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张彬 《市政技术》2012,30(5):79-82,86
石家庄六线隧道施工中需下穿石太直通线,施工风险较大。为保证石家庄六线隧道安全穿过既有运营铁路,施工中采取扣轨加固既有线路、洞内大管棚超前支护、全断面注浆加固掌子面、中洞法结合CRD法施工的方法,并建立了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施工过程中的力学转换进行了仿真分析,重点研究了地表沉降和隧道变形引发的轨道沉降变形,为施工提供指导,保证了下穿隧道安全顺利通过既有铁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地下空间不断开发,新建盾构隧道近距离穿越既有隧道、地下通道、地下管线等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由于新建盾构隧道对原地应力场的改变,必然会引起既有隧道的变形,对既有隧道的结构安全产生影响。因此,本文结合某软土地区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实例,采用Midas_GT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三维数字模型,分析软土地区超大直径盾构隧道穿越施工,对已运营地铁区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针对地面构筑物施工对区间隧道结构影响问题,以重庆罗汉寺天桥施工对隧道六号线区间隧道结构影响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 NX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天桥不同施工阶段对地下结构隧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区间隧道在罗汉寺天桥建设实施过程中主要发生向上的垂直位移,最大位移发生在拱顶位置,最大变形量达6.8 mm;而在天桥施工直至使用过程中,区间隧道结构的水平及纵向变形均较小,均未超过1 mm。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隧道变形的监测,确保轨道交通结构及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4.
针对地面构筑物施工对区间隧道结构影响问题,以重庆罗汉寺天桥施工对隧道六号线区间隧道结构影响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 NX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天桥不同施工阶段对地下结构隧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区间隧道在罗汉寺天桥建设实施过程中主要发生向上的垂直位移,最大位移发生在拱顶位置,最大变形量达6.8 mm;而在天桥施工直至使用过程中,区间隧道结构的水平及纵向变形均较小,均未超过1 mm。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隧道变形的监测,确保轨道交通结构及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5.
相互交叉的隧道近距离施工中,新建隧道施工必然会扰动既有隧道,增加运营地铁结构安全监护的难度。解决好穿越施工引起的运营隧道结构变形控制问题,对城市地下设施建设与安全监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上海西藏南路越江隧道下穿越M8线隧道监护工程为例,介绍了泥水平衡盾构掘进施工对运营地铁隧道结构变形的影响,分析了变形影响主要因素,得出了既有隧道的沉降主要发生在管片拼装阶段的结论;同时,从施工设备、材料、变形监控等方面提供了运营地铁结构安全监护的主要措施手段为同类型工程的监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上海市轨道交通9号线一期工程R413区间上、下行线和出入段盾构隧道下穿南新铁路环线工程,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旋喷桩加固对于控制既有铁路变形的效果.通过计算分析可知,旋喷桩的存在能够有效控制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既有铁路纵向和横向沉降及不均匀沉降,从而保证既有铁路安全运营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7.
既有铁路线附近的山体开挖常采用浅孔爆破作业开挖,爆破产生的振动效应是直接危害着隧道结构物的安全和列车的安全运营.因此,爆破产生的地震效应对隧道的影响,需加以分析,以确保隧道结构物和铁路运营的安全.本文结合某铁路隧道附近的爆破作业,研究了爆破振动效应对既有铁路隧道结构和列车运营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隧道衬砌质量对保证铁路运营安全有关键作用,而衬砌缺陷将给结构功能的实现带来不利影响。论文结合工程实际,分析了导致隧道衬砌空洞、脱空、不密实缺陷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措施,通过工程实际应用,验证了预防措施的有效性,为改善隧道衬砌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大中型城市轨道交通和地下空间的不断建设开发,有时需要在运营中的地铁隧道邻边进行深基坑开挖卸载,为保证地铁运营和基坑施工安全,需要预先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本文以此背景下的某深基坑施工项目为例,采用迈达斯GTS-NX三维数值动态模拟分析基坑开挖卸载的各种施工步骤对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过程,根据计算分析结果对基坑施工过程与地铁隧道结构的影响变化作出安全性评估。  相似文献   

10.
隧道施工对土体产生扰动会引起周边及上部土体应力状态发生改变,导致不同程度的地表变形。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的最大难点在,于既要保证施工期间不能影响铁路列车的正常运营,同时又要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施工难度和风险很大。因此,采取合理有效的加固措施减小隧道施工对地表及其他构筑物的影响,控制路基及轨道的变形十分必要。论文结合深圳地铁7号线下穿广深铁路实际工程,从设计方面对地铁隧道下穿既有铁路的加固措施要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徐方晨 《山西建筑》2012,38(17):24-25
针对石家庄市新胜利大街地下空间利用工程进行了介绍,指出该工程充分利用六线隧道上方覆土空间进行立体化地下空间综合开发,以求达到土地复合化、集约化利用的目的,且地面部分则通过有效的景观设计,形成城市核心区新兴的大型带状中央绿地景观公园,为城市核心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建设提供了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发展,地下工程,尤其地铁建设项目日益增多.确保地下工程的安全,尤其是确保城市交通繁忙地段地下工程的安全,采用综合施工技术,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当前地下工程的重要课题,也是对地下资源充分利用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目前,各类管线被要求采用共同沟或单独的管道方式埋入地下,加剧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深度和难度。结合上海世博电力电缆隧道工程实例,本文介绍了国际上各类新型的盾构工法,分析了可最大限度地实现地下空间开发的各种特殊要求。通过对各种异型盾构工法的研究,解决在隧道施工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相似文献   

14.
城市空间立体化将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资源对重庆市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重庆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工作的实际,笔者首先概述了已经完成的地下管线普查项目和正在开展的地下空间普查项目以及建库工作,提出了加快对重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若干思考和建议,重点从地下空间工程技术创新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在新...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和管理存在较为混乱的现象,综合管廊的修建不仅可以解决此现象,还可以提高城市地下空间使用率,满足城市绿色发展的需要。笔者详细调研了国内外一些典型地区综合管廊项目的建设状况,从融资管理模式、项目建设、施工方法、运维管理技术4个方面研究了国内综合管廊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表明:北京、上海及深圳等地区的综合管廊建设虽晚,借鉴国外已有管廊建设管理经验,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特色;综合管廊建设存在融资经营模式不成熟、规划落后于建设、与其他地下工程建设冲突、预制管廊模具缺少统一标准规范、管理水平落后急需提升等问题。基此,提出了综合管廊建设应因地制宜、协同地下工程建设、推进综合管廊标准化智能化等建议,为后续管廊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已经成为城市地下交通发展规划的新趋势。基于网络通风理论和通风设计标准,建立了一维隧道内压力平衡模型。以武汉市城市地下道路工程为背景,研究了自然风阻力作用对多点进出地下道路通风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多点进出地下道路按照设计规范推荐的自然风速进行通风设备配置,不完全能提高隧道整体设备配置的安全性。在隧道运营中应结合隧道自然风速和隧道平均车流速度变化,进行通风设备的运行控制。在典型自然风速下,匝道和主线的长度变化对出口匝道的通风量影响显著,对入口匝道通风量影响较小。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工程的通风设计和隧道运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太湖新城地下空间遵循“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生态后业态”的原则,致力打造一体化、有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标杆项目,成为国内第一个绿色三星大型独立地下空间。本工程集市政设施建设、地下空间开发、轨道交通衔接、综合管廊连通、周边地块联接、生态城市建设、智慧城市运营、城市景观提升、安全防灾系统于一体,针对设计和管理做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通过地上地下综合一体化研究,形成全面系统、整体协同、贯穿始终的9个一体化策略,统筹协调政府、建设方、施工方等相关方面,落实到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环节,关注城市和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力求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绿色生态、智慧超前、可持续发展的有生命力的新城。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的学术讨论会中,概括了地下铁道、隧道设计与施工、隧道力学、地下空间利用、地下防排水等五个方面的最近成果,论述了我国城市隧道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针对重庆市渝中半岛地下空间的特点,开展了地下空间开发安全风险评价研究。首先,利用地质环境调查数据,基于层次分析法和专家问卷调查法筛选并建立了地下空间开发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其次,结合模糊评价和变权思想建立了安全风险模糊变权综合评价分析模型;然后,基于ArcGIS Engine开发了重庆市渝中半岛地下空间开发安全风险评价系统,实现了区域整体评价和规划待建轨道工程风险分析的功能;最后,整体评价了渝中半岛地下0~150 m的开发安全风险,并选取某待建轨道工程进行了精细化风险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开发的评价系统加载了模糊变权综合评价分析模型,完成了渝中半岛地下空间的三维评价,可为穿越该评价区域的规划待建轨道工程辅助选线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徐行军 《福建建筑》2006,(5):168-170
本文简要阐述了共同沟的概念、优点、国内外共同沟建设现状。综合利用城市道路空间,尤其是城市道路地下空间,积极建设集城市各种生命管线设施为一体的共同沟是城市道路空间有效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共同沟作为城市地区的地下综合市政管线走廊,不仅对于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且对于地下空间的开发乃至整个城市的规划都具有重要意义,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