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大众化教育阶段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与要求,按照多元智能理论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来设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多元化教学模式。实践表明,多元化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7)
基于"兴趣—实践—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建筑类课程教学与实践改革体系,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优化、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工程实践训练,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7)
工程教育认证近几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受到重视。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课堂教学存在许多不足。教师可以在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基础上,对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进行基于问题学习、案例学习、项目学习的教学模式改革。该模式使学生课上积极参与教学互动,课下广泛查找资料完成项目,真正动脑分析、动手验证,实现对工程问题的解决,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加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实践,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水平,分析了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质量的生源、学位论文、导师、培养环境、培养模式、培养体系、大工程7个关键因素,揭示了7个关键因素间互动发展的内在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建设了强化研究生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四大实训平台,即校内综合实验实训平台、校内外共享实训平台、创新联盟实训平台、大工程产业基地实训平台,提出了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三种培养模式,即大工程下实践化研发模式、群体型研讨模式、开放式培养模式,创建了产学研用相融合的立体化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并进行了教学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研究生的团队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出了创新教育理论、强化实践教育、加强创新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等创新教育实践模式的改革措施,以满足目前社会对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立足于高等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现状,介绍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举措,构建了适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四层次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以通用实践能力、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训练为核心,创新综合课程设计、工程技术培训、顶岗实训等教学环节。实践证明,该教学模式对培养建环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1)
CDIO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探讨了通过引入CDIO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动手能力、个人能力及工程系统能力。实践证明,这些教学改革措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5)
文章以"高位就业"为导向,以动漫设计专业为研究对象,探索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以及如何将该模式运用在动漫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和社会实践中,通过实践与教学结合,培养动漫行业所需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2)
按照CDIO的教育理念,对现有的测控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及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探索测控专业面向CDIO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案,提出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项目设计为导向、基于CDIO工程模式的综合培养方式,建立基于CDIO模式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方案和课程知识能力体系。在学校实践教学培养的基础上,从高校教育界和产业界两方面进一步构建面向CDIO的校企联合实践教学分类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7)
电工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要按照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好我们每个教学环节的工作。构建"相互平行、融合交叉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创建"核心技术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探索教育实践中成长的立体化平台,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项目导向型教学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实际参加项目规划、实施和管理,来完成本科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的新兴的教学模式。项目导向型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毕业之前不仅具有扎实系统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适应未来实践领域的实战能力,是强调能力和素质教育的一项有效的教育模式。分析了项目导向型教学模式的优点,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阐述了项目导向型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并为推动项目导向型教学模式的实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提出了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和科教融合理念的可编程逻辑器件课程教学改革思路,介绍了该课程教改模式、教改方案和教育理念的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3.
毕业设计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一次检验。基于CDIO理念,以"大工程观"和"全寿命周期"为主线,以学科交叉与专业综合为基础,开展基于团队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采用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联合指导的方式,重在培养学生"大工程观"、团队合作意识、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实践创新精神,促进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不断提升,以期为推动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方式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土建类专业“工学交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土建类专业生产实习模式现状与弊端进行了分析,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的内在要求,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和创新,采用"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模式,利用企业的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培养企业需要的、满足岗位能力要求的高技能人才。实践证明,"工学交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技能、工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并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5.
“双一流”背景下,培养一流人才是建设一流学科的重要内涵,更是评估学科建设成果的重要维度。对于专业型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言,培养其创新及实践能力是新时代高校育人的重要目标。文章以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例,将国际化的理论教学模式与产、教、学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相融合,探索构建国际化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多层次的实践平台,并由此形成专业型学位硕士研究生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以提升建筑环境与能源类专业型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新工科"建设大力推进的背景下,加强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工程热力学是一门工程应用性强的基础理论课程,作为培养研究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该课程教学始终贯穿"新工科"人才的培养理念。通过探讨前沿教学拓展、工程案例设计、专题项目探究、综合能力考核等"四位一体"的高等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形成师生交流融合的学习研究共同体,构建教学相长、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的研究生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提升学生工程应用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实验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实现本科人才培养的双重目标———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和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工程技术研究应用人才,文章通过开展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实验教学改革研究,提出了双重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将实践教育的育人理念落实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做到实践教育"三坚持""三结合""三落实"。  相似文献   

18.
建筑师执业注册制度下艺术类院校建筑学专业变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经济发展,国内近年来开设建筑学专业的院校大幅度增长,各大艺术院校也纷纷开设了建筑学专业。建筑教育的国际化接轨和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的注册建筑师执业资格考试,引发了国内各传统建筑院校的教学体系改革。作为一门强调实践技能与艺术结合的专业,艺术院校下设的建筑学专业应该针对建筑系列课程重艺术、重表达、重形式等问题,结合注册考试制度进行教学改革,发挥其艺术学科平台优势,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艺术修养的同时,增强工程技术、实践技能教育的力度,培养具备人文艺术修养并具有广阔就业前景的复合型建筑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19.
针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各专业单独实施、缺乏多专业配合的普遍现状,提出基于CDIOF-BIM的联合毕业设计教学模式。该模式以CDIOF为指导思想,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依托,以BIM技术为平台纽带,制定了相应的教学流程和方法。通过对CDIOF-BIM教学实践实例进行分析,验证了该教学模式的可行性。从实施的效果来看,该模式得到了师生普遍认可,学生工程设计、信息获取、协同创新等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路基路面工程学是道路工程方向的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满足道路工程建设快速发展的需求。在目前的路基路面工程学教学模式和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标准的基础上,文章阐释了实践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探讨了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并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分析了路基路面工程学实践教学的方法。结果表明,实践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