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PPP 项目周期长和可变因素多等原因导致后期存在较多争议项需要进行再谈判,为解决 PPP 项目再谈判策略选择问题,以 PPP 项目的两个主要参与方即政府方和社会资本方为博弈主体。综合考虑再谈判可能发生的利益、风险以及再谈判结果的社会影响等因素,运用演化博弈理论,建立二者动态博弈的适应度函数并求解复制动态方程,分析模型主要参数与再谈判演化稳定策略的关系,得出影响双方选择强硬或妥协策略的关键参数,并据此深入了解 PPP 项目的特性,提出有效的再谈判诉求,完善再谈判的解决机制等建议,为促进 PPP 项目再谈判有效进行和 PPP 项目整体顺利推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公私合营制(PPP)项目已成为政府提供基础设施的重要解决方案,而再谈判是目前 PPP 项目过程中最为常见的现象之一。梳理总结了 PPP 项目再谈判的原因,通过分析 PPP 项目再谈判过程,分别构建私营部门发起再谈判和公共部门发起再谈判的 PPP 项目讨价还价博弈模型,得出对应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状态下双方的风险再分担比例,并据此提出深入了解再谈判发起者的动机,加大 PPP 项目建设运营期的监督力度,建立并完善法律体系和第三方仲裁,加强再谈判组织等建议,为 PPP 项目事后风险的治理提供了决策依据,促进 PPP 项目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更有效地提供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PPP 项目在我国开始大力推广。但由于 PPP 合同的不完善性以及长特许期内的不可预测风险,PPP 项目再谈判在实施过程中极易发生。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再谈判,避免 PPP 再谈判带来的管理效率降低、公共资源浪费等问题,识别了 PPP 项目再谈判关键风险因素,并基于中国的实情与国际经验,设计了 PPP 项目再谈判的操作规程,包括发起预审机制、再谈判流程、监管机制等。邀请具有 PPP 项目管理实践经验的政府管理人员、私人投资者、咨询公司与学者,对设计的操作规程进行验证。该谈判操作规程能为政府提供借鉴,以促进 PPP 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刘晓月  韩轶  张小彦  李芬  高天 《建筑经济》2021,42(10):25-30
分析PPP项目运作各个环节中的不确定性事件,然后准确识别出105个PPP项目再谈判触发事件.在不完全契约理论和再谈判的角度下,从事前事后两个主要方面入手,提出PPP合同对再谈判的两种控制途径:事前机制的设计和事后履行的监督.最后提出"策划先行、再谈判为主线、项目增值为目标"的PPP项目合同条款设置理念,构建实现PPP合同再谈判条款的模型,以此推动PPP项目再谈判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5.
在PPP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启动再谈判调和各方利益成为政府与社会资本的有效手段。首先通过案例分析和文献梳理将PPP项目再谈判的风险因素归因于"已识别风险变异和未识别风险突发",其次,借鉴"物理-事理-人理"(WSR)理论框架,构建PPP项目再谈判的风险再分担流程,有助于识别与厘清导致PPP项目再谈判的核心触发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了抑制交通 PPP 再谈判的频繁发生,在 PPP 初始合同中引入柔性合同条款,并以交通量波动作为判断社会资本方是否发起再谈判的量化指标,对社会资本方再谈判行为演化规律展开研究。通过构建演化博弈模型分析资本方再谈判行为的演化规律,得到社会资本方再谈判行为的演化与交通量波动的关系;设计基于交通需求风险共担的柔性合同,对比分析有无柔性合同条款下交通 PPP 项目社会资本方再谈判行为的演化规律。研究表明柔性合同可以促使社会资本方在实际交通量低于预期时的策略选择朝着不发起再谈判演化,从而有效抑制交通 PPP 再谈判的发生。研究结论可以为 PPP 柔性合同的设计及社会资本方再谈判行为的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调研对我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38个发生重大再谈判的PPP项目进行案例分析,梳理引起再谈判的原因和结果。研究发现,引起再谈判的主要原因包括市场需求风险、政府信用问题及政策法律变更等,再谈判导致的主要结果是社会资本退出或调整投资回报机制。针对暴露出的问题,从项目前期研究、弹性条款与再谈判机制、政府信用、政府责任等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 PPP 项目再谈判频发和效果差的问题,从公平感知影响谈判行为角度出发,以契约参照点理论为基础,设计公平感知测量题项,对全国 20 个省(市)的调研参与人进行问卷调查,利用 SPSS 统计分析数据,实证解析我国文化背景下 PPP 项目再谈判中社会资本方的公平感结构及作用顺序和整体公平感受。结果表明,社会资本方公平感知由分配公平、程序公平和互动公平组成,按解释力度大小排序,互动公平位列第一;当前社会资本方整体公平感偏低,在三维度公平中,分配公平感最低。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在不同谈判力格局下,PPP 项目该如何通过控制权调整来实现项目收益最大化,在 FM 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谈判力这个因素可以解决此问题。分析了引入谈判力因素的必要性,在 FM 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考虑谈判力因素的模型,并通过数据模拟得到了最优控制权配置与谈判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项目为纯公共性质时,控制权为 0/1 配置,随着项目公共性的减弱,控制权应该在公私双方之间连续配置;在其他条件等同的情况下,项目的控制权总是应该向谈判力稍弱的一方倾斜,以此形成投资激励实现项目的效率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交通基础设施PPP项目在实施运营过程中极易引发再谈判,并会造成交易成本增加、公共资源浪费等问题。鉴于此,提出基于初始契约状态、项目利益相关者两个维度下的再谈判触发点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交通基础设施PPP项目再谈判触发点评价模型。首先通过使用粗糙集理论约简冗余的初始指标,同时综合运用粗糙集理论和网络层次分析法计算精简后各指标的主、客观综合权重;然后通过模糊综合评价判定体系中各指标的状态水平等级,以期为拟建交通基础设施PPP项目再谈判触发点预控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对其潜在的再谈判触发点进行数字模拟分析。结论表明交通基础设施PPP项目再谈判触发点体系及评价模型科学可行。  相似文献   

11.
工程项目的复杂化和顶层设计的指引推动我国工程大标段发包模式加速发展,合同的不完备性及广州地铁项目的长 期性致使合同再谈判必然存在。如何设置合理的再谈判条款以提高承包商工作积极性及实现项目的改善,是研究的关键问题。 以不完全合同理论为基础,通过文献分析、文本分析等,给出了广州地铁 11 号线合同文本编制的整体思路,并以此为基础, 设计了合同框架的优化方式,以柔性条款设置的方式保障了合同再谈判机制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2.
公租房 PPP 项目是目前公租房项目的重要形式之一,而项目的收益分配方案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公租房 PPP 项目 的阶段性特征明显,而目前关于 PPP 项目收益分配的研究大多未考虑 PPP 项目的阶段性特征,不能满足动态收益分配的要 求。因此,考虑项目的动态性和变化性,尝试构建覆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公租房 PPP 项目三阶段动态收益分配模型。即建 立基于公租房 PPP 项目收益分配影响因素修正的 Shapley 值初步收益分配模型;基于合作主体的满意度采用不对称 Nash 谈 判模型进行调整;根据参与各方的阶段性实际贡献综合评价结果再次调整,得到最终的收益分配方案。为公租房 PPP 项目 的收益分配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海绵城市项目往往具有专业项目多、过程复杂、建设周期长、投资成本大等特点,政府部门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大力推进 PPP 模式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PPP 模式能充分发挥社会资本方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管理经验,并能有效缓解资金压力。但目前 PPP 项目面临的风险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利用粗糙集对风险因素进行约简,将整理出的关键因素建立风险动态评价体系,并利用熵值法与 G1 法综合集权的方式进行权重赋值,验证模型有效后进行实证分析,该模型的构建为海绵城市 PPP 项目提供了新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4.
以基础设施 PPP 项目为对象,借助网络模型,对其进行脆弱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基础设施 PPP 项目作为一个系统,其脆弱性往往由脆弱性影响因素诱发。将影响因素作为网络中的节点,因素间的关联关系及强度作为边和权重,在此基础上构建无向加权网络。通过对网络模型参数的计算,可以按照重要程度对脆弱性影响因素进行排序,从而为基础设施 PPP 项目的风险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