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徐德嘉 《园林》2011,(7):74-77
植物景境的空间审美古典园林的空间效果,历来都被认为是丰富多变的。就植物景境形成的空间而言,无论是层次、意境等各方面,均有突出的特点,故有必要对植物景境的空间审美加以讨论。文人造园物质力量有限,园地不能与皇家苑囿相比,但受宇宙观的支配,追求无限广大和将天地万物笼盖无遗的空  相似文献   

2.
徐德嘉 《园林》2011,(6):72-75
植物景境(这里泛指景观和意境)审美,古今有着明显的区别。古人重在审察植物的历史、前人的评价和文化的内涵;今人则注重树形(包括人工造型)、与环境协调与否、或者从植物的生态功能方面——如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保持水土(平原不太需要)等等。本文从前一视角,略一介绍传统的、名家的植物景境审美方式,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地方八景中的声景观,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性景观的典型代表,其包含着深刻的文化主题和人文意境。本文通过对地方八景中的声景观及其声境的研究,挖掘古代地方自然声景与人造声景的营造方式,并对声景的产生因素及其资源的稀缺性、瞬时性;声场的多重性和复合性;"声"与"景"的结合等方面特征进行分析,阐释了声景的天籁、地籁、人籁三个层次意境。该研究不仅可以让今人学习古人声景观营造经验以及声境的文化提升方法,同时对于今天地方声景观的保护和再创造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地方八景中的声景观,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性景观的典型代表,其包含着深刻的文化主题和人文意境。本文通过对地方八景中的声景观及其声境的研究,挖掘古代地方自然声景与人造声景的营造方式,并对声景的产生因素及其资源的稀缺性、瞬时性;声场的多重性和复合性;“声”与“景”的结合等方面特征进行分析,阐释了声景的天籁、地籁、人籁三个层次意境。该研究不仅可以让今人学习古人声景观营造经验以及声境的文化提升方法,同时对于今天地方声景观的保护和再创造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景境观念与营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园林的生命力正在当代设计实践中得到活跃呈现,而以往对中国园林的基本理论认识中的不足也在显现,这要求我们对园林理论的基本概念进行反思。该研究以"景境"作为传统园林欣赏与营造的核心关注,在中国园林史的情境中,进行景、境、意三个方面的讨论:对于"景",在观念上要超越表面化的视觉形式,在营造上建立起自由灵活的态度;对于"境",在观念上要超越现代主义空间的不当预设和视觉画意的局限,在营造上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建立起人的综合体验;对于"景"与"境"共有的"意",可从外在的文学品题和内在的文化审美两个方面关注,尤以抓住呈现生命精神的"势"这一关键作为营造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李飞 《中国园林》2008,24(6):85-90
雪因“雪的比德”而成为中国古典园林中冬季常用的借景对象。从“借雪入景”和“因境造景”2个方面论述以雪为主题的造景手法,借雪入景是因借山川、植物、建筑等雪后之景,因境造景是通过花、水、石头、声音等不同环境营造雪的意境,并对不同的设计手法进行了详细论证,指出这些造景手法在现代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空间三境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物境、情境、意境”,不仅表达了诗画的创作境界,也传达了空间设计意识上层层递进的规律。当代设计师利用“物境”、“情境”、“意境”,可以营造出诗意的室内空间。首先设计师通过技术手段在空间中利用物质条件,有效地组织物镜;在满足人们功能需求的同时,也利用物境这个载体去营造一种让人触景生情的情境;进而让人产生联想,与人们内心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达到一种意境。  相似文献   

8.
《建筑师》2016,(6)
苏州沧浪亭是著名的中国古典园林。论文从"沧浪之水缘由来"、"沧浪之景因何生"、"沧浪之境哪般看"、"沧浪之意如何承"四个方面,分析了沧浪亭物质地看存在一千年、精神地看承载二千年历史文化的缘由,揭示了中国古典园林成为传统的内在精髓是如何通过园与人文精神、自然及社会时空的互动得以保存的内在机制和独特价值的,以沧浪亭为例,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穿梭于情、景、境、意的表达和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9.
《城市规划》2020,(1):2-3
1.何谓“文境”中国城市规划建设在物质空间建设的同时,亦尤为强调城市人文空间格局意境的凝炼和升华,致力于创造诗意的人居环境,重视对城市境界的追求,这就是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文境”传统。“文境”原指文章的意境、境界。王国维曾言:“词必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文境”一词应用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重在表达城市人文空间格局意境及其营造。从历史实践来看,一座城市的特色与气质取决于“文境”的高下,这可谓中国规划极精妙高深之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园林历史悠久,造园技艺精湛。但却未见古代有关著作流传,尤其是植物景境配置技艺,更是记述浅显。因为古代不把建筑、造园当作是一门艺术,更不把它看作是富有文化内涵、融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专门技艺。“四库全书总目》也把《营造法式》等建筑专著列入史部政书类。建筑师充其量被看作匠师或百工之家而已!造园之道特别是植物景境配置技艺,更难列入正史而流传了。所以明代郑元勋在《国冶’题词》中写道“古人百艺,皆传之于书,独无造园者何?日:园有异宜,无成法,不可得而传也”。郑元勋从另一侧面即造园的变化灵活、自由度高等方面叙述了古代缺乏造园专著的原因。不论是《四库全书》把建筑列入史部政书类,抑或像郑氏说的“园有异宜,无成法,不可得而传也”,过去缺乏专著是事实,造园技艺灵活,难以表述也是事实,  相似文献   

11.
徐德嘉 《园林》2012,(2):62-65
我国园林历史悠久,造园技艺精湛。但却未见古代有关著作流传,尤其是植物景境配置技艺,更是记述浅显。因为古代不把建筑、造园当作是一门艺术,更不把它看作是富有文化内涵、融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专门技艺。“四库全书总目》也把《营造法式》等建筑专著列入史部政书类。建筑师充其量被看作匠师或百工之家而已!造园之道特别是植物景境配置技艺,更难列入正史而流传了。所以明代郑元勋在《国冶’题词》中写道“古人百艺,皆传之于书,独无造园者何?日:园有异宜,无成法,不可得而传也”。郑元勋从另一侧面即造园的变化灵活、自由度高等方面叙述了古代缺乏造园专著的原因。不论是《四库全书》把建筑列入史部政书类,抑或像郑氏说的“园有异宜,无成法,不可得而传也”,过去缺乏专著是事实,造园技艺灵活,难以表述也是事实,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22,(1)
《辋川集》为王维山水诗杰作,创造了一种“辋川模式”。《辋川集》在诗歌创作上注重绘景、造境和美感的经营,追寻着蕴蓄在山水自然中的禅机与哲理。王维喜用“空”字入诗,描绘空景,有空阒的自然景致和空妙的人造景观;辋川山水,营造空境,感觉有空中之音、相中之色和光中之影;辋川山水,洋溢着空灵之美,呈现着宁静澄明的物态和纯净自然的质感。  相似文献   

13.
吴永发  徐震 《规划师》2004,20(2):37-39
阜阳师范学院新校区规划方案提出“三境一体”的设计原则,实现物境景观化、情境生态化、意境人性化,探索园林设计思想在校园规划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小有天园选址于西子湖畔之南屏山麓,其园林营建与造园基址和外部环境有着极大的关联性。以小有天园的布局结构为研究切入点,结合文献、界画及已有复原成果,深入理解园林布局和视景营造,并探析基于此空间环境的景境氛围特征,得出以下结论:园林布局依山就势,园林和外部环境之间具有较高的流动性;景观视线组织以借景为目的,极大程度扩展了园林的视觉空间;景致营造利用基址现状,稍做经营,使景观富有层次;景境氛围体现出山林环境的影响。通过对小有天园的营造研究,以期完善自然山水园的营建理论,凸显杭州私家园林营造的地域特色,并为现代园林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8)
臻境乃语文教育的理想境界。语文教育臻境,指的是语文教育中,通过最佳化的方式,获得最佳化的效果,形成最佳化的境界,可以而且应该从"教"、"学"、"教与学"趋之达成。教之臻境,乃"不教之教"之境;学之臻境,乃"学而时习"之境;教与学之臻境,乃"教学相长"之境。  相似文献   

16.
以“移竹当窗,分梨为院… …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一段话为例,探析“境”的组成和演替特点。以四句话分别代表“物境”、“时境”、“情境”、“意境”四种境界,揭示其中蕴含的“境”的组成要素、营造法则和演替机理,总结此段话蕴含的四点营“境”智慧,包括“境”组成要素的丰富性,构建过程的演替性,经营过程中的人本性,还有文化作为营“境”之源。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墓园以诗作为构园置景的艺术蓝本,将主观情志寓于客观山水环境中,人化了自然。同时以文为媒,以情动人,铭刻对墓主的缅怀之情,进而"文因境生,景借文传"。诗心画眼、景面文心的艺术特质同样可运用在今天的墓园设计中,使景物更具深意,旨在以中华民族文化为主体,将健康丰富的文化内涵赋予墓园的环境建设中,创造"彰功育人,化悲为力"的优美环境。  相似文献   

18.
艺术形态学认为,艺术作品(艺术美)是精神内容(内容美)和物质形式(形式美)的结合,在整个艺术文化体系中,各种艺术种类其精神内容因素(内容美)和物质形式因素(形式美)所占比重的不同以及结合方式的差异,形成了不同层次的艺术种类(艺术美)序列。从艺术形态序列总谱系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园林艺术与语言艺术分别处在这个序列的两端。这就是说:园林艺术靠近物质文化这一边,物质形式的审美特征更为突出,所以园林美以自然美、形式美取胜,语言艺术靠近精神文化那一边,精神内容的审美特征更为显著,所以文学美以社会美、内容美占优。楹联与匾额属于园林中的文学样式,楹联匾额在风景园林中的审美价值集中体现在点景美上。即楹联匾额借语言艺术的精神内容因素(内容美)比重大这一优势,在风景园林的自然美、形式美(景、境)中注入更多的历史文化因素(社会美、内容美——情、意),画龙点睛地点化出景中之情、境中之意,把风景园林的自然美、形式美提炼到诗情画意的高度,这样才能创造出更高层次的风景园林美(艺术美)——园林意境。  相似文献   

19.
寺庙园林造园意匠研究——以宁波天童寺 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明  金荷仙 《中国园林》2020,36(1):134-139
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三大主流类型之一,历史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皇家园林的气势恢宏、私家园林的精致细腻不同,基于佛教文化背景产生的寺庙园林,有着独树一帜的造园特色。以宁波天童寺为例,从整体布局、相地风水、植物配置、理景艺术等方面对寺院的“匠心”布局进行分析,从视境、声境、嗅境、味境和触境五境对寺庙园林造园“意境”进行阐述,总结寺庙园林造园意匠特征,丰富传统园林文化7理论,传承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8)
朗诵艺术是众多艺术门类中的一种,人们在过去把它简单的理解为是见字出声,但是意境美的营造,赋予了朗诵艺术新的生命和活力。朗诵艺术广泛吸收了各类艺术的优长,把情与景、情与境完美结合,在创作主体的二次创作下,赋予了作品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全新的含义,以一种自然天真之美营造出的意境美,带给了创作者和受众极大的审美愉悦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