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以湖州地区淤泥质粘土层的勘察统计资料为背景,对其静力触探测试参数以及该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进行相关分析,建立了针对湖州地区淤泥质粘土静力触探参数与其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之间的经验公式。利用经验公式可从静力触探测试参数推算湖州淤泥质粘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并结合载荷实验参数给出了计算其地基承载力的经验公式,从而可为该区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中淤泥质粘土参数的可靠性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理论分析和大量试验资料的分析回归统计,提出一种多参数计算桩的土层技术参数方法,经过统计得出一组侧阻力和端阻力经验公式,并将计算结果与试桩结果进行比较且在实际运用中获得好的成效,因而可供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杭州地区典型软土层(第①、第②软土层)土质力学特性、动剪切模量比和阻尼比的分析,详细探讨了杭州地区第①、第②软土层压缩指标、抗剪强度指标与物理指标之间的分布规律和相关性,拟合了相应的经验回归公式,发现了第①、第②软土层动剪切模量比G/Gm ax、阻尼比λ与剪切应变γ之间的关系,并利用M artin-davidenkov模型和陈国兴等建议的阻尼比经验公式进行了拟合,给出了拟合曲线和拟合参数推荐值,从而得到小应变条件下,杭州地区软土层动剪切模量比G/Gm ax和阻尼比λ随剪切应变γ变化的参考值,有利于杭州地区第①、第②软土层动力特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不同桩端土层的钻孔灌注桩承载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建立钻孔灌注桩动测静测对比关系经验公式,为提高高应变动力试桩法在灌注桩承载力检测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高晓亮 《浙江建筑》2010,27(5):41-43
杭甬高速铁路沿线覆盖了相当厚的一层软土,通过对软土土工试验数据的统计研究,结合原位测试结果,确定了沿线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并通过对软土物理力学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回归分析,获得了各参数间的规律性关系,建立了地区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层损失的盾构隧道地面沉降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盾构推进各阶段特征,分析了盾构推进引发地面沉降的机理。基于地层损失,建立了盾构隧道地面沉降控制体系。该体系综合了土层特性和盾构隧道设计参数,通过设定地层损失率,利用经验公式对隧道纵横两个方向的地面沉降做出预测,基于沉降控制指标反算需要控制的地层损失率,用于控制沉降;利用数值模拟分析隧道施工过程,基于地面沉降三维曲面,分析地层损失及施工控制参数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对比分析设定地层损失率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建立地面沉降—地层损失率—施工参数之间的联系,通过施工参数控制实现地面沉降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岩体分级BQ与RMR的关系及其力学参数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标《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岩体质量分级的基础上,提出了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的简化计算方法。根据规范中建议的岩体物理力学参数取值范围,编制了各参数与BQ关系曲线图,通过非线性拟合分析,建立了各物理力学参数与BQ之间关系的经验公式。基于内摩擦角等效原则,通过比较已有的分别用RMR和BQ表达的岩体内摩擦角经验公式,推导出1个BQ和RMR之间的关系方程。同样基于变形模量等效原则,通过比较已有的分别用RMR和BQ表达的岩体变形模量经验公式,推导出4个BQ和RMR之间的关系方程。这5个关系方程与实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到了上限线和下限线方程;由内摩擦角等效获得的关系方程趋势较好,取上限线和下限线的中间线对其进行修正,得到了本文建议的RMR和BQ之间的关系方程。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某地饱和黏性土基本工程性质的基础上,对黏性土静力触探测试参数和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进行相关性研究,并建立推算饱和黏性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的经验回归公式。结果表明:黏性土双桥静力触探与其他原位试验结果具有较显著的关联性;锥尖阻力和十字板剪切强度、标准贯入击数之间具有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土体孔隙比、含水量和压缩系数等物理量之间则具有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本文结果可为类似软土地区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中饱和黏性土的参数取值和可靠性分析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1]给出了锚杆刚度系数的计算公式,笔者认为该公式存在问题和缺陷:①锚固段越长,锚杆刚度系数反而越小;②锚杆刚度系数仅与锚杆材料参数、尺寸有关,而与土层性质毫无关联。该公式在推导过程中将剪应力沿锚固段的分布情况过于经验化和简化,未能真实反应锚杆荷载的传递原理。基于锚杆和土层协同变形原理,类似于文克尔弹性地基梁的处理方式,将锚杆周围土体等效为一系列独立作用的切向土弹簧,同反映地层法向特性的基床系数,引入了反映地层切向特性的剪切刚度系数,通过建立锚固段的受力平衡方程推导出新的锚杆刚度系数计算公式。与规程公式不同的是,该公式表明锚杆刚度系数随着锚固段的增长而增长,但是增长率是减少的,同时,还表明了锚杆刚度系数与土层剪切刚度系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扁铲侧胀试验(DMT)是一种先进的原位测试方法,近年来在武汉地区逐步应用。由于扁铲侧胀试验需要建立地区性相关关系才能准确测定岩土层主要参数,因此建立武汉地区扁铲侧胀试验经验公式尤显重要。文章首先介绍了扁铲侧胀试验基本原理,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经验公式及大量工程对比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武汉地区利用扁铲侧胀试验划分土类的标准,建立了土层DMT试验与静止土压力系数、压缩模量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1.
 采用横观各向同性层状粘弹性模型模拟半空间之上的层状场地, 用阻尼器取代其下部半空间以吸收振动能量。利用作者所推导的环形荷载作用下横观各向同性层状场地位移响应公式, 将它们沿径向进行积分, 给出了横观各向同性层状场地对圆盘状简谐荷载位移响应的一般形式, 并举例说明一些参数及底面边界条件对这些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确定柱的计算长度是稳定验算的关键一环,对此,GB50017-2010《钢结构设计规范》中给出了一些相关的计算公式和表格,但这些公式和表格仍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这些公式和表格基于计算假定只适用一般情况,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框架各柱内的轴力或各排架柱的轴力和柱高相差较大时,这些公式和表格就不再适用了;二是使用这些公式和图表难以得到计算长度随各相关参数变化的直观表现。针对这些不足,本文作者利用:二阶位移法推导了相关的公式并制成了确定计算长度的实用图表,利用这些图表可快速地确定计算长度,并可得到计算长度随各参数变化的直观趋势。  相似文献   

13.
基于有效孔隙比的黏性土渗透系数经验公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粗粒土的渗透系数可由与渗透性能相关且较易量测的常规参数估算,研究黏性土的类似经验公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首先考虑结合水膜对黏性土渗透特性的影响,定义了黏性土的无效孔隙比和有效孔隙比的概念,利用黏性土的稠度界限指标液限、渗流的起始水力坡降和双电层参数3种方法,推导了无效孔隙比和有效孔隙比的计算公式,然后对常用的粗粒土渗透系数经验公式进行修正,得出了适用于黏性土的渗透系数经验公式。最后选取泾阳黄土、南海软黏土和科威特盐渍土的相关物理参数,分别代入粗粒土和黏性土的渗透系数经验公式中,得到渗透系数的计算值,将其与室内试验的实测值进行对比,验证了黏性土渗透系数经验公式的合理性。在比较分析了渗透系数经验公式及3种有效孔隙比计算方法的优缺点后,推荐采用稠度指标法修正的柯森–卡门和斯托克斯经验公式作为黏性土渗透系数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土压平衡盾构穿越富水砂层施工技术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旭东 《岩土工程学报》2009,31(9):1445-1449
结合土压平衡盾构机穿越长345m富水砂层段工程实例,基于朗金土压力理论对配置了双螺旋出土输送器的盾构机在渗透系数较高的富水砂层中实现土压平衡模式掘进的性能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正常状态下设备对富水砂层的适应性良好,然而一旦发生地下水大量渗入,仍有水土突涌的可能,需要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来降低水土突涌的风险。通过室内试验进行了淤泥质砂层的碴土改良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气泡剂效果最优,高分子聚合物在喷涌事故发生时应急使用效果较好,现场监测结果表明碴土改良效果良好。最后探讨了气刨剂的掺入量与掘进机工作参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复合土工薄膜及其防渗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复合土工薄膜是以土工薄膜和土工织物在工厂通过挤压、液压或喷涂等工艺所制成的整体结构,它兼有薄膜防渗和织物排水的功能,起着薄膜加垫层的作用,并改善了薄膜的工程性能及简化施工程序,保证施工质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防渗材料。文中针对复合土工薄膜用作斜墙铺盖防渗,从铺盖和透水地基界面的接触冲刷概念出发,导出了极限铺盖长度和渗流量的计算公式,经新疆桑株水库土坝坝面铺盖防渗工程实例计算比较,误差甚小,可供设计参考。文中根据薄膜理论建立了复合土工薄膜在其法向应力作用下的顶破强度计算公式和织物排水的公式,经云南恨虎水库堆石坝的校核,可合理选择复合土工薄膜。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建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平均截面基本方程,探讨了截面承载水平与裂缝特征的相关关系。由于采用平均截面和以裂缝特征值作为计算参数,离散程度小于规范提出的裂宽计算公式.国内98根试验梁的计算结果与试验值符合良好,提出的计算公式简单、实用。根据结构在使用荷载下的裂缝情况既可了解截面的承载水平,也可以推断截面的配筋率,为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评估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已有的计算分析方法上,通过类比强夯法,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提出了计算冲击碾压能量和评价有效加固深度的理论公式。通过分析文献中的工程实例,采用文章提出的理论公式计算出砂性土、粘性土和湿陷性黄土的有效加固深度修正系数值,并结合工程实际,给出合理的建议值,其中砂性土为1.3~1.6、黏性土为0.8~1.0、湿陷性黄土为0.6~0.8。文章为冲击碾压法的有效加固深度研究提供了一个思路,希望其中的部分参数能够通过工程实践、试验或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进一步的检验和验证。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加筋材料在拉拔试验条件下,筋材所受到的拉力、剪应力、应变之间的关系,利用筋土界面间存在的抗剪刚度系数G,建立起了与材料拉伸模量Er和G有关的拉拔影响系数α,从而推导出拉力沿筋材分布的公式和各点筋土的相对位移公式。通过与已有的试验数据相对比,证实该公式的可行性。分析了拉力在筋材上的传播规律和α对筋材拉拔力分布的影响,表明用α能综合反映压应力、摩阻力、土体性质等多种因素对筋材拉力的影响。在加筋土结构中,筋材位移不是很大时,采用该公式能较好地估算筋材各处的拉力。  相似文献   

19.
Various methods can be used to investigate buckling phenomena in a steel compression member. Among these methods, experimental formulas, semi-empirical formulas, closed-form solutions and classic methods based on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s well as numerical methods based on finite elements are most commonly used. All of these methods have associated complexities. Thus,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perform a comprehensive parametric study on the buckling phenomenon of a compression member using these methods. The simplicity of the mathematical concepts used in ANNs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d their ability to model complex problems have led to the popularity of ANNs. After the learning step of an ANN, a function can be determined as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put variables and output parameters, which is a load–displacement relationship in this article. It is then possible to perform an extensive parametric study on the buckling behavior of a compression member. In this research, the network can also extract the critical load–slenderness relationship. Using this network, it is possible to conduct an accurate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various parameters at the critical load as well as to evaluate the sensitivity of the critical load to each variable used in the ANN training.  相似文献   

20.
《Soils and Foundations》2023,63(2):101280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ompressibility of clay deposits in Toronto, Canada, through an inverse analysis. A series of oedometer test results from a local transit project were collected and used to calibrate the stiffness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he Hardening Soil (HS) model. The invers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by coupling UCODE, a universal inverse modeling tool, and PLAXIS to fit the simulated stress–strain curves to the test results. First, a sensitivity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identify the most critical model parameters and simplify the problem by removing less sensitive parameters. Second, the selected HS model parameters were calibrated for a total of 71 oedometer tests conducted on different soil types. Third, a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calibrated HS mode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soil type. In the end, a series of prediction formulas were derived to estimate the compressibility parameters from soil index properties and standard penetration test measurements, which can be used to better simulate the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local soils in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