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对钢纤维硅粉砼的抗冲磨、抗冻融性能进行了室内试验,并通过对钢纤维硅粉砼冻融过程中抗压、抗弯强度和弯曲韧性指数的计算,以及动弹性模量、失重率变化的测量,得到了其冻融过程中的宏观特性.水砂冲刷试验反映了钢纤维硅粉砼的抗冲磨性能.大量试验表明:钢纤维硅粉砼具有良好的抗冲耐磨能力和抗冻融破坏性能.作者分析了钢纤维硅粉砼抗冲刷耐冻融性能的细观机理,介绍了钢纤维硅粉砼在水工建筑物某些部位的应用情况,可供有关工程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2.
碾压钢纤维混凝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碾压钢纤维砼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钢纤维及粉煤灰掺量对碾压钢纤维政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粉煤灰超量替代情况下,碾压钢纤维砼的抗折强度、劈拉强度等力学明显优于基体砼。  相似文献   

3.
钢纤维砼框架节点抗震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钢纤维砼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资料,论证了钢纤维砼框架节点良好的抗震性能。文中提出的钢纤维砼节点的抗剪强度计算公式可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钢纤维砼压力管、钢筋砼压力管及钢纤维膨胀砼管,在内压作用下的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钢纤维膨胀砼管体的抗裂性及极限承载力均有较大的提高,且改善了管体内压时的破坏形态;钢纤维膨胀混凝土管中,钢纤维具有限胀增强及阻裂增强的双重作用,使其开裂荷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
钢纤维砼受弯构件荷载-变形全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钢纤维砼单向拉仲与单向压缩应力-应变全曲线的试验,配筋钢纤维砼受弯构件荷载-变形试验及其全过程分析,本文提出了钢纤维砼的本构方程及其力学模式。并根据精确的计算结果,给出了便于设计的参数取值。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作者通过对钢纤维增强透水性砼材料性能的试验研究,解决了透水砼强度不足的缺点,为透水性砼铺装工程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为推广应用钢纤维砼技术开拓了一个新领域.本文介绍了钢纤维透水砼的配合比设计,施工成型工艺、强度、透水性及相关性能等研究成果,闸述了透水砼铺装的优越性和应用前景,为今后的深入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采用两种不同的基体配和比,五种常用的钢纤维率,制成的粉煤灰陶粒钢纤维砼试件,进行了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及残余抗压强度试验.试验表明:粉煤灰陶粒钢纤维砼试件在承受极限压力之后,还能够继续承受相当大的荷载,第二次,第三次承受极限压力.本文通过试验归纳出残余抗压强度的数学模型,给出了残余抗压强度与承压次数的关系式,将有助于粉煤灰陶粒钢纤维砼以其优越的力学性能,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16根钢筋钢纤维砼受弯构件在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研究了钢筋钢纤维砼受弯构件的延性和滞回性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钢筋钢纤维砼受弯构件在周期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延性、塑性转动能力的计算公式以及弯矩曲率恢复力模型。  相似文献   

9.
钢纤维砼对框架节点性能的改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钢纤维砼框架节点的试验结果。5个梁柱组合体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表明,采用钢纤维砼可以提高节点的抗剪强度,增加延性和耗能能力,改善梁筋在节点的粘结锚固性能。在分析试验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共设计了6根钢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通过等幅疲劳试验分析了钢纤维体积率和钢纤维类型等因素对钢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受压边缘混凝土累积残余应变及刚度的影响,并利用梁受压边缘累积残余应变和刚度分别定义了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的疲劳损伤,根据试验数据确定了梁的疲劳损伤曲线,并根据疲劳循环不同时期的累积残余应变判断其损伤状态。研究及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疲劳循环次数的增加,钢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梁受压边缘混凝土累积残余应变逐渐增大,而试件的抗弯刚度逐渐减小,其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钢纤维有效降低了梁受压边缘混凝土累积残余应变发展速率和刚度的衰减速率,抑制了梁疲劳损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岩样单轴拉伸损伤不均匀性分析——第一部分:基本理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研究了损伤变量(率)的局部化特征。基于非局部理论,将损伤变量作为非局部变量,它与局部损伤变量及其二阶梯度有关。岩石的本构关系取为双线性应变软化。利用弹性区与损伤局部化区域交界处的交界条件(局部损伤变量为零)及损伤局部化区域的宽度为局部损伤变量达到最大值时所对应的宽度的假设,得到了应变软化阶段局部损伤变量、局部损伤变量率及损伤局部化区域的宽度的解析解。此外,在应变软化阶段,拉应力、拉应变及非局部损伤变量的关系与经典损伤模型在应变软化阶段的定义方式不相同,其差别在于非局部损伤变量前的系数是2而不是l。这样定义的优越性是可以保证局部损伤变量的最大值为l,意味着在损伤局部化区域的中部试样完全被拉断,与人们的常识相符。局部损伤变量在损伤局部化区域的平均值就是非局部损伤变量,而且,最大局部损伤变量是平均损伤变量的2倍。  相似文献   

12.
A new definition of the damage degree of SFRC is introduced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damage phenomena of Steel Fibre Reinforced Concrete (SFRC) under axial compressive fatigue loads. The damage equation, which describes the damage evolution in the material, is derived based on the above definition and continuous damage mechanics.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evolution model has a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3.
岩石损伤力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作者曾建立的损伤力学模型,分析了岩石全应力—应变曲线的峰值点参数;用数学方法证明了损伤变量定义的随意性和不同损伤变量的等效性,说明了同一数学模型可用不同的方式表示;给出了损伤变化速率曲线,分析了其变化特点及其与全应力—应变曲线的关系,解释了岩石试验中声发射规律。  相似文献   

14.
基于能量耗散定义损伤变量的方法   总被引:16,自引:9,他引:16  
基于对材料变形中的本构能及耗散能的认识,依据循环加载计算耗散能,从能量耗散角度定义材料的损伤变量,并给出了损伤变量的理论计算公式及损伤阈值的确定方法,研究了相关试验结果的损伤扩展规律。  相似文献   

15.
基于损伤性能的抗震结构最优设防水准的决策方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首先建立了一个符合损伤指数定义的加权线性组合双参数地震损伤模型,并给出了损伤指数的简化计算方法;结合三水准设防原则,提出了一个符合实际的地震损伤性能目标;给出了地震损伤极限状态的实用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于损伤性能的两种抗震设计方法常规方法和最小造价设计方法;然后,给出了单体结构地震破坏的宏观模糊概率分析方法;最后,提出了单体结构最优地震设防水准基于损伤性能的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得出了防火涂料局部破损后钢构件的温度分布规律,提出了临界破损长度的概念。分析了柱长、防火涂料厚度、截面形状系数,以及标准火灾升温时间对防火涂料局部破损后钢构件温度分布的影响。给出了破损长度和其影响区域内温度分布的计算公式,可供结构抗火性能分析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竟达 《山西建筑》2009,35(32):68-69
介绍了结构损伤的定义及发展,对损伤识别工作要解决的问题和常用的结构损伤诊断方法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将小波分析与人工神经网络结合起来进行结构损伤检测的方法,并通过算例与传统BP神经网络作比较,以推广其应用。  相似文献   

18.
结构性土体具有明显的损伤破损效应,结构性土体可看作是重塑土附含有一定的结构性。在荷载作用下,结构性土体的结构性逐渐消失,即土体的结构性发生损伤,直至结构性土体转化为重塑土。基于此认识,可将结构性土体的损伤变量与经典连续介质损伤力学中关于损伤变量的定义一致,同时也是经典损伤力学的扩展。将损伤而耗散的能量定义为损伤耗散能,并引入到土体的能量平衡方程中。通过对结构体元的能量分析,推导了相应的损伤演化方程,并给出了模型参数的确定方法。最后将试验结果和本文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较好反映土体损伤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张云红  杜青 《山西建筑》2010,36(2):79-80
为了评估钢筋混凝土梁的损伤情况,提出了一个新的评估方法即使用损伤系数Di来进行评估,介绍了破坏系数Di的定义是由刚度矩阵KT中的特征系数iλ或是频率ωi确定的,最后给出结构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损伤指标值的范围。  相似文献   

20.
水泥土的弹塑性损伤试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首先阐述了损伤理论中损伤变量的定义及其测定 ,并介绍了基本的损伤本构关系。然后通过对水泥土的弹塑性损伤试验 ,探讨了水泥土的损伤机制 ,并得到了一系列损伤关系曲线 ,为建立水泥土的弹塑性损伤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