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基于冗余度理论的抗震设计方法在既有建筑和震损建筑抗震加固中应用的可行性,本文采用文献[1]中基于冗余度理论的抗震设计方法对文献[2]中试验后的RC框架结构进行加固处理,并对加固后的RC框架结构进行振动台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历经各级激励后模型1的损伤程度远小于模型2,模型1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和更大的抗倒塌储备能力,同时也表明采用增大结构抗震冗余度的加固方案是合适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首先全面阐述了冗余度的概念以及9.11事件以来冗余度理论在建筑结构领域的发展现状;其次,论述了建筑抗震冗余度的含义及其必要性,并指出增加建筑抗震冗余度的两条途径:大幅度提高建筑抗震承载能力的安全储备和设置多层次的抗侧力体系;最后,对建筑抗震冗余度理论的研究现状、评价指标以及国内外抗震规范的相关规定进行了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冗余度思想,介绍了基于冗余度的建筑抗震设计方法,按照此方法进行框架房屋试设计,并采用MSC.Marc通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了弹塑性验算。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本方法设计的房屋满足大震不倒的目标要求,且能保证逃生通道的畅通。各构件进入弹塑性阶段层次分明,能够分批次抵抗地震作用,结构破坏模式合理,最大限度的耗散了地震能量,具有良好的整体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冗余度思想,介绍了基于冗余度的建筑抗震设计方法,按照此方法进行框架房屋试设计,并采用MSC.Marc通用有限元软件进行了弹塑性验算。动力时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本方法设计的房屋满足大震不倒的目标要求,且能保证逃生通道的畅通。各构件进入弹塑性阶段层次分明,能够分批次抵抗地震作用,结构破坏模式合理,最大限度的耗散了地震能量,具有良好的整体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5.
王涛 《山西建筑》2008,34(7):103-104
指出了传统抗震设计的目标是尽量减少结构破坏和生命的损失,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则追求建筑结构性能、安全与经济三者的优化平衡,对常规抗震设计与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理论及设计方法进行了比较,并着重阐述了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建筑抗震设计的重要性,主要介绍了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与发展,重点阐述了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与现行抗震设计方法的区别和联系,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和可靠度.  相似文献   

7.
对工业建筑抗震的关键技术难题,建立动态多目标抗震设防理论,创建承载力、刚度、延性相互匹配的量化性能指标体系;提出体系层次化、构件梯次化的抗震设计方法,并给出相应的量化控制准则,解决了工业建筑防地震连续倒塌的技术难题;基于结构耗能能力和耗能需求的逻辑关系提出抗震冗余度需求比的概念,并给出量化分级评价标准;提出基于等能量原理的抗震优化设计方法,理顺钢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刚度、强度和延性的逻辑匹配关系,弥补现行规范的若干不足;提出设备-结构耦联效应简化设计方法,并给出考虑耦联作用的界限指标;依据现有的地震危险性研究成果,建立地震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的重现期调整系数确定方法,攻克特定后续使用年限条件下抗震性能评价的关键技术难题;研发质量可调TMD减震系统、特种功能材料、在役预应力加固工艺等系列技术,有效解决连续生产条件下的抗震性能提升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工业建筑抗震的关键技术难题,建立动态多目标抗震设防理论,创建承载力、刚度、延性相互匹配的量化性能指标体系;提出体系层次化、构件梯次化的抗震设计方法,并给出相应的量化控制准则,解决了工业建筑防地震连续倒塌的技术难题;基于结构耗能能力和耗能需求的逻辑关系提出抗震冗余度需求比的概念,并给出量化分级评价标准;提出基于等能量原理的抗震优化设计方法,理顺钢结构抗震设计中的刚度、强度和延性的逻辑匹配关系,弥补现行规范的若干不足;提出设备-结构耦联效应简化设计方法,并给出考虑耦联作用的界限指标;依据现有的地震危险性研究成果,建立地震地面运动峰值加速度的重现期调整系数确定方法,攻克特定后续使用年限条件下抗震性能评价的关键技术难题;研发质量可调TMD减震系统、特种功能材料、在役预应力加固工艺等系列技术,有效解决连续生产条件下的抗震性能提升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2008年汶川地震中映秀中学倒塌的一栋教学楼结构单体为原型,按基于冗余度理论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改进设计,并采用静力弹塑性Push-Over方法对原设计结构和改进设计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原设计和改进设计均能满足各自预期的大震不倒的目标要求,但改进设计的结构变形集中程度要缓和得多、塑性铰出现的顺序相对较晚而且分散得多,其抗震性能要明显好于原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10.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工作的开展,应立足于抗震性能提升的具体需求,采用基于位移的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首先对建筑结构隔震/抗震设计与地震危险性分析进行阐述,进而探讨基于位移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优势,以及基于位移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瞿岳前  杨将  汤卫华 《山西建筑》2009,35(35):37-38
简要介绍了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的基本框架,以及4种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即按延性系数设计法、能力谱方法、直接基于位移的方法和能量分析法,并讨论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以完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2.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理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人们在地震产生过程、掌握和应用防震减灾技术等方面取得很大的进步,但建筑抗震设计理论研究依然任重而道远,基于性能的建筑抗震设计方法的研究是一项有重要意义的课题,不仅能够发展现有的建筑抗震设计,还能够为社会和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从城市韧性和建筑抗震韧性两个层面对韧性的概念进行了介绍,通过对基于规范的抗震设计、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和基于韧性的抗震设计这三种抗震设计方法进行的比较分析,阐述了传统设计方法的局限性和基于韧性的抗震设计方法的优越性。最后,介绍了奥雅纳公司主导开发的建筑抗震韧性评价体系REDiTM以及其在美国旧金山市的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基于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理论的核心,是建筑结构在承受不同强度的地震时可以发挥出预计的性能水准,该理论被提出后在工程界被广泛重视。随着结构规范标准的不断更新及结构本身安全性的逐年下降,将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引入到抗震加固中,对提高既有建筑的抗震设防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某实际工程为背景,采用基于性能的设计方法对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抗震加固设计作为主要研究内容,对比分析了采用防屈曲支撑(BRB)和普通钢支撑加固后的结构抗震性能水平及抗倒塌能力。结果表明,基于性能的抗震加固设计方法可以控制结构不同震害下的损伤程度,且BRB比普通钢支撑具有更好的抗震和耗能能力。  相似文献   

15.
绿色建筑不仅应满足生态节能和环境友好,同时也应具有更可靠的耐震性能。本文以绿色建筑的抗震基本原则作为出发点,对不同绿色技术的抗震安全冗余度进行分析并对绿色建筑相关抗震策略进行了概念上的厘清。  相似文献   

16.
基于概率可靠度进行结构抗震设计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基于概率可靠度进行结构抗震设计的若干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结构抗震设计 的目的与目标、结构抗震设计原则、结构抗震设计标准、地震作用的统计分析以及基于概率可靠度的 结构抗震设计方法,对其中有些问题作者提出了建议或设想,有的问题还有待研究解决。本文的思想 可供制订我国2000年结构抗震设计模式规范和今后修订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参考。  相似文献   

17.
贺培源  但敏 《山西建筑》2010,36(27):66-67
提出了针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丙类建筑的"四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并利用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对一个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抗震设计。结果表明,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可以针对不同地震作用水平下的结构进行设计配筋,比现行抗震设计方法有其自身独到优势。  相似文献   

18.
基于性能的结构抗震设计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的背景和基本概念。介绍了结构基于性能的设计的基本框架,包括地震设防水准、结构抗震性能水准、结构抗震设计与分析方法等。对静力推覆分析的加载方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基于位移的RC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简要介绍了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的理论及设计方法,应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结合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分别按三种不同的性能水准对一3层RC框架结构进行了“小、中、大”三类地震作用水准下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并用非线性时程法对结构反应进行了分析,同时与谱加速度法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9,(9)
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有诸多方面需要注意,其中抗震设计是比较关键的,这是保障建筑结构安全的设计内容。基于此,本文先就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求进行阐述,然后就抗震设计措施做详细的探究,希望此理论研究为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人员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