建私营部门发起再谈判和公共部门发起再谈判的 PPP 项目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得出对应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状态下双方的风险再分担比例,并据此提出深入了解再谈判发起者的动机,加大 PPP 项目建设运营期的监督力度,建立并完善法律体系和第三方仲裁,加强再谈判组织等建议,为 PPP 项目事后风险的治理提供了决策依据,促进 PPP 项目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9.
建筑行业拖欠工程款问题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拖欠工程款问题已成为制约建筑业发展的顽症,造成我国拖欠工程款问题的原因主要有行业壁垒带来的非理性竞争、信用约束机制的缺失、法律制度不完善等等,本文在对此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市场和企业三方面出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基于WSR系统方法论,从物理、事理、人理视角出发,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决策与实验室法(DEMATEL)设计、构建一套PPP项目政府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表明,PPP项目政府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由物理、事理、人理三大部分组成,共计13个指标,其中官员腐败、基础设施供应是政府信用评价最重要的两个指标。该研究结果可为后续PPP项目政府信用体系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涂智伟 《山西建筑》2008,34(2):274-275
详细分析了政府投资项目超概算的主要原因,以推行代建制、推行限额设计、健全中介机构信用评价体系和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项目超概算问题的对策及建议,从而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投资效益。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查阅文献和总结学者观点,得出PPP项目中触发再谈判的相关因素,并设计调查问卷,整理收集的数据并形成样本数据库。建立PPP项目触发再谈判结构方程模型,根据路径系数等级划分原则,得出触发再谈判的关键因素。分析得出触发PPP项目再谈判的关键因素主要集中在政府、外在宏观条件、公众三方面。  相似文献   

13.
首先,从实施方案财务测算角度,提出相关指标应适度放宽,使用者付费、运营维护费测算及年度分配应科学、合理,使项目投资回报机制设置可行;其次,从政府放弃分红、超收奖励、土地划拨供应等角度提供政府支持,降低社会资本投资风险;再者,从调价机制、绩效考核机制、运营风险评估机制、合同再谈判机制角度进行社会资本方运营风险防范;最后,社会资本方还应与政府良好沟通,以保障合理收益。  相似文献   

14.
铁路工程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帆  刘伊生 《建筑经济》2016,(6):101-105
在界定铁路工程建设市场主体信用及信用行为基础上,分析建设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信用行为的外在表现和我国铁路工程建设市场信用评价的现状、问题及原因;从完善政策制度、建立信用评价体系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我国铁路工程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28)
文章利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从自然视角出发,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模型构建,对小微企业融资难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微企业、政府服务和金融环境是影响小微企业融资的三个主范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主范畴的双向影响,构建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脉络图,并据此提出建设多元化区域金融市场,完善和健全区域金融市场公共服务体系、信用体系,建立区域金融市场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等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6.
围绕建设过程中发包人对风险转移方案进行调整的问题,基于不完全契约理论,分析引起风险转移调整的条件,从降低再谈判交易成本的角度探讨基于法律规定、友好协商以及第三方证实的三种风险转移调整的执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1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模式逐渐转变,部分企业应用非法手段获取经济利益,严重影响了整体商业信用。本文通过法律约束力差、司法公正缺失两个方面对浅谈民商法的规制与企业商事的信用缺失原因进行了讨论,并从构建商事信用自律机制、完善企业征信制度、明确失信惩戒机制,三个方面对解决民商法的规制与企业商事的信用缺失问题的策略进行了总结,希望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7,(6)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增强农民的信用理念,优化完善农村信用与融资环境的一项根本性工作。目前,黑龙江省还存在个别地方政府信用意识不强,农村地区征信工作进程较缓慢,农村信用担保方式单一,农村大部分地区缺乏诚信教育等多方面的问题,由此,提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工作机制,加快农户信用数据库建设工作,创新信用担保方式,建立健全信用道德教育体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总结我国建筑业信用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热点,通过数据库分析和文献分析回顾我国建筑业信用管理的研究现状。我国建筑业信用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建筑信用基础研究、建筑信用理论研究、信用评价体系、信用评价方法和实际问题探究5个方面,研究重点由基础研究、理论研究向评价体系、评价方法过渡。同时结合对主要省市的调研结果,提出我国建筑业信用管理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对信用评价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和整合,对建筑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进行分类别、分行业的细化,从企业信用评价向个人信用评价过渡,加强企业信用平台的信息整合和用途多样化。  相似文献   

20.
我国建筑业信用体系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凡荣 《山西建筑》2005,31(2):124-125
论述了我国建筑业信用缺失的现状,通过对其信用缺失原因的分析,从打造信用政府、建立建筑业个人信用档案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建筑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