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减少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脱氮工艺中剩余污泥的产生量,采用流化填料组成缺氧—好氧—全氧化系统,对其脱氮型污泥减量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缺氧—好氧—全氧化系统的平均污泥减量率为65%、对总氮的平均去除率为62%,此外系统对TOC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显微镜观察发现,投加填料后缺氧池和好氧池中形成了"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的较长食物链,有利于污泥减量,可见该工艺同时具有良好的脱氮和污泥减量效果。  相似文献   

2.
彭朝辉  张绍辉 《山西建筑》2006,32(13):167-168
利用四个相同的UASB反应器做平行对比试验,R1,R2和R3利用浓缩池污泥作为接种污泥,R4利用化粪池污泥作为接种污泥,研究了两种不同接种污泥一浓缩池污泥、化粪池污泥在UASB启动阶段的差别和Al^3+,Ca^2+在UASB启动阶段对污泥颗粒化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群  潘晓 《中国给水排水》2012,28(16):106-108
2011年临江水厂污泥脱水系统进行了调试、运行,厂内所有生产废水全部进入污泥处理系统,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31/199—2009)的一级标准。对浓缩池、压滤机等关键设备设施的运行进行优化,调整了部分运行参数和自控程序,压滤部分新增投加PAM替代石灰进行污泥调质。优化后浓缩池上清液浊度及排泥浓度均有所改善,压滤机脱水后泥饼含固率明显上升,降低了污泥体积及后续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4.
对自来水厂污泥进行了斜板浓缩动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设计浓缩池不但要以固体负荷为设计参数,还应校核其水力负荷;浓缩池进泥浓度对浓缩效果有一定的影响,进泥浓度〈0.12%时,浓缩效果较差;搅拌转速在较大范围内对污泥浓缩效果的影响基本一致,但搅拌速度过低则易造成刮泥不均匀;斜板浓缩池对污泥的浓缩效率明显高于无斜板浓缩池,在斜板间距≤12cm时其浓缩效率比无斜板浓缩池的高1.5倍;污泥性质对浓缩性能影响较大,有机物和铝含量越低,无机物含量越高,污泥颗粒粒径越大,则污泥的浓缩性能越好;土地价格在斜板浓缩池和无斜板浓缩池的经济性比较中非常重要,在用地面积紧张、土地价格高的地区,斜板浓缩池具有技术经济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通过改变穿孔旋流絮凝池中污泥斗的高度和絮凝池的尺寸,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数值模拟对絮凝池内部流场和流态特性进行分析;以涡旋速度梯度、湍动能和湍动能耗散率作为絮凝评价指标,研究污泥斗高度对絮凝水力条件的影响,并确定不同处理规模的絮凝池所对应的最优污泥斗高度。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设计手册的参考值进行对比,发现模拟得到的污泥斗高度最优值比设计手册中提供的污泥斗高度参考值低10 cm,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絮凝池施工的工程量,降低了工程造价,且更加有利于絮凝池的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6.
何德湛 《特种结构》1993,10(4):51-54
近几年国内污泥消化池设计中出现了三种后张预应力工艺:连续配筋-机械缠丝;无粘结预应力;有粘结预应力。在对它们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深入讨论认为:在预应力污泥消化池设计中既要采用新技术,也不可忽视经济指标。要根据污泥消化池的内径大小,水位高低,综合考虑设计,施工,材料,锚具供应。结合我国国情来选择合理的张拉工艺,以期收到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7.
三池交替工艺的污泥分布特性是由其独特的运行方式决定的。通过分析建立了三池交替工艺的污泥推流模型,根据该模型能掌握任一时间的污泥分布状况。在系统的周期运转过程中污泥分布最终会达到稳定状态,并具有周期重现性,边池的平均污泥浓度远高于中间池。模型算例表明,排泥对污泥分布影响甚微,延长主体段时间或者缩短过渡段和沉淀段时间均可以明显改善污泥分布的不均匀性;在计算污泥负荷和排泥量时需采用反应有效系数加以修正。  相似文献   

8.
活性污泥系统的回流污泥量控制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水力传递模型和二沉池模型,对水力负荷冲击下活性污泥系统的回流污泥量控制的三种策略(回流污泥量不变,回流污泥量随系统进水流量成比例增加,回流污泥量随进入二沉池的流量成比例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比较。通过计算和模拟得到各构筑物的进、出水流量变化以及二沉池内各层悬浮固体浓度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在回流污泥量不变和回流污泥量随二沉池进水流量成比例变化的策略下,系统都表现得相对稳定,尤其是后者能更好地提高二沉池的负荷承受能力,而采用回流污泥量随系统进水量变化的策略对系统的稳定较为不利。  相似文献   

9.
采用Biolog法分析制药废水处理工艺中微生物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水解酸化池、活性污泥池、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处理东北制药总厂的制药废水,在污泥驯化成功并运行稳定后,对COD和BOD,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出水水质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二级标准。采用Biolog方法分析了接种污泥及各构筑物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结果表明,接种污泥和水解酸化池污泥的停滞期比活性污泥池污泥和曝气生物滤池生物膜的长,但各微生物群落在稳定期的平均活性相差不大。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各构筑物中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和均一性相近,但最常见的物种不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3种污泥及生物膜对ECO板上碳源的利用情况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基于静态模拟试验结果,进行了将A/O处理工艺中二沉池剩余污泥按比例回流至初沉池的生产性试验,运行结果显示,这一措施能明显提高初沉池的沉淀效率,且当剩余污泥的回流比例为40%~60%时,初沉池对SS、COD等去除效果最佳,同时可提高A/O池进水的可生化性及处理能力,并降低浓缩池出泥含水率。该工艺运行稳定,可有效降低污水处理厂的总体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1.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浓缩池上清液和脱水机滤液重新回流入污水处理系统会增加系统的磷负荷。针对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浓缩过程中浓缩时间、投加聚合氯化铝(PAC)以及曝气对磷释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污泥浓缩池中的剩余污泥静置4 h后,释磷速率显著加快。在污泥浓缩池投加0.1 g/g干泥的PAC不仅将快速释磷时间延迟至8 h,还可以显著降低上清液中的磷酸盐浓度。对污泥浓缩池曝气30 min且溶解氧达到3 mg/L以上时,上清液中磷酸盐浓度降低了77.7%。通过合理控制剩余污泥在浓缩池中的停留时间、投加PAC以及曝气等,可以降低浓缩池上清液磷浓度,有效提高系统的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12.
纯氧曝气系统污泥膨胀原因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天津石化供排水厂纯氧曝气系统污泥膨胀前后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认为长时间低负荷运行后受到冲击、污泥老化、二沉池局部缺氧是导致污泥膨胀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SBR反应池容积计算方法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SBR反应池的功能出发,通过对现行SBR反应池容积的各类计算方法比较和合理性分析,提出了总污泥量综合设计法,并以工程算例结果鉴别各类方法的适用性,供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14.
生物滤池脱臭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生物滤池脱臭性能的研究郭静,黄焱歆(天津大学)恶臭气体是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公害之一。在城市空间环境中,恶臭物质的一个重要发生源是城市污水处理厂。日本曾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恶臭气体进行过测试,结果发现沉淀池、曝气池、污泥浓缩池、污泥消化池等几乎...  相似文献   

15.
厌氧处理的污泥稳定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开发的污泥液化测试方法对水解池与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反应器)串联处理城市污水工艺中的污泥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研究,为了提高整个系统在低温条件下的处理效果和污泥稳定性,采用了与水解池平行的污泥稳定池用于改善污泥稳定性和提高EGSB反应器对溶解性COD的去除,试验结果证明,在温和气候条件下(9-21℃),该工艺流程可有效地去除生活污水中悬浮性和溶解性有机物,且污水处理和污泥稳定化的停留时间短(分别为5.0h和2d),可回收大量的能量,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污水替代处理工艺,同时对于其他成分复杂废水的处理也是一种有吸引力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证了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中,利用各种污水处理池面所能收集的太阳能热量,采用两相法污泥厌氧消化技术,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消化处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旁路微氧污泥减量技术中好氧污泥在微氧池中的减量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污泥减量效果与微氧池的污泥浓度(MLSS)、好氧污泥与厌氧污泥的比例(α)、微氧池的氧化还原电位(ORP)、微氧池的污泥停留时间有关。当微氧池的α=2∶8、MLSS为10 000 mg/L时,减量效果最佳;通过不同MLSS和不同α值两组试验,得出在最佳值时的减量率分别为19.15%和19.61%。低ORP值条件下微氧池污泥颗粒细碎,中位粒径为20.24μm,而好氧污泥的中位粒径为32.18μm。同时,混合液中溶解性大分子有机物含量明显增加。该工艺使污泥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内源呼吸和EPS的离解释放,从而实现了污泥减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试验研究,确认了制革污泥厌气消化处理的可能性,并根据大量的试验数据,确定了消化池的最佳投配率、投配率与产气率和有机物分解率的关系等,从而推求出污泥气的燃烧热值;与此同时,对污泥消化后脂肪酸的分解、NH_3—N的提高等也进行了广泛地讨论,探讨消化后的制革污泥用于农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A2/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时出现的二沉池污泥上浮现象,探讨分析了其主要原因及对策。分析结果表明,丝状菌过度繁殖引起的污泥膨胀和二沉池底部污泥发生的反硝化作用是二沉池污泥上浮的主要原因。其中,丝状菌性污泥膨胀主要是由水温太低引起的,而进入二沉池的硝态氮浓度过高导致了底部污泥的反硝化作用。在好氧池的DO2mg/L、pH处于适宜范围内的条件下,通过强化缺氧池的反硝化作用、调整污泥回流比、减少污泥在二沉池中的停留时间等措施,有效抑制了二沉池中污泥的上浮。  相似文献   

20.
竖蛋形消化池结构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军  潘国华  白金超 《建筑施工》2009,31(12):1061-1064
大体积混凝土易在浇筑及养护期间因温度应力而产生裂缝,结合上海白龙港污泥处理工程蛋形消化池的施工,对消化池结构底部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场进行了监测与分析,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