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文章将川西木雅地区内多处民居的实地考察结果梳理总结:首先概括地介绍木雅地区民居的基本特点,阐明对比的方式及原因;接着,将对象分为农牧区两类,对比区域间差异,概括区域内共性;最后,对比各区域内民居间差异,探究农牧区民居各自的演变差异。本文旨在通过建筑内部宗教空间的变化来剖析木雅地区藏民深层次信仰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归纳了斯宅村传统民居特色的基础上,阐述了其营造技术的复杂个性。通过对营造语汇、建筑形制和尺度模数等木作营造意匠进行分析,再将其与近世《鲁班经》、《营造法原》等营造文献以及徽派、闽台等地民居的诸多内容进行比对,结合历史和文化层面因素,总结当地营造技术地域特征的类型倾向,并尝试追溯其源流派系,以丰富杭绍平原民居建筑文化的内容,为文物保护和浙江民居地域文化的传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归纳了斯宅村传统民居特色的基础上,阐述了其营造技术的复杂个性.通过对营造语汇、建筑形制和尺度模数等木作营造意匠进行分析,再将其与近世《鲁班经》、 营造法原等营造文献以及徽派、闽台等地民居的诸多内容进行比对,结合历史和文化层面因素,总结当地营造技术地域特征的类型倾向,并尝试追溯其源流派系,以丰富杭绍平原民居建筑文化的内容,为文物保护和浙江民居地域文化的传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江南民居营造技艺作为我们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当代人的责任。现代民居建设中,如何传承传统江南民居建筑文化,创造出具有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民居,使民居回归传统文化之根,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的课题。本文从文化观念、审美意识和营造技艺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就如何传承传统江南民居建筑文化方面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5.
黎族传统民居具有强烈的可识别性与丰富的文化内涵,是黎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经济发展与文化趋同的影响下,黎族传统民居不可避免地面临现实的困境,正在快速消失。通过对现存黎族传统民居的实地调查,分析其现状与问题。结合黎族传统民居的形成与演变发展,总结它们的可识别性特征及其生态策略与营造智慧。运用低技术策略对黎族传统民居及其营造机制进行选择性继承、灵活重组与吸收改造,使其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实现黎族民居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性别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经过历史的演变,岁月的沉淀,其影响力已经根深蒂固。江南民居建筑作为性别文化传播的载体,将其边界性、差异性、封建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文章通过文献查阅、实地勘察及数据分析,分别从建筑布局,外部造型,内部装饰,文化寓意等方面来探索了性别文化与江南民居建筑营造表达之间存在的关系,进而解析江南民居建筑营造的深层文化内涵,以求在现代建筑设计方面加强先进性别文化的建设引导,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7.
在大力提倡保护乡村民居地域文化特色的今天,挖掘研究传统建筑营造技法,领会当地民众营造智慧,有助于传统建筑理解传承。该文以内蒙古沿黄地区土坯民居为例,对当地土坯民居从选址、院落空间布置到基础、墙体、结构、屋面的建造方式,以及传统住居供热体系中火炕、烟道的做法进行研究,分析影响其形成的自然文化因素,为未来的乡村民居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黄炎 《重庆建筑》2014,(2):16-19
火塘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渝东南土家族传统房屋营造的中心元素,其民居文化的重要特色。该文以火塘的功能为出发点,研究渝东南土家族民居建筑空间。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环境资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如何建造现代可持续的居住建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许多学者开始研究传统民居营造过程中所蕴含的生态建筑理念和经验。基于这样的背景,该文以豫东商丘地区清末至民国时期的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在大量的实地调研和访谈的基础上,总结传统民居木作、砖瓦作的营造技术特点,分析传统民居营造过程中利用自然、适应自然的朴素技术和经验。在保护传统民居文化的同时,一方面,去粗取精,将技术和经验用于探索现代居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方式传承和发展传统民居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0.
芜湖近代民居,在受徽文化、川湘文化及西方文化等多种文化的影响下,表现出"杂糅"的建筑特征,其违和的建筑空间中存在着营造的逻辑规律。本文通过对芜湖现存的近代民居进行空间模式的总结,并以此为依据,对芜湖近代民居空间的形成进行溯源,对其衍生逻辑进行释义。  相似文献   

11.
简述了图案的定义,从起源期、形成期、发展期、繁荣期四个阶段阐述了藏式民居图案的起源及发展历程,并从分类、图案与色彩方面对藏东南民居装饰图案特色进行了分析,有助于在建设过程中对民居装饰领域的运用及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播。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的旅游古镇中,旅游民居逐渐成为一种吸引游客的新兴资源。文章对丽江古城中的白沙与束河两旅游古镇进行深入调研,发现两处古镇均出现传统民居向旅游民居转型的现象。文章从功能置换、立面易容、装饰传承、结构更替、庭院布景五个方面,对旅游民居的发展与构筑做出解析,从而指出旅游民居的构筑方式与传统民居相比差异极大。其功能上已完全变为为外来经营者与游客服务,而形态上虽基于传统原型,却又融入了大量的现代元素。旅游民居的诸多构筑方式有悖村落与民居发展,但总体趋于对传统的尊重。  相似文献   

13.
新民居建设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新民居建设作为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重要措施之一,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文章主要从农民的角度研究新民居建设的影响因素,建立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影响因素的logistic模型,找出农民参与新民居建设意愿的主观及客观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西南地区的几个传统乡土聚落的实例追踪调研为基础,深入剖析了近十年来西南传统乡土聚落中的民居景观的总体布局、居住单元、附属空间和建筑材料的变迁历史与趋势,并将其与同时期发生的保护行为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西南传统乡土聚落的民居景观变迁在不同村寨中均表现出较为相似的变化方向,由于受关注程度和保护级别的差异,村寨之间存在时差先后的分布特点;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较强的保护关注程度会推进民居建筑的现代性变迁,而旅游介入因子的强弱会影响民居景观变迁的方向;民居建筑的各种变化趋势与村寨的传统性延续之间存在一定矛盾;保护级别较低的村寨的民居景观的变迁容易发生突变,而保护级别较高的村寨民居景观变迁会呈现出村寨内部范围的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以小丹河流域的清代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论述了该地区传统民居的特点,分析了棚楼式民居的成因,从屋架、墙体、基础方面探索了清代民居的建筑框架,并研究了传统民居的装饰图样,以突出清代民居本身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6.
在渝东南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下,这里的土家族民居发展积淀出自身独特的民族特色。着重从渝东南土家族民居的用材与构件形式、屋架形制与屋面形态、建筑装饰艺术三个方面入手,对土家族民居的建造技术与艺术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7.
冯维波 《华中建筑》2014,(1):150-153
该文在分析探讨渝东南土家族山地传统民居聚落营建理念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聚落的空间特征:民居平面型制的多样化特征、依山傍水的山地特征、耕地至上的环农特征、群—序—拓扑结构的形态特征,主要存在自由散点式布局和集中簇群式布局两种聚落空间形态。最后分析了聚落空间的成因,认为渝东南土家族山地传统民居聚落的空间特征只是在汉族传统院落民居的基础上,由于受到当地特殊地形条件的限制而进行的修正。  相似文献   

18.
吴江  史津 《四川建材》2010,36(6):44-45
以东北、华北、山西、浙江、广东、贵州等地的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气候区的传统民居实例中蕴含的低碳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营造经验。  相似文献   

19.
沈飞 《山西建筑》2010,36(10):8-9
介绍了三岩地区的人文地理,从建筑学和城市规划的角度对三岩碉楼民居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提高人们对碉楼式民居的认识,促进我国传统民居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浙东南传统民居是浙江民居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有着自身的特色。气候、地理等生态要素对浙东南传统民居有重要的影响。浙东南传统民居的选址环境、形体布局、结构构架、节点构造、材料利用等方面都体现了对生态的适应。研究浙东南传统民居如何适应当地生态有助于深入认识传统民居地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