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探讨了接触校园绿色空间内在动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尤其是场所满意度和场所依恋作为中介变量在这个过程中的链式中介效应机制,以及绿色空间特征的调节作用。对杭州市10个大学校区的633名大学生展开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接触校园绿色空间内在动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显著影响;2)场所满意度和场所依恋在接触校园绿色空间内在动机和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3)校园绿色空间特征在接触校园绿色空间内在动机、场所满意度、场所依恋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具有调节作用并存在调节阈值。研究结果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接触校园绿色空间内在动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丰富了绿色空间健康促进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建成环境与老年 群体心理健康的关系逐渐受到学界各方关注。 通过天津市中心城区16个典型老旧小区627位老 人的调查问卷以及现场审计、遥感影像等多源 数据,研究利用多级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 倾向值匹配法,探讨中国特定城市居住背景下绿 色空间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路径与机制。结 果发现老年人心理健康受个人层面与邻里层面 两方面因素影响。其中邻里层面绿色空间的覆 盖度、功能以及景观植被对老年人心理健康产 生正向影响,并且体力活动以及社会凝聚力起 到中介作用。研究为绿色空间对老年人心理健康 有益的潜在假设提供了证据,并且建议通过有针 对性的城市更新规划与老旧小区改造措施促进 老年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黄倩  金荷仙 《中国园林》2023,39(3):93-98
体力活动缺乏问题日益突出,提高体力活动对于促进公众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绿色空间已被证实与体力活动水平相关,但由于体力活动影响因素的复杂性,绿色空间与体力活动之间的影响机制尚未有定论。社会生态模型重视环境因素的作用,探讨影响体力活动的多维因素,为系统分析体力活动与绿色空间的关系提供综合框架。通过分析社会生态模型在体力活动领域的发展理念及其与环境的相关性发现,绿色空间干预受到人群和社会经济特征的影响,影响体力活动的绿色空间要素主要包括外部空间特征与内部场所特征。总结社会生态模型指导下绿色空间与体力活动相关性研究的不足与挑战,提出未来理论研究和实践的3个方向,包括多学科交叉协作、模型框架优化和绿色空间高质量发展,以期进一步厘清绿色空间与体力活动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4.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强大的多尺度规划战略,它在全球范围内正以迅猛之势蓬勃发展,并形成了一个能够带来多种利益的复杂系统(法布士,1995;兹欧拉斯,2007,等),包括公众的健康与福利。证据表明,它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心理健康问题,增加幸福感。在这一战略中,绿色基础设施的选址、大小、质量以及可达性对于公众健康的改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西班牙的拉科鲁尼亚市是一个高密度中型城市,这一案例值得人们关注。关于该市现状及新总体规划的研究阐明了应该如何通过运用景观生态原则来改善绿色规划、增加其带来的尤其是关于公众健康的利益。以SWOT研究为基础,本文将对该案例的不足进行解释说明,并思考其在绿色基础设施战略、实施过程以及设计方案中的影响。目前,已有众多研究突出了在类似于拉科鲁尼亚市的密集城市中整合与实施这些规划战略的必要性,因为它们能够改善公众健康,生活质量与景观,并作为一个有竞争力的全球优势发挥作用。本研究将阐述区域性规划在增强城市网络(西班牙北部)的空间连续性,继而将其开放至大西洋方面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城市绿色空间是影响居民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城市绿道建设已被认为是有效的绿色空间干预措施之一,探究城市绿道与居民心理健康的因果机制,对于优化绿色空间规划布局、提升居民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方法】运用准自然实验方法,以体力活动变化量、生理健康变化量、情绪状况变化量为中介变量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城市绿道暴露与居民心理健康水平变化的因果机制。【结果】1)绿道暴露可直接显著影响居民心理健康水平,也可通过身体健康得分变化量、身体质量指数(BMI)变化量两个中介变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水平。2)绿道暴露仅能直接影响女性群体的心理健康得分变化量;并通过BMI变化量间接作用于女性心理健康,通过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变化量和身体健康得分变化量作用于男性心理健康。【结论】揭示了绿道暴露与居民心理健康水平变化的多路径因果机制以及男性和女性群体中存在作用路径和中介变量的差异。未来可通过优化绿道可达性、差异化配套绿道公共服务设施等健康导向的绿道规划措施,促进居民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以引导公众积极情绪,进而提升蓝色空间心理健康服务水平的研究成为风景园林领域的热点内容,其中科学测量空间的公众情绪一直是难题。针对公众情绪在蓝色空间中的分布特征,探讨滨水空间组织、形态、界面与公众情绪类型和强度偏好的关联机制。以社交媒体照片作为大众情绪响应的数据来源,引介面部表情读取技术形成公众情绪映射地图,并进行积极、唤醒、幸福、惊喜、平和5个层次的强度量化;通过相关性和中介效应分析提取影响公众情绪的城市蓝色空间特征,并提出调控公共情绪的空间优化导则,精准推进城市蓝色空间的潜在健康效益转化。结果表明:亲水程度、高宽比和面积最能显著调动情绪愉悦度和共鸣度;岸线弯曲的高度亲水界面最有利于情绪积极唤醒;桥上空间最有利于舒缓脆弱情绪;便捷开放的滨水空间通过行为活动的中介效应引导积极情绪。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34)
本文对心理电影进行了界定,回顾了电影疗法的研究与推广、国内对心理电影的研究和实践,论证了利用心理电影进行心理健康科普的可行性,也回顾了我国心理健康科普的紧迫性,论证了心理电影在向公众科普心理学知识、启发公众树立心理健康意识、科普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直接影响公众的心理健康诸方面的科普价值。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过渡性开放空间的使用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欧洲城市规划师及景观设计师的关注.在一块闲置地被用来修建新建筑之前先用作开放空间,这是利用过渡性景观的一个例子.开放空间的"过渡性"形式似乎不符合对城市景观开发的传统理解,这种理解基于现有的开放空间的保存和长期使用.多变的社会条件、公众影响城市开发的约束作用以及减少的市政预算迫使政府重新思考他们的责任以及他们如何履行这些责任.习惯上,一个城市绿色空间是基于人均最小空间需求而进行开发的,特别要遵循欧洲绿色空间的传统形式与功能.市政研究表明,无论在衰退的城市还是在繁荣的城市,过渡性使用在城市空间规划中正越来越引起关注.过渡性空间的利用似乎能提供应对当前挑战的十分有趣的潜在方法,然而它们在欧洲规划程序中的综合运用似乎与开放空间应是永久性的受保护的理解有矛盾.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既有建筑绿色改造和加快建筑业绿色发展,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构建既有建筑绿色改造PPP模式.研究表明,政府规制下,地方政府、私人部门和社会公众能达到协同合作的均衡状态,政府监管成本、惩罚、补贴和奖励是影响主体行为的主要因素.提出落实政府激励与约束机制、构建绿色改造技术创新体系以及完善政府监管和公众监督机制等建议,以期促进和规范既有建筑绿色改造PPP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住区作为城市基本单元,良好的规划建设在改善人居环境和引导居民的健康生活习惯上具有基石作用,为深入解析住区外部空间环境对居民的健康影响,促进公众健康,追踪梳理了国内外相关主题文献,辨析了住区空间对居民健康影响的要素系统和影响路径,归纳了用地与设施、空间形态、交通与街道、绿色空间四类空间要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发现相关健康影响并非仅是简单的正负线性相关,还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多因素影响特征和阈值非线性相关性,进而探讨了相关研究的结论与方法在住区规划建设过程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袁青  赵家璇  冷红 《中国园林》2022,38(3):45-50
寒地冬季严酷的气候条件对老年人在住区绿地的活动行为影响显著.利用实地调研与问卷结合的方式对哈尔滨市6个样本住区的226位老年居民进行调查,对老年人个体属性、绿地环境特征、环境认知、活动行为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量化分析,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活动行为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影响二者的因素.结果 表明,严寒气候背...  相似文献   

12.
城市绿地是人工与自然耦合的城市景观之一,是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的利用是提高居民身心健康及幸福指数的有效途径。为验证城市绿地对居民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以杭州市主城区内所有大于1hm2的绿地为研究对象,在对665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Arc GIS技术分析杭州主城区绿地空间布局,应用似不相关回归方程(SURE)对居民身体健康福祉、心理健康福祉、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居民游玩绿地频次(游玩次数、停留时间)、在绿地游玩项目、绿地空间布局,以及受访者个体属性和感知等,均会对居民身心健康福祉和满意度产生不同维度和程度的影响,其中,绿地利用程度和地理空间比个体属性和个人感知对居民的影响程度更大。最后,从增加街头绿地数量、合理扩大绿地面积、增加可达性3个方面对杭州市主城区城市绿地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水文化遗产"概念及内涵的分析,比较了世界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世界水管理系统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对"水文化遗产"概念理解的异同。筛选并分析1978—2019年《世界遗产名录》(以下简称《名录》)中与水相关的文化遗产(含自然与文化混合遗产、文化景观)项目,将其保护历程归纳为"水利文物保护""水利景观保护""水管理遗产保护""水文化遗产保护"4个阶段。基于《名录》中"水文化遗产"的存在形态对其进行分类。最后提出"水文化遗产"的价值识别和评估应构建更加科学的体系。  相似文献   

14.
张冉  舒平 《风景园林》2020,27(4):106-113
通过绿化环境促进体力活动以提升公共健康水平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绿色空间的特征与体力活动的发生及居民健康联系密切。使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对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并用Histcite对文献进行引文分析,从体力活动的分类方式,居民个人属性和社会环境、建成环境以及绿色空间特征3方面影响因素进行梳理。结果表明:多数文献支持绿色空间与体力活动的发生关系显著;由于体力活动、绿色空间及居民健康水平三者之间存在未知因素的混淆及因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无法解释的因果关系,因此绿色空间对体力活动的促进作用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机制存在争议。此外,提出城市绿色空间对体力活动的关注度不足、居住环境邻近绿色空间指标精细化程度不够两点不足;最后认为:需要进一步关注居住邻近的绿色空间与居民体力活动的相关研究;由定性关系转向定性定量关系相结合的研究是未来的主要方向;主动式环境干预以及多学科的交叉为未来的相关研究带来新机遇。  相似文献   

15.
许多研究已表明,工作场所的绿色环境对员工身心 健康具有重要的促进意义,然而当前传统的以绿地率等为核心 指标的静态绿地评估和规划方法,难以有效评估个体移动视角 下的绿化暴露水平。在此背景下,基于使用者在工作场所周边 日常绿地使用行为及其动态绿化暴露的量化分析,探索动态、 实时的绿化暴露计算方法,挖掘静态绿化暴露量指标对不同主 观行为特征的绿地使用者动态绿化暴露量的影响差异。结果显 示,处在高度绿色环境工作场所的人也会保持更高的动态绿色 接触,除此之外其每日总体动态绿化暴露量水平高低不仅受到 静态绿色环境(绿地可达性、可获得性和可视性)的限制,同时 也受到使用者绿地使用行为目的和出行时段偏好的影响。研究 结果探索了基于使用者个体行为视角的绿化暴露量测算方法, 为进行人本尺度下城市绿地的评估与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促进呼吸健康是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作用,但其效应存在不一致性,有待深入探讨。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回顾2000年以来绿色空间与呼吸健康的相关性实证研究,从区域特征、空间尺度、人口属性三个维度分析比较已有结论的差异,并从绿色暴露评估方法、绿色空间的影响路径和中介变量两个角度剖析研究结论不一致的潜在原因。研究发现,不同区域属性、空间尺度和人群年龄之间的结论存在差异。首先,选取不同的绿色暴露测度方法是导致不同空间尺度下研究结论不一致的潜在原因;其次,受到多个影响路径和中介变量的影响,绿色空间同时具有正负影响效应且难以判断其抵消作用造成了不同地理区域之间、城乡环境之间的结论差异;此外,在以体力活动为中介变量的影响路径中,由于体力活动强度不同带来的呼吸健康促进效应不同可能是年龄群体之间具有差异性的原因。针对研究争议与难点,提出未来的研究应升级完善不同空间尺度下的绿色暴露测度方法,增加其评估的准确性,还要进一步促进聚合性研究的展开。另一方面,应加强以体力活动为中介变量的机制研究,从数据采集、变量选取和研究设计等方面逐步优化,为深入探讨绿色空间对呼吸健康的促进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岳峰  傅凡  戴菲  袁满  曾辉 《中国园林》2021,37(9):83
气溶胶对人类的生命健康具有重要影响,绿色空间 被认为是缓解气溶胶污染的重要生态设施。既往研究集中于单 个污染因子与土地利用的相关研究,但对绿色空间景观格局与 综合空气污染物空间规律的定量化研究较少。以武汉市为例, 基于遥感影像,利用ENVI、ArcGIS提取绿地和AOD数据, 运用Fragstats计算绿色空间景观指数,从统计学规律和空间 分布规律两方面研究了绿地景观格局与AOD的关系。研究发 现:1)绿色空间景观指数和AOD都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 征;2)绿色空间景观格局缓解气溶胶污染的核心景观指数指标 为CA、PLAND、LPI、COHESION、AI;3)基于地理加权 回归的绿色空间核心景观指数对AOD浓度分布影响具有空间 差异。提出了绿色空间核心景观指数缓解气溶胶污染的调控策 略,旨在从缓解气溶胶污染角度出发,为绿色空间类生态规划 设计等提供参考,为人居健康环境和公共卫生安全建设提供理 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董禹  李珍  董慰 《风景园林》2020,27(2):88-93
城市住区绿地环境的感知与压力缓解密切相关,能够影响居民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时间和品质两个层面,探析住区绿地感知与居民压力水平的关系。选取哈尔滨市主城区具有代表性的12个住区,通过对731名住区居民的问卷调查,获得居民的日均绿地感知时长、对住区绿地环境的感知偏好评价和压力水平的数据。分析表明,日均绿地感知时长超过50 min的居民具有明显的低压力水平。居民在城市住区绿地中可以感知到9个类别的品质特征,包括秩序、自然、安静、尺度、庇护、趣味、物种多样性、社会性和文化性。其中秩序和安静与压力水平的关系最密切,二者与尺度和自然品质特征结合为最优感知品质组合,很大程度上可缓解高压人群的压力水平。研究从规划设计的角度,为识别有益心理健康的重要环境要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