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从装配式建筑发展、碳足迹测算及评价、碳排放量研究现状、碳足迹评价体系4个方面,对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碳足迹评价进行梳理。研究表明,传统建筑碳足迹测算以生命周期法、投入-产出法、实测法及质量平衡法为主,而排放因子法作为国际碳足迹测算最有效方法,因碳足迹因子库的建设滞后而难以推广使用,因此建立地域动态碳足迹因子库是进一步完善碳足迹测算的重要内容;装配式建筑的碳足迹研究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并未深入到物化阶段,导致碳足迹规律研究不到位,应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测算模型,以获得更加准确的碳足迹规律,为实现碳减排提供技术支持;现有研究都是以大环境视角为主,对于户型与碳足迹的关系的研究力度较小,亟须对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内碳足迹测算标准、碳足迹测算系统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且从各种类型建筑物和不同户型角度进行研究,进一步促进建筑全面降低能耗与碳排放量,为装配式建筑碳足迹评价及节能减排策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碳排放系数法建立了建筑结构全寿命周期的碳排放模型,并以4幢建筑形式、结构形式各异的建筑作为算例进行推演。计算结果表明,建造阶段的碳排放量占到建筑结构全寿命周期总量的40%~50%,其中建材生产是主要排放源。在不同的结构形式之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排放量大大高出钢结构。针对以上结论,对结构的建造阶段提出了相应的减排措施,以逐步实现"绿色建造"。  相似文献   

3.
太阳能技术的引入在建筑使用阶段达到了低碳减排的目的,然而"低碳"不能依靠末端减排。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真正实现低碳建筑要靠系统减排。该文以"零能耗太阳能住宅产品"为例,通过核算建筑全生命周期(主要是建材开采、生产阶段和建筑使用阶段)的碳排放,客观、真实地反映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应用对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影响。结论:由于使用太阳能系统,使用阶段的碳排放量降低了90%,然而太阳能系统在建材生产阶段的碳排放量也是不容忽视的,太阳能光电板生产的碳排放占总建材碳排放量的41%,必须纳入到建筑碳排放的全生命周期中去考虑。  相似文献   

4.
某汽车城车身车间及总装车间的全钢结构厂房设计,在工艺与公用对现代厂房结构提出新要求的情况下,解决了结构体系的选择、构件的布置和形式、节点的连接处理、工程总用钢量的控制等设计中的难题,为现代汽车工业全钢结构厂房的设计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模块化钢结构建筑为研究案例,通过碳排放因子法对该类型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情况进行测算,以年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强度作为碳排放计算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施工阶段的碳排放较传统施工方式有显著降低。模块化钢结构建筑采用新型施工方式,降低了该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是一种绿色的新型建筑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气候变化且建筑产业能耗相对较大的背景下,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我国重点关注的问题。围护结构是内外环境热交换的重要通道,其中墙体又是围护结构的重要部分,因此应该作为重点的节能减排对象。基于目前墙体构造以及材料的多样繁杂,选择合适的建筑墙体构造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现有的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模型的研究,结合墙体构造对建筑整体的影响特点,重新划分全生命周期,借助建筑案例,对一栋位于西安地区的高层建筑附以四种不同规格种类保温材料的两种典型墙体构造,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核算,建立针对墙体构造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模型。对比不同工况下的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得出不同要求下相应的墙体构造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每种外保温墙体构造的碳排放量并不会因保温材料的加厚持续降低,而是存在某一厚度使得其碳排放量最低;自保温墙体构造的砌块厚度越大,碳排放量越低;综合两类墙体构造,自保温墙体构造的减排效果明显优于外墙外保温墙体构造。  相似文献   

7.
高层办公建筑体量大、能耗高、碳排放基量大,已成为公共建筑节能减排的重点。根据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评价体系,将高层办公建筑全生命周期划分为4个阶段:建材生产、建筑施工、运行维护和拆解回收;梳理了各阶段的碳排放因子,将"年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量kgCO_2/(m~2·a)"作为碳排放计量参数,以消除使用年限、建筑规模不同的影响,便于开展计算结果的平行比较;进一步创建了高层办公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模型。基于模型计算了天津市29栋高层办公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结果在48.3~66.1 kgCO_2/(m~2·a)之间,其中"运行维护"阶段碳排放占比最大,达到89.3%,其次是"建材生产"阶段,占比10.4%,"建筑施工"阶段碳排放与"拆解回收"阶段减碳量可相互抵消而忽略不计。运用SVR(支持向量回归机)模型,对碳排放计算结果与影响变量进行拟合分析,构建出高层办公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得出的训练样本(22栋)、测试样本(7栋)碳排放值与实际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85和0.95,模型预测性能良好。该预测模型通过输入4个影响变量数据,即可得碳排放量预测值,能够极大地降低运算时间和工作量,实现了设计师在高层办公建筑设计初期阶段方便快捷的预测碳排放。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现有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模型的研究,在其基础上结合工业化建造模式的规律和特点,重新划分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共6个阶段。以工业化预制装配式住宅为例,建立基于全流程控制的工业化建造模式的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核算模型,使其科学化、系统化、精确化,实现碳排放计算的可控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为国家节能减排的发展战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为探寻不同结构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差异,本文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在对国内外已有的建筑碳排放测算结果归一化的基础上,构建了静态及动态的建筑碳排放流模型,应用该模型模拟研究了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及木结构3种结构住宅建筑在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流,其中包括隐含碳排放期阶段、建筑运营期阶段、建筑废弃及回收期阶段的碳排放流。研究结果表明:1)3种结构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的静态碳排放流量由大到小依次为钢结构住宅建筑的碳排放流量(1849)、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的碳排放流量(1 778)、木结构住宅建筑的碳排放流量(1 230);2)3种结构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时点碳排放流比较结果:隐含碳排放期阶段碳排放流由大到小依次为钢结构住宅建筑碳排放流(451)、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碳排放流(378),木结构住宅建筑的碳排放流(172);建筑运行期阶段碳排放流由大到小依次为钢结构住宅建筑碳排放流(29)、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碳排放流(28),木结构住宅建筑的碳排放流(26);废弃及回收期阶段碳排放流主要表现为负碳排放,钢结构建筑和木结构的负碳排放流量相近,分别为-52、-53,凝土结构的负碳排放流为-0.3,几乎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0.
沈丹丹 《建筑施工》2021,43(10):2162-2166
建立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定量研究生产、运输、建造、运行、拆除和回收不同阶段的碳排放量,并以上海某公共建筑为案例,进行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计算,结果表明,该建筑全生命周期单位面积碳排放量指标为2.72 t/m2,运行期间的建筑碳排放量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占比最高,其次为建材生产阶段.降低运行阶段的能源需求,选择可再循环和碳排放因子小的建材、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和浪费有助于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该模型的建立,可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提供依据,为优化设计方案、建造方案和运行方案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1.
沈丹丹 《建筑施工》2021,43(10):2162-2166
建立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定量研究生产、运输、建造、运行、拆除和回收不同阶段的碳排放量,并以上海某公共建筑为案例,进行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计算,结果表明,该建筑全生命周期单位面积碳排放量指标为2.72 t/m2,运行期间的建筑碳排放量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占比最高,其次为建材生产阶段.降低运行阶段的能源需求,选择可再循环和碳排放因子小的建材、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和浪费有助于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该模型的建立,可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提供依据,为优化设计方案、建造方案和运行方案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2.
沈丹丹 《建筑施工》2021,43(10):2162-2166
建立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计算模型,定量研究生产、运输、建造、运行、拆除和回收不同阶段的碳排放量,并以上海某公共建筑为案例,进行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的计算,结果表明,该建筑全生命周期单位面积碳排放量指标为2.72 t/m2,运行期间的建筑碳排放量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占比最高,其次为建材生产阶段.降低运行阶段的能源需求,选择可再循环和碳排放因子小的建材、减少建筑材料的使用和浪费有助于降低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该模型的建立,可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提供依据,为优化设计方案、建造方案和运行方案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3.
选取湖北省恩施市某绿色建筑为例,对其全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建筑物使用和建材生产阶段,其中建筑使用阶段碳排放占比达80%以上,而建筑建造阶段及拆除阶段碳排放较少。同时,由于采用绿色建筑技术,折算后的建筑单位面积年碳排放量,均低于恩施同期设计建造建筑的年单位面积排放水平,节能减排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建筑行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命脉之一。随着我国建筑科技的飞速发展,对于工业厂房的建造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建筑结构方面,工业厂房历经土木结构、土木岩石结构等不同阶段的变革,发展到今天的钢结构时代。钢结构安装的焊接质量控制,直接决定着工业产房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门窗》2017,(12)
钢结构工业厂房目前在我国大跨度结构厂房中应用比较广泛,其主要优点是强度高、自重轻、跨度大、建高层建筑容易、生产工厂化、加工性能好、施工速度快,有良好的节能效果,而且其建筑材料能够重复使用,符合绿色建筑发展要求,所以,越来越多的建筑师愿意使用钢结构施工。但由于部分钢结构工程施工队伍经验不足,导致很多钢结构厂房施工与安装质量不合格,这样会给以后的安全使用留下许多隐患。因此,保证钢结构工程厂房结构安全质量和使用寿命,成为了我们现在必须要面对的问题。本文就如何管控钢结构工业厂房的施工技术和质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钢结构具有强度高、塑性韧性好、自重小、制作简便、施工工期短、节能环保等优点。钢结构作为新型结构正在崛起,它在工业建筑中已是屡见不鲜。本文即详细阐述了钢结构工业厂房的抗震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7.
钢结构具有较多优势,如良好的抗震能力、较快的施工速度、环保节能等,其在各类工业厂房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钢结构施工的主要方式是吊装,由于厂房的功能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厂房结构及形式给厂房钢结构吊装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以广东A铝业公司工程为例,首先分析钢结构工业厂房的施工要点,然后就工业厂房钢结构吊装技术流程、安全技术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测算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将建筑全生命周期分为建材生产、运输、施工安装、运营使用和维护更新、废弃与拆除 5 个阶段,分别分析各阶段碳排放的来源,运用碳排放因子法确定各阶段碳排放计算方法,构建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测算模型,结合广州市某高校办公楼改扩建工程案例,分析各阶段碳排放特点与强度,为建筑碳排放测算研究提供参考。测算结果表明,建筑材料生产和建筑运营维护是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最大的阶段,分别占该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 30.03%和 68.00%。同时也是减排潜力最大的阶段。  相似文献   

19.
温室气体(GHG)排放导致气候异常已成为全球关注焦点,混凝土行业作为使用最多的基础建筑材料碳排放尤为严重.通过分析绿色混凝土全产业链的碳排放,提出基于LCA的绿色混凝土碳排放计算模型,并推导出单位立方米混凝土的碳排放计算公式,重点探讨了大掺量工业固废节能减排的量化方法,以诠释"绿色"的涵义.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建立了绿色混凝土碳排放定额模型,并提出碳排放星级评价标准和绿色混凝土全生命周期评价体系,对指导绿色混凝土低碳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工业建筑中,工业厂房是重中之重。从过去功能单一、形式单一的工业厂房到如今的多层钢结构工业厂房,这体现了中国的工业生产正在不断进步。钢结构作为一种十分实用的材料,将其应用于工业厂房结构设计之中,大大提升了厂房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本文首先介绍了多层钢结构工业厂房的优势和特点,接着分析了多层钢结构工业厂房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然后探讨了多层钢结构工业厂房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