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磊 《规划师》2006,22(11):39-42
《成都市南部新区起步区核心区城市设计及地下空间综合规划》方案征集活动是将城市设计与地下空间规划相结合的一次尝试,在做城市设计时必须统筹地面和地下规划.《成都市南部新区起步区核心区地下空间综合规划》的总体构想是人为引导地下空间的"有机生长",最终形成树枝状"生长型"的地下空间网络结构,通过与城市设计的结合,强化整体开发、依托轨道交通、分区控制的平面布局,确保地下空间开发的有序实施.  相似文献   

2.
地下空间整体开发要跨越多个地块,建设主体众多,且地下空间与地上建筑的建设主体不一致,在建设过程中产生多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界面,同时各建设主体间相对独立和自治,导致多建设主体协调困难。多建设主体之间能否有效地控制和管理界面,建立一种协调的合作关系,进而有序互动,达成项目系统的协调状态,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结合相关开发案例,对城市核心区地下空间整体开发项目的界面划分和协调机制进行研究,探索地下空间整体开发中多建设主体情境下的界面划分及协调机制,供类似项目制定开发策略时参考,指导工程实践,提升行业效率。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中出现超深基坑群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因此,对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的相邻基坑相互影响情况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以某工程项目为例,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和分析了大规模深基坑群近距离阶次开挖整个过程中的基坑围护变形情况,为现场基坑开挖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青岛西海岸新区是我国第九个国家级新区,新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正处于综合性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轨道交通建设和八大功能区开发全面启动。为了系统性的改善和提升城市综合交通发展总体水平,结合新区地下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在分析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及交通发展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与经验,针对新区地下轨道交通、地下道路交通、地下公共停车、地下人行通道、地下物流系统等五类功能设施进行深入规划研究,提出了总体规划目标、规划策略和详细布局方案,兼顾规划的前瞻性与可实施性,对促进新区地下空间开发、缓解城市交通矛盾、改善滨海环境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地下空间规划与地面城市设计脱节,研究人员偏于工程技术化,缺乏对城市整体环境的塑造是当前中国地下空间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建设需求的增长,对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提升,结合目前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建筑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现状,有必要根据新时期城市地下空间建设所提出的规划与设计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在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人才的培养方案、教材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以满足大中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大量专业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6.
吴剑平 《城市建筑》2014,(18):51-51
地下空间作为重要空间资源,在城市面临“资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逐渐在新区开发中引发关注。本文结合韶关芙蓉新城地下空间规划实践,探讨了地下空间规划编制所应涉及的内容及研究方法,以期为城市规划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现代城市综合症”及目前“城市园林化”和“山水城市”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应与城市园林化、山水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地上、地下协调发展,以便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未来城市的发展形态和特色的思想;并略述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与城市园林化、山水城市建设相结合的一些主要方面和典型模式。现代城市综合症地下空间开发城市园林化山水城市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8.
地下空间开发与山水园林城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大明 《地下空间》1996,16(3):139-142,148
本文针对“现代城市综合征”及目前“城市园林化”和“山水城市”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应与城市园林化、山水城市建设有机结合,地上、地下协调发展,以便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未来城市的发展形态和特色的思想;并略述了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与城市园林化、山水城市建设相结合的一些主要方面的典型模式。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进了城市商务区的大规模开发与建设。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商务区如日本品川、美国曼哈顿、法国德方斯以及北京商务区等的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研究,以上海虹桥商务区为例对我国城市商务区地下空间的开发与控制进行了探讨,在城市商务区地下空间规模需求与预测、地下空间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涵义、方法及特点、地下空间开发控制要素和指标体系框架、城市商务区地下空间开发机制等方面探讨了如何使商务区地上、地下空间的土地利用结合成有内聚力的整体,希望能够对我国未来城市商务区的地下空间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浙江沿海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新技术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沿海大多为典型的深厚淤泥质软弱土地基。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得到快速发展,地下空间建造规模越来越大,基坑工程设计和施工面临"越挖越深、越挖越大、周边环境越挖越复杂"的发展趋势,在这超深超大基坑工程的背后,离不开基坑支护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归纳列举了近年来浙江沿海软土地基设计建造的3~5层地下室的典型案例;介绍了地下连续墙"二墙合一"、超深止水帷幕防渗墙、地下障碍物处理、新型锚杆(锚索)、深层承压水处理、"逆作法"等基坑支护新技术的应用和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1.
由于对地上和地下空间的整体开发应用越来越多,大多基坑项目与已经建设竣工的地铁或隧道相邻,因此,基坑项目和地下隧道间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已经是当前城市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论文在现有的探索结果上,剖析了基坑项目开挖的现状及不足,以及对邻近地铁和隧道的影响,并剖析它的解决方案,希望能给相关工作人员给予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地下空间随经济快速发展进入开发热潮期,不仅开发规模不断扩大,而且功能也呈现多样化。对城市中地下空间进行开发,使城市建设竖向发展,能够有效节约和利用城市土地资源,改善城市用地紧张的局面。本文主要通过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地下空间在城市中的作用以及开发的原则三个发面入手,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进行初步的探讨,希望能得到读者的关注,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土地越来越稀缺,地下空间开发逐渐成为域市建设发展的趋势,本文就通过结合工程实例,对基坑支护施工技术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的基础建设、功能建筑及高层建筑也在迅速地发展。但城市中心城区的建设用地却随之日益紧张,现有的土地资源已无法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许多新建工程除了向地上高层建筑寻求发展空间外,也不断向纵深发展,希望通过开发地下空间来解决地面上日益紧张的停车及对空间需求的问题。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需要有深基坑施工的技术支持,为保证在复杂的地下进行深基坑施工,基坑支护施工为其提供安全的施工保障。论文结合东太湖大厦项目阐述深基坑支护的施工过程。  相似文献   

15.
人类对地下空间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有效整合了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环境,取得了较好的空间规模效益。基于地下空间开发的不可逆性,通过对地下空间的竖向分层、开发强度和布局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中心联结"、"整体网络"和"轴向滚动"模式将是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主要模式,"次聚焦点"模式将是我国特大城市的新城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重要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为高效集约利用土地,城市中心地区越来越多采用了"小街坊、高密度"的开放街区形态,然而这种紧凑型的街区布局对地下空间的建设和运营造成了较大挑战.上海世博会会展商务区B片区后续利用中面临同一街坊多产权主体的开发条件,其通过采用地下空间整体开发模式,构建了空间和功能高效统一的地下空间环境.本文详细介绍了B片区地下空间整体规划...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城市发展的方向是"往下"的,即地下空间的利用,合理规划与利用城市的地下空间,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地下空间的规划、开发涉及到众多因素,只有权衡各种利弊,提前做好设计规划,将地下空间开发纳入到城市整体规划中,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整体建设,推动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地下空间集约化开发在城市空间、能源以及环境建设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和潜力,因此,在城市整体发展过程中,政府规划和建设部门应进行统一的规划,保证地下空间的科学、合理、有序开发,集约利用城市空间资源、高效利用城市能源资源并优化整合城市环境资源,为城市整体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快速,城市土地也越来越稀缺,地下空间开发逐渐成为城市建设发展的趋势,工程施工地域狭小,基坑深度大,周围道路、管线、建筑物近,要求基坑开挖面小,技术要求高,这些给基坑支护带来很多技术难题。小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城市狭窄场地高层建筑的深基坑支护方案的设计、施工方法及施工质量检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高层建筑的建设,受到城市空间有限的限制,深基坑工程逐渐增多,且其规模和深度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减小对邻近建筑物地下结构破坏、造价低、施工工期短的逆作法基坑施工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青岛土岩二元组合条件下某大型基坑逆作法施工为例,运用有限元方法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逆作法施工的基坑桩体位移、周边建筑物沉降等参数均符合基坑规范要求,可以为以后土岩二元组合条件下的基坑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