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通过开展室内模型试验,结合数值模拟方法,探究滨海软土强夯置换碎石墩的形成过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填料方式下墩长和墩径均随夯击次数递增,大填料时墩长小、墩径大、最大墩径埋深浅、长径比小.不同锤体锥角下,墩长与墩径均随夯击次数递增,大锥角时墩长短、墩径大、最大墩径埋深缓增.不同夯击能下,墩长随夯击次数递增,墩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强夯置换的碎石墩深度和直径是表征墩型的重要指标,而强夯参数、施工方式是影响墩型的重要因素。研究强夯置换机制对优化强夯置换工艺具有重要意义。依据模型与原型的相似关系比0.05设计了室内模型试验,通过重塑软土形成的模型地基,研究了不同夯击能(0.018、0.027、0.036、0.045kN·m)、不同填料方式(1/4填料、1/3填料、1/2填料、满填料)、不同夯锤锥体角度(0°、30°、60°、70°、80°)3个独立影响因素及其组合变化对成墩形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墩径随置换深度的变化曲线以最大墩径埋深为分界点,其上满足二次多项式分布规律,其下满足线性递减规律。夯击能与置换深度总体上呈正相关关系;锥体角度与置换深度呈负相关关系;锥体角度与夯击能对墩体直径的影响较小;夯坑填料方式对墩体直径的影响显著,与墩体扩径系数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刘子昂 《四川建材》2024,(2):96-97+117
软土地基强夯置换加固工艺及其效果分析对于确保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都具有重要性。为此,以某沿海石化基地为研究背景,利用现场试验从单击夯击能、垫层厚度、单墩影响范围、夯锤直径、夯锤重量和夯锤落距等参数对置换深度的影响展开了研究。结果表明,强夯置换软土地基在软土层厚度较小时,效果为最佳,施工中夯点间距应大于3 m,最佳夯距为3~6 m,夯锤面积与置深度呈负相关,在施工过程中建议采用小锤多夯进行置换加固,建议在施工过程中采用重锤小落距的组合进行置换,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提出大应力范围内的密度相关土体本构模型,适用于分析强夯等作用下的土体变形问题。对刚柔接触算法进行了修正,用物质点法结合提出的本构模拟了强夯过程。与其他数值模拟将荷载假设为三角形应力波作为输入荷载不同,通过输入夯锤与土体的碰撞速度实现加载。模拟结果与承德机场4标段某处试验数据进行了对照,吻合较好。提出强夯过程中的能量转化率的概念,对能量转化的规律进行了研究,为研究强夯问题提供了新视角。模拟分析表明,能量转化率的提高不总意味着每击夯沉量的提高,因为能量在较大范围的扩散可能导致高能量转化率下的低夯沉量;剪切变形过程中吸收较多的塑性应变能,可能会使体积压缩变形吸收的塑性应变能向局部集中。通过数值模拟还发现,重锤低落时的能量转化率高于轻锤高落,一般可产生更大的夯沉量。  相似文献   

5.
强夯大变形冲击碰撞数值分析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动力接触有限元法分析了强夯对地基土的冲击碰撞过程。夯击过程中 ,夯点周边地基土存在局部大变形现象。采用无限小应变度量将不能消除刚体位移的影响 ,必须采用大变形理论。为了保证显示算法的网格稳定性 ,计算模型中考虑了侵蚀分析。锤底接触力和夯沉量在计算过程中直接求得 ,模型考虑了夯锤自重 ,能够模拟夯锤与地基土的多次接触分离过程 ,适应于各种复杂的地基土结构。文章最后给出了一个工程实例 ,以验证本文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6.
第三方载荷作用下埋地输气管道动力响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强夯是导致埋地输气管道第三方破坏的主要载荷形式之一.强夯下埋地输气管道动力响应问题的本质是夯锤-土-埋地管道组成的体系在冲击荷载下的整体动力响应.利用LS-DYNA有限元商业软件,基于非线性动力学基本理论和动态算法,在半无限土介质中,通过对动力参数和接触参数的合理设置,在验证某工程实例的基础上,选取适当的本构关系,从夯击能量的大小、夯锤和管道之间的间距和管道表面复土深度三个方面对强夯冲击荷载作用下埋地输气管道的动力响应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出了埋地输气管道在夯击荷载下的动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研究强夯冲击荷载作用下埋地输气管道的动力响应是可行的,其计算结果对埋地输气管道的风险评估、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郝力生 《山西建筑》2010,36(32):91-92
运用强夯置换法的原理,采用特殊的小底面积置换夯锤,并采用渐变的夯击能量,应用强夯置换法对码头前沿区地基进行了加固处理。结果证明,应用此工艺能有效地控制夯击能量对已有码头建筑的影响,解决了对振动敏感的沉箱附近地基的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南方沿海滩涂土质特点,使用ADINA软件对某围填工程在不同强夯参数下地基强夯处理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影响分析,分别计算了不同夯击能下强夯影响深度,得到了最佳的夯击能,并与规范计算的夯击能进行了比较,两者较为接近,表明模拟计算结果有一定的可靠性。使用最佳的夯击能,计算了不同夯击次数下夯锤底部的沉降量,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两者较为吻合。有限元模拟计算表明,在强夯过程中夯坑周围会出现隆起,隆起量与夯坑距离成反比,有限元模拟计算了强夯处理后地基的工后沉降,结果表明地基稳定性得到了较大增强,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强夯施工是处理山区碎石填土路堤的有效措施,该方法已经得到工程实践的验证。文章通过对碎石土的土工试验,确定其物理力学参数,在2000kN·m夯击能的作用下,采用FLAC软件模拟强夯过程,计算出距夯击点横向1、1.5、2、2.5m和纵向2、4m的夯沉量,得出横向2.5m和纵向6m的作用范围并连续进行10次夯击,通过比较实际夯沉量,判定此次模拟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以港口饱和软土地基处理为例,采用高能级强夯置换法进行地基处理。以确定施工参数和评价地基处理效果为目开展强夯置换试验研究。通过对单点夯试验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监测结果的分析确定施工参数,并分析强夯置换墩体成型状态进而评价地基处理效果;通过对群夯试验过程中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情况分析确定每遍强夯的间歇周期。试验结果显示:强夯置换墩体的形成与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有特定的相关性,强夯置换墩体的成型深度决定了强夯置换影响深度,强夯置换墩体的形成利于场区地基土强夯过程中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  相似文献   

11.
孙刚 《山西建筑》2014,(17):78-79
介绍了强夯置换法的作用机理,通过工程实例,从强夯施工顺序、打井降水、场地整平、测量放线、强夯施工等方面对强夯置换法在地基处理中的施工技术作了研究,并分析了该技术的加固效果,得出了一些有利用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刘永生 《山西建筑》2003,29(3):115-116
简要分析了钢筋代换的现状 ,结合新版混凝土设计规范和验收规范 ,对钢筋代换需要注意的事项从强度、构造、变形三个方面逐一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钢筋代换应优先选用HRB40 0 (Ⅲ )级钢筋 ,并提供了代换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3.
刘品  史鹏飞  李四强 《山西建筑》2009,35(34):111-112
进行了湄余公路某标段换土填石基坑开挖施工过程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地基加固措施和建议,以保证民房安全的情况下,公路换土填石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14.
强夯挤淤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刘粤湘 《山西建筑》2006,32(1):123-124
结合工程实例,对强夯挤淤处理地基的方法进行了介绍,从钻探、重型动力触探及浅层平顶载荷试验几方面,对地基处理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夯挤淤法加固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采用强夯置换墩加固湿地中高速 公路路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拉尔至满洲里一级公路部分路线穿越海拉尔河漫滩湿地,软土层位于地表,厚度较薄,而且地下水位较高。综合考虑施工难易以及经济效益,提出强夯置换墩复合地基的设计方案,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等粗颗料材料,形成大直径置换墩(桩)作为复合地基的骨架。强夯置换法是一种经济、简单易行的地基处理方法,但目前仍没有成熟的设计计算方法,施工前必须进行试夯以确定其适用性及加固效果。为此,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研究相同置换率条件下,桩(墩)径对加固效果的影响,为桩(墩)径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通过试验区的试夯试验,确定施工参数,验证强夯置换法用于这类湿地地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倪红梅 《山西建筑》2006,32(11):64-65
介绍了换填垫层法的定义及其加固原理,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该方法在具体工程应用中的设计思路、施工过程、检验效果,以促使工程人员在选择软土地基处理方法时优先采用该方法。  相似文献   

17.
赵亮 《工程勘察》2013,(10):29-32
强夯置换法作为一项地基处理技术已得到广泛应用。通常情况下,强夯置换复合地基所采用的置换材料均为散体材料(如碎石、片石等),相比采用干硬性混凝土作为置换材料,散体材料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提高不大,地基变形也比较大。本次试验以工程实例为依托,采用低强度的干硬性混凝土与碎石桩作为强夯置换材料进行强夯试验,通过现场静载荷试验和动力触探试验表明,干硬性混凝土强夯置换单墩相比碎石桩,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地基承载力,也能减小地基变形。  相似文献   

18.
根据地勘报告,对强夯半置换法在某料厂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重点对B2区的加固设计及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采用强夯半置换法处理料场地基,能有效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和承载能力,是处理料场类软弱地基经济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箍筋约束再生混凝土棱柱体动态力学性能试验,获取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下约束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动态应力-应变关系全曲线|研究取代率对约束再生混凝土力学和变形性能的影响规律。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体积配箍率或应变率下约束再生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形状无明显区别,曲线的上升段基本一致,而下降段差异较为明显。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或应变率的提高,下降段曲线随之变陡|箍筋约束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再生混凝土的脆性,随着体积配箍率的提高,下降段曲线明显随之趋于平缓。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受压峰值应力和极限应变的影响规律不明显|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加载速率或箍筋约束的提高,约束再生混凝土受压峰值应变均随之增大。初步提出受压峰值应变的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影响因子模型。根据初始弹性模量变化规律,提出不同取代率下约束再生混凝土受压初始弹性模量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0.
董江峰  武丽  梁危  何媛媛  王清远 《建筑结构》2020,50(7):113-117,135
为合理利用震后建筑废物,研究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基本物理和力学性能,进行了钢筋再生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研究。分析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和配筋率对其受力性能的影响,比较了试件的载荷-位移曲线和承载力计算结果,得到了试件的裂缝扩展与试件参数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再生粗骨料取代率越大,混凝土内部缺陷越复杂,钢筋再生混凝土梁刚度越低,试件破坏时裂缝数量越多,变形能力越强但仍符合平截面假定。根据再生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利用数值计算方法对钢筋再生混凝土梁的变形过程进行分析,建立了试件承载力的理论计算公式,其结果试验结果符合较好,且其分析方法安全可行,研究成果可为再生混凝土的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