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坐隐园选址于安徽休宁,为徽商、戏曲家、版刻家汪廷讷所有,是晚明文人园林的典型代表。《环翠堂园景图》作为研究坐隐园的唯一图像史料,完整描绘了其全盛时期的园景风貌,为探析园林环境营造、解读文士生活风尚提供了重要依据。文章以《环翠堂园景图》为研究对象,从山水环境描绘、园林生活展示、人物形象刻画、园景命名隐喻四方面入手,探讨晚明文人造园特点及渴望摆脱世俗烦扰又不愿割舍世情的矛盾心态。对于解读晚明文人造园思想,丰富古代徽州园林研究成果等具有重要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2,(1)
《说园》是我国古建筑、古园林学家陈从周的代表作。此书以实例论证并分析了中国传统园林造园手法,融入了陈从周的独到见解与看法,对当代园林景观与建筑的设计提供了指导依据和范本,行文生动,深入浅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该文以《说园》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陈从周的造园思想理论和实践,理解陈从周的造园思想理念,总结中国古典园林构成要素、艺术美学等普适性特征和造园原则。  相似文献   

3.
止园是明末常州著名的园林,是明清江南园林兴盛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陆续发现的园诗、园记、园图等史料为止园复原分析提供了可能。本文从园林背景、空间复原和营造特色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止园的历史沿革及研究意义,以止园图册为主要依据,结合园记,对空间结构关系进行提取重构,复原出园林平面,并从水体、山石、植物、建筑展开,探讨其造园风格与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4.
曲水园是明中期徽州丰南吴氏的私家园林,以曲水胜闻,是徽州私家园林理水造境的典范。探究曲水园理水造境方式,先通过释读《曲水园记》和《曲水园杂咏》,考证复原曲水园面貌;再从造园源流出发分析选址特点,探究理水造景的具体实施路径,阐明曲水园的造园思想。研究发现,曲水园通过借引活水、山水相依的构景以及随曲合方、以景悟道的造境手法营造园林山水环境,以其独特的理水方式构成了因地制宜、以水见长的造园风格。这对于了解徽州园林理水手法和造园思想,传承古典园林艺术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天津市园林文化的历史渊源以及近、现代园林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紧紧围绕’99世博会“人与自然”的主题,依次介绍《天津园》规划设计、造园风格和在营造中运用的现代园林技术手法,以体现传统的内涵、开放的格局,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园林特色,把《天津园》建造成一个寓意、寓情、寓景的园林精品。  相似文献   

6.
研究古典园林的意义在于与古为 新,在“养生”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今,探索养 生思想与造园的关系是以其现实价值进行 古典园林研究的一种途径。通过资料分析 与比较研究,重点阐述两者在四方面具有相 关性,即养生思想与造园主体同源,养生思 想与造园发展脉络相合,养生是造园目的之 一,养生思想影响园林要素营造。从文人园 林养生思想与造园的相关性角度,对古典园 林于“养生”的现实意义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天津市园林文化的历史渊源以及近、现代园林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紧紧围绕‘99世博会“人与自然”的主题,依次介绍《天津园》规划设计,造园风格和在营造中运用的现代园林手法,以体现传统的内涵,开放的格局,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园林特色,把《天津园》建造成一个寓意,寓情,寓景的园林精品。  相似文献   

8.
中国园林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 下我国举办的园林展中的地方展园是探索中国传统造园传承和 创新的重要平台。第十三届徐州园博会温州园的设计从“师法 地域特征”和“一园双境”2个层面进行了传统造园的“微创 新”探索。设计截取温州楠溪江乡村景观的一个片段进行提炼 和重构,营造具有野逸之气的山水园林空间,使游客能够在咫 尺之间身临其境地体验永嘉山水的诗情画意和温州发展的未来 之态。最后,以此展园的营造为契机思考了中国传统园林回归 本源进行传承创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园林》2018,(7)
正传统是民族特质的文化性格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传统是时代的传统,时代是传统的时代。"明末画家、诗人兼造园艺术家计成所撰写的《园冶》是其建造园林实践经验的毕生总结,是中国古代造物智慧的结晶。此书从本质上对园林艺术设计作出了科学的分析和全面的总结,将中国园林建造的精髓理念尽收其中,总结并提出了许多独具匠心的造园设计观念,为中国传统园林建筑提供了经典的艺术范式,极具丰富的美学价值和鲜明的艺术特色,体现了中国传统造园建筑独特的艺术思想,为中国当代的园林建筑  相似文献   

10.
林源 《建筑师》2013,(6):92-98
苏州艺圃创建于明末。清代初年发展至盛期,以后屡经变迁,迄今虽已四百五十余年。仍保持了以方池为核心的空间格局与池、山、园、宅的结构关系。清初山水画大师王石谷作有《艺圃图》,著名古文家汪琬写有“艺圃二记”。图、记,与今天的艺圃,共同向我们呈现了这座古代园林的前世今生。  相似文献   

11.
坐隐园是明万历年间汪廷讷在其家乡徽州休宁修建的一处私家宅园,现已湮没。但以坐隐园为主要描绘内容的《环翠堂园景图》有幸保存至今,从中可见坐隐园规模之宏大,内容之丰富,园林景致不逊于其他江南名园佳构。本文基于《环翠堂园景图》以及相关文献史料,图文结合,相互佐证,对明代晚期坐隐园的园林布局等进行考析,以期重现其历史园景。  相似文献   

12.
药圃是苏州艺圃之前身,为明代文震孟的私家园林,既有研究尚未对药圃造园意匠进行系统化分析。基于对现存史料的深入挖掘,以文献分析法结合园林图像对药圃的园林要素进行详细考述,论证《长物志》对药圃营建活动的指导意义,从山水格局、建筑形制、植物配置三个方面对药圃旧貌进行进一步推想复原,阐释其造园意匠的传承及演变与江南园林发展历史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3.
潘君亭  赵兵 《风景园林》2019,26(3):116-120
涧上草堂是明末清初苏州地区由明代遗民徐枋所构建的古典园林。明清易代之际,很多明朝文人士大夫不愿出仕新朝并自愿成为明遗民,成为清初一大特殊社会现象,对这一特殊群体所构建的园林进行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中国的古典园林史。通过分析画作与历史文献,对涧上草堂的原址、各园林要素以及园林后期的发展3个方面进行研究,得出草堂的平面想象图并概括涧上草堂的历史价值,力图推进在明末清初这一过渡时间段古典园林研究与发展的深度。  相似文献   

14.
晚明时期的旅游活动极为兴盛,许多文人发展出了自己的“游道”思想并渗透到当时的园林营造中。其中地理学家王士性的游道思想与造园艺术的结合尤为独特。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对白鸥庄进行了复原,分析其营造内容,总结其“集锦式”园林的空间特征与内涵,挖掘其造园手法与王士性独特旅游经历及观念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段建强  张桦 《风景园林》2018,25(11):29-32
豫园与寄畅园是两座始建于明代的古典园林。两园造园各具特色,是明清两代交替时江南园林的代表,其中对两园园林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是两座园林中的假山。本文通过对两园的掇山格局尺度、堆掇技法、造景逻辑3方面进行比较,探讨我国古典园林假山堆掇在晚明清初园林营造中的若干艺术发展趋向与问题。  相似文献   

16.
周向频  陈路平  王庆 《风景园林》2021,28(1):112-117
晚明越中园林整体呈现广泛的造园实践与较高的艺术水平,但相关领域研究在深度与广度上都有所欠缺。以晚明时期越中地区极为显著的望族现象及家族营园风气为切入点,以张氏、祁氏、陶氏家族为例,分析其繁盛园林文化产生的背景与原因,探究不同家族各具特色的营园实践思想和家族间的互动交流,以及对形成园林地域特色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文人家族为晚明越中造园的主要推动者,并依靠数代间的持续实践,发展出个性鲜明的特征:如张氏崇尚“匠心”、强调“内省”;祁氏以对山水的责任感维系造园热情、明确造园观念;陶氏则擅长利用奇特的采石宕地貌造园。同时这些个性特征又依托各家族间的广泛交流,产生了更为深远的地域影响。  相似文献   

17.
梁园位于佛山市区松风路先锋古道93号,是佛山梁氏家族的大型园林群组,故称梁园。据《佛山忠义乡志》和《梁氏友谱》等文献记载:梁园是在清代嘉庆、道光年间(1796年~1850年),由曾任内阁中书的岭南著名书画家梁蔼如及其侄梁九章、梁九华、梁九图叔侄四人精〔后造的家庭园林,包括位于开平路松桂里的“十二石斋”,松风路西贤里的“寒香馆”以及松风路先锋古道的“群星草堂”和“汾江草庐”等四组相近的园林建筑群。梁园规模浩大,造园手法颇具匠心,充分体现了造园者的艺术素养和创意。在岭南颇负盛名,与东范的可园、番禹的余前山房以…  相似文献   

18.
夏舒婷  严敏  李早  成庚  杨箫 《中国园林》2024,40(2):138-144
竹洲吴氏园亭是南宋文人吴儆的私家园林,位于今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由于宋代徽州园林的遗存较少,个案研究有所局限,因而园林文献记载成为研究宋代徽州园林的重要来源。以吴儆所写园记《竹洲记》为引,结合县志、文集等历史资料,首先考证并推断吴氏园亭的位置;再结合园记中的园林记述,提炼建筑、植物等造园要素及园林活动信息;进而推衍吴氏园亭的空间布局,得出空间结构拓扑图;最后,总结竹洲吴氏园亭的功能、流线,分析造园特征,还原文人造园的思想与手法。研究表明,竹洲吴氏园亭是宋代徽州文人园林的代表,扩充了江南造园史中宋代园林的研究案例,丰富了徽州园林的研究内容,为徽州园林案例研究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周宏俊  宋霖  黄晓 《风景园林》2018,25(11):23-28
以寄畅园的借景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寄畅园外部山林地造园环境的基础上,剖析寄畅园借景的景观与空间特征,以及这一借景景观与地形环境的关联性,揭示水系山势纵横之间的正面全景与侧面景深的组合关系,并在对拙政园、赖久寺庭园等中日园林布局的例证分析中,展现所隐含的山水因借的布局模式。同时梳理历史文献中关于寄畅园借景的变迁过程,指明园林布局对借景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戴文翼  顾凯 《中国园林》2021,37(4):139-144
弇山园是晚明的江南名园,以山景营造为重要特点。该园的主体建设延亘数年,3座不同时期营建的假山具有各异的叠山意象,分别可概括为壶中天地、山水再现和天然意趣,此三者均为园林叠山的重要主题。旨在通过对"三弇"的分析,揭示出此3种叠山意象在晚明江南园林中是如何借由具体营造实现的,这些意象的历史脉络又是如何发端、延续和变迁的,从而在传统叠山的意象与营造两者间架设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