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白雪锋  许浩  周燚 《中国园林》2023,39(4):71-76
寺庙是重要的公共空间,探究选址特征可挖掘其在城市中的地位与功能变化,是社会变迁与城市发展的缩影。基于ArcGIS和GeoDa平台,研究近代南京城市寺庙选址与路网中心性的耦合特征,探讨城寺关系,结果如下。1)寺庙选址。清末,寺庙多集中于城南和城西,寺庵、祠庙均由城南向城北扩散;民国,寺庵在城北呈多点集聚,祠庙则向中华门外扩展。2)城寺互动。近代城市寺庙与路网之间的相关性逐渐降低,在城市中的区位逐渐边缘化。清末,寺庙毗邻城市中心,与商业空间互融,城寺互动紧密;民国,寺庵与路网相关性远大于祠庙,在城市中占据更加优良的区位,祠庙因政权的转型、城市建设的影响而走向衰落。系统构建了近代南京城市寺庙GIS数据库,可为城市史、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研究提供量化方法参考,对南京近代寺庙遗产活化及当代寺观园林的选址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宁波天童寺"三关十景"是中国山林型佛寺胜迹的典范,其形成承载着古代中国独特的风景意识和审美观念。基于图文记录,对"三关十景"及周围寺庵、塔院分布位置进行复原,并从可行、可望、可游、可居4个角度探讨"三关十景"的寺庙园林营造。研究得出"三关十景"在"样貌构成"上关注动态游观,从而对寺庙园林空间形态形成客观认知;在"境域构成"上追求入境体悟,从而对寺庙禅宗文化形成主观感受。文章希冀回溯天童寺"三关十景"的历史样貌,探讨寺庙园林的独特本质,可以为理解寺庙园林文化提供新的视角,为寺庙的保护和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鸡足山位于云南大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古处中原文化与印度文化过渡地带,是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一教三派的交汇地,为我国著名佛教名山。明末清初时期,其寺庵建设数量达到"大寺八,小寺三十有四,庵院六十有五,静室一百七十余所"的宏大规模,在全国佛教名山中位居第一。基于实地踏勘,结合鸡足山志、古代诗文、明清游记等古籍资料,研究其寺庵总体分布规律与内涵,分析宗教思想在寺庵总体布局中的影响与体现。研究得出鸡足山寺庵总体呈现"一城八寺"的布局结构,并传达了"三界三境"的空间意象。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韩国通度寺3个历史时期的寺庙空间构成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出该寺庙空间构成随时代发展、文化积淀而变化的特点.即整个寺庙空间变化模式为:以塔为中心—以塔殿为中心—以殿阁为中心的寺庙空间构成的不连续变化,以及该变化的文化背景成因.通度寺空间构成的这一特点与中国传统寺庙园林布局形式、中国佛教东传以及佛教的韩国本土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韩国鸡笼山公园东鹤寺作为韩国历史文化遗产,其整体布局及建筑技术与艺术特征代表了韩国古代寺庙建筑群的较高水平。以东鹤寺建筑群为研究对象,结合现场调研和实地测量,分析其空间布局特点、空间序列和空间组成要素入口牌坊、观音庵、大雄殿等建筑与小品和植物配置,以期为国内寺庙建筑群的保护和修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钟穗 《建筑工人》2008,(5):60-60
各地旅游景点.几乎都有寺、庙、观、庵,正所谓自古名山多寺庙。然而.你可知道它们的由来和区别吗? 寺我国占代三公所居称“府”。九卿所届称“寺”。秦朝.凡宦官任外廷职务的官舍通称为寺,如大理寺、大常寺等。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开始传人我国,“寺”成为僧人藏经、讲佛的场所。  相似文献   

7.
杭州西溪地区佛教建筑系指西溪(沿山河)南北岸,包括今国家湿地公园一带与秦亭山至小和山山麓一带等地区的寺庙、祠院以及各种以佛教崇拜为主要功能的建筑群落。历史上这一带寺庵规模不大而数量众多,在西溪的历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法华寺、茭芦庵为例对比西溪南北不同环境下孕育的不同人文景观与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帆  罗能 《建筑与文化》2014,(7):152-153
基于对四川地区山地寺庙特征的研究,探讨山地寺庙充分利用地形,完成整体布局的设计方法,并应用于宁南县南华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中,使其融于自然,体现出寺庙宁静肃穆的氛围和山水园林的气质。  相似文献   

9.
沈福煦 《园林》2006,(4):8-9
虎跑原为大定慧寺和它的寺庙园林,位于杭州西湖白鹤峰下。这里有虎跑泉、大定慧寺、滴翠轩、五代经幢、弘—法师塔等名胜。虎跑泉甘冽醇厚,被誉为"天下第三泉"。五代之前,这里是大定慧寺之所在,此寺创建于唐元和十四年(819)。宋时曾改名法云祖塔院,元代改建后恢复原名。明清时,又经数次改建、扩建,并形成两组寺院,即虎跑寺和定慧寺。虎跑风景区,其实是虎跑寺和定慧寺的寺庙园林。这里林木葱郁,小径迂曲,还有放生池。虎跑寺中轴线布局,入山门后  相似文献   

10.
宁波天童寺“三关十景”是中国山林型佛寺胜迹的典范,其 形成承载着古代中国独特的风景意识和审美观念。基于图文记录,对 “三关十景”及周围寺庵、塔院分布位置进行复原,并从可行、可望、 可游、可居 4 个角度探讨“三关十景”的寺庙园林营造。研究得出“三 关十景”在“样貌构成”上关注动态游观,从而对寺庙园林空间形态 形成客观认知;在“境域构成”上追求入境体悟,从而对寺庙禅宗文 化形成主观感受。文章希冀回溯天童寺“三关十景”的历史样貌,探 讨寺庙园林的独特本质,可以为理解寺庙园林文化提供新的视角,为 寺庙的保护和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作为滇中寺院建筑的典型代表,龙华寺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光禄镇西山(民间称为龙华山)山麓,其建筑庄严雄伟,中轴线居中布局,系古代宫殿式建筑,具有北方建筑的特色,同时又体现了浓厚的云南地方色彩,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龙华寺历史沿革
  龙华寺原址名卧佛庵,始建于后唐天佑年间(公元907-923年)。元初,元兵入大理,段氏相国高泰祥殉国,其女菩提痛国破家亡,兄弟离散,乃出家于卧佛庵,尝手植菩提以占兄弟之聚散,九植皆茂。后兄弟九人皆无恙,终得团聚,其兄高长寿仍世职任姚安路总管,改建其寺,僧造像奉之,故更名活佛寺[1]。  相似文献   

12.
山岳型寺庵园林是我国传统园林重要组成部分,在景观特征、环境保护及当代发展角度有其特殊的研究价值。文章基于景观特征研究相关概念,以佛教名山鸡足山寺庵园林为案例,通过实地调研和古籍文献阅读,对古代鸡足山寺庵园林景观特征进行分析与凝练,在现状问题分析与归纳基础上,结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及现状情况,提出鸡足山寺庵园林景观特征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本是形容江南佛庙之众多,我一直以为杜牧归纳的这个数目带有夸张的性质.("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然而北京的寺庙,比之毫不逊色,甚至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其数量之多居全国之冠,并不亚于日本的京都、奈良,尼泊尔的加德满都,泰国的曼谷等被号称'寺庙之都'的城市."(郁寿江语)《北平庙宇通检》一书记载:北京旧城内及近郊区有寺庙八百四十余处.这还算是比较保守的统计.其实在鼎盛时期,已超过了一千座--可谓"十步一寺,五步一庙".细细地数一遍,都够费劲的.其香火之旺盛,恐怕会使烟雨南朝汗颜的.  相似文献   

14.
城镇所具有的地域特色、历史风貌、传统文化,构成了我们当前城市文化生态的根基,保护好城镇原有的特色风貌,留住历史文化的精神特质,创造性地"活化利用"原有的传统文化资源,既可成为城市一种特殊的资产和生产力,也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经济、社会、文化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发展。本文针对芒市"四寺一塔"历史街区的现状分析,围绕着保护更新的目标,在遵循相关保护更新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点线结合,综合思考,重点论述了对4个不同寺庙的明确规划定位,形成对"四寺一塔"历史街区总体规划布局与具体的设计处理,以期达到净化、美化和亮化"四寺一塔"历史街区的环境景观,进一步提升芒市城市形象与城市竞争力,彰显地方民族文化特色,有效促进芒市城市古建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等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日本人对于宗教的感觉,其中对祖先尊敬的形式发生了改变,其中祖先崇拜、"寺檀(Jidan)"制度(信徒供养制度,日本许多寺庙的经济基础)都发生了变化。Hasshoden纳骨堂所在的埼玉县原本的寺檀制度也发生了不可逆转的衰落,遵循这个制度到寺庙注册证明自身信仰的人在不断减少,削弱了寺庙的财政基础。纳骨堂的出现正是回应了这一时代趋势,不再遵循寺檀系统,创造了与代代相传的墓地不同的新的寺庙形式。  相似文献   

16.
《建筑》2016,(7)
正行游全国大大小小的寺庙,其方位一般都是坐北朝南,可江苏古城东台却有一座闻名大江南北的寺庙,其方位反其道而行之,坐南朝北,这就是东台泰山寺。它是中国佛教协会公布的江苏省名寺,是江苏省重点保护寺庙之一。《西溪镇志》里的有关记载可帮你解释东台泰山寺"坐南朝北"的迷团:"旧庙向南,元末张士诚兴兵之后,忽遭火焚,庙宇尽成灰烬,惟神象独存,而突然转向朝北,原  相似文献   

17.
<正>宗教都市,根据《日本大百科全書》解释:以大寺院、神社、教会等有影响力的宗教设施为中心发展形成的都市(日语中"都市"对应汉语词汇"城市")。在日本和歌山县高野山中有这么一座由真言宗(密教)道场发展形成的宗教都市。高野山内的城市虽然被定义为"宗教都市",依据现在"高野町"的行政区划来看,"高野镇"应该是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0,(5)
<正>我的家乡在地苏镇,地苏镇流淌着一条从地下河冒出的河流叫地苏河,因为安福寺的缘故有很多人也叫安福河。安福河中段有一个岛屿叫古松洲,古松洲上有三个岛,一个大岛和两个小岛,小岛上有一个小寺庙,名叫安福寺,大弯上屹立着一座气势恢宏的佛祖舍利塔。安福寺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广东地理先生樊安福游历至安定古城(今都安地苏),见此地石峰连绵,松木葱茏,江水清澈,坐拥妙境,引人入胜,遂萌发善心,在古松洲上建一寺庙,置佛像予大众供奉。乡邻百姓感念樊氏创建寺庙之功德,故取名"安福"为寺名,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9.
冷看城市广场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小龙 《规划师》2001,17(1):101-102
城市广场是城市中重要的建筑空间和交通枢纽,是市民社会生活的中心,起着当地市民的"起居室"、外来旅游者的"客厅"的作用.城市广场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魅力,也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的开放空间.  相似文献   

20.
由于政教合一的特殊历史背景,西藏的一些寺庙不仅是宗教活动的载体,也是政治活动的中心。随着政教合一制度的灭亡,西藏寺庙又回复成为宗教活动场所,正确审视那些曾经作为西藏政治活动核心的宫殿建筑将有助于更好地研究西藏宫殿建筑的发展轨迹。该文以萨迦南寺和哲蚌寺的甘丹颇章为例,从历史背景、与寺庙的关系以及建筑本身的空间特点等几个方面分析它们作为寺庙中的宫殿建筑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