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互动技术的进步与革新,给传统方式的建筑设计带来了许多的思考与探索。文章在建筑学与这种技术融合的背景下,基于Arduino系统,结合参数化的形式研究方法与数字建造技术,展现一种技术融合的研究思路,为建筑互动系统实现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35)
本文通过收集相关英语作文自动评价系统技术方面的专著以及检索、比较中文期刊网数据库中关于此方面的文献,从理论研究、实证研究、本土化的EFL写作评估系统探索三个角度,回顾了国内研究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历程和主要成果。其次,从技术应用的角度,介绍了国内英语写作研究与实践领域中现存的若干主流的作文自动评价系统和网站,阐述了其各自背后的基本技术原理、自身特点、基本应用等。最后,基于上述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对于这一新技术的未来开发与研究,提出多个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多种实体积极互动的研究方法建议,同时,针对其在英语写作测试与教学实践中的推广应用,提出人机评阅动态化理性结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0)
当今社会,广告与文化的融合已经形成了一种冲击力,冲击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消费观念。广告与文化的融合更形成了一种时尚观,一种社会亚文化。研究它们之间的互动规律,把握它们的互动关系是广告发布者,特别是广告主们合理利用广告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广告作用的根本所在。本文从传播的角度分析广告的本质是营销信息的传播,以它们之间互动的表现为例探讨广告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从而为广告策略提供相关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在亮度空间概念的基础上,把建筑设计、照明设计、照明节能融合为一个完整的空间视觉设计系统,并从三者有机结合与互动方面最大限度的优化设计,使节能成为系统的一种内在的设计动因和设计系统的一个自然的属性,从而形成一种绿色的空间视觉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5.
目前,各地多规融合实践方向不一、主体不明,缺乏对各规划各要素间内在联系与融合机理的分析。基于此,文章试图从博弈论视角解析多规融合存在的问题,指出多规融合本质上是以空间资源为纽带的多元利益主体的博弈,其核心问题是空间发展权之争、规划价值之争和权域之争。借鉴博弈论关注个体(局部)理性和互动决策的思维与方法,文章在多规融合的总体思路、融合主体、用地布局差异融合与控制线划定技术重设方面提出了详细的创新性构建方案,以期为破解当前多规融合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和争议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生态工业园是促进经济转型和"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基于互动理念的生态工业园空间布局有利于进一步融合园区与周边资源,从而能高效地促进园区的发展。研究结合邵阳市宝庆科技工业园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创新性地以互动理念为发展观,把生态工业园区作为互动单元,通过对园区外联性和内质性的分析,探讨了生态工业园空间布局的一般方法,为生态工业园的规划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邓娜 《山西建筑》2011,37(2):255-256
研究了利用三维造型软件SolidWorks获得VRML虚拟模型的简便方法,并介绍了虚拟模型与Web的融合技术,以实现三维模型的缩放、旋转、移动等操作,达到远程网络教学和增强互动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信息通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对城市及人民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借助HistCite和CiteSpace文献科学计量软件,并结合传统文献阅读法,分析了1990年以来信息通讯技术与城市互动的热点领域,梳理了信息通讯技术影响下的地理研究范式转变、信息通讯技术扩散与"数字鸿沟"、创新网络与产业集群、零售全球化、电子商务、城市内外部结构及城市策略、居民时空行为演变等热点内容,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内容维度归纳了相关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比较,从研究深度、研究广度、研究视角、研究地域以及研究方法与数据角度提出已有研究的不足及未来信息通讯技术与城市研究的重点方向。认为应在进一步关注信息通讯技术对城市各系统要素影响的基础上,强调跨学科融合,并结合中国国情,从内涵、空间特征、发展模式、动态演变、运行机理、效应评价、信息通讯技术与城市各系统要素深度融合关系等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9.
《规划师》2016,(6)
目前,各地多规融合实践方向不一、主体不明,缺乏对各规划各要素间内在联系与融合机理的分析。基于此,文章试图从博弈论视角解析多规融合存在的问题,指出多规融合本质上是以空间资源为纽带的多元利益主体的博弈,其核心问题是空间发展权之争、规划价值之争和权域之争。借鉴博弈论关注个体(局部)理性和互动决策的思维与方法,文章在多规融合的总体思路、融合主体、用地布局差异融合与控制线划定技术重设方面提出了详细的创新性构建方案,以期为破解当前多规融合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和争议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数字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复杂性科学与系统科学的发展,从而引发建筑环境观的复杂化、系统化变革,催生了以环境信息为本源,运用数字技术在系统互动作用下生成建筑形态的建筑与环境互动设计模式。通过对哈尔滨工业大学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Hyperbody研究组开展的QUF工作营设计成果的介绍,展示了建筑与环境互动设计模式在数字化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提出了对互动设计模式未来发展的展望。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目前在建筑设计领域中,计算机作为帮助设计者进行建筑设计思考的工具远未到实用化的现状,在对于建筑设计的过程与特征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技术,研究运用计算机作为智能化辅助设计工具在建筑方案设计的初期构思阶段对建筑师进行有效支援的可能性与方法。在文中提出有效的生成式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系统所应具备的特征,并通过一个基于功能与环境关系评价的实验性的生成系统的建构与结果,分析验证了系统的有效性以及该系统用所采用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依托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建筑设计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发展为建筑设计的教与学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本从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及教学方式的变化出发,论述了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介入对建筑设计教学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数字化的时代,数字技术及其衍生技术的兴起与普及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20世纪末当建筑设计领域迈入了数字信息化时代,数字技术的发展成果推动了建筑在设计、建造和管理等方面的改变。从近30年的建筑作品中不难体会到造型技术的更新进步对建筑设计影响的痕迹。同时随着人们对数字化设计工具的依赖与日俱增,尤其在一些异形复杂造型的建筑设计之初,应用正确的造型技术直接影响设计的完成度、可建造性和造价控制力。然而由于建筑业的造型技术落后于制造业20年以上,以及从业人员相对缺乏底层基础造型技术原理,难免存在对造型技术的曲解和盲目迷信,或被软件供应商的宣传所绑架而做出不太合理的应用策略。本文就从造型技术及其工艺特点的角度出发,谈一些在建筑设计中如何合理应用造型技术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4.
建筑协同设计与Internet的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涛 《新建筑》2004,(2):66-68
建筑项目涉及众多复杂的事物.协同设计作为有效应对信息时代的工作方式.应当引起重视。通过分析Internet信息传播的特点并介绍相关应用技术.探讨利用Internet等现有资源以及低成本技术构建建筑项目协同设计环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分析机器学习技术在建筑设计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关键技术,为建筑师将该技术应用于建筑设计流程提供指导。综合运用知识图谱手段和从前沿研究文献中搜集代表性论文,分析对比,总结归纳;从应用角度研究其在建筑设计领域的实现路径。得出机器学习技术在建筑设计领域的现状特征和未来研究趋势,明确了当前机器学习技术引入建筑设计的具体实现流程。机器学习技术为建筑师提供了从直观的数据视角呈现复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了建筑学的边界。  相似文献   

16.
工业建筑的技术运用与表达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周铁军  王雪松 《工业建筑》2003,33(12):29-30
从工业建筑创作与技术的关系论起 ,以丰富的建筑实例证明 ,技术的合理采用和适宜表达是工业建筑创作的一条重要途径 ,并指出 2 1世纪的工业建筑创作必须妥善处理技术与生产、技术环境、技术与人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文艺复兴期间,在建筑设计成为脱离于手工劳作 的艺术化脑力创造过程当中,在建筑师成为脱离于无名 工匠的艺术家的过程中,建筑绘图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 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绘图、建筑师和建筑设计三者关 系的探讨,强调了建筑创作中的非物质特性,或者说建 造之外的纬度。以非物质为空间实践的焦点,作者重新 审视了建筑绘图在建筑设计中的潜力,同时进一步提出 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者的结合给建筑创作带来灵活性的 可能。  相似文献   

18.
李林  徐建栋 《华中建筑》2006,24(1):i0021-i0023
建筑设计的发展动力在于不断创新随着时代进步和建筑技术发展,如何在过去和未来之间做出有利于建筑进步的选择,是当今建筑师面临的一个课题该文结合华中科技大学温州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设计介绍,对建筑设计的创新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基于TRIZ创新原理的建筑造型教学研究是建筑设计领域中的一个新课题,TRIZ创新理论为建筑设计教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理论和方法。从TRIZ理论中的40个创新原理出发,系统分析了TRIZ创新理论的创新优势、建筑领域的应用状况及应用于建筑造型设计的可行性,探讨其与建筑造型设计教学的关系,寻求解决建筑造型设计的创新问题,探索其应用于建筑设计教学创新的可能性,并逐步形成基于TRIZ创新原理的建筑造型教学创新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